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业与乐业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与论点1 .整体结构:文章开篇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话,提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这种“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谨。2 .分论点阐述:“有业之必要”:通过引用孔子的话以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强调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不断劳作。“要敬业”:先解释“敬”的含义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鹫。随后论述为什么要敬业,因为凡职业都是
2、神圣的,所以都可敬。最后说明怎样做到敬业,即忠实,把事情做到圆满。“要乐业”:针对彳故工好苦”的观点,指出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并从职业的趣味性角度,列举了四点理由,如职业有层累曲折,能看到变化进展状态;职业成就离不开奋斗,从刻苦中得快乐;职业常与同业比较骈进,因竞胜得快乐;专心做一职业可杜绝游思妄想,省却闲烦恼,从而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二)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 .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大量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如在论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有业是做人之本。在论述“要敬业”时,以当大总统和拉黄包
3、车为例,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 .道理论证:作者弓I用了许多名言警句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如弓I用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强调无业的害处;引用朱子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的含义;弓I用庄子的“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证敬业的道理等。3 .对比论证:在论述“乐业”时,将“做工苦”与“不做工也苦”进行对比,突出了苦乐全在主观的心、这一观点;把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视为苦人,与能从职业中领略趣味的人进
4、行对比,强调了乐业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加鲜明有力。()积累经典语句与格言文中有许多经典语句和格言,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积累和铭记。1敬业乐群”(礼记):指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2广安其居乐其业”(老子):意思是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3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各行各业中,勤奋努力是首要的,而懒惰是各种恶行中最严重的。4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专注于某一件事,不向其他方面分散精力,就是敬。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很多,但我只知道有蝉翼,形容做事专注。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运用心
5、思,专一而不分散,精神便会集中起来。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企求本分外的事情。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对于学问和事业,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四)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色1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作者在演讲中使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
6、肯吃饭”,如同和听众面对面聊天,亲切自然。2 .结合情境,现场交流感强:演讲词注重与听众的现场交流,增强了感染力。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通过这样的表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3 .多用设问、反问,增强语气:文中多处使用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起听众的思考,增强了语气和论证的力量。比如“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等,激发听众的兴趣,引导他们跟随演讲者的思路深入思考。二、学习难点(一)对“敬业与乐
7、业”精神的深入领悟1 .结合自身与社会理解:理解“敬业与乐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及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现象,深入思考其内涵和价值。例如,学生要思考自己在学习中是否做到了敬业,是否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同时,观察身边不同职业的人,他们是如何敬业乐业的,以及这种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2 .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受到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认为某些职业高尚,某些职业卑微。而文中强调“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这就需要学生突破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正确认识每一种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平等的职业观。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思维转变和
8、对社会现象的重新审视。(二)质疑问难,探究文章深层含义1 .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文章中所使用的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严谨产生疑问。例如,文中在论述“有业之必要”时,仅通过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事例来论证,是否足够全面;在论述“乐业”的理由时,所列举的四点理由是否具有普遍性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2 .对文章现实意义的思考:敬业与乐业是一篇经典的演讲词,但它所针对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听众。在现代社会,其观点和论述是否仍然完全适用,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现代社会的职业选择更加多样化,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敬业与乐
9、业”的内涵和实现方式是否也有所不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真正做到敬业乐业等。这需要学生将文章内容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亵渎(du)乐业(Ie)解剖(pu)心无旁鹫(wu)B.层累(Iei)禅师(chan)儒生(ru)强聒不舍(gu)C.挑衅(tiao)骈进(pian)调和(he)掠夺财物(Iiie)D.赦免(he)承蜩(tiao)糟糕(Z白o)直截了当(jie)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秘决杜绝淘神费力痴心妄想B.浪荡喉咙言行相顾发愤忘食C.烦恼教诲礼至易明
10、无业游民D.羡慕精微一事无承全副精力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张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B.学校开展“阅读经典,启迪智慧读书活动。在活动现场,同学们趋之若鹫,踊跃参加。C.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是学好功课的不二法门。D.在辩论会上,班长的发言言不及义,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B.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文明的最真实表现。C.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者之间的关系。D.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
11、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是一个条件复句。B.文中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如“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教育家孔子的名句,用在本文中是为了告诫我们要“乐业”。D.“正当职业”“敬业乐业”“做得圆满”三个短语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补充短语。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解读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精髓,我们要像唐玄奘那样去工作敬业!。一片诚心,一往无
12、前,十世修行,千锤百炼不到西天,死不回国,不得真经,誓不回还抛开利欲,拒绝美色,心无旁鹫,灵山在前是什么使唐玄奘立下如此豪迈的誓言是什么注定唐玄奘如此的超俗与非凡是什么使唐玄奘取得真经美名万古传A.B.C.D.(二)课内精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
13、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
14、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L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 .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3 .简析选文的论证思路。4业”在文中指职业,也指做一件事。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对“业”的理解。(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心虚”使人进步陈鲁民去友人家做客。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幅醒目条幅,上书“心虚使人进步”几个大字,遒劲老到,大气厚重,一看落款,还是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字写得确实
15、漂亮典雅,但内容是不是有误,把“虚心”写成了“心虚”?我一脸狐疑,正待发问,老友解释道,内容无误,这正是他的人生心得。原来,他在大学学的是材料专业,后因工作需要,转到光学物理学院当院长。他因为转行而心虚,怕干不好,怕人家不服气,更怕辜负上级信任,就请人写了这样的条幅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为了改变心虚的窘境,他夜以继日,焚膏继唇,刻苦钻研,恶补专业知识,以最短的时间让自己从外行变成让大家服气的内行,变成业内一言九鼎的专家,变成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领导。他说,这一切都拜自己心虚所赐,心虚产生前进动力,心虚增加紧迫感,心虚激励他自强不息。伟人有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肯定是颠扑不破的千古真
16、理,但如果把“虚心”换成“心虚”,同样有道理,而且也有不少成功例证。有道是“做贼心虚”,做了坏事会心虚,说了谎话会心虚。其实,现实生活中心虚的又何止这些,没有做过的事、没经验的工作、没明白的学问、不熟悉的道路、不真实的信息,不都会让人心虚吗?心虚,就是心里没底,对一些事情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不自信。这很正常,关键是心虚后要通过主观努力,迎难而上,补齐短板,把心虚变成心实,不断取得进步。汉文帝刚登基时是很心虚的,因为他的母亲薄姬地位低下,自己又是诸王中最不受待见的,既没有行政经验,又没有班底僚属,随时都可能被替换。因而,他小心谨慎行事,尊重大臣,低调谦恭,虚心学习,增长才干,逐渐获得了臣下的认可。
17、他生活俭朴,励精图治,减轻徭役,降低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就这样,心、虚的汉文帝一步步前进,不仅坐稳了位置,而且成了历史上大有作为的明君之一。但如果心虚后无所作为,消极逃避,那就会一事无成,甚至越来越糟。比如,有的官员,一提到要调整岗位,到一个新单位工作,就忧心忡忡,畏首畏尾,担心自己干不好,怕被人看笑话,结果整天萎靡不振,工作毫无起色。还有一些人,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是积极学习,努力掌握,而是心虚胆怯,望而却步,最后只能被时代淘汰。所以,当我们心虚的时候,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而要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提升自己的契机。勇敢地面对心虚,努力地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心虚变成心实,我们就能不断进步,走向成功。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心虚”的理解。在生活中,你有过“心虚”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应对的?(四)拓展探究L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