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花木情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80446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的花木情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师的花木情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的花木情缘.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师的花木情缘 李先富 梅花蝴蝶齐白石作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栽满梅花,他将画室取名为 “百梅书屋” 。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 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其画梅诗曰:“齿摇不识 孤山月, 每对梅花汗满颜。”意思说, 他到老也和隐于孤山号称“梅妻鹤子” 的林和靖不同。 齐白石年轻时曾典租过一个祠堂,房屋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画梅花, 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齐白石画梅,深受吴昌硕影响,多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 点花则喜爱用浓艳的洋红。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康乐园的旧居,被世人称为“寒柳堂”。陈寅恪对“寒柳” 情有独钟, 论文集名为 寒柳堂集

2、,诗文集为 寒柳堂诗稿 ,自撰家史为 寒柳堂记梦 。 经考证,陈寅恪对“寒柳”的情有独钟恐怕与他对明末女诗人柳如是的特殊情怀有关。柳如 是维护民族文化精神的思想行为与陈寅恪一贯强调的文化应当“不忘其本来民族之地位”的 观念相吻合,使得他与柳如是这个“如花真侠客”成为穿越时空的知己。胡守为先生认为这 正是陈寅恪穷十年之力写成绝著柳如是别传的文化动因。陈氏曾自嘲云:“留命任教加 白眼,著书惟剩颂红妆。”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这首词得到陈氏厚赞,被其称为明末最 佳词作。可以说,“寒柳”正是柳如是的化身和写照。 哲学家冯友兰的住所院子里有三棵松树,他晚年把自己毕生的著作命名为三松堂全 集。冯友兰解释过得名

3、的缘由:“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这三棵 树与冯先生朝夕相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以看作其最终人格的象征。 梁实秋爱草、爱花、爱枫树,因此其雅舍遗珠中有哀枫树山杜鹃等篇。他 在哀枫树中深情地说:“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 要温暖的时候, 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大叶,只剩下干枝光杆在半空寒风中张牙舞爪。 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红学家俞平伯初入北平时,因院内有一株古槐,遂以“古槐书屋”为斋名。他还以书屋 的名义写了三本书:古槐记梦古槐书屋词槐屋梦录。每每有人问起槐树的事, 俞先生就闭目凝神,半晌答曰:“此树比这宅子都老,早已阅尽世上沧桑。”此地此景已经 成为他北平生活的烙印之一了。 诗人胡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北京,曾在自己院里栽种了四棵树:一棵梨树, 一棵桃树, 一棵白杏,一棵紫丁香。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四树斋”,以后在所有文章的结尾 都署名“四树斋胡风”。谁知道这正是一语成谶。他感慨万分地说:“什么四树斋,我 是在四面树敌啊!” 北京的茅盾故居中有两棵高耸入云的大杨树,可以与作家的名篇 白杨礼赞 互相呼应, 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景观和标志。茅盾还题诗云:“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 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