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55949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尝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利用和丰富,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中国的土壤,因此,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重要理论命题。回顾70多年来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相联系的过程,同

2、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两大理论体系,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革命基础十分深厚的国家,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状况将两大主要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一是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中

3、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但是,近百年的奋斗和斗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最终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没有先进的适宜中国社会现状的先进理论来指导,而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尝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利用和丰富,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中国的土壤,因此,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是马

4、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中国化。正是由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在摸索中虽曲折艰难却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并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成功尝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阶段创造

5、性地利用马克思主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背景下的丰富。当时正值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由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整个国民经济一蹶不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总体水平较低,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大大减缓。基于这样严重的国计民生现状,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邓小平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地提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并把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划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1992年,邓小平又以近90岁的高龄进行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巡,并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

6、基本实践和基本理论,深刻地回答了还在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解放思想和加快发展的问题、姓“社”姓“资”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等等。至此,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又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要富裕。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的内容,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著名论断。这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契合之处。 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品质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为基础发展而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

7、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根据国情、世界发展趋势总结出的新的理论成果,它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髓充分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步入了又一重要关头。科学发展观就是与时俱进产生的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以邓小平发展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直接理论基础,在坚持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继续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目光放在了更为全面的社会发展上来。风云变幻,时代变迁。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不可避免的巨大潮流席卷全世界地球村的每个角落。文明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际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各种文化,无论良莠,泥沙俱下,一概涌入卷入这一全球化进程的我国。我们党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社会的前列,为了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不变,我国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

10、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举出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我们应该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应当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凝固、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发展,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我们应承担起责任,使我国文化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从理论的高度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