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91200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60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业化建筑 PC 构件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司制 年月 目录 第 1 章 总论 . 1 1.1 工程背景 . 1 1.1.1 工程名称 . 1 1.1.2 工程承办单位 . 1 1.1.3 工程建设性质 . 1 1.1.4 本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 1.1.5 现代建筑工业化工程建设背景 2 1.1.6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3 1.2 工程简况 . 6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7 1.5 结论. 7 第 2 章 工程背景和发展简况 . 9 2.1 概念. 9 2.2 新型建筑工业化介绍 9 2.3 工程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3 2.4 工程准备情况

2、 . 13 2.4.1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2.4.2 国外现代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15 2.5 相关政策调研结果 17 2.5.1 国家政策 . 17 2.5.2 省市政策 . 21 2.6 技术调研结果 . 24 2.7 原材料、劳动力、能源供应调研结果 28 2.8 投资的必要性 . 29 第 3 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3.1 产品介绍 . 31 3.2 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2 3.3 市场预测 . 34 3.4 竞争手段分析 . 35 3.5 市场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35 3.5.1 威胁分析 . 35 3.5.2优势分析 . 36 3.5

3、.3竞争力分析 . 36 3.5.4风险分析 . 37 3.5.5应对措施 . 38 第 4 章 工程建设条件与工程规划 . 40 4.1 工程建设的意义 40 4.1.1 避免能源浪费 . 40 4.1.2能全面提升建筑品质 . 40 4.1.3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住宅的品质 42 4.1.4有利于推动建筑产业健康发展. 42 4.2 工程建设的条件 42 4.2.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 42 4.2.2技术条件 . 42 4.2.3主要能源供应情况 . 43 4.3 工厂布局、规划 43 第 5 章 工程技术方案 45 5.1 工艺(生产线)方案选择的原则 45 5.2 工艺

4、(生产线)方案比较 45 5.2.1 固定模位工艺 . 46 5.2.2 循环流水生产线工艺 . 46 5.2.3 两种工艺方案的对比分析 47 5.2.4 生产线选型的通用性说明 47 5.3 生产工艺方案 . 47 5.4 PC 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方案 . 56 5.4.1 原材料进场检验 . 56 5.4.2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 56 5.4.3 成品检验 . 58 5.4.4 成品保护 . 58 5.4.5 发货检验 . 58 5.4.6 日常质量控制 . 58 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9 5.5.1 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 . 59 5.5.2 主要能源消耗指标 . 5

5、9 5.5.3 主要水电消耗指标 . 59 第 6 章 工程设备方案 60 6.1 设备选型原则 . 60 6.2 设备供货商的选择 60 第 7 章 工程工程方案 62 7.1 工程工程内容 . 62 7.2 建筑设计方案 . 63 7.2.1 主要建筑物建筑结构形式 63 7.2.2 环境设计 . 63 7.3 工程实施原则及内容 63 7.3.1 工程实施原则 . 63 7.3.2 工程实施内容 . 63 7.3.3工程建设阶段 . 63 7.4 工程实施保障措施 64 7.4.1 落实配套资金 . 64 7.4.2 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64 7.4.3 加强建设管理 . 64 7

6、.4.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65 7.4.5 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 65 7.4.6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 65 7.4.7 加强协调管理 . 66 7.4.8 加强安全建设管理 . 66 第 8 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67 8.1 投资估算范围与内容 67 8.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7 8.3 投资估算 . 67 8.3.1 工程所需总投资额 . 67 8.3.2 建设工程投资 . 67 8.3.3 设备投资 . 69 8.4 资金来源 . 69 第 9 章 财务评价 70 9.1 编制依据 . 70 9.2 编制说明 . 70 9.3 财务分析 . 70 9.3.1 计划销量

7、. 70 9.3.2 销售收入估算 . 70 9.3.3 成本费用估算 . 71 9.3.4 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分析 71 9.3.5财务评价指标汇总 . 72 9.4 财务评价结论与建议 73 9.5 社会收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73 9.6 环境效益分析 . 75 第 10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 77 10.1 结论. 77 10.2 建议. 78 第 1 章 总论 1.1 工程背景 1.1.1 工程名称 工业化建筑 PC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1.1.2 工程承办单位 建设单位:公司 法人代表: 公司地址: 公司类型: 1.1.3 工程建设性质 本工程属于新建工程。 1.1.4 本

8、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 案的通知( 2013 年 1 月 1 日);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 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 5月 4 日);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 7月 1 日);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 (5)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 2 月 21 日)。 (6)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 年); (

