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6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9097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6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6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6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案首页 章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授课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 心肌梗死 授课学时4 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分型 掌握心绞痛的分型 掌握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断、治疗 了解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教学重点 心绞痛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及定位诊断 教学难点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鉴别要点 冠心病的PCI 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临床照片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Powerpoint 软件 教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教材) 教学后

2、记 实际和临床联系密切为特点,通过文字图片的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 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内容层次明确,画面清晰,美观,使课件演示与课 堂讲授融为一体。 第 2 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讲授新课 比较 举例 一、动脉粥样硬化 【概念】 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 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特点是动脉管壁增 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受累动脉的病变 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 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 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 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 成。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

3、样硬 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 量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 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由于 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 为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硬化: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 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患者。 动脉中层硬化: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 肢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在管壁中层有广泛钙 沉积,除非合并粥样硬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 其临床意义不大。 “动脉硬化”多指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 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中、 老年人, 49 岁以后进展较快。 2.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 险因

4、素。 3.高血压 60 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 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 倍。 4.吸烟 吸烟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 倍。被动 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且病变 提问:你认为 哪些危险因素 最常见? 此部分为重点 活 跃 课 堂 气氛,提高 学 生 积 极 性。 第 3 页 讲授 图片演示 图片演示 列举 进展迅速。 其他的危险因素尚有:肥胖;从事体力 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 西方的饮食方式;遗传因素;性情急躁、 好胜心和竞争性强、 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 型性格 者。 新近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血中同型

5、半胱 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血中纤维蛋白 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发病机制】 包括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 细胞克隆学说等。近年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 反应学说”。认为本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 损伤动脉内膜, 而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 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 【病理】 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肌弹力型动脉 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 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多在主动脉后壁及肋 间动脉开口等血管分支处。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根据其病变发展过程将 其细分为6 型: I 型脂质点: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为小范 围的巨噬细胞含脂滴形成泡

6、沫细胞积聚。 型脂质条纹:动脉内膜见黄色条纹,为巨 噬细胞成层并含脂滴,内膜有平滑肌细胞也含脂 滴,有 T 淋巴细胞浸润。 型斑块前期:细胞外出现较多脂滴,在内 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形成脂核,但尚未形成脂 质池。 型粥样斑块:脂质积聚多,形成脂质池, 你认为饮酒是 危险因素吗? 提问:目前哪 种学说被广泛 认可? 结合图片,加 深认识 提问:稳定斑 块和不稳定斑 块的区别? 理 论 联 系 实际,加深 理解。 第 4 页 图片演示 讲授 讲授 内膜结构破坏,动脉壁变形。 V 型纤维粥样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 征性的病变, 呈白色斑块突人动脉腔内引起管腔 狭窄。斑块表面内膜被破坏而由增生的纤

7、维膜 (纤维帽)覆盖于脂质池之上。病变并可向中膜 扩展,破坏管壁, 并同时可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变性坏死等继发病变。 型复合病变:为严重病变。由纤维斑块发 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 粥样斑块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 疡。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 【分期】 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4 期。 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其过程长短不一, 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 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 症状。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 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表现。 4.纤维化期:长期缺血,

8、器官组织纤维化萎 缩而引起症状。 【临床表现】 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 1.一般表现:可能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 2.主动脉粥样硬化:如收缩期血压升高、脉 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等。腹主动脉瘤 可有搏动性肿块、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 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 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引起声音嘶哑、气管 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等。主动脉 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颅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意外(缺血性 脑卒中);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 展为血管性痴呆。 5.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年龄在55 岁以上而突

9、发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 的可能。如发生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 结合图片,加 深认识。 第 5 页 举例 讲授 痛、尿闭和发热等。长期肾脏缺血可致肾萎缩并 发展为肾衰竭。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肠道张力减低、 便秘和腹痛等症状。 血栓形成时, 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 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7.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发凉、麻木和典 型的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如动脉 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 诊断方法。 部分患者有脂质代谢异常:血总胆固醇增 高、 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

