2012年山东济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1641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山东济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山东济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山东济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15 2018 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数学试卷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2018?济宁)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 的点所标示的数是) A2 B 2 C 2 D不能确定 考 点: 数轴。 分 析: 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等于2 的点,然后根据图示作出选择即可 解 答: 解: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 的点如图所示: 点 A、B 即为所求的点,即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所标示的数是2和 2; 故选 C 点 评: 本题考查了数轴由于引进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 数” 和“ 形” 结 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2、在学习中 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2018?济宁)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x1)= 6x1 B23x 1)= 6x+1 C 23x1)= 6x2 D23x 1)= 6x+2 考 点: 去括号与添括号。 分 析: 利用去括号法则,将原式去括号,进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即可 解 答: 解: A 23x1)= 6x+2, 23x1)=6x1 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B 23x 1)=6x+2, 23x 1)=6x+1 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 23x 1)=6x+2, 23x 1)=6x2 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 23x 1)=6x+2,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 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去括

3、号法则,利用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 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 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得出是解题关键 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较好的描述数 据,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b5E2RGbCAP A扇形图B 条形图C 折线图D 直方图 考 点: 统计图的选择。 分 析: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 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工程的具体数目; 频数分布直方图,清楚显示在各个不同区间内取值,各组频数

4、分布情况,易于显示 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解 答: 解:根据题意,得 要求直观反映空气的组成情况,即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统计图各自 的特点,应选择扇形统计图 故选 A 点 评: 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42018?济宁)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2 / 15 Ax 25x+6=xx 5) +6 B x 25x+6=x 2)x3) C x2)x 3)=x 25x+6 D x 25x+6=x+2 ) x+3) 考 点: 因式分解的意义。 分 析: 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就是把整式变形成整式的积的形式,即可作出判断 解 答: 解: A、 x25x+6=xx

5、5)+6 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故不是分解因式,故本选项 错误; B、x 25x+6=x 2) x3)是整式积的形式,故是分解因式,故本选项正确; C、x 2)x3)=x 25x+6 是整式的乘法,故不是分解因式,故本选项错误; D、x 25x+6=x 2)x3),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 评: 本题考查的是因式分解的意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 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52018?济宁)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 AOC= BOC 的依据是 )p1EanqFDPw ASSS BASA CAAS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

6、离相等 考 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专 题: 证明题。 分 析: 连接 NC,MC ,根据 SSS证ONC OMC ,即可推出答案 解 答: 解:连接NC,MC, 在ONC 和OMC 中 , ONC OMCSSS), AOC= BOC , 故选 A 点 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 力,题型较好,难度适中 62018?济宁)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看到匀速上升的旗子,能反应其高度与时间 关系的图象大致是)DXDiTa9E3d 3 / 15 ABCD 考 点: 函数的图象。 专 题: 应用题。 分 析: 根据旗子匀速上升可知,

7、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且随着时间的增大高度 在逐渐增大,然后根据各选项图象选择即可 解 答: 解:旗子是匀速上升的,且开始时是拿在同学手中, 旗子的高度与时间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大高度在不断增大, 纵观各选项,只有D 选项图象符合 故选 D 点 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根据题意判断出旗子的高度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并且随着 时间的增大高度在不断增大是解题的关键 72018?济宁)如图, B 处在 A 处的南偏西45 方向, C 处在 A 处的南偏东15 方向, C 处在 B 处的北偏东80 方向,则 ACB 等于 )RTCrpUDGiT A40 B 75 C 85

8、D 140 考 点: 方向角。 专 题: 计算题。 分 析: 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即可求得DBA , DBC , EAC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解 答: 解:如同: AE,DB 是正南正北方向, BDAE, DBA=45 , BAE= DBA=45 , EAC=15 , BAC= BAE+ EAC=45 +15 =60 , 又 DBC=80 , ABC=80 45 =35 , ACB=180 ABC BAC=180 60 35 =85 故选 C 4 / 15 点 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 关键 82018?济宁)如图,在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 2,3),以点 O 为圆心,以 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 A 的横坐标介于 )5PCzVD7HxA A4 和 3 之间B 3和 4 之间C 5和 4之间D 4 和 5 之间 考 点: 勾股定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 题: 探究型。 分 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 的长,由于OP=OA ,故估算出OP 的长,再根据点A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即可得出结论 解 答: 解:点 P坐标为 2,3), OP=, 点 A、P均在以点O 为圆心,以OP 为半径的圆上, OA=OP=, 9 1316, 34 点 A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

10、, 点 A 的横坐标介于4 和 3 之间 故选 A 点 评: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 的长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2018?济宁)如图,是由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 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jLBHrnAILg A3 个或 4 个B4 个或 5 个C 5 个或 6 个D6 个或 7 个 考 点: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左视图底面有2 个小正方体,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则可以判断出该几何体底面最少 5 / 15 析:有 3个小正方体,最多有4 个根据这个思路可判断出该几何体有多少个小立方块 解 答: 解:左

