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2146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 总特征 先秦时期 (远古公元前 221 年)是中华文明 的勃兴阶段。 政治上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西周确立嫡长子继 承制, 最高统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和完 善;西周实行分封制, 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 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变。 经济上 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小农经济模 式逐渐形成;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并发展。 思想上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反映,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文学方面, 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课时 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

2、济 1.政治: (1)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3)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4)商鞅变法 *。 2.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技术。(2)从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转变。(3)小农经济的 形成及特点。 (4)“工商食官”与“抑商”政策。 注:带 *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主干梳理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 中央: 设有相、卿士等,掌

3、管政务。 地方: 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2.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 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核心内容: 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 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 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影响 积极性: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局限性: 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

4、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 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二商鞅变法 (选修 1) 1.时代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 (1)经济 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生产关系:井田

5、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2)政治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 (3)军事: 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 民间办学兴盛。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措施 (1)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2)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3)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4)文化: “燔

6、诗书而明法令”。 (5)社会习俗: 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评价 (1)积极性 政治: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 封建国家机制,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军事: 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2)局限性 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考点三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 商周时期, 出现青铜农具,但很

7、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2.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 :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2)春秋战国 :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水利工程 (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 (小农经济 ) 原因: 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特点 a.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b.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

8、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c.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地位: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 a.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 作出了重要贡献。 b.消极方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 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井田制 内容 a.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b.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c.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实质: 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

9、3)封建土地私有制 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确立 a.公元前 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问题: 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二)手工业 1.经营形态及特点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1)官营 手工业 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大作坊生产。 凭借国家权力,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

10、税和家庭消费。 2.主要成就 (1)冶金业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出现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2)陶瓷业 原始社会的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商朝时烧出原始瓷器。 (3)纺织业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三)商业 1.商业活动 (1)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 市场和大商人。 2.商业城市: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

11、”的商业区。 3.商业政策 (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巧学妙思 图画证史 周公辅佐成王图 说明周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构图解史 分封制的演变及影响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实质 易错易误 “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 漫画解史 宗法制的特点 宗法制下,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呈现“家国一体 ”的特点。 构图解史 西周政治制度及其联系 图画解史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人们应该按照社会现实的需要进行政 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

12、央集权,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为此,商鞅与守旧的群臣展开了激烈 的辩论,为其变法革新奠定了理论基础。 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 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的互动关系 1.历史概念 贵族政治 “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 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 也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贵族 分封制度。 2.史论观点 早期政治制度中 “家国同构 ”的特点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

13、宗族的小 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3.历史概念 “相地而衰征 ”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时实行的一种新的土地租税制度。其内容包括:“均地分力”,即按劳 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 (包括公田 );“与之分货”,即在“均地分力”基础上实行按产量分成的 实物地租制。 它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 形成。 4.历史现象 小农经济与 “安土重迁 ”思想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导致了小农的狭隘、自私和保守的不足,造成了中国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传统社会长期盛行“重男轻女”“安土重

14、迁”的思想观念,阻碍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 型的进程。 主题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家国同构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史料研读 史料一自殷周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其国皆其功臣、 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 君;盖天子诸侯君臣名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 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 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 观堂集林卷十二 史料二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

15、(恶性循环 ),以至于移祚 (改朝换代 ),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史料三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 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 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 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使中 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 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 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从历史评论角度分析说明了西周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影响,主要从相对于以前制度

16、的变化、 分封主体、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等角度评述了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史料二从历史评论的角度说明了分封制的弊端。史料“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 说明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存在很大弊端。 3.史料三为后世历史评论,主要说明了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宗法制在周代后期逐渐消失, 但是宗法观念及宗法结构却一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 运用史料 1.依据史料一,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答案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与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确定君臣名分 )。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

17、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维护了西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知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 答案(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等。 (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3)井田制逐渐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如商鞅变法 ),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答案(1)西周宗法制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

18、宗法色彩; (2)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 义;(3)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大表现就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 性和守旧思想。 4.综合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早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特点。 答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史论归纳 1.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

19、.宗法制对当时及后世遗存的影响 (1)对当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 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强 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 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

20、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 中。 (4)迷信色彩浓厚: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动力“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 史料研读 史料一西周时期那种 “千耦其耘 ”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 “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 ” 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 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 女子纺绩 ”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 逐渐成为中国农耕 经济的主体。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史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豕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

21、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 史料三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 公社及其所有制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 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 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 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 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 的进步。 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 685年齐国 “相地而衰征 ”, 公元前 594 年鲁国 “初 税亩”。围绕着 “争霸”战争的需要,

22、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 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 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解读史料 1.史料一属于后人史学评论性史料,主要反映了春秋至秦汉时期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 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形成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也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史料三为后世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的特点,认为当时手工业发展较 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4.史料

23、四属于后人史学评论的材料,主要从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角度,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社会转型的影响。 运用史料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1.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弱的简单落后小生产模式。 2.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 答案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

24、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成因: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破坏及新的土地制度的逐步确立;农业经济的发达。 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 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加速了宗法分封制 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3)引起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 史论归纳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自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脆弱性: 具有规模

25、小、水平低、分散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等。 2.多元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1)政治上: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 (2)经济上: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 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科技文化: 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 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 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

26、、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 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 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关系及家庭和睦的观念。 真题研析 考法 1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 【考题 1】 (2017 课标全国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河南淇县 );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 都奄(今山东曲阜 );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 分封制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据所学可知,分

27、封制的实行,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 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 而形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 流,故选 A 项;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 项错误;分封制 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 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 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C 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D 项错误。 答案A 【素养解读】 高考命题注重运用 “时空观念 ”和“唯物史观 ”考查全面、客观认识历史的能力。