9、8)建设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工业工程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0)国家规定的建筑、环保、节能、用水等相关标准; (11)国家和省、市有关工厂建设的政策、法规及规范; (12)国内、外生产线供应商提供的工艺生产线方案。 1.1.5 现代建筑工业化工程建设背景 (1)社会背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快速增长的住宅需求刺激了住宅产业的快速发 展。我国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大军农民工,这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也产生了严重问题。由于建设行业的工作环境艰苦,进入建设行业的农民 工相对来说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加之培训不足,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成 本非常高,甚至无法控制。没有高素质

10、的施工人员,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既要 满足急剧膨胀的住宅市场需求,又要保证高质量的住宅建设,工业化住宅开发 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以15%左右的比例在递 增,包括总的用水量、用钢量、水泥用量,这些都与建筑建造方式有直接的关 系。据统计每年建筑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大约在1500 万立方 M,建筑施工的 用水大概相当于21个大中型水库的容量,施工过程中使用木模板的木材消耗, 相当于 40万公顷的森林。 (2)产业背景 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现场工作量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 可以大量节水、节材、减排,因此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节约社会资源的行之有 效的

11、解决方法。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提供了新的契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带 来了广阔的市场,而人口红利的淡出更提供了内驱动力。虽然建筑工业化的发 展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解决这些问 题的能力与机遇,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迈入新的现代工业化 时代。 业内普遍看好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投 资的力度,一批有施工、开发经验的大企业正在谋划和建设大型预制构件厂。 (3)技术背景 1 设计概念的进步 由日本建筑学会编制的预制等同现浇解说中强调:预制混凝土结构必须

12、具 有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强度、钢度和恢复率特征,也就是延性。只要是遵 守这一设计原则,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经历大地震的考验,可以达到和现浇混 凝土完全等同的效果。 目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会同有关科 研、设计、教案、制作和施工单位,共同制订了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 2 建造技术的进步 目前装配式结构的两个关键技术已经成熟。一个是受力钢筋的连接和主要 的构造技术,就是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采用套筒连接技术。第二个就是采用现 浇混凝土跟预制构件相结合的技术,不再强调全装配,在预制构件当中,在适 当的部位增加一些现浇混凝土,这样使整个装配式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延性。

13、 3 材料和施工机具的进步 建筑新材料的不断应用给住宅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外墙板之间 采用新型密封材料,防水构造作了大量改进,阻断了漏水。如预制构件的支撑 系统较以前也得到非常大的改进。现阶段,我们国家大型吊车和大型运输拖车 已经开始进入施工现场,这为现代建筑工业化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吊 装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预制构件在欧美多个国家已经有先进成熟的流水生 产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1.1.6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 年本)中建材类的“新型墙 体和屋面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和建筑类的“高

14、强、高性能结构材料与体系的应 用”。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具 体体现,不仅可以使建筑和生产垃圾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还可 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重组和升级,促进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 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绿色保障性住房行动实施方 案的通知(豫建2014123 号)精神,积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 建筑,采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建造房屋并按节能标准要求采取保温措施,可以 有效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舒适度,减少建筑能耗,改善人民的工作、生活条 件。 符合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第三章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中关于加强

15、技术进步和创新中第3 条:“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 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 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 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 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 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的要求。 (2)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工业能耗、建筑能 耗和交通运输业能耗是我国总能耗的主要方面。随着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 建

16、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建筑直接能耗已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 10%, 上升到近年的27.45%。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 建筑面积近20 亿 m2,其中 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全国建筑物每年用电量 4000-5000 亿度,占我国发电量的22%-24%,单位建筑面积耗电26-27kWh/ (m 2a),是发达国家的 2-3 倍,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是不相符的。 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分突出,发展节能新墙材、推广 节能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现浇现砌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模板、脚手架。现场湿作业过程中 木材、钢 材、水

17、泥、水消耗量巨大且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工业化住宅的 构件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能大量减少施工现 场的湿作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浪费。 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是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 高品质、 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 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大约50%的住宅开发在中国,我国在住宅建 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30%,相关建材的生产能耗占 16.7%。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可有效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 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3)能够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

18、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 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80 后、 90 后新生代农民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外出务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建筑工人 将逐步减少,造成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建筑工人数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 加将会缩小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建造成本之间的差别。如果能够将建筑施工 的大部分现场作业转移到预制工厂里面去,将一部分农民工将转变为产业工 人,使他们享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这必将能够激发工人们的工 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如此,由于工业化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 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这就明显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减少现场

