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2601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目录前言11规划背景及意义31.1 区域经济社会概况41.2 大中型水库移民基本情况71.3 “十四五”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情况91.4 “十五五”水库移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162 总体要求262.1 指导思想272.2 规划原则272.3 规划依据292.4 规划范围312.5 规划期限332.6 规划目标333 规划思路353.1 规划思路353.2 规划重点任务354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直接发放规划384.1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394.3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发放414.4 分年度发放金额和规划金额434.5 资金使用效益预测455美丽

2、家园建设规划475.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75.2 相关规划对移民村的定位495.3 规划原则505.4 扶持对象515.5 扶持方向及内容515.6 后期扶持资金安排556产业转型升级规划577创业就业能力建设规划587.1培训内容587.2培训对象587.3培训方式587.4后期扶持资金安排588散居移民基础设施完善措施619其他专项规划(无)6110规划实施保障6110.2 创新体制机制6310.3 落实资金保障6410.4 完善管理体系6410.5 强化监督检查6611规划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7011.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011.2 后期扶持资金安排年度计划7112工作组织及编报程序

3、7412.1 工作组织7412.2 编报程序7513进度安排7714工作成果78附件78、/刖5“十五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全面实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的关键期。市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确定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

4、持政策中长期目标,聚焦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满足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采取得力举措,精准发力,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促进移民产业升级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区农村平均水平。受市区农业农村局的委托,长江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湖北)承担市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2026年元月,规划编制单位派相关人员调研区,会同区有关移民村镇干部,对区涉及的大中型水库-海龙水库移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移民生产发展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完成

5、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经与区相关部门充分交换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内容,于2026年2月编制完成市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本规划扶持范围为区海龙水库移民。海龙水库是区内的一座大中型水库,也是市中心城区重点饮用水源。开展区海龙水库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巩固和发展海龙水库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成果,进一步推进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举措,对解决好海龙水库移民发展和饮用水源保护的矛盾,促进海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规划范围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为人。本规划是指导市区“十五五”期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和编制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依据。1规划背景及意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全面实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的关键期。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美丽家园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创业能力建设为重点,聚焦移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这对于促进移民致富发展、确保水库移民平均收入达到所在县级行政区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7、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期间,省市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以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美丽家园建设为实施重点。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严峻挑战,区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十四五”期间,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成效显著,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但后续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依存在,后期扶持仍以外部推动为主,内生动力不足,高质量的长效发展机制还未形成。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五五”规划,是在市级统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额度、贯穿202620

8、30年移民发展的限额规划;是指导省市区有效使用后期扶持资金的纲领性文件,涵盖20262030年大中型水库移民政策实施600元直补、美丽家园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创业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内容;是针对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发展的专项规划(重点提出“十五五”期间移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扶持方向及内容、重大项目);是区落实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的战略部署,指导未来五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战略性规划和编制年度项目计划的主要依据。1.1 区域经济社会概况市区位于省北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地带,北倚娄山,南临乌江,区内多丘陵峡谷,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降水量1094.2

9、毫米,年平均气温15.2C,特别适宜居家旅游。城区青山环绕,树木苍翠,湘江河、洛江河横贯全城,公园、河滨公园、凤凰山公园、南岭公园星罗棋布,青山绿水自然交融,春华秋实、夏荫冬青,景色迷人,被誉为黔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全区常住人口约67.4万,户籍人口约53万。总面积427.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3.51%。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黔北交通枢纽,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处于西南出海通道重庆至贵阳黄金分割点上,是连接“黔中经济圈”、“黔北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向南到省会贵阳市147公里,向北到直辖市重庆25

10、1公里,向西离四川省会成都市540公里。境内镒、铁、铝、硫、专目等矿藏丰富,其中镒矿储量及品质位居全国前列,探明的镒矿储量1亿吨左右;镁矿储量8000万吨;铝土矿储量3亿吨;煤矿储量1.2亿吨左右,属优质无烟煤;相镇矿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30亿吨,各镇均有分布;白云石矿储量2亿吨:硅石储量3000万吨以上。图17市区最新行政区划图红花区下辖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忠庄镇、长征镇、南关镇、海龙镇、深溪镇、巷口镇、金鼎山镇,老城街道、万里路街道、中华路街道、迎红街道、延安路街道、中山路街道、北京路街道、舟水桥街道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75个社区,40个村委会。2019年年末

