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法》知识.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69640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267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疗法》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自然疗法》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自然疗法》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自然疗法》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自然疗法》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疗法》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疗法》知识.doc(2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然疗法知识一、自然疗法定义自然疗法:即运用各种自然的手段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具体而言,自然疗法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体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二、自然疗法名称及主治病症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熏洗法治疗腱鞘炎药物敷脐治妇儿疾病冰敷法主治中暑、流行性乙型脑炎、阳强不倒灌肠点滴法主治昏迷、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便血、关格、咳嗽、腹泻、呕吐、痢疾、癫狂、水肿、前列腺炎、盆腔炎、小儿泄泻、小儿惊风点睛法主治天行赤眼(红眼病)、角膜炎、沙眼、赤膜下垂、胬肉攀睛、闪挫腰痛、落枕、胃痛、呃逆熏鼻法主治、头

2、痛、癃闭、急性鼻炎、鼻息肉、失音塞鼻法主治颈淋巴结核、头痛、鼻疮、鼻衄、喉痈含漱法主治舌衄、牙痛、牙衄、口疮、口臭、慢性咽炎鼻嗅法主治厥脱、呃逆、小儿感冒刷牙法主治、牙痛、牙齿动摇吹耳法主治耳鸣、耳聋、耳疮、耳部湿疹、中耳炎噙化法主治口疮、舌疮、喉痈、慢性扁桃体炎、冠心病心绞痛滴耳加压法主治中耳炎、耳胀、耳闭塞耳法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耳疮、耵耳、耳部湿疹、牙痛坐浴法主治尿潴留、痔疮、脱肛、前列腺炎、阴部湿疹、阴道炎、子宫颈炎、阴痒、子宫脱垂药枕法主治高血压病、失眠、结膜炎、颈椎病、头痛敷脐法主治小儿疳积、小儿厌食、遗尿、小儿泄泻、小儿夜啼、咳嗽、胃痛、呕吐、呃逆、高血压病、癫痫、癃闭、尿频

3、、遗精、阳强、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病、妊娠呕吐热熨法主治厥脱、急性阑尾炎、胃脘痛、胃下垂、腹痛、臌胀、呃逆、胁痛、水肿、面神经炎、硬皮病、狐臭、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牙痛、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冻疮、丹毒薄贴法主治外伤出血、外伤疼痛、感冒、腹泻、臌胀、呃逆、痹证、胸痹、痢疾、雷诺氏病、尿频、癌性疼痛、疽、疔、面部疔疮、褥疮、急性乳腺炎、黄水疮、腰椎闻盘突出症、百日咳冲洗法主治痈、鞘膜积液、黄水疮、头癣、毛囊炎、化脓性骨髓炎、带下病、宫颈糜烂、阴道炎、阴痒、耵耳、旋耳疮、天行赤眼熏洗法主治外伤疼痛、角膜溃疡、黄液上冲、雷诺氏病、痛风、腰痛、癃闭、面肌痉挛、便血、关节脓肿、疥疮、黄水疮、寻常疣、

4、阴部湿疹、荨麻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阴痒、痔疮擦洗法主治黄水疮、疥疮、寻常疣、传染性软疣、阴部湿疹、冻疮、皮肤瘙痒症摩擦法主治外伤疼痛、肺结核、自汗、噎膈、寻常疣、荨麻疹、银屑病、斑秃、酒皶鼻、冻疮、鸡眼、急性腰扭伤、足跟骨刺、痛经、牙齿动摇、口臭敷贴法主治感冒、支气管哮喘、胸痹、自汗溻渍法主治外伤疼痛、雷诺氏病、斑秃、硬皮病、化脓性骨髓炎、足跟骨刺插药法主治痔疮(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急性肠梗阻、阴缩、子宫颈炎、耳鸣、耳聋、牙瘤淋洗法主治外伤疼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毒蛇咬伤、黄水疮(脓疱疮)、疥疮、荨麻疹、骨折酒醋法主治面神经炎、失语、痈疽、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阴部湿疹、