11、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可判断出底面最少有3个小正方体,最多有4 个小正方 体而第二行则只有1 个小正方体 则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可能有4或 5 个 故选 B 点 评: 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 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10 2018?济宁)如图,将矩形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 四边形 EFGH,EH=12 厘 M,EF=16 厘 M,则边 AD 的长是 )xHAQX74J0X A12 厘 M B 16 厘 M C 20 厘 M D 28 厘 M 考 点: 翻折变换 折叠问题);勾股定理。 分 析: 先求出 EFH 是直角三角形

12、,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FH=20,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解答即可 解 答: 解:设斜线上两个点分别为P、Q, P点是 B 点对折过去的, EPH 为直角, AEH PEH, HEA= PEH, 同理 PEF=BEF, 这四个角互补, PEH+PEF=90 , 四边形EFGH 是矩形, DHG BFE, HEF 是直角三角形, BF=DH=PF , AH=HP , AD=HF , EH=12cm,EF=16cm, FH=20cm, FH=AD=20cm 故选 C 点 评: 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 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及全

13、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二、填空题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 112018?济宁)某种苹果的售价是每千克x 元,用面值为100 元的人民币购买了5 千 克,应找回1005x)元LDAYtRyKfE 考点 : 列代数式。 6 / 15 分析: 单价 重量 =应付的钱;剩余的钱即为应找回的钱 解答: 解:根据题意,5 千克苹果售价为5x 元,所以应找回 1005x)元 故答案为 1005x) 点评: 此题考查列代数式,属基础题,简单 12 2018?济宁)数学课上,小明拿出了连续五日最低气温的统计表: 日期一二三四五 最低气温 )22 24 26 23 25 考 点: 极差;

14、算术平均数。 分 析: 根据极差和平均数的定义即可求得 解 答: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2+24+26+23+25 ) 5=24, 极差为 2622=4 故答案为: 24, 4 点 评: 此题考查了极差和平均数,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 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注意: 极差的单位与原数据单位一 致 如果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极差都完全相同,此时用极差来反映数据 的离散程度就显得不准确 13 2018?济宁)在 ABC 中,若 A、 B 满足 |cosA|+sinB ) 2=0,则 C= 75 Zzz6ZB2Ltk 考点 :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

15、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 分析: 首先根据绝对值与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知cosA=0, sinB=0,然后根据特 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A、 B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算出 C 的 度数即可 解答: 解: |cosA|+sinB ) 2=0, cosA=0,sinB=0, cosA=,sinB=, A=60 , B=45 , 则 C=180 A B=180 60 45 =75 , 故答案为: 75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 要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4 2018?济宁)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

16、个分支,对于给出的下列说 法: 常数 k 的取值范围是k2; 另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 在函数图象上取点Aa1,b1)和点 Ba2,b2),当 a1a2时,则 b1b2; 在函数图象的某一个分支上取点Aa1,b1)和点 Ba2,b2),当 a1a2时,则 b1 b2; 其中正确的是在横线上填出正确的序号) 7 / 15 考点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y=k 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 k 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3)当 k 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17、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 而增大针对四个说法依次分析可得答案 解答: 解: 根据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可得k20,故 k2,故 正确;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另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故 正确;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时,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 大而减小, A、B 不一定在图象的同一支上,故 错误;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时,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 大而减小,故在函数图象的某一个分支上取点Aa1,b1)和点 Ba2,b2),当 a1 a2时,则 b1b2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关键是

18、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5 2018?济宁)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 BC 边上的一点,延长AD 至 E,使 AE=AC , BAE 的平分线交 ABC 的高 BF 于点 O,则 tanAEO=dvzfvkwMI1 考点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 : 证明题。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三线合一定理求出BAF=30 ,推出 AB=AE ,根据 SAS 证 BAO EAO,推出 AEO= ABO=30 即可 解答: 解: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AB=BC , BFAC, ABF=ABC=30 , AB=AC ,

19、AE=AC , AB=AE , AO 平分 BAE , BAO= EAO, 在 BAO 和EAO 中 , BAO EAO , 8 / 15 AEO= ABO=30 , tanAEO=tan30 =,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 识点的应用,关键是证出AEO= ABO ,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 三、解答题 共 55 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6 2018?济宁)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它的解集 考点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利用去分母及去括号法则化

20、简原不等式组的两不等式,分别求出解集,将两解集表 示在数轴上,找出两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得到原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 解:, 由不等式 去分母得: x+52x,解得: x5; 由不等式 去括号得: x 3x+3 5,解得: x 1, 把不等式 、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为: 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x5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其中不等 式组取解集的方法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 17 2018?济宁)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作 DEAB ,DF AC,分别 交 AC、AB 于点 E 和 Frqyn14ZNX