10、醇降低、甘油 三酯增高, ApoA 降低, ApoB 和 Lp(a)增高。 数字减影法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X 线、 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T)或磁共振显像、 放射 性核素检查。 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最直接的方 法。 血管内超声显像和血管镜检查是辅助血管 内介入治疗的新的检查方法。 【诊断】 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 诊断很不容易。 【治疗】 积极预防, 积极治疗, 防止恶化, 延长寿命。 1.一般防治措施:患者主观配合;合理 膳食;适当体力活动;生活规律;戒烟戒 酒;控制危险因素。 2.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对症治疗。 3.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11、二、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概念】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 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 阵发性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 觉,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 提问:你认为 哪 种 检 查 是 “金标准”? 提问:稳定型 心绞痛属于以 前传统分类的 哪一种? 师生互动 第 6 页 讲授 比较 图片演示 举例 讲授 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 剂后消失。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 岁以上,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 为常见的诱因。 【机制】 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发

12、生矛盾。 心肌氧耗指标为“心率收缩压”。在多数 情况下,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 平上发生。 疼痛感觉的产生:心肌代谢产物如乳酸、丙 酮酸等酸性物质, 刺激心脏自主神经末梢,经 1 5 胸交感神经节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病理】 病变血管直径减少70,无显著狭窄者提 示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 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 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 【临床表现】 1.症状 部位: 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 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 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性质: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 感,不

13、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有些患者仅觉胸 闷。 诱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 急、过度兴奋等) 。 持续时间:35 分钟。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舌下含用硝酸甘油 在几分钟内缓解。 2.体征 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 冷或出汗。 【辅助检查】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 用的检查方法。心绞痛发作时暂时性ST 段压低 ( 0.1mV ) ,发作缓解后恢复。 结合图片,加 深理解。 此部分为重点 内容。 第 7 页 图片演示 图片演示 图片演示 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活动 平板或踏车,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 段水平型或 下斜型压低 0.1mV 持续 2分钟为运

14、动试验阳性 标准。心肌梗死急性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明 显心力衰竭, 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者禁作运 动试验。 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从中发现心电图ST-T 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患者的活动 和症状相对照。 放射性核素检查: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 动后心肌缺血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肌急性 缺血区常显示特别明显的灌注缺损。 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 数及显示心肌缺血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 PET) :通过对心 肌血流灌注和代谢显像匹配分析可准确评估心 肌的活力。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结合图片,加 深理解。 思考: ST 段下 移还可见于哪 种疾

15、病? 提问:你认为 哪些患者不适 合心电图负荷 试验? 理 论 联 系 实际,加深 理解。 第 8 页 图片演示 讲授 其他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 心室壁的运动异常,心肌超声造影可了解心肌血 流灌注。多层螺旋X 线计算机断层显像冠状动脉 造影二维或三维重建,磁共振显像(MRI )冠状 动脉造影等,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有助于指导冠 心病介入治疗时采取更恰当的治疗措施。 【诊断】 根据典型心绞痛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 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 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 诊断。确诊可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疾病引 起的

16、心绞痛,如主动脉瓣狭窄、风心病、梅毒性 主动脉炎;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心脏神 经官能症;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 分级: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 级分为四级。 I 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 限,仅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 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 寒冷或刮风中、 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 绞痛。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 以上或登楼一 层以上受限。 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 平地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治疗】 治疗原则: 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降低心肌 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

17、硬化。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 和给予有效 结合图片,加 深理解。 图中看到病变 的 是 哪 支 血 管? 此部分为重点 内容。 提问:你认为 治疗心绞痛的 基石药物是哪 师生互动 学生提问 第 9 页 图片演示 讲授 举例 比较 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减少血栓形 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1.发作时的治疗 立刻休息。 硝酸酯制剂。 2.缓解期的治疗 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 曲美他嗪 中医中药治疗 其他治疗 2.介入治疗 3.外科手术治疗: 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手术,适应证: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 50;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

