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中国物联网.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5061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65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中国物联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中国物联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中国物联网.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物联网白皮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言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 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和经济社会绿色、 智能、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与重要引擎。 物联网与其它 ICT 技术以及制造、 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加速融合, 在诸多领域 快速渗透, 为服务、创新等理念赋予全新内涵, 全球物联网正在整体进入实质性 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1 版白皮书通过原创性地系统梳理,对物联网的内 涵、关键要素、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资源体系等内容进行了澄清。2014 版白 皮书则重点从战略、 应用、技术和标准、 产业四个角度分析并归纳三年来

2、物联网 发展的整体特点和亮点, 探寻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规律, 并对未来发展重点方向进 行研判。 本次发布的 2015 版白皮书将基于对全球物联网最新布局和发展态势的把 握,以及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新一轮摸底调查,对物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 归纳总结,对物联网发展的新模式、新机遇、新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我国 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新老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目录) 一、国际物联网发展的最新态势 (一)发达国家加强物联网战略统筹和资金支持 (二)国际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布局全面展开 (三)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重点突破态势 (四)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集成应用的综合平台 (五)物联网标准化持续推进

3、,开放式架构成为重点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最新进展 (一)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物联网发展 (二)传统行业借助物联网应用提振效能愈发明显 (三)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 (四)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消费性应用创新更为活跃 (五)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六)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形成多样化发展模式 (七)四大空间集聚区产业与应用各具特色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物联网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依然严峻 (二)标准协调统筹和实施仍不能满足产业和应用需求 (三)协同性不足严重阻碍产业发展进程 (四)新业务新模式与各行业政策和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性更趋突出 四、我国物联网未

4、来发展的机遇与方向 (一)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二)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开辟物联网新时代 (三)物联网应用潜力将在智慧城市进一步释放 五、对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把握重点应用方向,加快应用实施与推广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消除产业发展障碍 (三)加快标准的统筹与实施,发挥龙头企业影响力 (四)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布局 (五)建立完善市场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同 (六)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七)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际物联网发展的最新态势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探索, 全球物联网正从碎片化、 孤立化应用为主的

5、起步 阶段迈入“重点聚焦、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市场快速启动,在诸多 领域加速渗透,物联网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一)发达国家加强物联网战略统筹和资金支持 美国全面推进物联网发展。 一方面,政府以大量资金持续支持物联网相关技 术产业发展, 2015 年宣布投入 1.6 亿美元推动智慧城市计划,将物联网应用试 验平台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美国能源部组建“智能制造创新机构”,投入多达 7000 万美元推动先进传感器、 控制器、平台和制造建模技术的研发。 另一方面, 为推动技术应用发展,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4 年 7 月,美国联邦通信委 员会(FCC)发布了电子标签新指南,建

6、议带屏幕的消费电子设备可在屏幕上显示 数字标签,从而取代原来的固定铭牌或蚀刻标签;美国加州发放无人驾驶汽车许 可,谷歌、奥迪和奔驰成为首批获得许可的企业;智能物流领域,美国邮政局采 用物联网技术改善邮政营运、 基础设施以及产品与服务; 工业制造领域, 美国政 府将以物联网技术为根基的网络物理系统(CPS)列为扶持重点, 并加快以 CPS为 核心的“工业互联网 (IndustrialInternet)“战略布局。 欧盟重构物联网创新生态体系。 欧盟在 2015 年成立了横跨欧盟及产业界的 物联网创新联盟 (AIOTI) ,并投入 5000 万欧元,通过咨询委员会和推进委员会 统领新的“四横七纵”

7、体系架构,将包括原有IERC、地平线 2020 在内的 11 个 工作组纳入旗下, 统筹原本散落在不同部门和组织的能力资源,协同推进欧盟物 联网整体跨越式创新发展。其中,四横指项目设置、价值链重塑、标准化、政策 导向四大横向基础支撑,七纵指家居、农业、可穿戴、智慧城市、交通、环保和 制造七大行业纵深领域。 创新联盟的建立是欧盟落实物联网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 举措,将对欧盟物联网发展和创新起到强有力的驱动作用。此外,欧盟及其成员 国还加大物联网投资力度, 欧盟计划 2016 年投入超过 1 亿欧元支持物联网大范 围示范和未来物联网重点领域,英国政府追加投资4500 万英镑,并向由英国电 信、劳斯莱

