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5529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49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1规戈U目标121拟建项目实施计划第二节资金匡算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总则Ll规划背景1.2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第二节规划的概述与分析2.1 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2.2 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评价3.1 对水环境的影响3.2 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影响3.3 噪声污染3.4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四节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4.1 原则4.2 对策与措施4.2.1 对水环境的保护4.2.2 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4.2.3 对噪声污染的防止措施4.2.4 对大气污染的防止措施4.2.5 加强道路绿化4.3 监测与跟踪评价4.4 公众参与4.5

2、 困难性和不确定性4.6 执行总结第七章安全生产第一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措施:1.1 强化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1.2 全面加强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第二节.道路运输体系安全生产措施:2.1强化道路运输行业监管22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第三节.水运综合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措施:3.1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第八章问题与建议第一节规划实施相关问题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保障措施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交通强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支持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大背景下,县作为市北部的主要交通枢纽站,交通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开展“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专项规划

3、的编制工作十分必要和迫切。前百交通基础设施是完善县域交通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县域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是服务居民生活、支撑经济发展、彰显城镇魅力的重要载体,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人口要素合理分布具有重要作用,在城镇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县地处于黔中腹地,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市播州区、金沙两县区相望。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有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连接四川、重庆南下出海通道的G75兰海高速南北纵贯全境,江都高速东西贯穿全境。县交通区位地理优势明显,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枢纽作用,是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4、近年来,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和“组组通”公路决战为契机,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形成贯通内外、纵横交错的综合运输网络。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对外交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支撑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不足,交通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十五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将给县公路及水运交通发展的内外和环境带

5、来深刻变化和影响。认真学习领会部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军的作用,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镇提供交通保障,特编制我县“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2指导思想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构建大交通框架为目标,结合我县的区位优势以及地形特点、

6、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和结构、城镇布局和生产力布局规划,注重构筑县域综合运输体系,服从和服务于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国防的需要,为实现交通强县奠定基础,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为县“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在全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发挥支撑和先导作用。2、承接“十四五”以来的交通建设成果,从全市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国防、资源、环境以及综合运输等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出发,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3、既要满足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交通需求,适应全面脱贫、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努力改善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公路运输条件,充分考虑扶贫开发的需要,加强公路建设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7、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指导思想1.1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9月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8、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纲要提出,到2025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从2026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紧密结合国家层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行业层面“四个交通”发展战略需求,遵循科技发展基本规律和交通运输发展现实基础,坚持“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立足实

9、际,着眼长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交通运输部党组关于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找准贯彻落实指示批示精神和决策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协调原则一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我县“十五五”期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遵循以下布局原则:1、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原则。在统一规划下,根据需要与可行性,分期建设、不断完善

10、逐步完善综合交通的各项功能,努力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使全县交通建设工作有计划发展。2、坚持与城乡国土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原则。综合交通规划是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土空间规划结合起来。3、坚持多渠道集资,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通项目的建设。以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事权改革为契机,充分整合各方面财力参与交通建设,建立积极健康、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省情、市情、县情和乡(镇)情等投资与财力情况,从地方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和确定交通建设规模,合理投入建设资金,寻求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合理安排交通建设项目

11、序列,优先选择建设项目,逐步建设、完善综合交通功能,合理利项目资金,不搞“大而全、高速度”和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5、坚持按基本建设法规办事原则。“十五五”期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是综合交通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必须实事求是、科学、扎实地做好这一前期工作。具体工程项目要根据批准的城镇规划及项目情况,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批。带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客货运枢纽站场、水运码头渡口是组织运输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完成综合交通运输的面到点,点到点,从点再辐射到面这一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客货运枢纽站场、水运码头渡口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乘、装卸仓储、公铁水联运、通信信息、生产生活辅助

12、服务等功能,提高运输里程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5、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坚持多渠道筹资,多元化建设,多种形式经营,做到谁投资谁受益,面向社会、市场,调动各方面建设枢纽站场的积极性,保证枢纽站场规划顺利实施。第二节规划原则和目标2.1 规划原则从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大交通的观念出发,与市交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城镇体系、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合;服从和服务于县社会经济发展,与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相适应。发展原则一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3、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县城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拉动经济发展。优先原则一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的开发建设。公平原则一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纲要2.3 规划目标2.3.1 总体目标到2030年,全县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国省干线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通畅能力显著提高,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公路运输枢纽及汽车场站取得明显进展,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发展壮大水路运输市场,进一步发挥水运作用;运输装备水平

