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8791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明朝时,从美洲弓I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导致了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2 .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兴修水利C.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D.推广占城稻3 .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A.广州、泉州B.长安、洛阳C南京、北京D.成都、杭州4明朝时期,丝织业中心是()A,松江B.苏州C.景德镇D,南京5 .清朝前期,已出

2、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D.餐饮业6 .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流通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C,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D.导致了封建经济的衰落7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A.晋商和徽商B.晋商和浙商C.徽商和闽商D.浙商和闽商8 .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8 .统治者鼓励人口增长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D.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9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B

3、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C.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形成了全国性的商业网络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10.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L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有()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A.B.C.D.W.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C,人民的辛勤劳动D.先进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12 .明朝引进的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中,能够

4、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且产量高的是()A.玉米B.甘薯C.马铃薯D.花生13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其制瓷技术达到了我国古代传统制瓷业的巅峰。下列关于景德镇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景德镇瓷器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B.明清时期都在景德镇设置官窑,规模宏大C.景德镇的民窑不发达D.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制作工序细致复杂14 .清朝前期,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晋商主要经营的业务有()贩卖粮食、食盐、绸缎、茶叶等主要经营货币金融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从事食盐、粮食、绸布、茶叶、木材、典当等行业的经营A.B.C,D.15 .明清时期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弓I进和推广B.棉花、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手工业制品畅销海内外D.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16 .从有利于美国农业生产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从美洲弓I进的农作物中,最有价值的是()A.玉米B.甘薯C.马铃薯D.花生17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B,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C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出现了商帮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8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人地矛盾突出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A.B

6、C,D.19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B,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业生产技术没有任何改进20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中,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A.苏州B.杭州C.北京D.南京21 .明清时期,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B,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C.机户出资,织工出力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22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其中,

7、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据统计,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49.36万顷;到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到741.45万顷。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苏州是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畅销海内外。

8、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期从美洲传入中国的高产作物有哪些?这些高产作物的传入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材料二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利,成为富有的大盐商。后来,晋商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如贩卖粮食、食盐、绸缎、茶叶等,到乾隆时

9、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材料三徽商主要从事食盐、粮食、绸布、茶叶、木材、典当等行业的经营。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注重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赢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商的经营范围有哪些变化?(3)根据材料三,分析徽商能够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L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材料二人

10、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有哪些?(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三、简答题1 .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4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哪些问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D3.C4.B5.A2 D7.A8.A9.D10.D3

11、 D12.B13.C14.A15.B4 .A17.D18.A19.C20.C5C22.D二、材料分析题1. (1)玉米、甘薯。影响:高产作物的弓I进和推广,增加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2)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3)苏州是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畅销海内外。2. (1)商业活动频繁,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2)从为官府运送军粮,获取贩盐权利,成为大盐商,到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贩卖多种商品,再到专门经营汇

12、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开设“票号”。(3)讲究商业道德,注重诚实守信,以义取利。3. (1)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2)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合理的人口增长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压力增大等问题,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三、简答题1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兴修水利,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

13、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明朝弓I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 .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如江宁著名的大机户,有的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3 .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大量销往国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如晋商、徽商。4 .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康熙末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进一步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征收,大量隐匿人口得以重现。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