8、斯、处理器厂商ARM 和军用品厂商 BAE 等 40 余家公司组成的 HyperCat联盟注资,用于研发HyperCat标准,为物联网开发通用规范;德国 政府投资 2 亿欧元支持工业 4.0, 并投入 800 万欧元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的 研发。 亚洲国家不断加大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及推进力度。以日韩为首, 亚洲发达国 家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直非常重视,投入巨资支持发展。 2015 年起, 韩国未来科学创造部和产业通商资源部将投资370 亿韩元用于物联网核心技术 以及 MEMS 传感器芯片、宽带传感设备的研发,另外123 亿韩元来自韩国的私 营企业。日本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计划十年内普及

9、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 年 市场规模将达到 50 亿日元。新加坡政府推出传感器网络以及特定领域产品的标 准,采用统一沟通方法和指导原则开发新科技和智能方案,为迈向“智慧国”的 目标做准备。 (二)国际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布局全面展开 依托核心能力抢占物联网生态关键环节。芯片巨头、设备制造商、IT 厂商、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从各自优势出发,积极进行物联网生态布局,芯片、 云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布局的关键点。英特尔继2014 年发布爱迪生 (Edison) 适 应可穿戴及物联网设备的微型系统级芯片之后,2015 年继续发布居里 (Curie) 芯 片,为开发者提供底层芯片及开发工具。平台化服务方

10、面,IBM 等 IT 巨头将物 联网大数据平台作为构建生态的重点, 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着力打造M2M网络和 平台,互联网企业则依托其平台优势和数据处理能力,将服务拓展到物联网。 操 作系统方面,谷歌推出基于 Android内核的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 ,同时发 布了一个跨平台、支持开发者API 的通信协议 Weave ,能够让不同的智能家居 设备、手机和云端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微软推出物联网版操作系统 (Win10IoTCore)和物联网套件,以协助企业简化 IoT 在云端的应用部署及管理; 我国华为公司发布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 ,百度推出物联网操作系统、 车联网平台和可穿戴智

11、能手表系统DuWear 。目前,物联网产业生态正快速成 长,物联网企业数量近年来成倍增长,国际机构预计到2017 年,超过一半的物 联网企业是新成立的企业。 构建产业联盟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除了以技术手段争夺生态主导权, 巨头还通过构建产业联盟以稳固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竞争优势, 其中工业、 车 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成为布局热点。工业领域,通用电气与英特尔、思科、 AT&T 、IBM 牵头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目前已有超过 220 家成员。车联网 领域,谷歌与奥迪、通用电气、本田、现代等以及芯片制造商Nvidia 组建开放 汽车联盟 (OAA) 。智能家居领域, 已形成高通牵头的A

12、llSeen 联盟、英特尔牵头 的 OIC 联盟,谷歌、三星牵头的Thread 联盟以及苹果 HomeKit等多个阵营, 在互联标准、云平台及开发组件上积极寻求突破。 (三)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重点突破态势 M2M 物联网应用高速增长。 代表物联网行业应用风向标的M2M 连接数增 长迅猛。截止 2014 年底,全球 M2M 连接数达到 2.43 亿,同比增长 29% ,而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连接数同比增长率只有4.7% 。M2M 连接数占移动连接数 的比例从 2013 年的 2.8% 提高到 2014 年的 3.3%,预计 2015 年底全球 M2M 连接数将达到 3.2 亿。从应用市场来看,公

