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03272007.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8976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7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0327200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032720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03272007.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B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DBJ0327200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 总则 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资源 的有关条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 (GB50189-2005 ), 旨在节约能源、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 用率,特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 103 按本标准进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 能,提高采暖、 通风和空调设备及其系统的能效,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 件下,与未采

2、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 减少 50. 其中公共建筑的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 104 大力提倡并鼓励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 等再生清洁能源。 105 本标准黑体字的条文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06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透明幕墙 可见光可直接投射入室内的幕墙。 2.0.2 可见光投射比 透过透明材料的可见光的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的光通量之比。 2.0.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

3、算并比较参照建 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调节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 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0.4 参照建模 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时, 作为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 假象建筑。 2.0.5 建筑物体形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 不包 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的面积。 2.0.6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空调和通风系统输送单位风量的风机耗功量。 2.0.7 耗电输热比 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 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 比值。无因次。 2.0.8 输送能效比 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

4、所输送带显热交换量的比值。无 因次。 2.0.9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调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 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 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寄送获 得。无因次。 2. 0. 10分层空气调节 仅特指使高大空间下部工作区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气调节方式。 2.0.11 名义工况制热能效比 在名义工况下,热泵机组的制热量与其净收入能量之比。无因次。 3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 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的有限时间并防止冬季主 导风向的冷风渗透 , 适当考虑利用夏季的自然通风. 建筑的主体

5、朝向宜选择为本 地区的最佳朝向 , 即: 南至南偏东或南至南偏西; 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 选择接近 最佳朝向的东南和西南 ; 不宜选择的朝向是北或西北. 3.1.2 建筑的体积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当 体形系数大于0.40 时, 必须按本标准第3.4 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 权衡判断 . 3.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3.2.1 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各城 镇采暖的采暖度日数 , 建筑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A 区和 B区, 见表 3.2.1 表 3.2.1 主要城镇建筑设计热工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与旗(县) 严寒地区 A区图里河、根河

6、市、阿尔山市、博客图、 满洲里市、呼伦贝尔市区(海拉市)、 牙克石市、扎克屯市、阿荣旗、陈巴尔 虎旗、鄂伦春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区、 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额尔古 纳市 严寒地区 A区锡林浩特市 , 二连浩特市 , 阿巴嘎旗 , 东 乌珠穆沁旗, 苏尼特左旗, 索伦 , 多伦 县, 化德县 , 正蓝旗 , 太仆寺旗 , 正镶白 旗, 镶黄旗 ( 新宝力格旗 ), 察哈尔右翼 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乌兰浩特市 , 乌日根塔拉 , 苏尼特右旗 ( 赛汉塔拉 ), 朱日和 ( 温都尔庙 ), 克什 克腾旗 ( 经棚), 林西县 , 四子王旗 , 土牧 尔台, 卓资县 ,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7、(百 灵庙 ), 商都县 , 满都拉 ( 满都拉庙 ), 乌 兰察布市区 ( 集宁 ), 武川县 , 白去鄂博 , 乌拉特中旗 ( 海流图 ) 严寒地区 B区通辽市区 , 扎鲁特旗鲁北镇, 开鲁县开 鲁镇 ,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 旗, 库伦旗, 奈曼旗 赤峰市区 , 巴林右旗大板镇, 巴林左旗 林东镇 , 阿鲁克尔沁旗天山镇, 翁牛特 旗, 敖汉旗, 喀喇沁旗 , 宁城县 丰镇市 , 卓资县 , 察哈尔右翼前旗 , 凉城 县, 兴和县 呼和浩特市区 , 和林格尔县 , 清水河县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包头市区 , 固阳县 , 土默特右旗 , 石拐 巴彦淖尔市区临河 , 五原

8、县 , 杭锦后旗 , 乌拉特前旗 , 乌拉特后旗 , 磴口县 鄂尔多斯市区东胜 , 杭锦旗 , 达拉特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乌 审镇, 准格尔旗沙圪堵镇 巴彦浩特市, 阿拉善右旗, 乌达 , 海勃 湾, 吉兰太, 中泉子 , 额济纳旗 注: 气候分区中各城镇的气象参数参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气象数据. 3.2.2根据建筑所处城镇的气候分区, 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 表 3.2.2 以及表 3.2.3 的规定 , 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 内的平均值 K.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 必须按本标准第 3.4 节和第 3.5 节的 规定进行围护结构