11、全区总人口8L48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38%;耕地面积16900。亩,人均耕地面积6。亩;人均住房面积LIm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支4元。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7.36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275.93亿元,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12、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4%,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409元。一、二、三产比例为8.8:23.8:67.4o表17区2019年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项目单位数量幅员面积km21422.75耕地面积万亩16.9基层组织乡(镇)个9村(居委会)个131村民小组个人口合计万人81.4816农业万人27.2014非农业万人54.2802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亿元409.4第一产业亿元36.11第二产业亿元97.36第三产业亿元275.93人口密度km20.57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亩/人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93697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749476农村居民

1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16059注:资料来自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 大中型水库移民基本情况1.2.1 大中型水库基本情况省市海龙水库工程地处市中心城区(区、开发区)西北面海龙镇境内喇叭河上,地理位置东经10650;106。53;北纬2744;27。47;距市中心城区12.5km。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的中型水库。海龙水库下游有北郊水库,兴利库容116.5万m3,P=95%保证率,城市供水能力2.8万m3d(1022万m3a)o海龙水库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00km2,多年平均流量1.66m3s,原初步设计水库正常蓄水位877.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872.0m,防洪高

14、水位(P=l%)877.0m,死水位858.0m,水库总库容2960万m3,防洪库容1280万m3(P=l%),正常蓄水位库容2800万m3.水库大坝为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39.1m,坝顶高878.10m,坝顶弧长131.63m,坝顶宽4.0m,坝底宽15.0m。堰顶设3扇6X5m(bXh)露顶弧形钢闸门。放空兼冲沙底孔进口中心高程851.50m,断面尺寸3X3m。放水管进口中心高程855.00m,断面尺寸2X2m。正常蓄水位淹没耕地2976亩,其中水田2782亩,旱地194亩。P=95%保证率,城市供水能力7.2万m3d(2630万m3a)o海龙水库工程于1999年1月动工,大坝于2000年

15、10月竣工,且单项工程均通过验收,底孔于2002年3月封堵。2003年7月水库开始蓄水投入试运行。截至2019年底,区境内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情况详见表l-2o表1-2大中型水库建设基本情况表序号水库名称所在河流建设地点建设时间水库后期扶持移民户数(户)人口(人)(1)(2)(3)(4)(5)(6)1海龙水库喇叭河海龙镇199893347652三峡水库跨省安置、省内跨市(州、地)安置1558总计9484823122移民基本情况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涉及1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社区),2025年有现状移民人口4823人,按照水库及移民来源分,海龙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为4765人,分布在海

16、龙水库周边的龙泉、贡米、桂花3个行政村(含乌江电站农村移民现状人口9人);跨省或省内跨市(州、地)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58人,其中跨省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34人,省内跨市(州、地)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24人。移民人口占海龙镇总人口(14617人)的32.40%。全部为原迁移民。在移民分布的3个行政村中,移民人数均超过200人。桂花村1554人,1588龙泉村2660人,贡米村551人。详见表1-3。表1-3区2025年末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表乡镇村总人口移民人口户数(户)人口(八)合计其中;户数(户)人口(人)原迁人口(八)增长人口(八)(1)(2)(3)(4)(5)(6

17、)(8)海龙镇桂花村156441482901554海龙镇龙泉村160048845212660海龙镇贡米村12315585122551跨省、跨市(州、地)安置58总计43951461793348231.3 “十四五”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情况1.3.1 规划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1 .规划情况市区政府于2015年9月编制了20162025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后扶规划),由区人民政府审批,并呈报给市生态移民局和省生态移民局备案。区政府根据批准的后期扶持规划编制项目年度计划,并按照审批的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建设。“十四五”后扶规划2015年度后期扶持人口根据2015年核定情况,全区大中

18、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为4823人。按照扶持方式分,现金直补移民现状人口数为2293人,项目扶持移民现状人口数为2530人。按照水库及移民来源分,海龙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为4765人,分布在海龙水库周边的龙泉、贡米、桂花3个行政村(含乌江电站农村移民现状人口9人);跨省或省内跨市(州、地)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58人,其中跨省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34人,省内跨市(州、地)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24人。五年规划资金4422.97万元,包括直补规划资金682.92万元,项目规划资金3740.05万元,其中,移民增收规划资金2142.3万元,美丽家园规划资金697.75万元,其他专项