21、I 1)在图中画出线段DE 和 DF; 2)连接 EF,则线段 AD 和 EF 互相垂直平分,这是为什么? 考点 :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复杂作图。 分析: 1)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线段DE、DF 即可; 2)首先证明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EAD= EDA ,根据等角对等 边可得 EA=ED ,由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证明四边形AEDF 是菱 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线段AD 和 EF 互相垂直平分 解答: 解1)如图所示; 2) DEAB ,DF AC,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FAD= EAD , AB DE, FAD= EDA

22、 , EAD= EDA , 9 / 15 EA=ED , 平行四边形AEDF 是菱形, AD 与 EF 互相垂直平分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 四边形为菱形可以结合菱形的性质证出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互相垂直且平分 18 2018?济宁)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力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 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 棵,每棵售价120 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 棵,每增加1 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 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 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E

23、mxvxOtOco 考点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根据设该校共购买了x 棵树苗,由题意得:x1200.5x60) =8800,进而得出 即可 解答: 解:因为60 棵树苗售价为120 元 60=7200 元 8800元, 所以该校购买树苗超过60 棵,设该校共购买了x 棵树苗,由题意得: x120 0.5x 60)=8800, 解得: x1=220,x2=80 当 x2=220 时, 1200.5 22060)=40100, x1=220不合题意,舍去); 当 x2=80 时, 1200.5 8060)=110100, x=80 , 答:该校共购买了80 棵树苗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

24、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 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 棵,每增加 1 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 元” 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19 2018?济宁)问题情境: 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则第2018 个图共有多少枚棋子? 建立模型: 有些规律问题可以借助函数思想来探讨,具体步骤:第一步,确定变量;第二步:在直角 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第三步:根据函数图象猜想并求出函数关系式;第四步:把另外 的某一点代入验证,若成立,则用这个关系式去求解SixE2yXPq5 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步骤,请你解答“ 问题情境 ” 10 / 15 考点 : 一次函数的应用;规律型:图形的

25、变化类。 专题 : 阅读型。 分析: 画出相关图形后可得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设出直线解读式,把任意两点代入可得 直线解读式,进而把x=2018 代入可得相应的棋子数目 解答: 解:以图形的序号为横坐标,棋子的枚数为纵坐标,描点:1,4)、 2,7)、 3,10)、 4,13)依次连接以上各点,所有各点在一条直线上, 设直线解读式为y=kx+b ,把 1, 4)、 2,7)两点坐标代入得 解得, 所以 y=3x+1, 验证:当x=3 时, y=10 所以,另外一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当 x=2018 时, y=3 2018+1=6037 答:第 2018 个图有 6037 枚棋子 点评: 考查一次函

26、数的应用;根据所给点画出的相关图形判断出相应的函数是解决本题的 突破点 11 / 15 20 2018?济宁)如图,AB 是 O 的直径, AC 是弦, ODAC 于点 D,过点 A 作 O 的 切线 AP,AP 与 OD 的延长线交于点P,连接 PC、BC6ewMyirQFL 1)猜想:线段OD 与 BC 有何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证: PC 是 O 的切线 考点 :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圆周角定理。 分析: 1)根据垂径定理可以得到D 是 AC 的中点,则OD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 形的中位线定理可以得到ODBC,CD=BC;

27、 2)连接 OC,设 OP 与 O 交于点 E,可以证得 OAP OCP,利用全等三角形 的对应角相等,以及切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得到:OCP=90 ,即 OCPC,即可等 证 解答: 1)猜想: ODBC,CD=BC 证明: ODAC , AD=DC AB 是 O 的直径, OA=OB 2 分 OD 是ABC 的中位线, ODBC ,OD=BC 2)证明:连接OC,设 OP与 O 交于点 E ODAC ,OD 经过圆心 O, ,即 AOE= COE 在OAP 和OCP 中, OA=OC ,OP=OP, OAP OCP, OCP=OAP PA 是 O 的切线, OAP=90 OCP=90 ,即 O

28、CPC PC 是 O 的切线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判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圆的切线的 问题常用的思路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转化成证明垂直的问题 21 2018?济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RtABC ,且 A 1, 3), B 3, 1), C 3,3),已知 A1AC1是由 ABC 旋转得到的 kavU42VRUs 12 / 15 1)请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是O0, 0),旋转角是90度; 2)以 1)中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分别画出A1AC1顺时针旋转 90 、 180 的三角形; 3)设 RtABC 两直角边BC=a、 AC=b、斜边 AB=c ,利用变换前后所

