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5805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8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经济学毕业论文.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萧条,很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那些发达国家相反,中国的经济走势蒸蒸日上。许多原因推促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这期间人民币汇率的反复跌荡对我国出口贸易有着巨大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先后突破7.0及6.5大关。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累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使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货币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汇

2、率升值或贬值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人民币升值这一热点时事的背景并剖析其升值背后的深层原因。内部原因: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外部原因:国际收支双顺差、西方等国持续施压。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现状及热点行业的出口形势(金属行业、纺织行业现状)。第三部分,也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部分,解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重点分析了对热门行业的影响,用数据和图表说话,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金属行业、纺织行业出口的影响。指出了利好影响:有利于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出口企业、有利于推动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贸易结构,在长期中促进

3、我国出口增长、有利于推动一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长期中促进我国出口良性增长;及不利后果:人民币升值对会使得企业利润下降,企业破产,出口减少、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的减少、投资成本上升,吸引外资投资能力下降、外汇风险加大,国内消费过度增长。最后,我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各种不利影响作出了一下应对之策,从各个方面,包括宏微观方面以及长远或短期策略。宏观对策主张对外贸结构进行改革;微观战略主张外贸企业的自身采取积极措施。并在短期内坚持:顶住压力,保持汇率稳定;长期方面: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出口贸易APPRECIATION OF

4、 RMBON EXPORT TRADE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Sincethebeginningofthe21st century, the global economic slump, many western countries facing huge pressure of deflation.And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instead, Chinas economy trends day by day. Many reasons push to promote the RMB rise continuously. The a

5、ppreciation of the RMB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Duringtherepeatedunconventional of RMB, RMB rat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hinas export trade.The article recalled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and revealed the active effect that the revaluation of RMB had made on Chinas

6、foreign trade,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to our main exporting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studying the adjustment of foreign trade policy, it suggest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strong tendency of RMBs revalua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should take. Main contents of article

7、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 Firstly, the retrospect for the reforms of exchange rates for the RMB and RMB appreciation background analytical. Secondly, the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policy and proposal under the tendency of RMB appreciation.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first part of the

8、appreciation of the RMBtothebackgroundofthe hotcurrent affairsandanalysis ofitsappreciation ofthe underlying causes behind.InternalRMB: Chinas economycontinued to grow,interest rates onRMB exchange rate;external causes:theinternationalbalance of paymentssurplus,the West,continued pressure.Thesecond

9、part oftheindustry status quoofChinas export tradeandthe export situation ofthehot industry(metal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the status quo).Thethird part,thepaper focuses onthepart, parsingtheimpactofRMBappreciationon Chinas exporttrade, but alsoanalyzedthe impactofthehot industry,to speakwithdata a

10、nd charts,theappreciation of the RMBonthemetal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export impact.Pointed out thepositive impact:beneficial tosome raw materialsexport enterprisesdependent on imports,will help promote theexport tradegrowth patternand optimize trade structure,andpromoteChinas export growthin the

11、 long term,topromote thetransferofpart of theexport industries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promotea benigngrowthofChinas exportsinthelong-term;andadverseconsequences: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will causecorporate profitstodecline incorporate bankruptcy,reduced exports,RMBappreciation wouldunde

12、rminethecompetitivenessof our export products, leading toareduction in exports,risinginvestment costs,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investmenta reduced ability toincreaseforeign exchange risk,the excessive growth ofdomestic consumption.Finally, Ilookcountermeasuresagainsttheyuanappreciation of thevariet

13、y of adverse effectsonChinas export tradein all its aspects,includingmacroandmicro aspects,and long-termorshort-term strategy.Macro-countermeasuresadvocatedreform of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microscopicstrategyadvocated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to take activemeasures.Andpersist inthe short term:to

14、withstand pressure,tomaintain exchange rate stability;Long-term:toimprovethe RMB exchange rateformation mechanism.Key words: Appreciation of RMB, Export trade,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目 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 论11.1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11.2 文献综述11.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3.1 研究内容31.3.2 研究方法3第2章 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52.1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波动及现状52

15、.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62.3 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72.3.1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72.3.2 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82.4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102.4.1 国际收支双顺差102.4.2 西方等国持续施压10第3章 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123.1 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123.2 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133.3 我国主要行业出口贸易的现状153.3.1 金属行业出口现状153.3.2纺织行业出口现状16第4章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184.1 对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184.1.1 利好影响184.1.2 实证说明纺织行业194.2 对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204.2.1 不利后果

16、204.2.2 实证说明金属行业22第5章 汇率波动下的应对之策245.1 短期战略:顶住压力,保持汇率稳定245.2 长期战略: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245.3 宏观战略:对外贸结构进行改革255.4 微观战略:外贸企业的自身采取积极措施27第6章 结论与展望296.1 研究结论29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30参考文献31致谢3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 绪 论1.1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人民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面临升值压力。世界经济在2010年初刚刚从国际经济危机中出现复苏的希望,欧美等西方国家政府就迫不及待的发起新一轮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企图迫使人民币升值。我国自从2005年