5、痱子、癣、虱病、皮肤瘙痒症、骨髓炎、外伤血肿、回乳、中耳炎药线结扎法主治瘿瘤、赘疣、寻常疣、痔疮药物鞋垫法主治足跟骨刺、脚臭坐垫法主治泄泻、疝气、水肿、脱肛鳝血法主治口眼喁斜(面神经麻痹)、麻木浸洗法主治中风手足拘挛、急性结膜炎、高血压病、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病、骨髓炎、痔疮、脉管炎、水疝、湿疹、手足癣、硬皮病、冻疮、阴痒、角膜炎、沙眼敷鸡(鸽)法主治麻疹、黄疸、化脓性骨髓炎白降丹划点法主治神经性皮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小儿遗尿、哮喘、前列腺炎热罨法主治外伤疼痛、急性结膜炎、癌性疼痛、湿疹热烘疗法主治阳痿、疥疮、湿疹、银屑病、手足皲裂涂搽法主治急喉风、外伤疼痛、凝

6、脂翳、黄液上冲、腹痛、胸痹、颈淋巴结核、痛风、自汗、盗汗、阳痿、坐骨神经痛、痈疽、疖、褥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黄水疮、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荨麻疹、银屑病、手、足癣、神经性皮炎、夏季皮炎、手足皲裂、化脓性骨髓炎、宫颈糜烂、尿布皮炎、断耳疮、角膜炎、萎缩性鼻炎耳穴压豆法主治胆石症、失眠、支气管哮喘、腹痛、胆囊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眩晕、水肿、自汗、尿潴留、泌尿系结石、颈椎病、腰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小儿遗尿、失音兜肚法主治胃下垂、腹泻湿敷法主治急性肠梗阻、胁痛、癫狂、失眠、不育症、坐骨神经痛、失语、痈、颜面痈肿、臁疮、褥疮、烧伤、虫咬螫伤、带状疱疹、湿疹、剥脱性皮炎、阴道炎、小儿麻疹、天行赤眼

7、、麦粒肿洗伤法主治外伤出血、黄液上冲、痈疽疔疖溃破流脓箍围消散法主治瘿病、酒皶鼻、粉刺、骨槽风、疔疖痈疽、冻疮、肿瘤腐蚀疗法主治痈疽疮毒、甲癣、痔疮、阴道炎、子宫脱垂药蛋滚穴法主治外感高热、麻疹、疔疮握药法主治便秘、遗精、面神经炎、骨槽风、外感高热、咽炎、消化不良、瘰疬穴位注射法主治急性阑尾炎、咯血、支气管哮喘、胃下垂、泄泻、呃逆、痹证、雷诺氏病、腰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皮炎、肩关节周围炎、痛经、小儿佝偻病、急性扁桃体炎、颈椎病、肥大性脊柱炎、药衣法主治风寒咳嗽、哮喘、乳腺增生、乳房胀痛、腰痛、膝痛、汗臭、小儿惊跳蒸气疗法主治外伤疼痛、凝脂翳、痹证、癃闭、痔疮、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手脚挫

8、伤、头痛、产后中风、带下病、昏迷蜂毒法主治胆囊炎、头痛、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捻法主治瘰疬、骨结核、化脓性骨髓炎、耳鸣、耳聋、中耳炎、鼻疔、痔瘘、痔核、乳岩药棒疗法主治肩关节周围炎、沙眼沐浴法主治尿血、感冒、呕吐、便秘、痹证、盗汗、肥胖症、湿疹、痱子、荨麻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胎黄、水痘扑粉法主治外伤出血、雷诺氏病、面部疔疮、阴部湿疹、毛囊炎、粘膜白斑、带下病、木舌、小儿脐患、小儿湿疹、旋耳疮、口疳、口疮催嚏开窍法主治昏迷不醒、中暑、小儿急慢惊风、厥脱、呼吸骤停中药含漱疗法治疗口臭痛风的中药熏洗疗法自然敷贴疗法食盐疗法气雾吸入疗法含漱疗法取嚏疗法耳内吹粉疗法咽部涂布

