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里的中国②湖笔.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9116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房里的中国②湖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房里的中国②湖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房里的中国②湖笔.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房里的中国湖笔:“不做500 强,要做 500 年” 王一品斋笔庄制笔现场。本报通讯员范烨前摄 两年一度的湖笔文化节将在明年举办,这已经是第七届。让组委会没想到的是,距开幕 还有一年多,就不断有人来咨询筹办情况。人们从没遗忘过从千年前走来的湖笔。 一笔在手,笔锋如剑,落纸如云。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用毛笔创造了无数诗书画卷。而 笔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与徽墨、宣纸、端砚齐名的湖笔。 时代的列车驶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工具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面临时 代命题的严峻挑战,行走在“e 时代”的湖笔生存状况如何?记者日前来到“中国毛笔之 都”“湖笔之乡”浙江湖州一探究竟。 千万毛中拣一毫 “是谁写下

2、华夏时代春秋?是谁画出神州万里锦绣?蒙恬将军的智慧,湖州儿女的巧 手,制作出支支神奇的妙笔, ”一首湖笔颂,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水墨画境般的湖笔之 乡。作为文物之邦,湖州为书于竹帛时代的人们,贡献了辉煌灿烂的湖笔文化。 湖笔, 亦称湖颖,被誉为“笔中之冠”。相传古时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 声誉卓著。 “在湖州南浔区的善琏镇,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秦朝大将蒙恬以柘木 为管, 鹿毛为柱,羊毛为披改造了毛笔,让书写变得更流畅自如。湖笔从此在这里生根发 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湖笔博物馆工作人员潘慧凌介绍道。 湖笔锋颖细长嫩润,柔而不软,润而不腻,拢抱不散,不分绺,不开叉,特别适于书写 自由

3、洒脱、 柔润自如的文字。加上湖笔蓄墨能力好,写起草书来更是一气呵成,不会在中途 有所停顿。王羲之、颜真卿、赵孟等历代大书法家都是湖笔的忠实追随者。 “毛颖之技甲天下”,传奇的湖笔背后,是极为复杂的制作工艺。白居易曾以“千万毛 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 从事湖笔制作40余年的浙江省民间工艺大师朱亚琴告诉记者,湖笔制作大致要经过浸、 拔、并、梳、连、合等 100 余道工序, 其独特性和精湛性体现于“三义”“四德”:“三义” 指“精、 纯、美”, 操作一丝不苟, 选料严格细腻, 笔头、笔管、刻书等高度完美统一;“四 德”为“尖、 齐、圆、健”, 笔锋尖如锥状不开叉,

4、笔毛垂直整齐, 散开后顶端平齐无参差, 笔头浑圆均称,不凹不凸,使书写收放自如,富有弹性,收笔后笔头恢复锥状如初。 “湖笔的关键之处在于笔尖上一段透明发亮的锋颖,锋颖越长, 笔的质量也就越高。” 朱亚琴说。 在寂寞中孤独守望 在键盘渐渐取代纸笔的今天,千年湖笔的生存状况遭到严峻挑战,直接表现是制笔人才 青黄不接。 记者来到位于湖州市区的王一品斋笔庄,28 岁的施王丽是笔庄里最年轻的制笔工,即 使在整个湖州市,像她这样年轻的工人也为数不多了。 “湖笔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学艺难, 工作又辛苦,毛笔本身利润低,员工的收入自然就 偏低, 像众多传统工艺一样,湖笔制作的技艺也面临着断代危机。”湖州市经济和

5、信息化委 员会副主任朱延林说,2008 年时,整个湖州市40岁以下的制笔工不足10 人,掌握技艺的老 工人都进入退休阶段,企业根本招不到新工。 制笔完全靠手工,女“水盆”、 男“择笔”是做笔头的两大工序,到底有多苦?朱亚琴 坐在水盆前,用牛骨梳一遍遍梳理羊毛,直到有了笔的锋芒。她告诉记者: “你看我手指上 的老茧。因为常年在水里浸泡,夏天要烂,冬天生冻疮,我初学时经常会扎到手指,水都染 红了,现在年轻人哪吃得消!” 如今在笔庄里,只有朱亚琴一人会“水盆”,会这种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40 岁以 下会做湖笔的已经很少,再过几十年,还有没有人会做都不知道了。”朱亚琴边说边摇头。 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个

6、案,在湖州从事湖笔生产的家庭作坊近两百家,许多是年过半百的 老人们在做,76 岁的沈大伯说:“一来赚点零用钱,二来实在放不下这传统技艺。你说一 个月才一千多块钱的工资,现在的孩子谁还愿意学?” “现在企业的最大问题不是缺订单,而是缺少制笔工人,我们给予了许多特殊政策和补 助, 但还是难以吸引年轻人。工人价值难以体现是关键问题,而这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 王一品斋笔庄总经理许剑锋说。 千年湖笔走向何方 “按照目前的人才结构状况,大部分企业没有新的制笔技工,再过几年很可能出现企业 歇业现象, 精湛的制笔技艺可是湖笔得以生存的关键啊!”朱延林说, 为扶持和振兴湖笔产 业, 2009 年湖州市专门出

7、台政策,建立湖笔人才队伍培育机制。 针对市重点湖笔企业,在“水盆”“择笔”关键工艺上,培养30 周岁以下的新工,湖 州市连续 3年给予补助资金,工艺名师每带一名徒弟也给予补助。2012 年,湖州市再次出台 政策,对企业招收35 周岁以下新工,加大资金补助力度,鼓励相关学校开办湖笔制作小班, 培养制笔人才。 朱延林说, 吸引年轻人从事湖笔产业,关键是将湖笔产业做强做大、把湖笔文化推向世 界,如今连续举办6届的湖笔文化节取得了相当成效,以生产研发基地和湖笔展示馆为主体 的湖笔文化产业园也将在南浔区善琏镇开工建设。 记者了解到, 湖州对于发展湖笔产业的规划,也已从单个产业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将湖 笔产

8、业和教育、 文化、旅游等多项产业相关联,甚至还可以和当下最时尚的互联网结合起来。 “湖笔的电子商务我们做了将近10年,现在将近一半的笔都是通过网络销售。一方面, 网络时代冲击了书法习惯,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用网络来发展湖笔产业。”湖州善琏双鹿 湖笔厂总经理姚真泉说。 在许剑锋看来,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当前湖笔的销售经营与制笔企业不对称,没有人来制 笔,市场再好、销售人员再多都没用。他说:“我曾经建议企业在高职院校定点培养,但师 资力量、理论教材、资金费用的缺乏都是大问题,这些显然是企业做不到的。” “毛笔的艺术功能早已取代了其实用功能,从经济上讲, 制笔业不是经济支柱,但在文 化上意义重大, 所以政府花大力去振兴,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和传承制笔技艺。”专家 告诉记者, 一些西方国家对传统工艺人,都是划拨专款养着,但愿湖笔将来也能享受如此待 遇。 “我的目标不是将王一品斋做到500 强,而是做到 500 年。”谈到未来,许剑锋这位具 有270 多年历史笔庄的掌门人,语气中透出对湖笔文化的坚守。让他欣慰的是,近年来湖州 市连续出台政策,在资金、销售、管理、区域服务上为湖笔产业保驾护航,让湖笔文化的传 承、壮大有了新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