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55194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及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科发202412号)精神。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区项目资金83万元,其中: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资金45万元,地膜残留监测补助资金8万元,田间尾菜处理利用补助资金30万元。为深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地膜残留监测补助和田间尾菜处理利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概况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渠道纵横,条田成方,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和大型灌溉农业区,全区辖18个乡

2、镇245个行政村。日照时数达到30003100小时,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水果及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甘州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2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7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73万亩,露地蔬菜31.98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164.2万吨,产值42.2亿元。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全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回收机制不断完善,农膜残留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全区废旧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5%以上;到2025年底,全区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3、三、实施内容(一)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建设内容:深入贯彻实施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一是扶持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我区地域内基础设施完备、回收加工量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1-2家废旧地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划定回收区域范围,签订包片协议等措施,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区农技中心与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签订包片回收协议,核定其回收区域和任务量,督促此项工作开展。二是扶持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维护原有21个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运行,鼓励回收网点扩大回收规模。资金安排:安排项目资金45万元。其中: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资

4、金16.24万元;维护专业化回收网点21个、网络监管平台等资金共计26.76万元;开展项目宣传培训、交流学习、资料整理等项目相关支出资金2万元。(二)地膜残留监测建设内容:按照地膜残留监测全覆盖的原则和建立长期稳定连续的监测网络要求,在全区科学合理布设省级监测样点20个开展农田地膜残留检测,按照统一操作规程采集年度数据并上报,确保真实反映全区地膜残留污染状况,为全省完善地膜残留监测体系提供依据。资金安排:安排监测经费8万元,主要用于样品采集与监测、监测点维护等。(三)田间尾菜处理利用1 .实施范围:甘州区各蔬菜生产乡镇。2 .实施内容:在甘州区各蔬菜生产乡镇,加大对蔬菜种植经营主体及农户的宣传

5、培训力度,坚持就近就地处理利用田间尾菜,采取“蔬菜种植一尾菜一肥料一蔬菜种植”循环利用模式,大力示范推广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形成“谁生产、谁污染、谁治理长效机制。3 .资金计划:安排项目资金30万元。用于招标采购田间尾菜处理所需生物有机肥。四、经费预算项目总预算资金83万元。一是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16.24万元;维护专业化回收网点、网络监管平台资金26.76万元;开展项目宣传培训、交流学习、资料整理等项目相关支出资金2万元。二是地膜残留监测。安排监测经费8万元,主要用于采样点地膜田间调查、样品采集、数据检测等工作。三是田间尾菜处理利用“以奖代补”,安排资金30万元。经费支出计划(万

6、元)经费来源经费用途省级财政83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4343市县财政0田间尾菜处理利用3030单位自筹0地膜残留监测88其他宣传培训、交流学习、资料整理等22合计8383五、时间进度2024年12月一2025年1月:结合甘州区实际制定项目实万也万案。2025年1月一4月:不定期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宣传培训、技术服务指导和巡查检查。2025年4月一H月:全面完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目标任务。2025年11月一12月:全面总结甘州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开展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推进全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

7、利用工作切实发挥专项资金效益,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级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领导小组强化监督检查,督促任务落实。(二)强化宣传培训。积极采用电视、报纸、网络报道、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污染的危害和资源化处理利用的好处,及时总结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的良好典型,扩大宣传覆盖面,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三)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齐抓共管。各乡镇要做好加

8、厚高强度地膜示范推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和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压实区、乡镇、村社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各级政府、村民委员会的职责;督促辖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场主及时捡拾废旧农膜,并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检查督导,对工作不得力、监管不到位、工作进度缓慢、成效不明显的乡镇予以通报约谈。对享受政府补助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专业化回收网点加强管理,确保回收票据、台账记录认真规范,做到真实、可靠、可追溯。(四)强化机制创新。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探索“乡镇组织+农户地膜回收+回收网点回收”模式,待覆膜作物收获后,组织农户通过人工捡拾和残膜机械回收作业,残膜回收

9、后进行打捆并收集运输到农膜回收网点;通过宣传等方式,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膜,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号召农民清理回收自家田间废旧地膜。各乡镇探索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和秸秆处理利用保证金每亩约50-100元制度;各乡镇、村社充分发挥保洁员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抢抓春耕秋收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农膜回收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残留于耕地、田园、庭院、水源、路旁、村庄、高铁高速附近的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消除回收盲点,做到不留死角。要建立和完善地膜使用、回收台账,做到“区有乡账、乡有村账、村有户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各乡镇要大力推广地膜高效科学覆盖技术,通过抗旱品种选育、种植结构调整、一膜多用、改进覆盖等方式,科学

10、指导村社开展地膜减量使用,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地膜使用强度。不断强化与市场监管、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互通,形成执法合力。持续加大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频次,纵深推进地膜联合监管执法,加强对地膜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将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废旧农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协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要进一步规范农膜回收行为,靠实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责任,依法对未按规定及时回收废旧农膜的行为作出处罚。(五)严格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要严把试点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细化资金使用报销程序,在从严把关,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乡镇、村社进行补助,坚决杜绝违规使用补助资金,对瞒报虚报回收数量、台账记载不实的回收网点取消补助政策,对不履行包片回收利用废旧农膜的加工企业停止补助。区农业农村局要会同区财政局抓好资金落实工作,加强绩效考核评价,保障资金规范使用。区农业农村局要指导各乡镇开展地膜源头减量,并加强试点建设的督导检查,建立定期工作调度机制,适时采取“核台账、查供应、看地头、访农户”等措施,加大对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推广面积落实情况的核查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