9、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与计算. 表 3.2.2.1严寒地区 A 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分体形系数 0.3 传热系数 W/(K) 体形系数 0.4 传热系数 W/(K) 屋面0.35 0.3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0.45 0.4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 楼板 0.45 0.4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 楼板 0.6 0.6 单一 朝向 外窗 包括 透明 幕墙 窗墙面积比 0.2 3.0 2.7 0.2 窗墙面积比 0.3 2.8 2.5 0.3 窗墙面积比 0.4 2.5 2.2 0.4 窗墙面积比 0.5 2.0 1.7 0.5 窗墙面积比 0.7 1.7 1.5 屋顶透明部分

10、2.5 表 3.2.2.2严寒地区 B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体形系数 0.3 传热系数 W/(K) 体形系数 0.4 传热系数 W/(K) 屋面0.45 0.35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0.50 0.45 底面接触外空气的架空 或外挑楼板 0.50 0.45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 的隔墙或楼板 0.8 0.8 322 单一朝向外墙(包 括透明幕墙) 窗墙面积比 0.2 3.2 2.8 02窗墙面积比2.9 2.5 0.3 03窗墙面积比 0.4 2.6 2.2 0.4 窗墙面积比 0.5 2.1 1.8 0.5 窗墙面积比 0.7 1.8 1.6 屋顶透明部分2.6 表 3.2.2.

11、3 不同气候区域地面河地下室外墙热阻限值 气候分区围护结构部位热阻 R(K)/W 严寒地区 A区地面:周边地面 非周边地面 2.0 1.8 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 接触的墙) 2.0 严寒地区 B区地面:周边地面 非周边地面 2.0 1.8 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 接触的墙) 1.8 注:周边地面是指外墙内2m以内的地面 地面热阻是指地面换热阻与地面至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 地下室外墙热阻是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 3.2.3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3.2.4 建筑每个朝向的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 面积与墙面积之比均应小于0.70. 当不能满足条文规定

12、时 , 必须按本标准第3.4 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 断. 另外, 当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 面积与墙面积之比小于0.40 时, 玻璃( 或其他 透明材料 )的可见光投射比不应小于0.4. 3.2.5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 规定时 , 必须按本标准第 3.4 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2.6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 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 3.2.7 外墙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 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 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 不宜在北朝向采用大面积外窗或玻璃幕墙. 3.2.8外门应设置门斗或采取其他减少冷

13、风渗透的措施. 外门的传递系数限值以 及气密性与外窗相同 , 在计算时 , 外门面积计人到同一朝向的外墙面积内. 3.2.9外 墙的 气 密 性不 应 低 于 建筑 外墙全 面 性 能 分级 及 其检测 方 法 GB7107-2002规定的 4 级( 即在 10Pa的压差下, 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 应大于 1.5 立方米,且每小时每平方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 立方米 )。 3.2.10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 规定的 3 级 (即在 10Pa的压差下, 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 立方米, 且每小时每平方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

14、大于1.2 立方米) . 3.2.11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机房的 位置,尽可能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通风系统的输送距离。 3.3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 3.3.1外墙、屋顶以及楼地面应优先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中适用于严寒地 区的公共建筑节能保温系统和结构设计。 3.3.2 外墙、屋顶应首先选用外保温系统,当选定某一外保温系统后不得随意更 改系统的构造和组成材料。 3.3.3外墙和屋顶应首选外保温系统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出挑构建和附墙构 件。 3.3.4当外墙有混凝土出挑件和附墙构件时,应对外墙出挑构件以及附墙构件采 取隔热桥或保温措施。 应对窗口外侧四周墙面进行

15、保温与防护处理,应对变形缝 处屋面、外墙的缝隙采用弹性保温材料加以封闭。 3.3.5 屋面不宜采用架空、蓄水和种植屋面。3.3.6外保温屋面的天沟、檐沟应 铺设保温层;天沟、檐沟、檐口与屋面的交接处,有挑檐的保温屋面保温层的铺 设至少应延伸到墙内,且其伸入的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12。 3.3.7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宜采用外保温系统。 3.3.8 底层地面除下设保温层并达到设计要求外,在基础的外侧(或内侧)宜设 保温层并向下延伸至当地冻土层的12 深度以下。 3.3.9外门窗和幕墙的细部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外门窗和幕墙的面板缝隙应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玻璃或非透明面板四周应