19、资金900万元。规划扶持项目共49个,总投资3740.05万元。其中,移民增收规划项目17个,投资为2142.3万元,包括农田水利配套设施项目8个,生产开发项目规划8个,劳动力技能及职业教育规划1个;美丽家园建设规划建设项目13个,投资为697.75万元,包括基础设施项目规划12个,社会事业设施规划1个;移民小康村“整村推进”专项规划项目19个,总投资额900万元。2 .规划实施情况20162025年,区共实施水库移民后扶项目19个,其中基本口粮及水利设施配套设施建设项目7个,生产开发扶持项目1个,劳动力技能及职业教育规划1个,美丽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修建海龙镇桂花村灌溉防渗渠道400米

20、对龙泉村鱼华组、陆庄组抽水泵房机器设备进行更换,对新建大棚蔬菜、大棚食用菌生产设施3000平方米进行补助,修建机耕道、生产便道各2公里,精品水果示范区,配套供水实施(泵站1个及管道网、水池50立方米3个)和带动区域的供水管道,国际商贸城思达置业有限公司购买商铺37.13平方米,作为桂花村果蔬销售网点等;实施美丽家园建设项目5个,贡米村梁家湾至龙泉村牌坊1.8公里,宽5米道路加固维修,路面柔化,桂花移民小区绿化亮化,道路、垃圾池、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修整美化43户门窗,1250。平方米外墙美化,卫厕改造等,龙泉移民新村雨污分流项目修建雨污渠道1997米,渠道盖盖板,修沉沙池,每隔20米安装过

21、滤网等,移民脱贫攻坚战中,实施“因户施策”种养殖进行扶持,2019年至2025年对贫困移民“因病、因残、因学”困难开展救助30.2万。3 .资金使用情况20162025年,区根据“十四五”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累计实施完成总投资2124.84万元,占规划投资4422.97万元的48%,其中直发直补资金以直补到人的方式发放,共发放670.8万元,完成项目资金1065.86万元。详见表1-4。表1-4区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表项目单位“十四五”规划情况完成情况数量后期扶持资金(万元)数量后期扶持资金(万元)(1)(2)(3)(4)(5)(6)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资金万

22、元682.92670.8移民脱贫解困搬迁安置户数户人口进县城安置人进集镇安置人进中心村安置人小计人其中:贫困移民人建设房屋m2产业扶持种植业项目个17066.3745养殖业项目个14823.28加工业项目个旅游业项目个其他二三产业项目个1246.9新型农业移民专业大户个移民家庭农场个经营主体移民合作社个移民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个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个教育培训总计人其中:贫困移民人基础设施、乡村环境治理和扶危济困项目个移民增收基本口粮田及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口粮田改造项目个3025.62112水利设施配套项目个8595.9360.475089其他项目个生产开发种植业项目个340032.06养殖业项目个

23、加工业项目个4旅游业项目个其他二三产业项目个150荆型农业经营主体移民专业大户个移民家庭农场个移民合作社个移民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个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个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人次4008038976.29职业技能培训人次908225实用技术培训人次31030751.29美丽家园建设基础设施饮水安全项目个1105.8道路交通项目个11448.956269.708384供电项目个通信广播项目个163房屋建设项目个11301130其他项目个社会事业设施文化教育个医疗卫生个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污水处理个160124.963328垃圾处理个1615.666其他199007357.41.3.2 规划实

24、施效果评价区移民后扶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缩小了移民与非移民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与全区农民之间的差距。通过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开展移民素质提升培训,有力促进和拓宽移民群众创业就业能力,帮助移民群众经济增收,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按照“中国乡村旅游示范重点村”标准,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对移民小区绿化亮化,道路、垃圾池、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修整美化门窗,外墙美化,卫厕改造、雨污分流项目修建等,改善提升了移民人居环境;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移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渠系配套日渐完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完

25、成“组组通”“拆并建”等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43.7公里,全区移民村实现通组公路,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交通条件,解决了移民出行难、生产和生活资料运输难的问题,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通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的带动了库区经济发展;通过生产开发项目的实施,树立了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加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实力,有力促进了库区经济的发展。1 .移民脱贫解困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移民41户,84人,为切实抓好建档立卡贫困移民脱贫攻坚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鼓励贫困移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按照“先建后补”方式,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因户施策”、“困难救助”工作

26、助推贫困移民生产发展和脱贫解困,并建立完善“一户一档”资料,贫困移民现已全面脱贫。2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等诸多项目建设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饮水安全、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得以建设和完善,同时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项目、生态及环境项目、移民技能培训及生产开发项目等得以实施,广大移民群众长久以来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增收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后期扶持项目帮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使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受益,从而

