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精选四季度党课讲稿5篇合集(02)目录1 .党课讲稿:严明党的廉洁纪律,守住拒腐防变防线2 .专题党课: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3 .党课讲稿: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实际行动冲刺全年目标,推动公司发展4 .讲稿:努力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5 .党课:抓好党性教育,修好党员“心学”党课讲稿:严明党的廉洁纪律,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以“严明党的廉洁纪律,守住拒腐防变防线”为题与大家一起交流。廉洁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为确保清正廉洁,在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其本质要求是秉公用权,不用公权谋私利。习近平总书
2、记指出,“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做事就没有硬气”,强调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八章“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划定党员不可触碰的廉洁底线,引导广大党员拒腐蚀、永不沾,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一、廉洁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廉洁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来坚持和发扬。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方向,背离了党的宗旨和初心,严重损害
3、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必须深刻认识到廉洁纪律的重要性,时刻保持警醒,坚决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二、党的廉洁纪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党的廉洁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涵盖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各个方面,要求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态度和作风。(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4、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二)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组织纪律是确保党的组织体系和各项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做到服从组织安排、遵守组织纪律。要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加强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做到不参与非法组织活动、不散布谣言和不良信息。(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纪律是确保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诉
5、求,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加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做到不侵害群众利益、不损害群众感情。(四)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体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同志们!严明党的廉洁纪律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守护党的廉洁纪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
6、家!专题党课: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志们: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全会都犹如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这不仅是对我们政治觉悟的考验,更是对我们行动能力的检验。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必须挺身而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推动全会精神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全会精神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的科学规划和战略部署,这一精神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一系
7、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只有这样,才能在贯彻落实中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行动有力。要充分认识到全会精神是应对复杂形势、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全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使我们能够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二、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具体体现(一)在学习上带头。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率先垂范地学习全会精神。他们不仅要自己
8、学懂弄通,还要积极组织和引导身边的党员群众进行学习。为此,党员干部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深入研读全会文件,逐字逐句地理解其深刻内涵。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学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并且得出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科学理论的思想武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实现了对传统“心学”中初心的继承和超越,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也更具科学性和真理性。三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根本上讲是立场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
9、阶层的利益。衡量共产党人党性纯不纯的重要标准就是看立党为公还是结党营私。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绝不可颠倒主仆关系。正所谓“不私,而天下自公”,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这种无私欲的纯粹初心,使中国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从而使共产党的初心由价值愿景转变为现实可能。第四,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置身现
10、实社会,来自党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叠加,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一些负面的东西不断侵蚀和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当中,使党员干部初心存在改变或动摇的危险。必须把“不忘初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二、坚守民心是修好“心学”的宗旨要义。党性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人民”这个政治概念,把分散性民众聚合为政治性的人民,把“人民”的政治性与政党的“阶级性”关联起来,建立起政党与人民的政治共同体,并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建立起政党与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问鼎国家政权的“历史合力”。一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民心
11、是最大的政治,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六个“最”深刻回答了共产党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在“获得民心”。二是民心与江山辩证统一。一方面,守民心就是守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政治历史发展
12、蕴含了铁律:顺应民心则政权稳定,背离民心则人亡政息。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只有守好人民的心,才能把中国共产党锻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人,是红色江山的主人。党性教育就是要让广大党员明确江山与民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时刻保持
13、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为民纾难解困。三是守民心必须抓党的作风建设。”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既是中国长期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同时也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首先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这种认识和判断,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准就是党的作风。换言之,党的作风是决定人民群众是否跟党走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不注意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听任歪风邪气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心民心。此外,守民
14、心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腐败是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紊乱或被颠覆的“催化剂”,因此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各种腐败现象根本对立,如果对腐败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的事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三、对党忠诚是修好“心学”的本质要求。忠者,德之正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马融忠经中的一句话,“天下至德,莫大乎忠”,道德最高的境界就是忠诚。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党内所有的政
15、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因此,对党忠诚也是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重要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标准,判断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最根本是看对党是否忠诚。一是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大而集中的表现。”党性是以阶级性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以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为基础。在阶级社会中,政党总是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所以一个政党的党性就是它所属阶级固有的阶级特性。党员作为政党的个体,忠诚于党必须忠诚于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利益,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于党和忠诚于
16、人民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忠诚”深深镌刻在每名党员的心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入党誓词在内容上有所变化,但是“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始终不变。对党忠诚始终是检验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是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二是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O对党的信仰忠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砥砺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胆忠心。信仰坚定是对党忠诚最牢靠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有些党员之所以在诱惑或者挫折面前迷失方向、丢弃忠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信
17、仰的动摇。对党组织的忠诚,要求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所有党员在入党时庄严宣誓“对党忠诚”,就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章程、纲领、性质、宗旨、纪律等理性规定,永远厚植对党的持久情感,自觉履行对党的责任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一方面持之以恒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心铸魂,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
18、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绝不做政治上的“两面人”,绝不搞对党的“伪忠诚”。三是对党忠诚是绝对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忠诚是不打任何折扣的,是百分百的忠诚。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对照党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忠诚不是口号,而是要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那就谈不上对党忠诚。“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
19、子。四、正心修身是修好“心学”的重要底线。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大学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中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就无法端正己心,使人直接的道德感受因受其影响而不能正常产生,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从词义上来看,“正心”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指正确的伦理价值和行为规范,即公正之心、正直之心、大公之心;另一方面是行动过程,即修正内心、端正内心、正心修身、正心明道。因此,正心修身既是伦理规范又是行动过程。一是“正心
20、始终要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员干部要通过正心修身来不断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把握“正心”之“正”。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正”必然具有“公”的内涵,这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为大公”,共产党员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牢记根本
21、宗旨;“守大义”,共产党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厘清义利的合理边界,坚守党性立场;“求大我”,心中常怀党和人民自然就会舍弃“小我”,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正心”就是通过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立场,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奋斗过程中,实现党员个体从“小我”到“大我”乃至“无我”境界的不断升华。二是“正心”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中的“关键少数”,职位权
22、力越大,身边的诱惑“围猎”也越多,就越要发挥理想信念的固本培元作用,加强道德修养,明辨善恶是非,以“守寸心”而“胜苍穹”。同时还要通过加强纪律教育守住党员干部的底线,要求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常惮身上的思想灰尘和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政治免疫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微之处也有党性,党员干部要注重小事小节,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三是“正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
23、正心修身的过程就是要通过不断对照党性标准检阅党员思想和言行,“荡涤一切附着在党肌体上的肮脏东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分析近年来党内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如果在刚开始出现问题时党组织能及时纠正,也不至于使一些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错误,立足于小,立足于早,使党员干部坚强党性,百炼成钢。反之,如果“都不敢批评,都不愿自我批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矛盾就会越拖越深,最后病入膏肓就成了不治之症”。所以说党性教育是对党员干部“正心修身”的过程,就是要以党性原则作为校正标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随时随地以党心民心端正“己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心学”命题的提出,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性及党性教育的本质内涵与中华民族传统“心学”文化中的合理内核相结合所形成的创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党性教育实践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就要不忘初心、坚守民心、对党忠心、正心修身,用出然不动的“党心”应对和抵御影响党性的各种因素,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