16、采用弹性好且耐久的密封条或密封胶密封。 2. 开启扇应采用双道或多道密封, 并采用弹性好耐久的密封条。 推拉窗开启扇四 周应采用中间带胶片毛条或橡胶的密封条密封。 3. 门窗和幕墙周边与墙体或其它围护结构连接外应为弹性构造,采用防潮型保 温材料填充,缝隙应采用密封剂或密封胶密封。 4. 外窗和幕墙应经行结露演算, 在设计计算条件下, 其内表面温度不宜低于室内 的露点温度。 外窗,玻璃幕墙的结露演算应符合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 程的规定。 5. 玻璃幕墙与隔墙, 楼板或梁之间的间隙以及幕墙的非透明部分内侧,应采用高 效,耐久且防火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如岩棉,超细玻璃棉)经行保温。保温材料 所

17、在的空间应充分隔气密封,防止冷凝水进入保温材料中。 6. 西 向 的 外 窗 和 透 明 玻 璃 幕 墙 宜 设 置 一 定 的 夏 季 这 样 构 建 。 3.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4.1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耗能,然后计算所 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 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耗能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 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 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 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 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3.

18、4.2 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与所设计建筑 完全一致。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0.4 时,参照建筑的没面外墙均应按比 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的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4 。当所设计的窗墙面积比大于 本标准第 3.2.4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 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本符合标准第3.2.4 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 明部分的面积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 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房顶总面积的20。 3.4.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 取值完全符合标准第3.2.2 条

19、的规定。 3.4.4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98-2005附录 B 的规定条件,利用已经通过鉴定的同一 能耗动态计算软件经行计算。 3.5 围护架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计算 3.5.1 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论证或技术扩初阶段,为了及时帮助建筑师掌握所设计 的建筑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推荐使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 计算。 3.5.1.1 在严寒地区,建筑的使用能耗以采暖期围护结构的耗热量为主,建筑热 工节能设计计算以计算和比较所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冬季围护结构采暖热量指 标为主。 3.5.1.2 在冬季围护结构采暖热量指标计算

20、中,参照建筑与所所设计建筑采用 的气象参数,空间划分,形状,大小以及朝向完全一致;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 室内外温差,空气渗透热量以及建筑内部的得热量完全相等。 3.5.1.3所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不同的是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某一方向的窗 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三项指标中至少有一项突破了参照建筑的极限,建 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动态计算,可以简化为参照建筑与所设计建筑围护结 构总传热性能对比计算。 3.5.1.4具体计算内容与要求参见附录D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简化权衡计算表。 注:周边地面是指外墙内2m以内的地面 地面热阻是指地面换热阻与地面至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 地下室外墙热阻是指土壤以内各

21、层材料的热阻之和 3.2.3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3.2.4建筑每个朝向的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 面积与墙面积之比均应小于0.70. 当不能满足条文规定时 , 必须按本标准第3.4 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 断. 另外, 当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 面积与墙面积之比小于0.40 时, 玻璃( 或其他 透明材料 )的可见光投射比不应小于0.4. 3.2.5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 规定时 , 必须按本标准第 3.4 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2.6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 必要时设置机械排

22、风装置 . 3.2.7 外墙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 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 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 不宜在北朝向采用大面积外窗或玻璃幕墙. 3.2.8外门应设置门斗或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外门的传递系数限值以 及气密性与外窗相同 , 在计算时 , 外门面积计人到同一朝向的外墙面积内. 3.2.9外 墙的 气 密 性不 应 低 于 建筑 外墙全 面 性能 分级及 其检测 方 法 GB7107-2002规定的 4 级( 即在 10Pa的压差下, 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 应大于 1.5 立方米,且每小时每平方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 立方米 )。 3.2.10 透明

23、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 规定的 3 级 (即在 10Pa的压差下, 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 立方米, 且每小时每平方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2 立方米) . 3.2.11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机房的 位置,尽可能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通风系统的输送距离。 3.3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 3.3.1外墙、屋顶以及楼地面应优先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中适用于严寒地 区的公共建筑节能保温系统和结构设计。 3.3.2 外墙、屋顶应首先选用外保温系统,当选定某一外保温系统后不得随意更 改系统的构造和组成材料。 3.3.3外

