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_郭英德:“经师”与“人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83850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0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评论_郭英德:“经师”与“人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评论_郭英德:“经师”与“人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评论_郭英德:“经师”与“人师”.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评论 郭英德: “经师”与“人师” 郭英德 CFP 东晋史学家袁宏记载,汉灵帝时期, 太原名士郭泰博学多才,为人正直, 曾被推举为 “有 道”(汉代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郭泰在太学任教时,深受太学学生爱戴,推为领袖, 名震京师。当时洛阳有一位神童魏昭,11 岁就入太学学习。他拜访郭泰,表示愿意向他求 学,说: “尝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后汉纪灵帝纪) 既然魏昭说的是“尝闻”,可见“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是当时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汉代重经学,经师众多,但其中真正能称为“人师”的却难得一遇。而有心向学的学生,最 看重的,不是“经师”,而是“人师”。后来北魏时,魏帝器重

2、大臣卢诞,要他当诸王的老 师,也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桓帝延熹七年中,记载了魏昭求学的故事, 南宋史学家胡三省注释“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道:“经师,谓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 人师, 谓谨身修行, 足以范俗者。 ”这就是说, “经师” 是“授业解惑” 的知识传授者, “人 师”则是“以身作则”的道德持守者。 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 一种是人师。 ” “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弘扬道德,两者结合,当然是 最完美的教师。但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在教师群体中,往往“

3、经师”易见, 而“人师”难逢。因为凭借知识的汲取与积累,可以当“经师”,却不足以为“人师”;只 有以“传道”为己任、以道德为信持的人,才能称为“人师”。像清初大儒顾炎武“生无一 锥土,常有四海心”(亭林诗集卷三秋雨),所以梁启超(1873-1929 )称赞说: “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 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中国近三百 年学术史) 因此,往大处说, “人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教师的最高嘉许,是教师人格的自我完 善、自我实现;往小处说,“人师”也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对自身的终身期许,是教师言行的 自我约束、自我戒律。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中,要做一个信守道德、 洁身自好的“人”尚且不易,要做一位人格完美、道德模范的“人师”当然更难。但是我们 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既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对自身就应该有一种与众不 同、更为严苛的“自律”,不仅应该“知难而上”,更应该“见贤思齐”,以孔子、顾炎武 等“人师”为典范,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