27、缓和了移民和当地居民的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大力打造优质资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跨上一个重要台阶,投入的移民项目资金有力地改善了移民村镇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成为移民持久安稳致富的一笔宝贵资产。随着后扶项目中大量通村、通组道路的修建,移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由于交通方便了,物流成本下降,促进商品流动更加频繁。移民饮水问题得到改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移民村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通讯网络覆盖,移民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移民村组和谐发展。(2)产业发展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主要

28、以农业为主,“十四五”期间,区已实施产业扶持项目16个,其中修建机耕道、生产便道各2KM,精品水果示范区,配套供水实施(泵站1个及管道网、水池50立方米3个)和带动区域的供水管道,完善贡米村果园基础设施配套;特色水果种植扶持项目中对新发展红心秋猴桃等特色水果种植100亩进行补助等;通过生产开发项目的实施,移民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拓宽了移民的增收渠道,提高了移民收入水平,移民产业发展得到稳步推进,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步实现了移民“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致富”的目标。(3)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总体稳定区高度重视移民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加强水库移民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把问题处置和矛盾纠纷化解在

29、萌牙状态。2018年,因移民群众对直补资金政策理解不到位,发生信访事件2例,按照信访工作条例,对信访人加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传和思想交流,限期对信访人作出了信访回复,并得到了移民群众的理解,现均已息访,移民群体对政府移民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切实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移民人口动态管理根据省市关于加强移民人口动态管理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移民人口核定核减公示,做到动态管理。2016年第一季度全区有直补资金人口2274人,项目扶持人口2549人,截止2025年12月底,全区有直补资金人口2204人,项目扶持人口2619,“十四五”期间共死亡核减70人,并及时通过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系统对

30、人口核减信息进行更新。通过实施基本口粮水利设施项目、美丽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因户施策”扶持项目等措施,切实改善移民群众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有力促进移民群众农业生产增产增收,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提高和改善,群众受益面不断扩大,移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有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截止2025年底,区“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在提高移民收入、为移民创造幸福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按照省市关于做好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自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并通过长江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复核评估。1.4 十五五水库移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十四五”时期是区发展极不平凡的

31、五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复杂局面,全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全力完成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动力加速转变、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十五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32、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区将步入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也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特点。区2025年移民劳动力人口1630人,占移民总人口的33.8%,其中4.48%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29.32%劳动力外出务工。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0元,比2015年的移民人均纯收入10210元增长5160元,增长50.54%,但仍略低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059元,低689元、占比4.3%。移民人均耕地面积为。.54亩,仅占县农村人均耕地面积Ll亩的49.1%o移民村特色产业主要稻谷、大头菜、草莓

33、葡萄等农产品,目前依托农业产业项目,以“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规模化流转土地,引进了鑫海米业、七彩园艺等企业,培育了800亩稻米核心基地、400亩西瓜基地、200亩葡萄基地,推出了“海龙贡米”、“海龙西瓜”、“海龙温泉水晶葡萄”、“七彩花卉苗木”等一系列特色产业,由于移民缺乏相关技术指导及相关配套,产业规模较小,由于海龙水库属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域,致使产业发展规模受限和难以持续扩展。区政府通过认真摸排民意,听取群众心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大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和“六项”小康行动,实施了涉及移民四个村全长17.2公里的通组公路,打通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对安全饮水困难或不

34、正常的9个点实施了安饮工程,彻底解决了912户3902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三改”1050户,消除了村级“脏、舌L、差”的现象,有力改善了人居环境;打造了温泉村龙泉寨、贡米村胜利寨两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惠及群众200。余户,水、电、路、汛、房、寨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详见表l-5o表1-5区2025年末大中型水库移民经济社会状况汇总表乡镇村分类户数(户)人口(人)土地资源收入纯农户农业兼业户其他总计总计其中:劳动力面积人均耕园地(亩/人)村集体收入(万元)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从事家庭经营外出务工总计耕地园地总计乡外县内县外省内省外合计(1)(2)(3)(4)(5)(6)(7

35、)(8)(9)(10)(Il)(12)(13)(14)(15)(16)(17)(18)(19)(20)海龙镇桂花村分散安置1527529015549346630105065991000400140000.511314160海龙镇龙泉村分散安置26495521266080266300212778858174826020080.341515804海龙镇贡米村分散安置12212255143702040130173368062043000.766016146跨省外迁安置581.4.2目前仍然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L增加移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自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以来,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发

