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57120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课时强化练(三十)(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2016乌鲁木齐一模)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明显不相符,D项时间较晚。【答案】C2(2016衡阳联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

2、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尽管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好,但仍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答案】C3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64

3、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BCD【解析】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之后,故应排除,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答案】A4.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定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解析】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出台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是在1956年;20世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A、C、D三项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项。【答案】B5美国

4、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西

5、方国家的粮食生产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6(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A基础相当薄弱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政治导向D发展急于求成【解析】材料集中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

6、而非照搬,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也没有反映出发展教育急于求成,故C、D两项错误。【答案】A7“20世纪50年代初,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首选苏联,虽不乏好的作品,但是政治色彩浓厚。如斯大林的在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A成为苏联教育的附庸B借鉴苏联经验中存在极严重问题C没有制定自己的教育政策D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解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中国教育没有成为苏联的附庸,故A项错误;从“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首选苏联但是政治色彩浓厚”中不能得出B项结论,但反映出中国与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D项正

7、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答案】D8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服务于当时经济建设需要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953年”可知,此时是“一五”计划开始之时,根据材料信息“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可知,教

8、育变革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这些决定的内容与政治环境推动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此决定并不是周恩来自己决定的,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9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所以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答案】D101

9、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大跃进”的发展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解析】注意时间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B、C两项均不利于文化建设;D项出现在新时期以来;“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建设,A项正确。【答案】AB组名校必刷题11(2016邯郸调研)某学者撰文指出,“在百家争鸣中党有一条政策,即不打棍子,不

10、抓辫子,不扣帽子但也有一部分人只许他散布错误的、甚至有害的观点,却不许有任何批评的意见。一看有人发表不同观点,就叫嚷是打棍子”该学者实际上是要说明()A打棍子、抓辫子、扣帽子是搞好学术争鸣的保证B在不同学术观点争鸣之中排除批评和反批评成分C学术争鸣与政治思想中的批评自我、批评形式一致D学术争鸣应坚持批评与反批评和平等与探讨气氛【解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是搞好学术争鸣的有效保证,排除A项;该学者反对部分人“散布有害的观点,却不许有任何批评的意见”,意味着该学者主张争鸣中应容许和进行批评与反批评的成分,排除B项;“一看就叫嚷是打棍子”,反映了该学者反对那种把发表不同观点视为不准百家争

11、鸣的做法,实际上要说明学术上的批评自我、批评形式是以“百家争鸣”的形式出现的,是在探讨和相互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和政治上、思想上的批评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解析】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

12、转型,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学影视领域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处于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表时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4011000年71%10011500年58%15011840年29%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5

13、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2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澳星”)失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两次成功对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4011840年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

14、材料二,概括指出在1956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比例变化直接概括;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第(2)问通过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时代背景。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变为日渐落伍)。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

15、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任答三点即可)。(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教育大事记年代大事记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

16、。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1958年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1977年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

17、000年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解析】第一小问需要选定时间段,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与相关内容概括,如选定“1952年”,据材料“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可知,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据材料“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可知政府办学,据材料“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可知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再如选定“2000年”,据材料“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

18、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可知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如选定“195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计划经济的反映和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政治方面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如选定“2000年”,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政治方面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答案】评分说明:概括特点基本准确,根据史实对特点形成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不得少于两个阶段。示例一: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任答一点即可)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任答两点即可)示例二: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任答一点即可)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