9、疗法敷脐疗法外敷方法烟熏疗法熏洗疗法挑割疗法火罐疗法艾灸疗法刮痧疗法耳压疗法点穴疗法拍打疗法按摩疗法刺血疗法针刺疗法温泉疗法音乐疗法泥沙疗法森林疗法冷敷疗法自然疗法包含的内容1、营养疗法2、植物药疗法3、顺势疗法4、针灸疗法5、水疗法6、物理疗法7、心理咨询及生活方式的调整8、其他色彩疗法、水果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音乐疗法、“五分钟笑”疗法等。三、自然疗法分述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啄治法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主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为主要患病群体。据调查,慢性扁桃体炎的患病率为2.90,而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患病率分别为4.17和429。该病易反

10、复发作,可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如肾小球肾炎、心肌炎、风湿病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儿童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梗阻及睡眠不安的常见原因,并能造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慢性扁桃体炎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切除扁桃体。腭扁桃体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特别是咽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儿童,体内其他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扁桃体起着更为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故大多数病人尤其是儿童家长不愿接受,而且扁桃体切除术在耳鼻喉学界也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故研究出一种既能治愈慢性扁桃体炎,又能保存其免疫功能的新疗法非常

11、紧迫。啄治法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主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本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痛苦,且不需要任何麻醉,成人及儿童都易于接受,并且大医院与基层医院都可实施操作,具有潜在的普及优势。诊断标准1.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2.自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干燥感,微痛,灼热感,异物感,可有刺激性咳嗽,咽部堵塞感,憋闷,夜间打呼噜,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3.检查: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头排出。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及黄白点状物。舌腭弓或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患侧下颌角下淋巴结肿大。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及检查符合第二项项或项中的有3项以上,

12、可以诊断。适应证1.年龄3岁65岁(扁桃体度肿大,并能配合治疗者);2.符合慢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者。禁忌证1.年龄65岁,治疗不配合者;2.妊娠期妇女;3.扁桃体结核,扁桃体恶性肿瘤者;4.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或影响其生存的其他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5.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者;6.血液病患者。技术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无菌塑柄手术刀,普通无菌压舌板。2.详细操作步骤病人取坐位,头部放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儿童需家长抱扶固定头部,张口。医生面对患者,左手持压舌板压住舌体,暴露好扁桃体,不使用任何麻醉。右手持扁桃体手术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刀深度2毫米5毫米,视扁桃体大小确定进

13、刀深度,每侧3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口血为适度(2毫升5毫升,口水量不算其内)。同法做对侧扁桃体。3天4天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治疗时间及疗程啄治次数的多少一般按病人自觉症状与咽部体征而定,视扁桃体大小、充血程度、分泌物是否消失,初定疗程。患者自感症状减轻,扁桃体充血减轻或消失即可停止,一般需1015次。扁桃体度肿大需3个疗程以上,最多做20次停止治疗;扁桃体度肿大需2个疗程以上,最多做15次停止治疗。注意事项1.操作时需循序渐进,啄治由浅入深,先把部分隐窝打开,再逐渐入里,打开深部隐窝。2.较小的患儿需家长稍加扶持,固定头部。3.扁桃体组织较小时,注意不可损伤扁桃体被

14、膜。4.炎症较重或妇女月经期,啄治动作要稍轻,以防出血过多。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本病的特点是反复发热,啄治初期(第15次时)仍然如此,故需用药治疗,随着治疗次数增多,发热情况会逐步改善,直至痊愈。不良反应在既往的临床实践中,所有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发应,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非常安全。大多数患者为儿童,在施治过程中未做任何麻醉,患儿无一述说疼痛,均能配合治疗。只有少数成人述有少许疼痛感,在12天即消失。熏洗法治疗腱鞘炎中医认为,腱鞘炎多由于局部过劳和血不容筋所致,若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为腱鞘炎所困扰。此病多见于腕部背侧、桡骨茎突处,常表现为伤处突起、压

