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地理总复习:(8年级上册)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5038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地理总复习:(8年级上册)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地理总复习:(8年级上册)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地理总复习:(8年级上册)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P66中的图 8.1 ) 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 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证据: “黄土的厚度均匀” 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 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 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有多层古土壤”说

2、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 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植被:光秃裸露, 缺少植被保护。 2 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气候: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影响 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等地, 一般降水量越大; 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地表土质疏松, 植被覆盖

3、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 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自然灾害频繁: 不仅水土流失严重, 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 塌陷等灾害。 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梯田;合理安排生产 活动: 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3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P75中的图 8.17)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o 35 o N,地处亚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 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

4、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 多千米,南 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 自然条件 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水文: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资源:耕地、水能、矿产。 地形特点水 文 特 征 水资源利用方 式 长江上 游 流 经 我 国 地 势 第一阶梯, 江面 狭 窄 , 滩多 流 急,峭壁高耸, 雄伟壮观。 流 量 较 小 流速快 发展水电业、 旅游业。 长江中流 经 我 国地 势流 量 较发展淡水养殖 4 长江上游与 中下游的环境 差异及利用: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

5、射作用 纽带作用承东启西 以长江为轴线将沿海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 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优势: 沿海地带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作用: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信道;自西向东江海联 运的交通通道。 辐射作用沟通南北 下 游 第二、三阶梯, 地势低平,江阔 水 深 , 水 流 平 稳,水网密布。 大 流 速 较 小 业、内河航运 业及旅游业。 5 基础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 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平 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动力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 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 意义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

6、 经济成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世界著名的沿河产业带: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 流域。 3、沿江地带的城市( P80中的图 8.26 ) 四大城市群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对全国的辐 射和带动作用:位置: 位于长江入海口, 是全国的最大港口;工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金融: 重要的金融中心;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商业:最大的商 业中心;经济: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4、沿江地带的工业( P82中的图 8.29 ) 中心城 市 城市群 上海 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 南京长江下游城市群 武汉长江中游城市群 重庆长江上游城市群 6 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攀枝花、六 盘水 重

7、庆武汉南京、上海 铁路干线成昆线成渝线京广线京沪线 入江主要支 流 雅砻江嘉陵江汉江秦淮河、黄 浦江 工业基地钢铁、煤炭 工业基地 电力、冶金 工业基地 钢铁、轻纺 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 基地 四大工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 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问题、危害、原因及对策: 环境 问题 表现 危害产生原因治理对策 水土 流失( 上游) 土 壤 退 化,土地肥 力下降 水 库 淤 积,降低发 电、灌溉和 防洪效益 长 江 上 游 地区经济较 落后,人们 为了眼前利 益,毁林开 荒、陡坡垦 殖 保护好现有森林, 积极封山育林 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 的坡地,已开

8、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 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 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 林和人工草地。加强水土流失地区 的防治工作。 7 河 道 淤 塞 导 致 通 航 能 力 下 降 造 成 中 下游江河、 湖 泊 的 淤 积,加重洪 水灾害 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 调 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 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洪涝 灾害 (中、 下游) 人 民 生 命 财 产 遭 到 巨 大 损 失 生 态 环 境 遭 受 创 伤,难以恢 复 自然因素 降水量 大且集中、 多暴雨。 人为因素 上游水 土流失导致 湖泊淤塞, 加上围垦造 成调洪能力 降低,河道 防洪能力减 弱,加上防

9、 兴建水利设施, 对长江河道及平 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 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 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 力。 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 封堵江河湖泊水道, 乱采江河砂石 的行为。 8 洪工程标准 低,年久失 修,险工隐 患多。 水体 污染 水质下降, 危害人体健 康,影响水 生物生存。 工农业迅 速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 扩大,经济 发展与环境 保护没有同 步。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做好环境整 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 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 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 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 对上海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 区, 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 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 内容。 酸雨 导 致 水 体、土壤 酸化,对 植物、建 筑物造成 腐蚀性危 害。 耗煤量 大 , 煤 的 含硫量 高。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使用清洁能源 9 酸雨 PH 值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分布于华中、 西南、华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