24、墙和屋顶应首选外保温系统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出挑构建和附墙构 件。 3.3.4当外墙有混凝土出挑件和附墙构件时,应对外墙出挑构件以及附墙构件采 取隔热桥或保温措施。 应对窗口外侧四周墙面进行保温与防护处理,应对变形缝 处屋面、外墙的缝隙采用弹性保温材料加以封闭。 3.3.5 屋面不宜采用架空、蓄水和种植屋面。3.3.6外保温屋面的天沟、檐沟应 铺设保温层;天沟、檐沟、檐口与屋面的交接处,有挑檐的保温屋面保温层的铺 设至少应延伸到墙内,且其伸入的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12。 3.3.7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宜采用外保温系统。 3.3.8 底层地面除下设保温层并达到设计要求外,在基础的外侧

25、(或内侧)宜设 保温层并向下延伸至当地冻土层的12 深度以下。 3.3.9外门窗和幕墙的细部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外门窗和幕墙的面板缝隙应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玻璃或非透明面板四周应 采用弹性好且耐久的密封条或密封胶密封。 2. 开启扇应采用双道或多道密封, 并采用弹性好耐久的密封条。 推拉窗开启扇四 周应采用中间带胶片毛条或橡胶的密封条密封。 3. 门窗和幕墙周边与墙体或其它围护结构连接外应为弹性构造,采用防潮型保 温材料填充,缝隙应采用密封剂或密封胶密封。 4. 外窗和幕墙应经行结露演算, 在设计计算条件下, 其内表面温度不宜低于室内 的露点温度。 外窗,玻璃幕墙的结露演算应符合 建

26、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 程的规定。 5. 玻璃幕墙与隔墙, 楼板或梁之间的间隙以及幕墙的非透明部分内侧,应采用高 效,耐久且防火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如岩棉,超细玻璃棉)经行保温。保温材料 所在的空间应充分隔气密封,防止冷凝水进入保温材料中。 6. 西向的外窗和透明玻璃幕墙宜设置一定的夏季这样构建。 3.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4.1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耗能,然后计算所 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 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耗能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 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27、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 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 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 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3.4.2 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与所设计建筑 完全一致。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0.4 时,参照建筑的没面外墙均应按比 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的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4 。当所设计的窗墙面积比大于 本标准第 3.2.4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 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本符合标准第3.2.4 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 明部分的面积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 比例

28、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房顶总面积的20。 3.4.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 取值完全符合标准第3.2.2 条的规定。 3.4.4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98-2005附录 B 的规定条件,利用已经通过鉴定的同一 能耗动态计算软件经行计算。 3.5 围护架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计算 3.5.1 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论证或技术扩初阶段,为了及时帮助建筑师掌握所设计 的建筑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推荐使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 计算。 3.5.1.1 在严寒地区,建筑的使用能耗以采暖期围护结构的耗热

29、量为主,建筑热 工节能设计计算以计算和比较所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冬季围护结构采暖热量指 标为主。 3.5.1.2在冬季围护结构采暖热量指标计算中,参照建筑与所所设计建筑采用 的气象参数,空间划分,形状,大小以及朝向完全一致;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 室内外温差,空气渗透热量以及建筑内部的得热量完全相等。 3.5.1.3所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不同的是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某一方向的窗 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三项指标中至少有一项突破了参照建筑的极限,建 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动态计算,可以简化为参照建筑与所设计建筑围护结 构总传热性能对比计算。 3.5.1.4具体计算内容与要求参见附录D围护结构热工

30、性能的简化权衡计算表。 4 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4.1.1 施工图设计阶段 , 必须对每一采暖 , 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进行热负荷和逐 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作为选择末端装置, 确定管道直径 , 选择冷热源设备容量 的基本依据 . 4.1.2冬季宜设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不宜采用空调系统进行冬季采暖. 4.1.3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宜符合表4.1.3.1的规定 ; 空气调节系统室内 设计参数宜符合表4.1.3.2的规定 . 表 4.1.3.1 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 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 1 办公楼 : 门厅、楼 ( 电) 梯间 办公室 会议室、接