15、痛明显、腕及手指活动障碍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局部过劳和血不容筋所致,若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方法:取桂枝、紫苏叶各15克,伸筋草20克,麻黄、红花各8克,透骨草、鲜桑枝各30克。加水煎沸2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蒸患处。待温时再浸洗患处。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2次。熏洗后用纱布绷带和瓦形硬纸壳固定。5天为1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愈。药物敷脐治妇儿疾病药物敷脐是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由于此法简易、安全、疗效好,尤其适宜儿童和妇女各种疾病的防治。这里介绍常见病验方数则,供参考选用。小儿夜啼:用细茶叶适量嚼烂敷脐,适用于脾虚夜啼。或用理中丸适量,温开水调糊敷脐。小儿盗汗

16、:五倍子、煅龙骨粉等量,冷开水调糊、敷脐,纱布固定,每日1次。小儿积滞: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混匀加水拌成糊敷脐,每晚1次,连用35天。小儿惊风:芙蓉花嫩叶6片,切碎捣泥,鸡蛋1个,和匀,煎后取适量敷脐,可缓解症状。痛经:用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粉,以黄酒调匀,敷脐。或用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共研粉,用白酒适量炒熟,趁温热敷脐,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可治寒凝气滞之痛经。妊娠呕吐:丁香15克,半夏10克研粉,用30克生姜煎浓汁,调以上二药粉成糊敷脐,每日1次,连敷34日。冰敷法冰敷法是用冰袋直接或以冰水调合药末敷于患处或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冰之为药,早在唐

17、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的外治方法。现代本法不仅常用于高热昏迷病人的急救,而且还用于治疗一些疼痛、出血病证。以藉冰的大寒之性,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达到降温散热、止血止痛、消除肿胀等目的。【操作方法】将冰袋置放于患处冷敷,若为高热病人,可将冰袋敷于病人的前额、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若治鼻衄,可冰敷患者太阳穴或前额。一般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但用于高热病人,则需持续应用,且要经常更换冰袋,直至体温下降。【主治病症】一、中暑降温灵(中医内科急症证治)冰1块,置于患者腹部,使体温

18、降至基本正常为止。功能降温消暑。主治中暑暑入阳明型。二、流行性乙型脑炎冰袋外敷法(传染病学)冰袋,用冰袋和井水冷敷头部(前额、头枕部)与冰敷大血管流经的浅表部位(如两侧颈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处),以肛温控制在385以下为宜。功能降温。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不退者。三、阳强不倒冰块外敷法(经验方)冰块适量。将冰块摩擦勃起之阴茎15分钟。功能助阴降火。主治热盛之阳强不倒。【注意事项】1冰敷完毕,要用干毛巾擦干冰敷部位的皮肤。2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3年老体弱、虚寒证、妇女妊娠、经期等不宜冰敷。4外伤破损、劳累、炎症后期、心脏疾患、水肿病人不宜冰敷。5冰敷时,如果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则

19、应立即停止。灌肠点滴法灌肠点滴法是将药液(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从肛门灌入或点滴入大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唐代以后,历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但主要目的仍局限于润肠通便。40年代,已出现了用中药灌肠治疗大便不通、肠道寄生虫病、溃疡病、肛门局部病症等的方法。50年代,中药灌肠已被许多学者采用,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70年代之后,这一方法的应用日趋广泛,其操作方法、治疗机理、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治疗优势等系统性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科

20、数百种常见病症的治疗,更因其给药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中医急救外治方法之一。【操作方法】临床上依其治疗目的之不同,中药灌肠法又有3种操作方法:一、保留灌肠法其目的是保留灌入药液,起到肛肠局部或全身性治疗作用。1让病人排净大便,或用清水灌肠,以利于药物吸收。2将灌肠筒依次接上橡皮管(上附开关夹)、玻璃接管和橡皮肛管。如用硬橡皮管头时可不用玻璃接管,而将硬橡皮管头直接接在橡皮管上即可。橡皮肛管和硬橡皮管头应煮沸消毒。3扭紧开关夹,将所用药液倒入灌肠筒内。4病人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双膝屈曲。臀部垫以雨布和治疗巾,露出肛门。臀部可略微抬高,以利