13、共安全、车联网、工业制造等万亿级 垂直行业市场正在全面兴起, 智慧医疗、 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市场百花 齐放。 工业物联网成为新一轮部署焦点。 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 所确立 的网络物理系统 (CPS)为代表,物联网成为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变革和重塑国家竞 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基础, 围绕其的全球生态构建和产业布局正加速展开。政府层 面,美、德将 CPS 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成立指导小组、完善基 础设施、设立研发创新机构等方式, 大力推进行业中相关标准、 共性技术与产品 的研发以及推广应用。 企业层面,工业和 ICT 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围绕工业物联网 应用实施,加快工业数据

14、云平台、工业数据连接和管理、工业网络、新型工业软 件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测试床和解决方案的研发部署,并扩展到能源、医疗、 交通等多个领域。 移动互联与物联网加速融合, 智能可穿戴设备出现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 与物联网形成从芯片到终端、 操作系统的全方位融合, 并基于开源软件和开源硬 件,开启了全球性的智能硬件创新浪潮。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成为其中发展和创 新最快的领域。 2015 年第 3 季度可穿戴设备全球共交付了2100 万只,同比增 长 197.6% ,预计到 2019 年设备年出货量将飙升到1.26 亿只。可穿戴设备的主 要应用领域包括以血糖、 血压和心率监测为代表的医疗领域,以运动监

15、测为代表 的健康保健领域,并以可穿戴设备为中心,集成医疗、健康、家居等APP 应用, 复制了云 +APP 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商业模式。另一方面, 智能家居成为布局和 竞争的重点。谷歌、苹果等互联网企业、高通、Intel 、思科、三星等信息通信 技术企业以及 ABB、博世等工业企业均加快推进智能家居布局,目前已形成了 智能家电、 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可与智能手机、 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 端和移动 APP 应用进行充分互联和集成,实现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和个性 化发展。 (四)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集成应用的综合平台 物联网成为各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要素,在城市管理、 节能减排、 能 源管

16、理、智能交通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前端设备智能化+后端服务平台化 + 大数据分析”成为通用模式。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应用呈现两大特点: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应用汇集海量感知数据,依托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和大数 据分析,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精确把握和智能管理。国际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方 向之一是构建多种应用互联互通、海量数据汇集共享的智慧城市综合性管理平 台,打破传统物联网应用规模小、 分散化的模式。西班牙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平台, 可将环境和能源、 交通、水资源管理、 生活质量等不同领域的传感数据进行整合 并分析处理;桑坦德“城市脉搏”项目致力于建立智慧城市平台,汇聚遍布全城 的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数据,

17、各类应用通过API 调用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 力,并通过移动 APP 提供城市管理和生活服务。 国际智慧城市建设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应用,希 望增强交通、 能源等重点领域服务能力, 促进城市绿色、 低碳发展。在电力领域, 物联网感知与电网、 分布式电源等设施深度融合, 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全流程实时 监测和预测预警,如英国布里斯托的3e 住宅项目集成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通过对家庭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节省能源、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在 交通领域,通过物联网建设“人-车-路”高度协同的互动型交通基础设施,利用 互联的充电桩、收费点、控制中心等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随时随

18、地缴费、交互 式地图导引等服务, 如德国法兰克福正在开发多模式交通导航系统,基于对各类 交通设施地上地下全面立体感知定位,实现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和火车、出 租车、私人汽车的协同高效出行。 (五)物联网标准化持续推进,开放式架构成为重点 物联网标准包含体系架构、网络、应用等各个方面,涉及ITU、ISO/IEC 、 oneM2M 、3GPP、IEEE及各行业标准化组织, 各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制定方面各 有侧重,又相互合作。目前,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在持续推进,物联网架构标准的 研究成为热点和重点。 业界试图打造开放式物联网架构。 开放统一的物联网架构是物联网爆发式增 长的基石,各标准组织都在加紧研究

19、。欧盟持续推进IoT-A 相关研究,已经发 布 IoTARM1.0( 架构参考模型 ),涉及域模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通信模型、 安全模型,目前正在推进IoTARM2.0研究。ISO/IECJTC1 启动物联网参考架构 研制,提出六域模型。 IEEE在 2014 年底启动 P2413 物联网体系架构 (SAIoT) 研究,旨在尽快形成国际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架构。ITU-T 今年新成立的 SG20, 专门设立了物联网架构和协议的研究课题。oneM2M标准化组织在 2015 年 1 月发布 M2M 业务层 R1 标准,涉及需求、 功能架构、安全、协议、终端管理等, 预计在 2016 年中发布 R2