19、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 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工业化住宅的建造方式可将大部分湿作业转入工厂,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 有害气体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尘及噪声污染,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的现 象,有利于环境保护。 (5)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住宅产品 工业化的住宅建造方式能提供高品质、高耐久、节能品质合格的住宅,解 决长期以来住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质量问题。由于部件产品大多是在工厂 生产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使之达到 国家标准,现场吊装和少量节点连接作业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为 保

20、证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较短的建造周期可以提升开发商建设期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投资资金的 周转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盈利水平。 综上所述,建设本工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提 高企业的 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建筑节 能减排政策、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符合优化产业结构及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的要求。可以创造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本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2 工程简况 (1)建筑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 500亩,工厂生产厂房占地总面积150000平方 M,成品堆 场面积为 50000平方 M。 (2)设计产能

21、工程规划满产时产能为90 万 m 3/年,在建筑全预制情况下(预制率达 45%),能够 满足 500万平 M 的建筑需求。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产能达产年指标) 序号主要指标名称主要指标值单位备注 1 规模指 标 占地规模500 亩 2 房屋面积344856 m 2 3 投资规模142580 万元 4 产能 建筑工业化 PC构件 90 万 m3 5 产量 建筑工业化 PC构件 90 万 m3 6 定员3000 人 7 消耗指 标 主要原材料 胶凝材料34 万吨 8 砂石料158 万吨 9 钢材9 万吨 10 燃气648 万 m 2 11 电力900 万度

22、 12 水23 万吨 13 财务指 标 年销售收入288000 万元 14 年总交税额64927 万元 15 年利润59201 万元 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工业化结构技术和产品是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2)新型工业化结构技术和产品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3)公司作为本地公司有必要承担起地区发展的社会责任,引领行业 健康发展; (4)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1.5 结论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本工程的产品定位于建筑工业化 PC 构件。 建筑工业化PC 构件主要是建筑工业化相关的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

23、。未来 将继续积极推进住新型建筑工业化,本工程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支撑条 件。 随着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更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将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 装配的方式完成。同时,为了配合机械化施工的需要,减少人工作业量,大块 的轻质内隔墙板也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本工程的计划销售量和销售方向见下表; 表 1.2 计划销售量和销售方向 序号产品类型单位一期主要销售方向 1 建筑工业化 PC构件万 m3 产能90 市工业与民用房屋建设 产量90 (3)主要副产品及产量 工程没有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筋、混凝土废料绝大部分可以通过 回收再利用生产其他产品。 装配式结构体系施工

24、,推动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本 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市场调查数据表明 省及周边对PC 预制构件需求量较大,有利于企业 经营、发展,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程采用的工艺设备较为先进,生产工艺为国内目前通用生产工艺,技术 成熟、可靠。 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竞争力水平分析,工程建成后,企业在该区域具有明 显的竞争优势,只要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完全能够取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市 场前景看好。 本工程根据国家有关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功能适用、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工程建

25、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具有较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可行。 第 2 章 工程背景和发展简况 2.1 概念 建筑工业化(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根据Guidelines for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Gradual Industrialization of Buildings (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United Nations,New York,1974.)联合国 1974 年出版的 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的定义,是指按照大工业生 产方式改

26、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 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 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 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这个定义简明扼要的说清楚了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和主 要特征。即:用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建筑业成为类似工业的生产门 类,而非传统手工业门类。简言之,要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生产建筑物。而它 的基本特征就是四化: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 织管理科学化。 建筑工业化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就已经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可 以追溯到 18 世纪 60 年代。当

27、时工业革命对纺织、汽车、造船等工业领域都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的标准化 机械化程度提高。随着大工业的崛起,以及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建筑业的 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0 世纪初,欧 洲兴起新建筑运动,主张建造房屋应该象 制造机器一样,采用标准构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从而为建筑转 向大工业生产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到 20 世纪 2030 年 代,建筑工业化的理 论初步形成,并在一些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试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 一些国家急需解决房荒,但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推行了建筑工业化并取得了成 效;其后 ,这一风潮迅速传播到东欧、苏联、

28、美国和日本。期间,各国从自己的 实 际出发,研究和发展了许多适应自己需要的不同建筑体系,如苏联的大板装 配式建筑、日本的集合住宅等。 2.2 新型建筑工业化介绍 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住宅产业化、节能减排、绿 色建筑等战略方针指导下,结合传统建筑工业化的状况提出来的。新型建筑工 业化不仅要具有传统工业化的特征和优点,而且要适应市场需要和我国现时期 的发展水平。 新型建筑工业化不仅包含住宅建筑物生产的工业化,还包含一切建筑物、 构筑物生产的工业化,比如基础设施结构的工业化(桥梁、轨枕、隧道等的预 制装配)、工业厂房的工业化(基础、梁、柱、屋面板的预制装配)、公共建 筑(体育场馆