21、保留药液。5在肛管头上涂润滑油,然后扭松开关夹,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并排除管内空气。用手腕触灌肠筒,如觉微温(以3942为宜),即可捏紧肛管,轻缓地插入肛门内约1015cm。漏斗韵高低要与臀部平齐而略高,使药液慢慢地灌入肠内。6药液流完后,立即捏紧导管,取下漏斗,然后慢慢将管从肛门内抽出并以纸包裹。7嘱病人留住灌入药液,不要随即排出。必要时可用手纸压肛门数分钟,以助病人保留药液。每次保留药液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8每次灌入药量要因人而宜。成人为200300ml;小儿按年龄酌减,1岁以内用1530ml,13岁用3060ml,3岁以上用60lml。每日23次,一般710天为1疗程,如病情需要,中

22、间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急危重症,灵活掌握。二、直肠点滴法也称肛门点滴法,它是以类似点滴输液的方式将中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包括丸、散、膏、丹加水制备的溶液)由肛门注入直肠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中药保留灌肠法的一种改良用法。它较一般保留灌肠法病人不适感轻,注入药液量大,便于保留和吸收,疗效更确切,操作方法也不复杂,所以值得推广应用。1和一般静脉输液的设备相同,唯针头换成导尿管。2药物制备按辨证论治要求或根据病情需要,将所选药物(中草药、中成药)制成治疗液体。中草药煎煮2次,纱布过滤混合分成2份(即2次用量);丸、散、膏、丹等成药用开水泡后取汁,纱布过滤;成药灌肠液进行加温后,装入滴瓶(开

23、放式点滴瓶或葡萄糖瓶)中,调节药温至40以下。3嘱病人排净大便或用清水灌肠。4病人取侧卧位,也可仰卧、俯卧,垫高臀部lcm。5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选用1216号导尿管,并在前端涂以润滑剂(甘油或液体石蜡),插入肛门内(成人1020cm,小儿515cm),胶布固定,开始点滴。6根据病情调节滴速高热及津伤重症病人,点滴速度宜快,可80110滴分钟;气血两亏及其它慢性病人,点速宜慢,以3070滴分钟为宜;外感病人使用解表剂时,若已见微汗热退,可终止点滴,此乃中病即止之意。7根据病情调整药温高热及实热阳盛病证点滴药液宜冷,以4左右为宜;虚寒性疾病得温而病减者,药液宜温,以42左右为宜;其它病症,宜37

24、39。8据证选用给药时间阳虚病人,选平旦直肠点滴中药以助阳生;阴虚病人,宜日西直肠点药,以助阴长。9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10每次点入药量成人300400ml,小儿酌减(参保留灌肠法),每日23次,急危重症可46小时1次。710天为1疗程或视病情而定。三、非保留灌肠法目的是通过泻下,刺激肠蠕动,使粪便、肠内积气、邪毒等实邪排出体外,起帮助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操作方法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同保留灌肠法24。2在肛管头上涂润滑油,然后扭松开关夹,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并排出管内空气。调节药温在3739之间,把肛管缓慢插入肛门内约610cm,调节筒底高出床面约45cm,

25、使药液缓慢流入肠内。3药液流完时,夹紧橡皮管,并迅速将肛管取出,同时用手纸抵住肛门,帮助病人保留药液510分钟。4嘱病人侧卧位,给予便盆让其排便。能走动者,可到厕所排便。5注意检查粪便的量、色、味,有无粘液、脓血和异物,必要时留标本化验。6每次灌入药量应因人而异,成人为8001200ml;小儿酌减,1岁以内50lml,13岁100300ml,3岁以上300600ml。具体用法、疗程当视病情需要灵活掌握。【主治病症】一、昏迷石膏知母汤(江苏中医杂志1984;(5):42)生石膏120g,肥知母、赤芍、丹皮、九节菖蒲、生大黄(后下)、生地、炙僵蚕各15g,双钩藤12g,炙全蝎3g。上药浓煎至500

26、ml,直肠点滴,滴速3050滴分钟,日12次,5日为1疗程。功能清热泻火凉血,醒神开窍。主治闭证属实之昏迷不省者。二、急性肠梗阻加味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5):282)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黄芩15g。上药加水1000ml,煎至300ral,灌肠前将芒硝放入药液中溶解,置于输液瓶中经肛滴入,每分钟80100滴,1日1次,连续治疗3天。功能通腑导滞。主治各种肠梗阻。三、急性阑尾炎大黄牡丹皮汤(中医外科学)大黄12g,丹皮12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10g。将大黄后下,取液200m!作保留灌肠,使药液到达下段肠腔。每