20、 标准。物联网架构标准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使其至今 未取得实质突破,标准的成熟和推广有待时日。 互联网 Web 理念渗透到物联网领域,语义研究成为热点。互联网Web 理 念不断向物联网渗透, ITU-T 已经发布了基于 Web 的物联网架构标准即Y.2063 ; oneM2M架构基于 Web 化理念,将一切可访问的数据、对象、实体均抽象为 资源(resource) ,由统一的 URI 进行标识; IETF 制定的资源受限物体应用层协 议(CoAP) ,是 REST风格面向资源受限网络的Web 协议。语义技术有利于实现 物联网各种信息的开放共享以及对信息的自动处理,解决物联网中由于资源异构 及跨系

21、统分布引起的资源互操作性问题。 W3CSSN-XG 、 oneM2M 、 欧盟 IoT.est 等项目均在语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各类无线连接技术标准不断演进。在LTE网络方面, 3GPPR13 版本标准研制工 作已启动,侧重对物联网低成本、低功耗和增强覆盖特性的支持,同时GERAN 开展物联网专用技术CIoT 的标准化研制。华为和沃达丰已经成功完成了全球首 个基于 CioT 技术的智能水表演示。 面向车联网应用需求, 3GPP 在 SA1(需求工 作组)和 RAN( 无线技术工作组 )已启动基于 LTE的 V2X( 可称为 LTE-V)技术需求 和标准化工作。 面向物联网应用场景的IEEE8

22、02.11ah 标准化工作已于今年基本 完成,可以实现低功耗和更广范围接入。在行业领域,标准化不断深化,其中工 业、家居两个领域标准化成为产业布局和竞争的焦点。在工业领域, 美国国家标 准技术研究院 (NIST)和工业互联网联盟 (IIC)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2015 年 6 月,IIC 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并逐步推进重点方向的技术研究;德国 工业 4.0 战略提出参考模型RAMI4.0 ,并提出网络通信、微电子、安全、数据 分析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方向。 在智能家居领域,技术和标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Allseen 联盟、开放互联联盟 (OIC)、Thread 联盟三大阵营正在推进各

23、标准之间 的互联互通。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最新进展 在近几年国家有力政策环境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物联网呈现强劲发展 势头,以北京 -天津、上海 -无锡、深圳 -广州、重庆 -成都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聚 区各具特色,交通、安全、医疗健康、车联网、节能等领域涌现一批龙头企业, 物联网第三方运营服务平台崛起,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清晰。 (一)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物联网发展 国务院和各部委持续推进物联网相关工作,从顶层设计、 组织机制、 智库支 撑等多个方面持续完善政策环境。继制定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后,国家 建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加强统筹协 调和决策支撑, 国务

24、院出台 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 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推出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具体任务。在 国家其它有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关 于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支持智 能传感器等三大产业发展。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高度重 视和突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对于提振产 业信心、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地方政府积极营造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优待、 专项资金扶持、 产业联盟协调、 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如 上海近年来仅市

25、级财政支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 类项目超过 150 个,支持金额超过3 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50 亿元。重庆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力图将重庆打 造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 (二)传统行业借助物联网应用提振效能愈发明显 当前,物联网以泛在感知、 精益控制、 数据决策等能力要素集的形式向传统 行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加速渗透、多维融合, 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推动新 兴业态不断涌现。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 产品设备监控管理、 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 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环节得到广泛应 用。例如,