31、待室 多功能厅 走道、洗手间 , 、公共 食堂 车库 16 18 18 18 16 5 6 体育: 比赛厅 ( 不含体操 ) 练习厅 休息厅 运动员、教练员更衣与 休息 游泳馆 16 16 18 20 26 2 餐饮: 餐厅、饮食、小吃、办 公 洗碗 制作间、洗手间、配餐 厨房、热加工间 干菜、饮料库 18 16 16 10 8 7 商业: 营业厅( 百货、书籍 ) 肉类、蔬菜营业厅 副食( 油、盐、杂物 ) 办公 米面贮藏 百货仓库 18 14 16 18 5 10 3 影剧院 : 门厅、走道 观众厅、放映室、洗手 间 休息厅、吸烟室 化妆间 14 16 18 20 8 旅馆: 客房 接待、

32、大厅、公共洗手 间 餐厅、会议室、办公室 走道楼 (电)梯间 20 16 18 16 25 公共浴室 4 交通: 民航候机厅、办公室 候车厅、售票厅 公共洗手间 18 16 16 9 图书馆 : 大厅、洗手间 办公室、阅览 报告厅、会议室 特藏、胶卷、书库 16 18 18 14 5 银行: 营业大厅 走道、洗手间 办公室 楼( 电) 梯间 18 16 18 14 10 医院: 成人病房、诊室、化验 室 儿童病房、婴儿室 放射诊室 手术室、分娩室 挂号处、药房 药品库 20 22 22 25 18 12 参数冬季夏季 温度( ) 一般房间20 26 大堂、过厅18 室内外温差 风速(V)(m/

33、s) 0.1 V0.2 0.15 V0.30 相对湿度 () 3060 4065 4.1.4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 应符合表 4.1.4 的规定 . 表 4.1.4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 建筑类型与房间名称新风量 m3/(h.p) 旅游旅馆客房5 星级50 4 星级40 3 星级30 餐厅, 宴会厅或多功能 厅 5 星级30 4 星级25 3 星级20 2 星级15 大堂, 四季厅45星级10 商业, 服务45星级20 23星级10 美容, 理发, 康乐设施30 旅店客房一三级30 四级20 文化娱乐影剧院 , 音乐厅 , 录相厅20 游艺厅 , 舞厅( 包括拉 OK歌厅)

34、30 酒吧, 茶座, 咖啡厅10 体育馆20 商场( 店), 书店20 饭馆( 餐厅) 20 办公30 学校教室小学11 初中14 高中17 4.2 采暖 4.2.1 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4.2.2 设计集中热水采暖系统时, 管路宜按南 , 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进行布置并分 别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 4.2.3 集中采暖系统在保证能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的前提下, 可采用下列任一 制式. 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能实现分区热量计量. 1 上/ 下分式垂直双管 ; 2 下分式水平双管 3 上分式垂直单双管 4 上分式全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 5 下分式全带跨越管的水平单管 4.2.4 选择散热器时

35、 , 必须考核和比较其传热系数和金属热强度等指标. 散热器 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 除特殊要求外 ,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确定按明装计算. 4.2.5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 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确定 . 确定散热器所需散热量时 , 应 扣除室内明装管道的散热量. 4.2.6 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 , 宜采用辐射采暖方式 . 4.2.7 集中采暖系统供水或回水管的分支管路上, 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设置水力 平衡装置 . 必要时在每个供暖系统的入口处, 应设置热量计量装置 . 4.2.8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应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 A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A.0.1

36、建筑面积( A ) ,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的平面面积的总和计算,包括 半地下室的面积,不包括全地下室的面积。 A.0.2 建筑体积( V) ,应按与计算建筑面积所对应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 所围成的体积计算。 A.0.3 屋顶面积,应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 A.0.4 外墙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有该朝向的外 表面积减去外窗面积构成。 A.0.5 外窗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 A.0.6 外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 A.0.7 地面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 A.0.8 地板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

37、 并划分为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 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 附录 B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 的计算 B.0.1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 应由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Kp 与其对应面积Fp 和结构热桥 部位的传热系数Kb 与对应面积Fb,用加权平均方法按下式计算: () /()KmKpFpKbFbFpFb(B.0.1-1) 式中K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K); Fp外墙主体部位面积; Kb外墙结构行热桥部位传热系数W/(K); Fb 外墙结构行热桥部位面积. B.0.2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主体部位与热桥部位的面积Fp与Fb的计算比较繁琐,而且也 不易计算准确, 为了