17、7月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并调整汇率水平之后,人民币持续升值,至2008年2月底对美元名义汇率已经升值高达16%,达到7.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左右的水平,打破了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在8.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左右水平上窄幅浮动的状况。在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期,欧美国家的政客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想法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外界普遍认为预期升值过程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外经贸领域,并且会对我国未来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多年以来累积的对外贸易收支的“顺差性失衡”是导致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因素。调节外贸结构和外贸流向是汇率的一个主要功能,当前与未

18、来的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的今后的对外贸易运行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能否改变我国贸易收支“顺差性”失衡的状况?怎样才能避免人民币升值重蹈日元“广场协议”后升值、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的覆辙?这是当前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持续过程中函待需要解答的问题,也是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1.2 文献综述 汇率的变动对贸易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托马斯孟认为贸易差额不仅会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反过来汇率的变动也同样影响贸易差额。随后,在1752年大卫休漠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了至今广为流传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即“物价一铸币流动机制”或称休漠机制,指出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价格机

19、制的作用而自动调节贸易收支,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继承与发展了休漠的自动调节理论。 1923年马歇尔将局部均衡的弹性分析方法运用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弹性理论是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最经典的理论,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当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弹性分析论者提出,在选择汇率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问题,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但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该分析法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它是一种静态分析法,没有考虑到

20、贬值效果的“时滞问题”;它是一种微观分析法,假定国民收入不变,从而忽视了贬值与对外贸易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机制;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尤其生产初级产品的各国,其供给弹性是有限的。 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在短期内,由于在贬值之前己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这样贬值后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

21、贸易收支才慢慢改善。 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说明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实证研究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具体到各个国家的时候,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表现在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和变革上,理论分析居于主要地位。侧重在于探寻和发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各行业的影响,从而勾勒出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结构造成变动的框架。著名学者朱鮀华所著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比较和评价并用现代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理论及数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结合实际状况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

22、检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合理水平的确定路径。此书第四章第三节中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借鉴作用,看案例总是比看数据很能有感官的体验。 还有一部北外商学院副教授孙文莉所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也是给了我许多帮助。孙教授分别基于理论视角和实证视角,首先针对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问题,对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演进以及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实证研究进行详实的理论与实证文献综述。其次,针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以及我国贸易收支的概况,按照时间线索,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较为详实的述评。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贸易弹性与汇率对价格传导机制相结合,构建了汇率对一国贸易

23、收支影响的综合分析模型,并推导出广义的马歇尔一勒纳判定条件。 另有数篇优秀的硕士论文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即提示。 厦门大学的周江银所著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一文的重点是人民币升值趋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其运用了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的一般理论和弹性分析理论,深入阐释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产业结构、贸易方式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从中国国情出发,剖析了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的深层次原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季文宝所著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中,针对人民币升值提出对策。一方面缓解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政策建议: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发挥外交调节的作用;实行财

24、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结合;适度控制、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体制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思考:外贸体系转变我国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调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依赖;健全外贸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的交易平台。这些都是极富建设性的意见。 汇率是各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标志,也是反映一国外汇储备的根本符号。汇率的变动与之最密切的当属贸易行业。通过对人民币汇率传递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以及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贸易结构、进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于我国贸易产生冲击的对策,有着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

25、和解决外贸问题的本质意义。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 研究内容 本文就汇率的贸易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只个方面:贸易收支效应、贸易条件效应以及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在数理研究中最为深入,在建立贸易模型框架时经常结合产业组织、贸易模式以及市场结构。近年的数理研究表明,不同市场、不同贸易模式以及不同市场下的国际贸易价格,其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程度不大相同。在实证研究方面,采用的居多的是弹性分析法来探讨本国货币贬值对降低贸易逆差的作用。通过采用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和J曲线等实证工具,对汇率的收支效应进行广泛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进出口贸易量受到汇率变动而造成的影响存在市场、贸易模式与

26、产业各个方面的差异。 本文还就热门行业如:金属行业、纺织行业,加以研究。以具体数据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最后提出,从政府、政策到改革、以及贸易公司自身的对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的应对措施。1.3.2 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探讨联系实际问题、规范分析联系实证研究、情景分析联系策略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在数据收集、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理模型框架探讨汇率的贸易结构效应。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情景分析与对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 (1) 数据分析法 收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变动以及贸易结构变迁数据,对数据进