26、工程机械行业通过采用M2M 、GPS和传感技术,实现了百万台重工 设备在线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和后台大数据分析, 使传统的机械制造引入了智能。 采用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温度、压力、温控系统, 在油田单井野外输送原油过 程中彻底改变了人工监控的传统方式,大量降低能耗。 在农业领域, 从田间地头 的测土配方施肥、智能节水灌溉和农机定位耕种,再到农产品的收割、晾晒、储 备各个环节, 物联网支撑着新型农业生产手段的应用,推动大田耕种精准化、 园 艺种植智能化、 畜禽养殖高效化, 促进形成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态。根据 部分省市的统计测算,有效应用物联网系统后可使作物种植人员成本减少约 50% ,总体经

27、济效益提高约10% ;借助传感自调节实现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 培育面向高端人群的高品质农产品,可使单位产品增值近10 倍。在能源领域, 借由能源管理虚拟化,以大数据建立动态能效模型,对峰谷电力消耗精确定位, 实现错峰调谷,对大型工业园区,仅照明能耗优化一项即可下降30% 。 (三)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我国一半以上在建的智慧城市,其主要 应用项目依次为公共安全、交通、医疗、社区、环保、地下管网监测、水务、

28、教 育等,这些应用均以自动感知为基础、数据采集为手段、智能控制为核心、精细 管理和服务提升为目的,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医疗、 社区、公共安全等领域, 使民生服务实现时间和空 间上的延伸,极大提升服务便捷性。在医疗方面,物联网疏通信息脉络、活化医 卫资源,打造惠民可及的健康服务, 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可以通过智 能联网医疗设备、 任何通信渠道方便快捷获得各种医疗健康服务;在智慧社区建 设方面,物联网助力基层服务模式创新,各地出现“智慧民安”养老社区、“服 务零距离”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在公共安全方面, 物联网实现实

29、时动态监测、 监控和预警, 时刻保障民众生活环 境的安全,“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利用感知技术将 电梯监察、维保管理、安全预警、应急处置有机整合, 重塑了电梯安全管理理念。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 管网监测、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极大丰富了城市管理手 段、增强了城市管理能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 规模化部署的物联网设备大幅提升 城市运行监测能力;如北京市实现了对水、电、燃气消耗等12 个方面 316 项城 市运营日常信息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在设施管理方面, 物联网感知采集城市部件的运行状态,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 持;如太原全面整合给水、排水

30、、煤气、通信、路灯等地下管线资源,利用传感 器监测管线的物理量、化学量,确保城市安全减少事故。在交通领域,物联网实 现对运营车辆全程定位跟踪, 有力支撑路况实时播报、 拥堵预测预警和交通指挥 调度;北京市 65% 的公交车、近 7 万辆出租车、客运车以及危化品运输车全部 安装了卫星定位设备,实现了各类交通运营车辆的智能管理。 (四)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消费性应用创新更为活跃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 将带动物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截至 2015 年上半年,我国 36 家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程序规模累计超过386 万 8,业 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最大市场,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繁荣

31、和产业优势,将对 物联网发展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 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开放接口方式连接物联网设备,使物联网能够依托移动 互联网应用的入口优势和用户优势,打造国民级物联网应用。 如微信平台已开放 硬件接口,公众号可绑定家居、玩具、路由器、运动、可穿戴等各类智能设备, 实现智能设备之间、 智能设备与数亿微信用户之间的连接。不到一年时间内, 微 信已接入 2400 多个硬件厂商,设备激活量2500 万,微信运动已有1000 多万 用户,带动了运动手环规模化发展。 融合应用广泛涉足家居、安全、医疗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在家居方面, 移动 APP 发挥数据汇聚中心和控制中心作用,一方面获取温度、湿度等各类

32、传 感设备监测信息, 一方面作为遥控器反向控制照明灯、洗碗机、 落地灯等家用电 器, 华为等众多企业已推出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安全方面, 儿童防丢设备具有蓝牙防走散、安全区域报警、四重定位等功能,孩子佩戴后, 家长在手机上即可随时查看孩子位置了解孩子动态,360 儿童卫士三个月销售 50 万台 10,目前已推出第三代产品。在养老方面,移动APP 具备老人定位、 报警、日常健康检测及大数据分析功能,帮助养老机构解决找人难、 老人遇险报 警难、遇到问题追溯难等问题,目前已在部分养老机构开展示范。此外,基于可 穿戴设备的个人健康管理、运动统计等融合应用引发的流量占比越来越大。 (五