28、本题运用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时空观念,考查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对 各地文化认同的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由“周灭商之后”“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等可 以得出西周取代商朝统治后推行分封制,封诸侯于各地 唯物史观 由“分封”与备选项中的史论可知运用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观点认识分封制的影响 考法 2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文明的传承 【考题 2】 (2016 课标全国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 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

29、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析根据题干西周铭文字数越来越多, 语句愈加格式化,主要“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 ”等,可判断当时人们重视历史的传承,故选择B 项。“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 愈加格式化 ”不能证明西周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 项错误; “希冀子孙保用 ”无法体现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宗法制度受到挑战,故C 项错误。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D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 排除。 答案B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 ”和“历

30、史解释 ”两 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由“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等可以得出西周取代商朝统 治后铭文记载历史的变化 历史解释 由“周代”“ (西周) 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 大都记述个人业绩, 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可推知西周对历 史传承的重视 考法 3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经济发展的现象 【考题 3】 (2017 课标全国 ,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 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

31、业繁荣 解析观察题干图文,据题干图示,陶、 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 有利于商贸发展,故选A 项;争霸战争导致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B 项错误;图 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 D 项错误。 答案A 【素养解读】本题运用 “时空观念 ”和“史料实证 ”角度考查春秋战国之际商业发展的因素。 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点拨说明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时空观念 春秋之际局部示意图和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体现出时空观 念 史料实证 由题干“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可知,题干运用地图实证考查春 秋战国时期商业的

32、发展特点 连线命题人 【命题素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利弊 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 具体而 言,就是嫡长子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为小宗。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是一种等级 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每一等级的大小宗关系,都是政治上的领导与服从关系。因此,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从而也成为政治上的共主。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 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 这是周人统治上的一大成功, 也是中华古典文明在政治制度上长足进 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此以后, 周代的分封制具备了推行的理论依据,世卿世禄选官任职制度也 有了实施的组织条

33、件,从而为周代社会政治新格局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宗法制 度本身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 当社会生产资料基本分割完毕后, 它就无法应对不断滋生的新贵。 同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的做法,也是与政治机制不断更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杨宁一教授: 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全国卷历史命题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张考试测量 的命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 一个是命题的立意, 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一个是能力考察 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 【解读观点】本段评论性材料,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进步与弊

34、端。 材料认为西周的宗法制的进步之处是王权有所强化,为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提供了依据;其最大 弊端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解决新兴阶层的等级问题。 【命题预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和家庭方面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宗法制是如何保障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实施的? 点拨第(1)问,依据材料从宗族等级隶属、政治上大小宗的表述加以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 宗法制与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的关系表述加以说明。 答案(1)宗法血缘与国家政治高度融合(或主要实行于统治阶级内部);以父系血缘为纽带, 普遍 沿袭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同构。 (2)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都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

35、确定等级秩序,保障贵族政治的有效实施。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高考题组 1.(2014 课标全国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结合题意可知, 周代的 “雅言”应是 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选C 项;A、B、D 三项 错误。 答案C 2.(2013 课标全国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 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

36、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 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 选择 C 项。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 项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了分封制下 的等级序列, B 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错误。 答案C 3.(2015 课标全国 ,24)吕氏

37、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 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 使得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自给自足的生产 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 项。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答案A 模拟题组 1.(2018 四川绵阳诊断性测试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人都是少数 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 其民也与周

38、人不类, 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 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 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解析根据材料 “其土既非周人所有, 其民也与周人不类, 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 如果没有坚 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故 A 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符合史实,但材料不 体现,故 B 项错误;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错在“坚决”,故 C 项错误;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 大符合史实,但材料不体现,故D 项错误。 答案A 2.(2017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嫡长子自然承袭

39、,如 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 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 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 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天人感应,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解析A 项反映了材料 “君王自命 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 不绝”,不能说明这段材料的主旨,故A 项错误;据材料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 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 可得父为 “家君 ”,君为 “国父”,而且通过血脉遗传,代代相继,君父同伦,家国同构,故B 项正确;天人感应反映 了材料 “君王自命 天

40、子”,但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故C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男尊女卑, 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2018 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调研 )“帝”在上古时期专指神灵中的统治者。商王死后往 往被追尊为帝,如帝乙、帝辛等;到了周代,周王死后不再追尊为帝,而采用“王”这一称呼。 这反映出周代 () A.君权与神权完全分离B.注重礼乐教化的作用 C.弱化了对宗教的依靠D.分封制导致权力分散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解析周人信奉天命,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且A 选项说法绝对化,故A 项错误;从商到周追尊 为帝到王,体现出西周分封制的“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制,与礼乐制相结合,故B 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周代与宗

41、教的关系的变化,故C 项错误;分封制与权力的关系材料中未 被提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2018 湖北武汉模拟 )周人认为“追孝”、 “享孝”祖先, 可以祈福长寿, 并将“孝”的含义从 “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 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 () 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 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周人认为孝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还体现在宗族及姻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结合西 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故A 项正确;材料体现宗法观念影响面广,故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 神权,故 C 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最高权

42、力的高度集中,故D 项错误。 答案A 5.(2018 广东佛山检测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 书于版图”, 也就是把村 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解析根据题目中 “把村社的户口、 土地写画在版上 ”得知主要是用来政府征收赋税, 并未提到 农民负担的加重,故A 项错误;故 B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与题意无关, 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与题意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B 6.(2

43、018 河南郑州模拟 )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 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 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 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业生产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出现,而不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 项错误;材料中 “战 国晚期 ”“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 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 说明具有独立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 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 ”制度已被打破,故B 项正确;从材料 无法得出这是国家规范的结果,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工商业种类的多少,因而也无法说 明经营范围的扩大,故D 项错误。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