27、行初步的整理归纳,并以图表形式展开描述性分析,为开展实证分析做准备。 (2) 文献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广泛的搜集文献资料和数据,同时结合不同的研究范畴,将不同内容的研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探讨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的统一整体。 (3) 规范分析法 在利用数理理论规范分析,推导出汇率的价格效应、数量效应和贸易量效应的关系之后,将对汇率的价格效应的研究拓展到贸易结构效应的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形势的统一的数理分析框架。 (4) 对策分析法对策分析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目标分析主要是在解读我国相关政策性文献和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逻辑的基础上,明确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运行走向和策略目标,进而提出针对人民币

28、升值和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的具体对策建议。第2章 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2.1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波动及现状 人民币自诞生以后,一直属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汇率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仅作为调控进出口贸易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人民币汇率大致分为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汇率和改革开放后的汇率。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汇率不以黄金为基础,实行管理浮动制,物价为确定汇率的依据;从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处于稳定时期,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内维持在2.4618元水平(1美元兑换);从1973年到1979年间,人民币汇率只做过几

29、次调整,到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684元(1美元兑换)。1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挂牌价和调剂价的双轨制阶段、汇率并轨后的柔性盯住美元制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刚性盯住美元制阶段、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制度改革。 在1981年至2010年这30年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由持续贬值到持续升值的转变。1981年至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均汇率由1.71贬值至8.62;贬值在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市场并轨前后尤为剧烈,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率由1993年的5.76骤降至1994年的8.62。1994年至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率由8.62升值至6.77。 自199

30、4年1月人民币外汇官方市场与调剂市场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步入了持续升值的通道。如图2所示,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三个升值阶段,这三个升值阶段被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打断。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这四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5%,年均升值1.25%;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在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这七年半时间内,人民币在8.27-8.28的水平上持续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启动汇改。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近三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年均升值7%;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在2008年9月至2010年7

31、月近两年时间内,人民币在6.82-6.84的水平上再度盯住美元;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近一年半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8%,年均升值5%。2 如下图所示, 1981年至1994年间,人民币不断贬值,直到1994年的历史最高值8.619。这一系列的贬值是我国在经济体制发展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外国势力不断打压,人民币被“认为”贬值。(见图1)图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981年至2009年走势数据来源:IFSL 如下图所示,1994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经过小幅度升值以后,在2005年之前基本稳定在对美元汇率8.27-8.28的水平。直至200

32、5年我国进行第二次汇改,人民币不断升值,又一波的升值热潮向我们涌来。(见图2)图2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994年至2010年走势数据来源:IFSL2.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 对于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人民币的价格是否被低估? IMF一直声称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了,要看人民币是否被低估,要从购买力评价法和汇率计量法两种的数值来看。按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要低于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说明人民币是被低估的。而事实上,人民币是被低估的。而一国货币被低估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打个比方,在中国能用一块钱买瓶矿泉水,而且美国你却需要用0.5美元买水,换算成相同货币,

33、其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就此看来人民币确实是被低估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目测我国的外汇储备来了解目前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了。3 如下图所示,从1994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我们做一个猜想,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没有买那么多的外汇储备,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会比现在高。而我国的外汇储备未来还将继续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必然会放缓。而且,目前西方社会经济持续低迷、萧条,许多国家甚至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我国的经济有实力顶住重重困难,说到底,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个国家货币价值的关键所在。所以,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将逐渐被重视,其升值是大势所趋,但是否能做到缓慢平稳地升值则是关键所在。(见图3)图3 1

34、994-2009年我国外汇与占GDP比重走势数据来源:IFSL2.3 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2.3.1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整体相对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则持续高速增长,从上世纪GDP两位数的增长,到如今已连续20多年依然保持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IMF在4月17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到,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率将达到3.5%。从这份报告来看,IMF认为欧元区仍面临经济衰退危机,成员国发生债务违约的潜在风险“难以量化”。IMF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20

35、13年将反弹至8.8%。的确,今日亚行也发出一份地区性报告,其中预测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今年只有1.1%,到2013年也只有1.7%。相比这些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又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人民币升值的基本原因。4(见图4)图4 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状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网 从宏观经济运行和外部经济环境角度看,2002年发生阶段性转折。一是东亚金融危机影响成为过去,受危机冲击国家经济大都走出危机,危机派生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压力烟消云散。二是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开始摆脱紧缩走向复苏,并逐步出现以基础材料和机械化工产业为投资重点带动的新一轮经济景气。政府逐步调整应对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

36、并在2004年初出台强势宏观调控措施,遏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势头。走出通货紧缩后,我国消费物价指数2003年上升1. 2%,2004年上升3. 9%。从经济基本面因素角度看,我国可贸易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继续保持快速追赶势头,进一步加强了实际汇率升值趋势。可贸易部门相对单位劳动成本持续稳定下降,双顺差规模呈扩大趋势,提示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压力增加。2005年7月汇率体制改革回归到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并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小幅升值,是具有长期积极意义的政策调整。52.3.2 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货币学派理论认为,一国较高的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从而使该国货币汇