29、等)的工业化(梁、柱、看台、钢结构的预制装配)。 新型建筑工业化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设计标准化: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 定的设计标准,尽量做到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模数化、标准化。但标准化并不 是千篇一律,而是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比如节点构造标准化、结构形式体系 化等,通过构配件的组合,以及细部设计的多样化,在标准化的前提下同样可 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建筑物。 (2)构配件工厂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最显著特征。建筑工业化是与现场 施工相对应的一种建造方式,在这种建造方式下,绝大部分工作在工厂而不是 现场完成。通过建筑构配件的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及现场装配

30、施工,建筑物的生产过程变得和组装汽车、家具一样符合工业化的要求。 (3)施工专业化:建筑工业化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构配件的组装,与传统现 场施工方式有很大区别,必须由专业化的施工公司来完成。其基本特征是:机 械化程度高并且使用一些专用设备;使用人工很少但工人素质要求高;施工的 精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等。 (4)实施一体化: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由于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中设 计、预制、安装各个环节联系非常紧密,非有一体化的实施很难实现技术经济 性效果。因此目前发达国家成熟的建筑工业化公司通常都具备研究、设计、预 制、安装的一体化能力,有的甚至自己就是开发商,主导工业化建筑的建设。 同时,我国的新型建

31、筑工业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 (1)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根据居住习惯、抗震设 防要求、气候条件等情况,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和建筑工 业化产品。 (2)现浇与预制相结合:通过现浇与预制混凝土相结合,使得结构呈现出 多种可能性,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外观非常丰富。 (3)多种结构组合: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预应力结构等多种组 合,实现不同的功能。 (4)与国外技术兼容并蓄:充分吸收欧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技 术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新技术,适用于不同情况。 上述特点决定了新型建筑工业化与现场施工的方式有非常多的优点,主要 是: (1)

32、设计简化:当所有的设计标准、手册、图集建立起来以后,建筑物的 设计不再是像现在一样要对宏观到微观的所有细节进行逐一计算、画图,而是 可以像机械设计一样尽量选择标准件满足功能要求。 (2)施工速度快:由于构配件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建筑过程可以同时在 现场和工厂展开,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在工厂完成,现场安装的时间很短。尤其 是对天气依赖较大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采用快速养 护的方法(一般十几个小时),较现浇方式养护(一般14 天以上)时间大大压 缩。国外成熟的经验表明,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现浇方式相比,节约工 期 30%以上。 (3)施工质量提高: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

33、良、工艺完善、工 人熟练、质控容易,施工质量大大提高。例如:一般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 差会达到8-10mm,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偏差在5mm 以内。再比 如:外墙装饰瓷砖如果采用现场粘贴的方式,粘接强度很难保证,尤其是有外 保温层的时候,耐久性很成问题;而如果采用预制挂板方式,瓷砖通过预制混 凝土粘结,强度可比现场粘贴方式高9 倍,耐久性也大大提高。 (4)施工环境改善: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完成,并且工厂根据现场需要 陆续提供构配件,因此现场施工环境大大改善,噪音、垃圾、粉尘等污染大大 降低,既保护了工程施工人员,也保护了工地周围的人员。在施工速度有保障 的情况下,夜间抢工的情况完全

34、可以杜绝,减少夜间施工扰民。预制工厂的环 保水平自不多言,一定比现场状况要容易控制。 (5)劳动条件改善:在工厂上班的建筑工人劳动条件会比现场好很多。由 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条件可以提高。 在计划周密,管理有序的情况下,没有了抢工的必要,现场建筑工人也可以严 格按照 8小时工作,保护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 (6)资源能源节约: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 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M 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 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其他统计数 据显示,工业化建造方式

35、比传统方式减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对资 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 (7)成本节约:上述优点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节约成本上。通过大规模、 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再加上建造过程时间、人工、能 源的节约,后续质量成本的降低,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可以比传统的施工方式节 约成本,从而为开发商、客户和建造公司带来经济利益。 (8)建筑效果丰富:混凝土作为最具可塑性的一种材料,其潜力远远没有 被认识。从国外的资料可以看到,利用混凝土色彩、质感、形状的可塑性,几 乎可以模仿任何其他建筑材料的装饰效果,而其耐久性、防火性优于大部分装 饰材料。 (9)抗震性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可以将构件