18、; 冠状动脉3 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 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 作和生活;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 支病变; 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 异常。 4.运动锻炼疗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 【概念】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静 息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等,目 前已趋向于统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这类心绞 痛患者临床上具有不稳定性,有进展至心肌梗死 的高度危险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机制】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差别主要 在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斑块内出血、 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 (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 显下

19、降,导致缺血加重。 种? 思考:一位正 在进行正规药 物治疗的患者 拟 行 搭 桥 手 术,术前应注 意哪些问题? 你对“不稳定” 如何理解? 第 10 页 讲授 【临床表现】 1.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 个月内疼痛发作 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 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2.1 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 负荷所诱发; 3.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 诱发,发作时表现有ST 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也属此列。 危险分层: 低危组: 新发的或是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 加重,达 CCS 级或级, 发作时 ST 段下移 1mm,持续时间 20 分钟,胸痛间期心电

20、图正常 或无变化。 中危组:就诊前一个月内(但48 小时内未 发)发作 1 次或数次,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 痛,持续时间20 分钟,心电图可见T 波倒置 0.2mV ,或有病理性Q 波。 高危组就诊前48 小时内反复发作,静息心 绞痛伴一过性ST 段改变( 0.05mV )新出现束 支传导阻滞或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20 分钟。 【治疗】 疼痛发作频繁或持续不缓解及高危组的患 者应立即住院。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 镇痛、及早给予他汀类药物。 2.缓解疼痛: 硝酸酯类; -受体阻滞剂;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3.抗凝(抗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 子肝素(溶栓药物有促发

21、心肌梗死的危险,不推 荐应用) 4.其他: PCI 治疗。 出院后应继续强调抗凝和调脂治疗,特别是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以促使斑块稳定。 三、心肌梗死 【概念】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 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 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 导致心肌坏死。 【机制】 绝大多数的AMI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 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 提问:对不稳 定型心绞痛患 者进行分层的 目的何在? 提问:你认为 不稳定型心绞 痛患者在缓解 期以哪种治疗 药物为重点? 活 跃 课 堂 气氛 第 11 页 举例 比较 图片演示 图片演示 塞。 少数情况下粥样

22、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 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诱因:交感活动增加;饱餐;体力活 动、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出血、休克。 【病理】 病变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前 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 梗死。 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左心室膈面(右冠 状动脉占优势时) 、后间隔和右心室梗死,并可 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高侧 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梗死, 可能累及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引起左心室广泛梗 死。 病理过程: 闭塞后2030 分钟,受其供血的心肌即有 少数坏死,12 小时之间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 提

23、问:许多患 者往往清晨发 病,为什么? 结合图片,加 深理解。 思考:血管狭 窄较轻的患者 相对不易发生 心肌梗死,你 认为此观点正 确吗? 结合图片,复 习 病 理 学 知 识,加深理解。 心肌梗死属于 贫血性梗死, 第 12 页 列举 讲授 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多量炎症细胞浸 润。以后,坏死的心肌纤维逐渐溶解,形成肌溶 灶,随后渐有肉芽组织形成。 继发性病变:心脏破裂(心室游离壁破裂、 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或逐渐形成心室壁 瘤。 【病理生理】 主要出现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的一 些血流动力学变化, AMI 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 衰竭,按Killip 分级法可分为: I 级:

24、尚无明显心力衰竭; 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 啰音; 级: 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 流动力学变化。 【临床表现】 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密切有 关。 先兆: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 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 症状: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全 身症状:发热、血沉快;胃肠道症状;心律 失常:前壁常见室性期前收缩,下壁常见传导阻 滞;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 体征: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 音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奔马律,二尖瓣乳头 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的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 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辅助检查】

25、 心电图 1.ST 段抬高型: 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宽而深的Q 波(病理性Q 波) ,在面向透壁心肌 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T 波倒置,在面向损伤 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在背向MI 区 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 波增高、 ST 段 压低和 T 波直立并增高。 这 种 说 法 对 吗? 提问:此分级 方法和前面所 学的心功能不 全的分级方法 有何不同? 提问:心肌梗 死患者疼痛的 特点与心绞痛 患 者 有 何 不 同? 此部分为重点 内容。 活 跃 课 堂 气氛。 第 13 页 图片演示 图片演示 比较 讲授 2.非 ST 段抬高型:无