14、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不断增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交通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3.2 具体目标到“十五五”末县交通通行和运输能力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路网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公路网络体系,公路整体发展水平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构建较为完善

15、的农村公路网、水路运输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1、以国家发展规划为依据,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完善多6、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时并举原则。在客货运站(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同时,深入研究有关政策、法规和全县客流、物流状况以及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手段、方法,形成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与站(场)作用。2.2规划依据 县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县“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2016-2025年) 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16、2008-2030年) 省省道网规划(2012-2030) 市公交线网规划方案(2012-2016) 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 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5) 市三区两县同城化发展战略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2010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2010) 县年鉴2025 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14-2025) 县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15-2030)清洁化。7、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

17、务功能。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8、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第三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3.1规划区域本次规划以县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确定的城市空间范围为依据,确定研究区域、规划区域两个空间层次,开展综合交通规划工作。考虑交通规划开放、辐射的特点,本次研究范围扩大到黔中经济区各相关城市。规划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即县县域全部行政辖区,包括永阳街道、西山、石碉、养龙司、永靖、小寨坝、九庄、温泉、流长、鹿窝9个镇及青山苗族

18、乡总面积为1036.5平方公里。层次网络布局,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立体互联,增强系统弹性。2、“十五五”期间,县基本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能力充分、衔接顺畅,以县乡公路为骨干,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3、合理打造公路交通平安网络,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善农村公路防护设施,逐步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逐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逐年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运营安全保障条件

19、到2030年底前,基本完成村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4、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按照“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工作目标,全面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四大机制(责任主体落实机制、财政资金筹措机制、基层组织保障机制、检查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5、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6、推进装备技术升级。优

20、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新能源化和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171个村民委员会。六区即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观山湖区和白云区;一市三县为清镇市、开阳县、县和修文县。市人口5987018人,市共有家庭户1921740户,集体户191218户,家庭户人口为5141257人,集体户人口为845761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94071人,占80.0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2947人,占19.93%。市政府确定为后续支柱型产业。是旅游资源大省,是全省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以为中心,形成了东、南、

21、西、北四个方向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市是高原自然境观的缩影,境内悬崖翠谷幽林奇洞浑然一体,明山秀水古寺民俗相映生辉。湖泊、峡谷、溶洞、温泉、城市园林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加上奇特的地貌,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俗,温和的气候,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旅游业已被市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市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形成产业分布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基本完善、有较强配套能力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规模以上企业相对聚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按照一类工业园区实现“八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公路、铁路、通讯、供气、雨污管网、3.2规划期限鉴于本次交通规划

22、的时间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安排,规划基年为2026年,以2030年为规划目标年即“十五五”(2026-2030)o第二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1、市市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是西部出海口的主要通道,距昆明约405公里,距南宁约425公里,距珠三角约755公里,距长三角约1500公里。市地处省中部,是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近年来,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屹立于西南高原。市现辖六区、一市(县级)、三县,共有50个乡、30个镇、36个街道办事处、427场地平整)、二类工业园区实现“六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公路、通

23、讯、雨污管网、场地平整)、三类工业园区实现“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公路、通讯、场地平整)的要求,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一一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建设成为一类工业园区水平,把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白云铝工业基地、清镇煤化工、铝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及龙洞堡食品工业园、修文扎佐医药工业园、乌当医药食品工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二类工业园区以上水平,其他各区(市、县)自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三类工业园区以上水平。入长江。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O1200米,大部为低中山