38、方便外墙建筑热工节能计算,可采用以下的简化方法计算外墙的平均传 热系数。 ()KmAKpBKb(B.0.1-2) 式中 A 是外墙中主体部位面积所占墙体面积的比例; B是外墙中结构行热桥部位面积所占墙体面积的比值; 其他符号同上。 表 B.0.2.1 A与 B的经验参考取值 建筑的结构体系A B 砖混结构体系0.75 0.2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0.65 0.35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0.55 (填充墙)0.45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0.35 (填充墙)0.65 (剪力墙) 亦可直接取剪力墙部位的K作为 附录 C 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判断表 C.0.1 所设计建筑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节能要求

39、, 可利用表 C.0.1 和表 C.0.2 进行判断 . 表 C.0.1 严寒地区 B区建筑节能判断表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建筑设计单位外表面积 m2 建筑面积地上层数建筑体积 m3 结构类型地下层数体形系数 s 设计建筑各个方向的窗墙面积比( 0.7) 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 0.2) 南东西北 围护结构部位设计建筑传 热系数 K W/(m2.K) 标准限值传热系数K W/(m2.k) 体形系数 0.3 0.3 体形系数 0.4 屋面0.35 0.3 屋顶透明部分2.5 2.5 外墙( 包括非透明幕墙 ) 0.45 0.4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45 0.4 非采暖房间与

40、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0.6 0.6 单一朝向外 窗(包括透明 幕墙) 窗墙面积比 0.2 3.0 2.7 0.2 窗墙面积比 0.3 2.8 2.5 0.3 窗墙面积比 0.4 2.5 2.2 0.4 窗墙面积比 0.5 2.0 1.7 0.5 窗墙面积比 0.7 1.7 1.5 周边地面的热租 R(m2) 2.0 2.0 非周边地面的热租 R 1.8 1.8 采暖地下室外墙 ( 与土壤接触的墙 )的 热租 R 2.0 2.0 注: 当所设计建筑的各项指标都满足标设计单位 : 图审单位意见 : 准限值时 , 可直接判断所设计建筑为节 能建筑 ( 盖章) 年月 日 ( 盖章) 年月日 项目负责人

41、 计算人 审核人 审定人 另注: 当所设计建筑的各项指标不能完全满足本表的限值时, 必须假设参照建筑 利用权衡判断法进行节能设计权衡计算, 并调整所设计建筑的材料和构造, 直至 使所设计建筑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表 C.0.2 严寒地区 B区建筑节能判断表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建筑设计单 位 外表面积 m 2 建筑面积地上层数建筑体积 m 3 结构类型地下层数体形系数 s 设计建筑各个方向的窗墙面积比( 0.7) 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 ( 0.2) 南东西北 围护结构部位设计建筑传 热系数 K W/( m 2.K) 标准限值传热系数K W/( m 2.k) 体形系数 0.3 0.3 体形系

42、数 0.4 屋面0.45 0.35 屋顶透明部分2.6 2.6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 0.50 0.45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50 0.45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0.8 0.8 单一朝向外 窗( 包括透明 幕墙) 窗墙面积比 0.2 3.2 2.8 0.2 窗墙面积比 0.3 2.9 2.5 0.3 窗墙面积比 0.4 2.6 2.2 0.4 窗墙面积比 0.5 2.1 1.8 0.5 窗墙面积比 0.7 1.8 1.6 周边地面的热租 R (m 2 .K) / W 2.0 2.0 非周边地面的热租 R (m 2 .K) / W 1.8 1.8 采暖地下室外墙

43、( 与土壤接触的墙 ) 的 热租 R (m 2 .K) / W 1.8 1.8 注: 当所设计建筑的各项指标都满足标 准限值时 , 可直接判断所设计建筑为节 能建筑 设计单位 : (盖章) 年月日 图审单位意见 : (盖章) 年月日 项目负责人 计算人 审核人 审定人 另注: 当所设计建筑的各项指标不能完全满足本表的限值时, 必须假设参照建筑 利用权衡判断法进行节能设计权衡计算, 并调整所设计建筑的材料和构造, 直至 使所设计建筑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附录 D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简化权衡计算表 表 D.0.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简化权衡计算表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设计单位建筑面积 m2 外表 面积