29、形成的图案证明勾 股定理 考点 : 作图 -旋转变换;勾股定理的证明。 专题 : 作图题。 分析: 1)由图形可知,对应点的连线CC1、AA1的垂直平分线过点O,根据旋转变换的 性质,点O 即为旋转中心,再根据网格结构,观察可得旋转角为90 ; 2)利用网格结构,分别找出旋转后对应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3)利用面积,根据正方形CC1C2C3的面积等于正方形 AA1A2B 的面积加上 ABC 的面积的4 倍,列式计算即可得证 解答: 解: 1)旋转中心坐标是O0,0),旋转角是90 度; 2 分 2)画出的图形如图所示; 6分 3)有旋转的过程可知,四边形CC1C2C3和四边形 AA1A

30、2B 是正方形 S正方形 CC1C2C3=S正方形AA1A2B+4SABC, a+b)2=c2+4 ab, 即 a2+2ab+b 2=c2+2ab, a2+b2=c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旋转变换的旋转以及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 点即为旋转中心,勾股定理的证明,熟练掌握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 的关键 22 2018?济宁)有四张形状、大小和质地相同的卡片A、B、C、D,正面分别写有一个 正多边形 所有正多边形的边长相等),把四张卡片洗匀后正面朝下放在桌面上,从中随 机抽取一张 不放回),接着再随机抽取一张y6v3ALoS89 13 / 15 1)请你用画树形图或列

31、表的方法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2)如果在 1)中各种结果被选中的可能性相同,求两次抽取的正多边形能构成平面镶嵌 的概率; 3)若两种正多边形构成平面镶嵌,p、q 表示这两种正多边形的个数,x、y 表示对应正多 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则有方程px+qy=360 ,求每种平面镶嵌中p、q 的值M2ub6vSTnP 考点 :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平面镶嵌密铺)。 专题 : 图表型。 分析: 1)列出图表即可得到所有的可能情况; 2)根据平面镶嵌的定义,能构成平面镶嵌的多边形有正三角形与正方形,正三角 形与正六边形,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3)对两种平面镶嵌的情况,根据方程代入数据整理

32、,再根据p、q 都是整数解 答 解答: 解: 1)所有出现的结果共有如下12种: 3 分 第一次 /第二次 A B C D A BA CA DA B AB CB DB C AC BC DC D AD BD CD 所以 P两次抽取的正多边形能构成平面镶嵌)=; 6 分 3)当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构成平面镶嵌时, 则有 60p+90q=360,即 2p+3q=12 因为 p、q 是正整数, 所以 p=3, q=2, 7 分 当正三角形和六边形构成平面镶嵌时, 则有 60p+120q=360,即 p+2q=6 因为 p、q 是正整数, 所以 p=4, q=1 或 p=2,q=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

33、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平面镶嵌的知识,概率=所求情况数与 总情况数之比,平面镶嵌的条件:各个顶点处内角和恰好为360 23 2018?济宁)如图,抛物线y=ax 2+bx4 与 x 轴交于 A4,0)、 B 2,0)两点, 与 y 轴交于点 C,点 P是线段 AB 上一动点 端点除外),过点P作 PDAC,交 BC 于点 D,连接 CP0YujCfmUCw 1)求该抛物线的解读式; 2)当动点P运动到何处时,BP 2=BD ?BC; 3)当 PCD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14 / 15 考点 :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 : 压轴题;转化思想。 分析: 1)该抛物线的解读式中有两个待定系数

34、,只需将点A、B 的坐标代入解读式中求 解即可 2)首先设出点P的坐标,由PDAC 得到 BPD BAC ,通过比例线段可表示 出 BD 的长; BC 的长易得,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BP2=BD ?BC 即可求出点 P的坐 标 3)由于 PD AC,根据相似三角形BPD、BAC 的面积比,可表示出BPD 的 面积;以BP 为底, OC 为高,易表示出BPC 的面积, BPC、 BPD 的面积差 为PDC 的面积,通过所列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确定点P的坐标 解答: 解: 1)由题意,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读式为y=x4; 2)设点 P运动到点 x,0)时,有BP 2=BD ?BC, 令 x=0

35、时,则 y=4, 点 C 的坐标为 0, 4) PDAC, BPD BAC , BC=, AB=6 ,BP=x 2)=x+2 BD= BP2=BD ?BC, x+2) 2= , 解得 x1= ,x2=22 不合题意,舍去), 点 P的坐标是 ,0),即当点P运动到 ,0)时, BP2=BD ?BC; 3) BPD BAC , , 15 / 15 SBPC= x+2) 4 , 当 x=1 时, SBPC有最大值为3 即点 P的坐标为 1,0)时, PDC 的面积最大 点评: 该题综合了相似三角形、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难度系数大,3)题中,将所求 三角形的面积进行适当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 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