24、丘陵地,碳酸盐类岩分布广,喀斯特发育,峰丛、洼地、溶丘、溶洞、暗河、漏斗甚多。北部边缘受乌江及支流侵蚀切割,沟谷纵横。最高点南望山南极顶,海拔1749.6米;最低点乌江出境处大塘口,海拔609米。县位于省中部,辖区面积1036.5平方千米,东经1062729”1065343,北纬265742-27o1945o县辖9镇1乡(其中1个民族乡)1街道:永靖镇、温泉镇、九庄镇、小寨坝镇、西山镇、养龙司镇、石碉镇、青山苗族乡、鹿窝镇、流长镇,永阳街道,161个村、13个居民委员会。东与开阳县交界,南与修文县接壤,西北隔乌江与毕节市金沙县相望,北与遵义市毗邻。县城距离省会66千米,距离历史L2、县县地处省

25、会城市与历史名城遵义之间,是市北大门,北隔乌江与遵义市、金沙县相望,南与修文县接壤,东与开阳县毗邻,川黔铁路、210国道、渝贵高铁、兰海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江口至都格高速公路和至金沙公路横贯东西,港及四级航道北指标名称年末数(人)比重()全县总人口278015100.0其中:城镇9995435.95乡村17806164.19其中:男性14613352.56女性13188247.442025年人口数及其构成(户籍人口)名城遵义87千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2025年末全县91973户,人口278015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

26、城镇人口99954人,乡村人口178061人。全年出生人口4424人,死亡人口1946人,迁入人口2832人,迁出人口3686人。铝土矿、冶金用砂岩、页岩、重晶石等。煤产于二登纪龙潭组,分布于温泉镇安青场永靖镇南山一黎安及石碉镇,养龙司镇龙岗坡、西山镇周家田、青山乡沙沟一带,仅南山、石关口一带作过普查勘探,为小型矿床。养龙司一南山-西山一线以西为无烟煤,以东为贫煤及瘦煤,发热量较高,可作为动力、发电用煤。(三)森林资源: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植被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大类。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和灌草丛等。县地处山区,现有森林面

27、积38133公顷,森林覆盖率59.66%。药用植物资源中人工栽培的有杜仲、五倍子、黄柏、天麻、党参,野生药物有金银花、何首乌、龙胆草等,药材资源较为丰富。(四)旅游资源:拥有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乌江峡、半边天文化发祥地养龙司堡子村,西望山,温泉等氢温泉群,多缤洞和龙滩洞,阳朗国际汽车山地露营基地、团圆山陨石坑和恐龙化石群,红岩葡萄沟、水岭沟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等著名景区、景点。温泉:温泉位于县温泉镇,距市Ill公里,离遵义市81公里,距县城41公里,素有“天下第一汤”之称。温泉地处黔中隆起的东南部,位于县城东北40千米的天台山脚下,山脉走向及河流流向与构造线方向近于一致,地理坐标东经106。53

28、43,北纬27。19,45,海拔高度700米,四面环山,形成一天然小盆地,清水河、黑滩河南段纵贯其间汇成温泉河,流入洋水河,注入乌江。温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雨量充其中:O-17岁6543123.5418-34岁6641823.8935-59岁10414837.4660岁及以上4201815.112025年,15个“充分就业社区”持续达标率100%,“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9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13、自然资源特点及开发条件县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资源状况如下:(一)河流水系:县境河流分县内河、县界河两类。县内河流属雨源型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水

29、河源为泉、溪沟。枯水期由地下水补给。受地形影响,河流走向均由南向北,在北部县界汇入乌江。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县界河为乌江及洋水河。县内河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河、瓮桶河、九庄河、阳朗河、小鹿窝河等13条,河、瓮桶河、雨淋河和养龙司河直接汇入乌江、九庄河、猫场河在下游变为伏流注入乌江。温泉河是洋水河支流,汇入后也注入乌江。风景资源中与河流有关的乌江峡及温泉主要分布于乌江水库及温泉河。乌江:县内乌江长62公里。1977年,乌江渡水库建成,最高水位760米,库容21.4亿立方米,死水位720米,水位变幅达40米。温泉河:温泉河发源于南望山干溪一带,上游称清水河,黑滩河,河长7.2公