27、日2次,病愈为止。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治急性阑尾炎。四、便血仙鹤地榆汤(黑龙江中医药1989;(6):1819)仙鹤草,地榆各30g,苦参lg,川连6g,白芨30g,锡类散24g。上药浓煎200ml,于每晚8时病人解大便后作保留灌肠,每510分钟移动体位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天。功能清热凉血止血。主治炎性肠病引起的便血。五、关格1活肾I号(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1):2728)生大黄、丹参、牵牛子打碎各30g,淡附片lg,全蝎6g。将上药浓煎150ml,加入矽炭银粉末3g,备用。保持温度37,高位保留灌肠。保留2小时左右。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功

28、能活血散瘀解毒。主治关格各型兼有血瘀表现者。2大黄牡蛎汤(经验方)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g。将上药浓煎至200300ml,行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2次,每次保留1小时以上,一般10天为1疗程,休息5天后,可再继续1疗程,以每日泻便23次为佳。功能清热解毒活血。主治关格。3加味大承气汤(内病外治)大黄、蒲公英、槐花各30g,赤芍、生地各15g,板蓝根、厚朴、枳实各12g,芒硝18g。将上药煎取药汁500ml,作保留灌肠。以每分钟5080滴的速度缓慢滴入。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散瘀。主治邪热入血,血瘀络阻型关格六、咳嗽清肺解毒液(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5;27)鱼腥草、蒲公英、葶苈子、赤芍。上药

29、分别提取有效成份制成灭菌溶液,每次取lml作直肠点滴,每分钟30滴。药液温度3840。每日1_2次。功能清热泻火解毒。主治支气管炎合并感染。七、腹泻1明矾合剂(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7):421)明矾、苍术、苦参、槐花各15g,大黄lg。上药水煎成250ml,温度37,分2次灌肠,早晚各1次,一般710日为1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功能清热燥湿解毒。主治慢性结肠炎。2苦参白芨汤(黑龙江中医药1989;(6):18)苦参lg,白芨30g,川连6g,锡类散24支。加减:湿热甚加鸦胆子;出血多加仙鹤草、地榆;脾气虚加黄芪、淮山药。上药浓煎成200ml,于每晚8时让病人排大便后作保留灌肠(每

30、510分钟移动体位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天。功能清热燥湿,健脾止泻。主治炎性肠病久泻不愈。八、呕吐加减大承气汤(新中医1987;(2):25)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30g。加减:虫积加使君子、槟榔、榧子;瘀毒加桃仁、丹皮、赤芍;湿热加黄连、黄柏、白头翁;痈脓加红藤、败酱草、丹皮;痰热加竹茹、半夏、胆星;火毒加黑丑、甘遂、大戟,寒实加附片、干姜、巴豆。上药水煎,过滤,取浓汁400ml,冷却至37,每次200ml,保留灌肠2030分钟,4小时后重复灌肠。功能清热泻火,解毒杀虫,利湿化痰。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重呕吐。九、痢疾白头翁灌肠汤(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白头翁、苦参、银花、黄柏

31、、滑石各60g。上药加水浓煎成200ml,先给患者作清洁灌肠后,再以药液灌肠,灌肠后静卧休息,每天1次,连用3天。功能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痢、疫毒痢。十、癫狂生铁落灌肠汤(经验方)生铁落30g,牡蛎30g,菖蒲15g,郁金15g,胆南星20g,法半夏lg,礞石20g,黄连9g,竹叶10g,灯芯1g,赤芍10g,桃仁lg,红花lg。先加水煎生铁落、礞石30分钟,去渣加入其它药物煎煮30分钟,取汁,保留灌肠。每日1次。功能化痰开郁。主治痰气郁结之癫狂。十一、水肿大黄附子汤(四川中医1986;(10):39)生大黄12g,熟附子12g,生牡蛎25g,芒硝3g。前3味加水600ml,煎取250ml,