36、之间的缝隙作为抵消地 震能量和容许变位的空间,其实可以比现浇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这与一般 人的认识恰恰相反。同时采取装配式结构更便于设置减震、隔震装置,使建筑 物的抗震性能提高。据日本JIA 阪神地震报告书中显示,依据日本1981 年 耐震设计的建筑物,在阪神地震(1995 年 1 月 17 日)过后统计结果为: 表 2.1 日本阪神地震后房屋损坏情况统计结果 全部倒塌无损坏 钢结构建筑30% 35% RC建筑5% 70%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0% 100% 从日本和台湾目前70%以上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例也可以说明,工业 化建筑物的抗震性已经在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认可。 (10)可

37、持续性提高:由于质量提高,房屋使用过程的维护成本(防水、 保温、表面老化等)降低;构配件可以一次制造,重复利用;将来拆除的时候 工程量也减少。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可持续性提高。 表 2.2 装配式与传统现浇优势对比表 序 号 装配式与现浇的比较项估计结果备注 1 优 势 模板减少70% 仅板与板之间的后浇带需要 2 临时支撑减少70% 仅临时固定墙板需要 3 人工减少50%-70% 含安装、后浇混凝土、灌浆 4 钢筋施工减少80% 仅需要连接锚固部位绑扎 5 施工速度提高30%-50% 根据其他部位的施工速度而定 6 材料浪费减少50%-80% 含钢筋、混凝土和装修材料 7 塔吊

38、吊次减少50%-70% 每块板仅需一次吊装 8 施工危险性降低危险部位操作时间减少 9 预留预埋件准确度提高为后续施工节约成本 2.3 工程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鉴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最近几年自上而下开始重视这项工作。 公司尤其发展迅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这就给实施新型建 筑工业化转型提供了契机。政府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扶持力度,陆 续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和优惠政策。 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产业链延伸成了必然趋势。公司已经在房地产 开发、建筑施工、新型建材制造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 施,必然需要新的生产基地配合,公司对此

39、高度重视。 公司投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工程具有内部市场和本地化的优势。如 果工程实施顺利可以获得多方的收益,不仅为公司和集团带来产值、利润的直 接经济效益,也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和市就业、税收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可 以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市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4 工程准备情况 工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此时开展新型建 筑工业化工程的研究和建设是适宜的。 2.4.1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中国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及技术发展的角度,从20 世纪 50 年代建国以 来的建筑工业化及技术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19491978 年:建筑工业

40、化及技术的创建期 在新中国成立的发展建设初期,城市住宅严重短缺,住宅建设全面复兴, 快速、经济的住宅建设研究与住宅工业化相结合。苏联的住宅工业化经验被引 进国内,开展了设计标准化的普及工作,进行了多类型住宅结构工业化体系与 技术的研发与实践。本阶段建筑工业化及技术以大量建设且解决居住问题为发 展目的,重点创立了建设工业化的住宅结构体系和标准设计技术,也推动了早 期建筑工业化工程建设及实施技术研发的工作。 (2)19791998 年:建筑工业化及技术的探索期 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随着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建设技术水平不能适应 新的形势下住宅建设和居住需求的要求,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已

41、成为住 宅建设的当务之急,全社会逐渐形成了数量与质量并重的住宅建设指导思想。 本阶段建筑工业化及技术以改善居民居住生活的内部功能和外部环境的质量为 发展目标,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中心,力求全面解决和提高住宅建设综合质 量的根本性要求,多方面、系列化地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技术政策和技术 理论体系的综合研究、部品技术的系统应用和整体性实践的工程尝试。 (3)1999 年至今:建筑工业化及技术的转变期 20 世纪末,我国住房制度和供给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筑商品化对建 筑工业化 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的加强促进了建筑建设从观念 到技术各方面的巨变。本阶段住宅工业化及技术以住宅产业化为

42、发展目标,重 点转向由传统建造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探索,对保障居住性能的工业化建 筑体系和集成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研发,积极应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发成果, 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研发工程建设。建筑工业化注重节能环保的集成技术应 用,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建设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工业化及技术发展方 向。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处在粗放型生产阶段,建筑施工还主要以现浇式为主, 不仅建设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还直接带来能耗高,环保效益差,质量性能差 等问题。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住房供应危机 凸显;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急需在中国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