37、率升高,一国利率下跌,该国汇率走势就趋十贬值。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间套利性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十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见图5)图5 为我国近年来人民币基准利率走势数据来源:中国商务网 1997年至今,人民币实际利率一直高于美元(2000年除外),利率差异导致国际流动资本扩大套利规模。2004年起,为了避免投资过热及稳定房地产价格,央行加快加息步伐,为国际游资涌入国内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理由。2007年9月央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2007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也是

38、自2004年以来的第八次加息。利率调整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调整的次数多。一年内已经调整5次,为历史罕见。(2)调整的频率高、间隔时间短。第4次调整与第3次调整仅隔31天,第5次调整与第4次调整仅隔23天,为历史罕见。(3)存款基准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每次调整的基点不完全一致。(4)存、贷利差经过调整后有缩小的趋势。2007年一年期存、贷款利差调整前为3.6个百分点,5次调整后为3.42个百分点,缩小了0.18个百分点。人民币利率长期高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了推波助澜之势。(见图6)图6 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基准利率数据来源:IFSL2.4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2.4.1 国际收支双

39、顺差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各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将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便趋于上升。反之,如果出现逆差,支出大于收入,该国的货币供应就会增多,其对外汇率就会下降。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对另一国外贸赤字不断扩大,该国便会谋求通过促使对方国家货币升值来削弱对方国家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今年来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可以说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7)图7 为199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贸易网 随着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平稳快速发展,本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使人民币承受了很大的升值压力。从供求的角度来说,一般贸易大

40、量盈余会使外币供大于求,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而本币就升值。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91亿美元,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到2009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3991.52亿美元。巨大的外汇储备量,也成为欧美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原因之一。62.4.2 西方等国持续施压 (1)美国不断施压,试图促使人民币升值 美国一直是鼓噪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国,时至今日,美国又对中国提出“汇率操纵”的指控,又掀一股人民币升值风波。美国不断希望人民币升值,其目的大致有三,一是,中国作为

41、美国的第一债权国,人民币升值,那样中国所持美国国债将大幅缩水,有利于美国减轻巨大的外债压力;二是,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有利于改善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情况;三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也逐步向国际化迈进,这对美元和美国的国际地位构成威胁,因此打压人民币就成了美国的选择。 (2)欧洲日本的施压 欧盟、日本等也为自己利益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采用特殊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一直“紧盯”美元,汇率在6.83左右波动。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率先企稳回升,相对当前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的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却保持不变,欧盟也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这样欧盟便能在

42、双边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对于日本,也有一直鼓动人民币升值,其目的也已明了。日本经历了十年的经济低迷期,日元在亚洲充当货币主导的可能性也下降了,相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已经逐渐引领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日本认为白己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想用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打压人民币,确保其经济地位。7第3章 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与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口益重要。 2005年人民币有2.2%左右幅度升值,当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

43、14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额76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4%0,进口额6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而且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全年贸易顺差达102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1-2004年的贸易顺差累计总合 (1105亿美元)。2006年人民币升值2.8%,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7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89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5亿美元,增长19.9%,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增长74.0%。2007年人民币升值4.9%,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17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78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9亿美元,

44、增长20.8%,贸易顺差2618亿美元,增长47.5%。2008年升值9.4%,进出口总额25633亿美元,其中出口14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进口11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7.9%,贸易顺差2981亿美元。由以上数据可见,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没有出现减少,反而出现大幅度增加,贸易顺差也逐年增长。83.1 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1) 出口商品总额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 根据中国海关及商务部对2001年2010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商品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除2009年外,我国出口商品总额持续增长,2008年出口商品总额较2001年翻了5倍多

45、,即使是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总额也达到了2001年的4.5倍。 再对2001年2010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见下表),不难发现我国在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如今,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94.5%,相比1986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真正实现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时63.6%的比重要高出近一半。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初级产品出口接近95:5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60:40的平均值和发达国家80:20的平均值。(见表1)表1 为我国2011年一季度中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出口数量出口金额(亿美元)比上

46、年同期(%)出口数量出口金额煤万吨5789.91.3100.7原油万吨694.610.231.3成品油万吨65846.0-5.24.5塑料制品万吨17045.68.023.1纺织纱线、织品及制品201.732.7箱包及类似容器42.740.9服装及衣着附件284.618.4鞋类88.321.6钢材万吨1051104.320.755.1玩具18.316.3家具及零件84.319.3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22.324.3机电产品2320.322.8高新技术产品1186.319.8数据来源:中国贸易网 (2) 出口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至今我国大部分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比较优势已从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向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这篇文章;另一方面这对于我国出口产品存在很大的弊端,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