30、里,在温泉镇热水坪处注入洋水河,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二)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资源较多的有永靖镇、小寨坝镇、温泉镇、养龙司镇、石胴镇、西山镇等六个乡镇。已开发利用煤、磷、硅、石灰岩、地热、硫铁矿、山脉丘陵:县境山脉属苗岭山脉北翼,东部及北部山岭大致呈北东走向,南部山岭呈东西走向,中部山群脉络不明显,走向基本与地质褶构线相一致。坡度一般为20至50度,少数山坡大于50度。集中营旧址:位于省市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的秘密监狱,当时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外挂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辕”。其方圆300米内灌木丛生,绿树成荫,遮天蔽

31、日,即便飞机在天空盘旋,也难发现其踪迹,身临其境则阴森恐怖,寒气逼人。从1939年建成至1946年撤销近7年的时间里,先后有600多人在此被秘密杀害,罗世文、马寅初、黄显声等知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曾被关押于此。1988年,集中营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2.1 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2.2.1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项目单位完成情况与上年比(%)沛,年降雨量IlOO毫米,年平均气温16.2c,无霜期288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奇花遍野。温泉是国内名泉,省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被誉为“双胜明珠”。南望山:南望山,又名南山

32、距县城东5千米,总面积80平方千米,主峰南极顶,海拔1749.6米,为县内第一高峰,富有磷煤等矿产资源,山腰有玄天洞。南望山地处县境东部,在绵延二十多公里的奇峰峭岭中,分布着一批各具特色的景点,形成了一条银链串珠的旅游风景线。这条风景线上的景点,包括高山湖泊群、森林石林、间歇泉、杜鹃林及神态各异的奇峰、摇钱树等景观及稀有植物,还有高山种养殖场、农家乐等供休闲娱乐的人文景观。南望山上的高山湖群从温泉至依次有上沟水库、板厂水库、老厂水库和金家厂水库等水库和姜家堰、白岩厂等山塘,恰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峰峦之间。凤凰池:凤凰池位于西望山天风岭下凤池寺左侧的缓坡地带,周围是茂密的箭竹林,源头

33、来自天风岭下常流不断的清泉,池水清澈,味美甘甜,池边石壁上有徐笃光题写的“凤凰池”石刻。传说这凤池原为王母娘娘侍女洗浴之所,每至夏秋季节,侍女们便化作凤凰来此沐浴,因而得名。语嵩大师在凤凰池畔建凤池寺后,西望山声名远播,香火鼎盛,凤凰沐浴更是成为西望山上一道诱人的风景。2025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0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6.7%;林业产值0.48亿元,比上年增长6.4%;牧业产值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6.7%;渔业产值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7

34、5万亩,比上年增长1.24%,粮食种植面积为18.86万亩,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夏粮面积3.47万亩,比上年增长15.36%;秋粮面积15.39万亩,比上年增长0.09%o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65万亩,比上年下降27.78%o烤烟种植面积0.42万亩,比上年下降5.33%。蔬菜种植面积29.5万亩,比上年增长6.44%o粮食产量57917吨,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夏粮产量9184吨,比上年增长18.28%;秋粮产量48733吨,比上年下降0.96%。油料产量3227吨,比上年下降28.1%。烤烟产量500吨,比上年下降4.76%。蔬菜产量423205.7吨,比上年增长14.02%

35、水果产量56613吨,比上年增长42.72%o202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增速()粮食总产量(薯类五折一计算)吨579171.66其中:夏粮吨918418.28薯类吨899015.84秋粮吨48733-0.96其中:水稻吨13914-3.19玉米吨32211-0.32大豆吨99451.62油料总产量吨3227-28.1生产总值万元15281009.8第一产业总产值万元2438006.7第二产业总产值万元49300010.2第三产业总产值万元7913001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4209006.8粮食总产值吨579171.66蔬菜总产值吨423205.714.02水果总产值

36、吨5661342.72肉类总产值吨23370.5720.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3790005.6财政总收入(新体制)万元948520.0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新体制)万元26952-2.17一般预算财政支出万元2476110.82年末新增就业人员数人79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382045.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72088.22.2 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2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52.8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完成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第三产业完成7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o

37、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16:32.3:51.70近几年县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详见下文。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增速()牛奶产量吨300.9-35.71大牲畜年末存栏数头13262-2.54其中:牛头13164-2.43其中:奶牛头98-26.32猪年末存栏数头8078326.84羊年末存栏数头6784-3.03禽年末存栏数万只416.6518.75二、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2%o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

38、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3%o分所有制性质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8.2%,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轻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比上年下降4.11个百分点。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指标名称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其中:采矿业6.5制造业13.6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增速()花生吨2686.77油菜籽吨290630.59西瓜吨30922.93烤烟吨500-4.76蔬菜(不含食用菌)吨423205.