26、病理性Q 波,有普 遍性 ST 段压低 0.1mV ,但 aVR 导联(有时还 有 V1 导联)ST 段抬高, 或有对称性T 波倒置为 心内膜下MI 所致。无病理性Q 波,也无ST 段变化,仅有T 波倒置改变。 3.动态演变:起病数小时内为超急性期改 变,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 波。数小 时后, ST 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 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2 日内出现病 理性 Q 波,同时R 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 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 段抬高持续数 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 波则变为 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数周至数月 后,T 波呈 V 形倒置,两肢对

27、称,波谷尖锐,是 为慢性期改变。T 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 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4.定位诊断:前壁:V3、V4;前间壁: V1、V2;广泛前壁:V1V6 ;侧壁:、 aVL ;下壁:、 aVF;后壁: V7、V8、 V9。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显示MI 的部位和范 围。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 左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 细胞减少、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 反应蛋白增高。 2.心肌坏死标记物: 肌红蛋白起病后2 小时内升高, 12 小时内 结合图片,加 深理解,图中 心电图显示心 肌梗死发生于 哪个部位,对 应哪

28、支血管? 思考:心肌梗 死的心电图诊 断为何强调动 态演变, ST 段 抬高还可见于 其 他 哪 种 疾 病? 此部分为重点 第 14 页 比较 达高峰, 2448 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cTnI )或 T(cTnT)起病 3 4 小时后升高, cTnI 于 11 24 小时达高峰, 7 10天降至正常, cTnT 于 2448 小时达高峰, 10 14 天降至正常。 这些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 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升高,在起病后 4 小时内增高, 16 24 小时达高峰, 34 天恢复 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 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

29、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 疗是否成功。 综合评价:肌红蛋白出现最早,敏感性高, 但特异性不强;cTnT 和 cTnI 出现稍延迟,特异 性很高,缺点是持续时间可长达10 14 天,对 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 CK-MB 虽不如 cTnT、cTnI 敏感,但对早期( 4 小时) AMI 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以往沿用多年的肌酶激酶(CK) 、天门冬酸 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 ) , 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远不如上述心肌坏死标记 物,目前已不常用。 【诊断】 依据:典型症状;心电图改变;心肌 坏死标志物。 【鉴别诊断】心绞痛;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症;急

30、性心包炎。 【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 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 合征。 【治疗】 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 医院后 30 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 分钟内开始介入 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 提问:心肌细 胞标志物中出 现最早的、持 续时间最长的 分别是什么? 结合图片,加 深理解,掌握 心绞痛、心肌 梗 死 诊 断 流 程。 结合并发症, 回顾相关病理 知识。 第 15 页 图片演示 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 严重心律失常、 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1.监护和一般治疗:休息;监测;吸 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阿司匹林。

31、 2.解除疼痛:哌替啶或吗啡;可待因或 罂粟碱;硝酸酯类。 3.再灌注心肌 介入治疗(PCI) :适应证为ST 段抬高 和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ST 段抬高并发 心源性休克; 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 忌证者;非ST 段抬高型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 狭窄,血流 TIMI 级。 应注意发病12 小时 以上不宜施行PCI;不宜对非梗死相关的动脉 施行 PCI;要由有经验者施术,以避免延误时 机。 溶栓治疗: 适应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 导联ST 段抬高(胸导联0.2mV ,肢导联 0.1mV) , 起病时间 12 小时,患者年龄 75 岁。 ST 段显著抬高的MI 患者年龄 75 岁,经慎 重权衡

32、利弊仍可考虑。ST 段抬高性MI ,发病 时间已达1224 小时,但如仍有进行性缺血性 胸痛,广泛ST 段抬高者也可考虑。禁忌证既 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 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 卒中或脑血管事件;颅内肿瘤;近期(24 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未排除主动脉夹层; 人 院 时 严 重 且 未 控 制 的 高 血 压 ( 180/110mmHg )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目前 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 近期( 24 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 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 ( 10 分钟)的心肺复苏; 近期( 3 周)外科大手术;近期(2 周) 镇静、缓解疼 痛对患者有哪 些好处? 提问:

33、你认为 心肌梗死最佳 治疗方法是什 么? 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 你认为溶栓治 疗有哪些缺点 及优点? 理 论 联 系 实际。 第 16 页 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 溶栓药物的应用:尿激酶;链激酶;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 血管是否开通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 或根据:心电图抬高的ST 段于 2 小时内回降 50;胸痛2 小时内基本消失;2 小时内 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 酶峰值 提前出现( 14 小时内)。 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再灌注损伤:常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应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情 况少见, 最常

34、见的为一过性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 速,对此不必行特殊处理。 4.消除心律失常: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 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 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 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 静脉注射,每510 分钟重复1 次,至期前收缩 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 13mg/min 的速 度静脉滴注维持,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 酮治疗;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 1mg 肌内或静脉注射;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第 二度或第三度, 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宜用人工 心脏起搏器作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 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地 尔硫

35、卓、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药物 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 疗。 5.控制休克: 补充血容量; 应用升压药; 应用血管扩张剂;有条件的医院考虑用主动 脉内球囊反搏术进行辅助循环。 6.治疗心力衰竭:扩血管、利尿为主。 7.其他治疗: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 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 体阻滞剂;极化液疗法;抗凝疗法 8.恢复期的处理: 经 2 4 个月的体力活动锻 炼后,酌情恢复部分或轻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 恢复全天工作, 但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 度紧张。 9.并发症的处理:并发栓塞时,用溶解血栓 和(或)抗凝疗法。心室壁瘤如影响心功能或引 起严重心律失

36、常,宜手术切除或同时作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破裂和乳头肌功能 严重失调都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死亡率高。 心肌梗死早期 不宜应用洋地 黄类药物,为 什么? 第 17 页 比较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可用糖皮质激素或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等治疗。 10.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与左心室梗死略 有不同。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 压,而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如 输液12L 低血压未能纠正可用正性肌力药以 多巴酚丁胺为优。不宜用利尿药。伴有房室传导 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 11.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处理:非ST 段抬高型MI 也多是非Q 波性,此类患者不宜溶 栓治疗。其

37、中低危险组(无合并症、血流动力稳 定、不伴反复胸痛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尤其是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为主;中危险组(伴持续或反 复胸痛,心电图无变化或ST段压低 1mm 上下者) 和高危险组(并发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或持续低 血压)则以介入治疗为首选。 【预后】住院病死率过去一般为30左右, 采用监护治疗后降至15左右,采用溶栓疗法后 再降至 8左右,住院 90 分钟内施行介入治疗后 进一步降至4左右。死亡多发生在第一周内, 尤其在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 力衰竭者,病死率尤高。非ST 段抬高性MI 近 期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则较差,可由于相关冠 状动脉进展至完全阻塞或一度再通后再度阻塞

38、以致再梗死或猝死。 【预防】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属一级预防, 已有冠心病和MI 病史者还应预防再次梗死和其 他心血管事件称之为二级预防。为便于记忆可归 纳为以 A、B、C、D、E 为符号的五个方面: A : aspirin - 抗血小板聚集,anti-anginal therapy - 抗心绞痛治疗,硝酸酯类制剂。 B:beta-blocker - 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 负荷等, blood pressure control - 控制好血压。 C: cholesterol lowing - 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ing - 戒烟 D: diet control - 控制饮食,diabetes treatment - 治疗糖尿病 E:education - 普及有关冠心病的教育,包 括患者及其家属,exercise - 鼓励有计划的、适 当的运动锻炼。 提问:右心室 心肌梗死的特 点是什么?如 何理解? 思考题: 1.典型心绞痛 的疼痛有何特 点? 2.心肌梗死的 心电图特征性 变化是什么? 3.何谓心肌再 灌注?有几种 方法? 4.AMI有哪些 并发症? 学生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