33、)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企业系统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在网络架构、传感器、M2M 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同时,针对物联网共性基础能力和应用领域专业 能力的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国际标准影响力不断增强。 网络架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国内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致力于物联网网络架 构的研究并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为我国不同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系统设计提供了 参考依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的国际标准ITU-TY.2068 物联网功能框架 与能力已于 2015 年 3 月正式发布, 该标准主要明确了物联网功能架构和联网 能力等内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欧盟还共同发布了中欧物联网架构

34、比较研 究报告、中欧物联网标识白皮书,正在推进中欧物联网语义白皮书的 合作编制和物联网架构新趋势的合作研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工信部电子 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联合推进完成ISO/IEC30141立项,即物联网“六域”模型。 该模型从业务功能的角度对物联网系统进行分解,提出了一致性的系统分解模式 和开放性的标准设计框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积极把握网络架构新的发展趋 势,已形成基于 Web 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该方案致力于为物联网应用系统 提供共性技术支撑, 实现对物体统一描述与接入、统一标识与寻址、 统一服务封 装与调用等功能。 M2M 统一平台和 M2M无线连接技术成为标准化重点。M2

35、M统一平台已 成为运营商、 互联网企业等布局物联网业务的重要抓手,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均 大力推进 M2M 平台建设,在交通、医疗等垂直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物联网产品。 oneM2M国际组织正积极推进M2M 平台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 标准,正在开展平台、终端、业务间的互操作测试,并计划在2016 年上半年发 布 R2 标准。我国企业加强M2M无线连接技术的研究,在LTE 网络优化方面, 3GPPR13 版本侧重低成本、低功耗和增强覆盖的研究。在专有技术方面,我国 华为公司积极推动窄带物联网NB-IOT 在 3GPP 的标准化研制工作。 2015 年 7 月,华为和中国联通合作开展了全球首

36、个LTE-M 蜂窝物联网 CIoT(CellularInternetofThings)的技术演示。 MEMS 传感器已经形成局部亮点。 我国传感器企业积极把握MEMS 传感器 的新需求和新技术,取得了局部突破,如研发了MEMS 加速度计技术、基于专 有热力学检测方法的MEMS 传感器芯片和生产测试技术、基于背照技术的500 万像素 CMOS 图像传感器、CMOS-MEMS全薄膜封盖 MEMS 工艺和晶圆级集 成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且建成了业内首条具有完整MEMS 工艺能力的中试生 产线,目前已在安防监控、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六)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形成多样化发展模式 我国物联网

37、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估算,2014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突破 6200 亿元,同比增长 24% 。我国 M2M 连接数突破 7300 万,同比增长 46% ,占全球 M2M 连接数的 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未来中国 M2M 规模将继续扩大, 2020 年预计达到 3.5 亿,全球占比将达36%。当前, 各类企业加快物联网发展的布局和资源配置,已形成国家政策牵引、 行业应用示 范、企业创新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涌现出一批具备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物联网产业中, 感知制造和应用服 务因基础薄弱近年来明显提升, 涌现一批具有综合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深圳先 施科技、远望谷两家企业占

38、RFID 超高射频及读写器国内市场份额的1/3 以上, 远望谷和海恒在国内图书馆市场已占据80% 。 海格电子推出的 GPS/北斗导航定 位系统已在广州公务车全面部署。 南京联创科技集团的汽车生活服务平台已覆盖 1000 万车主,上海仪电物联公司计划面向青浦产业园区600 家工业企业提供合 同能源管理服务, 电力节能效果显著。 上海万达信息公司基于物联网的居民健康 管理服务,使覆盖区域的慢性病识别率提升20%以上。重庆城投金卡公司在电 子车牌领域已有 17 年的积累,成都鼎安华公司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已 接入 200 家危险源企业,未来将覆盖全市8000 家具有安全生产问题的企业。 第三