36、展奠定了基础,移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十五五”时期是水库移民与当地居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共建期,围绕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后期扶持的目标是解决移民温饱问题、基础是薄弱和移民长远发展问题。目前,移民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移民长远发展任务还很艰巨。2019年,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70元,比2015年的移民人均纯收入10210元增长5160元,增长50.54%,但仍低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059元,低689元,占比4.3%,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一

37、是国家给予移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加上时间紧、任务重,移民安置水平总体不高,移民发展基础存在短板;二是移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往往从事的是低附加值的工种或低收入工作,工资报酬低且不稳定,移民的就业渠道有限。因此,“十五五”期间应聚焦移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移民自我造血能力,促进移民村发展,更好满足移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区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或超过全区农村平均水平。2 .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部分移民村便民服务中心年久失修,存在墙体脱落、墙体渗水等安全隐患问题,有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太小,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现状使用需求,需对破旧服务中心

38、信息改造修整,并完善现有服务设施设备;部分移民村村级资金紧张,未建立移民村文化室和室外文化活动场所,无法满足村民日常文体健身活动的需求,也不利于村落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新建文化活动场所;乡风文明建设需加大宣教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乡规民约,提高农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才能提升移民村社会治理能力。3 .村庄建设不够完善,人居环境有待整治优化部分移民绿化率较低,绿化面积较少,尤其是宅旁绿化面积较少,植物养护不到位,绿化环境较差,需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增加人均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整体村容形象;部分村民建筑位于旅游沿线,但现有房屋外观不整齐,风格与周边景观不协

39、调,影响整体村貌形象,需结合传统文化建筑元素,对房屋外墙进行改造提升。4 .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有待提升总体而言,区移民村仍面临着地少产业不兴的困境,耕地及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移民村整体高价值土地少且经营者少,现状产业规模小效益难以得到质的提升。同时,移民村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现有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本地产业空虚,就业机会少,本地居民大部分外出务工,既缺本地居民,也少游客停留。在这种致富困难的严峻形势下,为了能够在五年内实现移民与当地居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在基于全区总体发展定位和总体布局之下,因地制宜,产业先行,提出创新性的扶持工作思路。“十四五”产业扶持项目实施后

40、移民安置区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有部分移民村存在人均耕园地较少、水利设施不配套、田间道路、排灌网络等设施不健全问题,加之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对移民增收作用有限,对基础设施薄弱,经果林道路不完善的移民村,需新建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生产运输条件,提升运送能力,提高运输通行安全性。详见表1-5表1-5区2025年末大中型水库移民存在的突出问题汇总表乡镇村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治理其他农业第二产业乡村旅游绿化景观建筑交通供水污水电力通信垃圾厕所革命防灾减灾村委会学校文化室基层党组织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对外交通村内交通(1)(2)(3)(4)(6)(8)(W)(1

4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海龙镇桂花村海龙镇龙泉村海龙镇贡米村N1 .4.3水库移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 .面临的挑战“十五五”期间,区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战略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在全市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中走前列,推动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成为做大做强做靓“都市圈”核心圈的火车头和增长核。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及生态农业,构建产业绿色、安全发展体系,打造生态经

42、济强区。到2030年,实现区经济发展稳进优质,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创新驱动效果显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72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80元,年均增长9%以上,保持全面脱贫;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新形势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国家步入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人口红利消失、区后发赶超任务更加艰巨。我区经济总量虽处在全省前列,但与形成引领效应相适应的量级比还有差距,人均水平仍然较低。2025年人均GDP(4834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70892

43、元)的68.2%。同时,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亟待提升,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经济结构不优,市场主体还不强,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规模企业还不多。一方面,移民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大。矿产、土地资源总量下降,大气、水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刚性约束日益强化,对区移民产业发展形成了更多的限制条件。根据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本次规划的范围内海龙水库属于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此规划要严格按照相关水源保护标准,避免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进行新建或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开发房地产、建设宾馆、餐饮以及新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并且不在准保护区范围内建设任何污染项目。这使得海龙水库周边村庄大多处于一级或二三级水源保护地的范围内,因为环境保护及水源保护区的制约使得规划范围内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开发及涉及污染环境的规划。再者,区移民农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乡村产业竞争力不强。大产业方面缺少价值链,比如海龙镇贡米村出产的贡米连年供不应求,但农业产业链整体价值水平不高,大品牌方面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Web服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