43、的发展经验及中国现阶段宏观形势分析,在中 国,住宅工业化将是一种大趋势,我们国家的住宅工业化市场空间很大,建筑 工厂化是建筑业发展必然。 2.4.2 国外现代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国外的住宅工业化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住宅需 求巨大,劳动力短缺,落后的建筑业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大规模建设需求,另一 方面 20 世纪 50 年代后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建筑工 业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与技术基础。在发展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各国按照各 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法。 (1)欧洲 欧洲许多国家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创伤,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对 住宅的需求

44、非常大。这些国家为了解决居住问题,采取工业化生产的方式(主要 是预制装配式 )建 造了大量的住宅,并形成了一批完整的住宅建筑体系。其中苏 联和东欧实行计划经济,国家成片规划建设住宅区,大量的预制工厂使建筑的 生产速度大大提高,以成片建设装配式大板建筑为主的工业化建筑模式和体系 延续至今。英、法等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五六十年代也重点发展装配式大 板建筑,而且有些厂商生产自己的专用体系。住宅建设不仅解决了战后居民的 居住问题,而且对这些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 入 80 年代以后,由于居住问题基本解决,这些国家的建筑产业化发展速度放 慢,建设转向注重建筑的功能与个性化。瑞

45、典从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在法国的 影响下推行建筑工业化政策。并由民间企业开发了大型混凝土预制板的工业化 体系,以后大力发展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通用体系。目前瑞典的新建住宅中, 采用通用部件的住宅占80以上。有人说“瑞典也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 达的国家。”瑞典建筑工业化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在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基 础上发展通用部件;独户住宅建造工业十分发达;政府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的 手段主要是标准化和贷款制度;住宅建设合作组织起着重要作用。丹麦是世界 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模数协调标准就是以丹 麦标准为蓝本的。丹麦推行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

46、” 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法国是世界 上推行建筑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从 20 世纪 50-70 年代走过了一条以全装配 式 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为标准的建筑工业化道路,有人把它称为“第一 代建筑工业化”。法国建筑工业化的特点为:一是以推广“构造体系“作为向 通用建筑体系过渡的一种手段;二是推行构件生产与施工分离的原则,发展面 向全行业的通用构配件的商品生产。 (2)北美 目前,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展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品的商品化、集 成化的程度很高,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的租赁业也很发达,混凝土的 商品化程度达84,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

47、度很高。由于美国受第 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较小,因此住宅建筑并未走欧洲国家大规模预制装配化的道 路,而是注重于住宅的个性化、多样化。北美工业化住宅在管理机制上较为先 进,工程设计、构件制作、部品配套、施工安装一般由同一家建造商独立完 成,建造过程环节少,便于把房屋作为最终产品进行整体考虑和细部完善。另 外,美国的住宅设计较完善,主要表现是设备、设施水平高,注重个性化,具 有完善的功能和技术上的合理性。而加拿大在部品认定和性能测定方面有着先 进成熟的经验。为了满足健康、安全的要求,加拿大对标准化产品广泛实施认 定制度。北美的住宅工业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和水平。 (3)日本 日本的住宅工业化始于20

48、 世纪 60 年代初期,当时日本大中城市对住宅的 需求急剧增加,而建筑业又明显存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因此为 了减少现场工作量和工作人员,缩短工期,对住宅实行部品化、批量化生产, 从而使现场施工操作简单化,提高了质量和效率。70 年代是日本住宅产业的成 熟期,兴起一股住宅工业化热潮,大企业联合组建集团进入住宅产业,在技术 上产生了盒子住宅、单元住宅等多种工业化住宅形式,并且为了保证工业化住 宅的质量与功能,设立了工业化住宅质量管理优良工厂认定制度。80 年代中期 为了提高工业化住宅体系的质量和功能,设立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采 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住宅

49、的质量和性能明 显提高。到90 年代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25 28。目前日本住宅各部分都有通用部件,如无特殊要求,只要将各通用部件 组合起来即可。在日本住宅工业化发展的三十年间,住宅工业造就了一大批成 功的大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既有综合性、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住宅产业集团,也 有大规模生产某种制品的专业化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发展, 使日本的住宅产业呈现出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水平、大规模、低成本、 高效率、综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格局 2.5 相关政策调研结果 2.5.1 国家政策 从宏观层面看,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至少契合了国家的以下产业政策: (1)住宅产业化政策 如上所述,住宅产业化是实现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新型工 业化建造方式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我国新型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流。 早在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 号)中指出,“要促进住 宅建筑材料、部品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住宅产业发展。要十分重视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