44、m2 建筑体积 m3 体形 系数 S 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 与屋顶总面积 之比 原设计建筑南东西北 参照建筑 调整后建筑 围护结构总传热性能计算 计算项目修 正 系 数 i 原设计建筑参照建筑调整后的设计建筑 Ki Fi iKiFi Ki Fi iKiFi Ki Fi iKiFi 屋面 屋顶透明部分 单一朝向外 墙(包括非透 明幕墙) 南 东 西 北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 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 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单一朝向外 窗(包括透明 幕墙) 南 东 西 北 iKiFi 周边地面的热租 R (m2.K)/W 2.0 非周边地面的热租R (m2.K)/W 1.8 采暖地下室外墙 (

45、 与土壤接 触的墙 )的热租 R (m2.K)/W 2.0( 严寒地区 A 区) 1.8( 严寒地区 B 区) 注: 当原设计建筑的 iKiFi或调整后设计建筑的 iKiFi不大 于参照建筑的 iKiFi,且原设计建筑或调整后的设计建筑地面热 租与采暖地下室外墙的热租不小于参照建筑对应限值时, 即可判定 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要求 项目负责 人 计算人 审定人 附录 E 公共建筑设计说明节能专篇 E.0.1 在公共建筑设计的总说明中, 要求有节能专篇 , 其中建筑热工部分的内 容与要求如下 : 1 工程名称建筑类型 -;结构体系 -. 2 总建筑面积 -m2;层数 ( 地上 )-层; 地下 -

46、层; 建筑面积 -m3;外表面积 -m2;体形系数 -. 3 本工程项目地处气候分区-地区的 -区; 采暖期室外计算 温度-; 采暖度日数 -. 4 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节能措施与热工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采用的节能措施 与构造 传热系数 W/(m2.K) 备注 屋面 外墙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 架空层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 间的隔墙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 间的楼板 单一朝 向外窗 ( 包括透 明幕墙 ) 南窗墙 面积 比 气密性 东 西 北 屋顶透明部分所占 比例 气密性 地面周边热租值 (m2.K)/W 非周边热租值 (m2.K)/W 采暖地下室外 墙 热租值 (m2.K)/W 5其它需

47、要特别说明的节能措施及相关技术参数. E.0.2 在公共建筑设计的总说明中, 要求有节能专篇 , 其中建筑设备部分的内 容与要求如下 : 1 工程名称 ; 地理位置 ; 建筑用途 . 2 窗墙面积比 : ( 南)-,(东)-,(西)-,(北)-,( )-,( )- 3 建筑设备的相关参数与节能措施: 采暖( 空调) 负荷 总热负荷 (W) 建筑热负荷指标W/m2 总冷负荷 W 建筑冷负荷指标W/m2 空调冷热水系统最大 能效比 (ER) 两管制管道冷水管道 热水管道 四管制管道冷水管道 热水管道 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HER) 冷源冷水(热泵) 机组制冷性能系数W/W 冷水 ( 热泵

48、) 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 能系数 W/W 单元式机组能效比W/W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系数W/W 热源锅炉额定热效率 (%) 建筑采暖空调水系统总阻力损失 (KPa) 4 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节能措施及相关技术参数 附录 G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及修正系数 G.0.1 墙体、屋面和保温才来哦在不同使用场合的导热系数与修正系数可安表G.0.1 选用 表 G.0.1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与修正系数 材料名称干密度 (kg/ ) 标准导热 系数 (W/mK) 使用场合及影响因数修正系数计算导热 系数c (W/mK) 水泥焦渣1100 0.42 屋面找坡,吸湿1.50 0.63 加气混凝土500 0.19 墙体及屋面板,灰缝1.25 0.24 加气混凝土500 0.19 屋面保温层,吸湿1.50 0.29 加气混凝土600 0.20 墙体及屋面板,灰缝1.25 0.25 加气混凝土600 0.20 屋面保温层,1.50 0.30 岩棉、矿棉、玻璃棉板80-200 0.45 墙体保温层,龙骨、插筋1.20 0.054 岩棉、矿棉、玻璃棉板80-200 0.45 架空屋面、夹芯墙,砖墩等1.9 0.086 聚苯乙烯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