39、方运营平台崭露头角, 物联网即服务渐成主流。 经过多年的发展, 物联 网第三方运营平台不断整合各种要素形成有序发展局面,平台化、服务化的发展 模式逐渐明朗,初步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增值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交通、安全、节能、健康等领域的运营平台发展尤为迅速,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 者也因市场不断扩张成长为龙头企业。如南京的车联网平台, 重庆依托电子车牌 建成的车辆信息管理平台, 南岸区投建的全国 “两客一危” 车辆一级管理与服务 平台,成都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上海的物联网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和 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等等。 互联网企业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我国互联网巨头纷纷以产

40、品、 服务、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手段进军物联网市场,在多个领域积极布局和拓展 业务,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如在智能家居领域, 阿里巴巴与美的合 作,意图实现智能家电的远程控制管理;小米、360 、百度、迅雷等互联网企业, 以智能路由器为核心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圈,并推出了智能灯泡、 智能插座、 智能 摄像头等智能家居周边设备。在车联网领域,百度推出车联网产品Carnet ,将 用户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无缝结合;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作, 借助电商平台和 大数据处理技术,梳理车主价值链,打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腾讯携手中国 人保、壳牌共同成立“ i 车生活平台”,打造一站式汽车生活服务。在智慧

41、医疗 领域,国内 BAT 三大互联网企业均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 服务。此外,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小米以20%份额位居全球第二, 360 等公 司推出的儿童安全类可穿戴产品也取得了不错反响。 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开始发挥支撑作用。平台由科研机构、 产业联盟或 者骨干企业承建, 面向产业提供标识管理、 设备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 由国内四家单位联合建设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为交通、家居、 食品溯源、 农业、林业等多个重点行业的上百家企业提供了服务。上海物联网中 心初步建成一批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微机电系统 (MEMS) 集 成制造、 短距离无

42、线通信关键技术测试、 无线通信节点极低功耗共性技术开发等。 中国移动自主开发了物联网设备云(OneNet) 和业务管理平台,提供设备管理和 客户卡管理等能力并开放接口。 (七)四大空间集聚区产业与应用各具特色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天津、上海 -无锡(编注:杭 州-上海-无锡)、深圳 -广州、重庆 -成都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 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各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 各有 特色,产业领域和公共服务基本保持协调发展,集聚区域研发机构、 公共服务等 配套体系完备。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龙头, 物联网产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芯片、传 感等

43、基础环节有一定产业积淀,特别是在新型MEMS 力敏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 化方面一枝独秀, 依托高铁城市群联动效应, 整体产业汇集力很强; 珠三角市场 化程度最高、 产业链条衔接最为紧密, 各环节对市场的感应程度较为明显,市场 转向灵活。深圳拥有国民技术、远望谷、先施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在传感器、 微机电和无线传感网络领域,集聚了近600 家企业,在国内超声波传感市场, 广州奥迪威成功替代国外品牌,在汽车电子、 工控等领域受到市场广泛认可;西 部地区发展平稳,重庆推动电子车牌地方立法保障, 以新区为基点出台优惠政策, 以中移物联为核心形成产业聚集,成都集聚了一批研发机构和企业,基于RFID 的区域

44、行业应用开展较好; 北京地区则主要依靠京津冀区位与资源优势,以集成 和模式创新为主发展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应用各有侧重。 东、中、西部和沿海地区均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市场 优势发展相应的物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其中长三角地区在区域智能交通与节能环 保领域应用较为突出, 浦东软件园、上海中心大厦等建筑节能管理项目相继落成, 分期国产化已提上日程;西部地区RFID 应用较为成熟广泛,重庆市智能交通物 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 成都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已平稳运行并发挥着重 要作用,就无源 UHFRFID 的涉车应用规模而言,我国相较其他发达国家处于领 先地位,尤其是重庆 UHFRFID 的涉车综合应用规