39、714.02水果吨5661342.72茶叶吨6518.73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723吨,板栗126吨,花椒168.7吨。全年木材产量538立方米。全年四肉总产量23370.57吨,比上年增长20.67%。其中:猪肉产5628吨,比上年增长11.18%;牛肉产量952吨,比上年增长12.53%;羊肉产量103.9吨,比上年下降7.23%;禽肉产量16686.67吨,比上年增长25.02%。年末生猪存栏8.08万头,比上年增长26.84%;生猪出栏6.47万头,比上年增长9.51%。禽蛋产量3503.2吨,比上年下降0.11%。牛奶产量300.9吨,比上年下降35.71%。水产品产量1020吨,比

40、上年增长55.02%。202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增速()四肉总产量吨23370.5720.67其中:猪肉吨562811.18牛肉吨95212.53羊肉吨103.9-7.23禽肉吨16686.6725.02禽蛋产量吨3503.2-0.1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03%;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06%;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74%。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45.08%o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06%。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按管理构成和三次产业分类指标名称增速()固定资产投资14.00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7.3其中:房地产开发88.81其中:第一产业29.0

41、3第二产业35.06工业35.06第三产业-1.74商品房销售面积32932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8847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6%。三、市场与旅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亿元,比上年增长5.6%0指标名称增速()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2其中:轻工业-18.2重工业15.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6.8非公有制企业18.0其中:国有企业21.6股份制企业11.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15.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9医药制造业-7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

42、产品产量中,原煤28.4万吨,磷矿石10.0万吨,硫酸179.2万吨,盐酸11.0万吨,合成氨18.3万吨,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111.3万吨,磷酸一镂24.9万吨,磷酸二镂77.8万吨,塑料制品1.3万吨,水泥41.3万吨。全年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个,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8%0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口径)比上年增长14%。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7.3%,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8.81%0全社会批发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1.09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6家,完成商品销售额6.27亿元;全社会零售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

43、26.9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13家,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43亿元;全社会住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8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6家,实现营业收入0.22亿元;全社会餐饮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11家,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家,营业收入3.42亿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03.8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16%o旅游总收入48.82亿元,比上年下降49.63%。图2.2.2016-2025年旅游总收入及增速完成情况(xi90to6050m302010o96.?32017年20IB年四、财政、金融、保险全年财政总收入9.49亿元

44、比上年增长0.04%,其中税收总收入7.91亿元,比上年下降1.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1亿元,比上年增长7.4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2025年财政收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2.1.2016-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分地域看,城镇消费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乡村消费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5.3%o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零售业完成20.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住宿业完成0.33亿元,比上年下降7.6%;餐饮业完成4.52亿元,比上年增长0.1%。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城乡和行业分指

45、标名称绝对数(万元)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0235.6按城乡分城镇2477565.7乡村1312675.3按行业分批发业1284292.2零售业2025859.5住宿业3264-7.6餐饮业452450.1指标名称绝对数(万元)比上年增长()城乡社区支出51727.71交通运输支出978732.22农林水支出45670-6.82#扶贫594749.52025年税收收入总计7.93亿元,其中:增值税3.42亿元,企业所得税0.92亿元,个人所得税1.01亿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2%,其中:住户存款67.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56%,其中:住户贷款56.01亿元3,比上年末增长4.61%。全年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8.1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32亿元;个人存款余额31.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86亿元,其中:个人短期贷款及透支14.48亿元;个人中长期贷款15.56亿元。2025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余额情况指标名称年末数(万元)增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62983.32其中:住户存款67883013.72非金融企业存款209249-6.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399540.56其中:住户贷款5600974.61非金融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