45、模全球最大。沿海地区面向港 口物流等区位特征的应用效果明显,已建成跨国进出境货物质量管理和溯源服 务、第三方进出口商品溯源鉴别和智能电子标签免检通关等物联网应用平台。此 外,沿海地区应用市场化程度优于中西部,资本运作和企业创新更为活跃,企业 对市场的信心普遍较强,技术和应用更易于贴近市场需求。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仍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物联网总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物联网的基础条件和自有属性决 定了物联网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随着应用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制约发展 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 核心技术落后使我国在物联网新一轮产业生态布局中 依然被动,发展中涌现出的物联网新业务新模式又带来传统行

46、业政策和体制机制 不适应性等新问题。 (一)物联网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依然严峻 我国企业尚缺乏国际物联网产业生态的主动权。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涵 盖芯片、感知器件、操作系统、设备互联、边缘计算、关键软件、数据整合分析 到各个垂直应用的生态系统,垂直化整合和水平化平台趋势共存,谷歌、IBM 、 思科、英特尔、高通等国外巨头均通过其核心能力和战略联盟推动产业垂直化整 合和水平化扩张, 引领全球物联网生态系统发展。我国缺乏国际领军企业, 偏重 于应用和集成领域, 基础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实力偏弱,被动跟随局面难以短期 内打破,面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物联网基础传感器产业的技术能

47、力仍然薄弱。从物联网技术专利看, 无论是 传统类型的传感器还是新型MEMS 传感器,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远落后 于国外企业,甚至不如国内高校。例如在图像传感器、磁传感器、力敏传感器等 传统传感器领域,截止2015 年 2 月,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约为一万两千余件 (12206 件),排名 TOP10 中,有 6 家国外企业, 4 家国内高校,没有一家中国 企业。国内 MEMS 技术创新已全面展开,专利申请量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与 MEMS 相关的专利申请已达3000 余件,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成果突出,多家 国外传感器和芯片公司进入中国布局,但是尚无一家国内企业入围前二十。我国 企业在 MEMS

48、 传感器领域的表现不仅申请量少,而且种类单一。专利申请量较 多的两个国内企业中,歌尔声学的专利只有MEMS 麦克风传感器芯片和产品一 类,无锡微奥的专利集中在MEMS 光学领域的传感与检测。从MEMS 专利情 况来看,我国高校在MEMS 领域积极探索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应加大对高 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 多种因素制约企业战略性和基础性投入。物联网产业以中小微企业居多, 而 物联网技术研发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 风险高的特点, 一方面中小企业负担不 起研发成本和长周期, 导致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大 企业为追求短期盈利, 依然轻视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重应用轻

49、研 发现象相当普遍。 因此造成目前应用和集成类企业偏多,基础技术研发和产品制 造类企业偏少; 追求短期效益的企业多, 踏实创新有战略性规划的企业少。知识 产权保护不力也是挫伤企业创新热情和战略投入的原因之一。 (二)标准协调统筹和实施仍不能满足产业和应用需求 目前,物联网标准化工作虽在逐步落实推进,物联网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数 量也在迅速增加,但统一的规划、推进、部署和协作仍然不足,造成物联网标准 化组织一拥而上, 标准化职责不明确、 标准化范围不清晰, 物联网标准的重叠和 缺失较为严重, 难以充分发挥各个标准组织的优势形成发展合力。此外,物联网 应用种类繁多,需求差异较大,现有信息、通信、信息通信融合、应用等标准还 不能全部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需求。如大部分电子车牌、 食品溯源 行业标准尚没有发布,园区、工业、照明、交通等行业标准缺失。目前物联网标 准主要集中在垂直领域, 面向未来水平化跨领域、 开放互联的基础共性标准基础 较差,缺乏重点布局。同时,标准制定流程复杂缓慢、推广力度不足造成标准化 严重滞后于市场转变和企业需求、企业认知度差、参与度低、采用度少,标准对 行业的指导作用亟需提升。 (三)协同性不足严重阻碍产业发展进程市场与产业之间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缺 乏协同。 从而导致四方面问题, 影响产业发展速度和效益。 一是市场与产业间供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