32、再溶芒硝于其中,待冷却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7日为1疗程。功能解毒降浊。主治慢性肾炎性水肿。十二、前列腺炎地锦草汤(四川中医1989;(9):27)地锦草、蒲公英、地丁各30g,白茅根、石韦各20g,皂刺12g,穿山甲9g。上药水煎成150ml(40)保留灌肠,每日1剂,连用1月。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的前列腺炎。十三、盆腔炎鱼腥草汤(中医药学报1990;(2):29)鱼腥草30g,黄芪25g,败酱草、益母草、茯苓、蒲公英各20g,桃仁15g,丹参、赤芍、香附、半夏、胆南星、海藻各lg。上药煎取lml,药温50时,缓慢灌肠,胸膝卧位,15分钟后改平卧,1小时后起床活动。每日1次,1个月为1

33、疗程。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盆腔炎。十四、小儿泄泻11号液(吉林中医药1987;(1):20)神曲、山楂各15g,煨诃子9g,石榴皮20g。22号液(同上)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30g,乌梅、石榴皮15g。3.3号液(同上)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各30g,煨诃子9g,石榴皮、乌梅各15g。44号液(同上)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大蓟、小蓟各30g、地榆15g。上药加水各煎至3060ml,排便后10分钟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40分钟。1号液功能健脾消食,收涩止泻。加服保和丸主治伤食泻。2号液功能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加服藿香正气丸主治风寒泻。3号液清热解毒。加服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

34、泄泻;加服理中丸主治脾肾阳虚泄泻。4号液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加味白头翁汤主治湿热泻。十五、小儿惊风薄荷叶散(医学正传)薄荷叶、寒水石各15g,青黛、白僵蚕、朱砂各3g,全蝎2枚,炒猪牙皂角、槐角各15g。上药共为细末,灯草汤和乳汁调,时时灌之。功能清热熄风定惊。主治小儿急惊风。【注意事项】1妊娠病人慎用。2插入肛门的硬橡皮管头或橡皮肛管要煮沸消毒。3要根据病情、年龄和辨证施治原则,来确定所用药物、灌肠方法、药物剂量、灌肠次数和疗程。4插肛管动作宜轻缓,以免损伤粘膜。5灌肠药温、时间、速度要因人、因证而宜。点睛法点眼法是用药物制成水、散等剂型,将其点入眼角,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是眼科常用的外治

35、法。早在晋代肘后方中就记载用盐汤洗眼治目卒痛;用矾石和枣膏制成膏剂治目中风肿;用贝齿、珍珠制成散剂治目病。唐代千金方中更详细地记载了用棉蘸药汁注目眦中的滴眼法,用新毛笔蘸眼药粉撤入结膜囊内的点眼法。唐以后,点眼法不断发展,不仅作为治疗外障眼病的方法而常用,而且逐渐扩展到用于治疗眼科以外的某些疾病。如鲆溪外治方选中用甘草、梅片化水滴眼治疗伤寒无汗;理瀹骈文记载了用点眼法治疗湿热发黄、阴性呃逆、痘疹、胃痛、腰痛等;其它医籍中还有用点眼法治闪挫腰痛、疯犬、毒蛇咬伤等记载。50年代后,这一治法也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而更加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病人坐于避风静处,头部仰起,双目上视,将下眼睑向下掰开,使

36、所点药液滴入睑内12滴,轻轻将上睑提起,同时放松下睑,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眼内,令病人用手指压住大眦泪窍处,闭目仰面数分钟,待药力已行,再渐渐睁眼。一般每日点34次,遇急重者,可每隔数分钟或半小时点眼1次,酌情而定。如用锭剂点眼时,先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将其研磨调匀后用小玻璃棒蘸以点眼。如用散剂点眼,亦可用小玻璃棒一端蘸湿生理盐水,再蘸药粉少量,点入眼下睑内眦部,闭目休息。点眼后,病人以手指按摩鱼尾穴数次,以助行其气血,闭目数分钟,俟药力已行,即可睁眼。若点散剂时,闭目时间应适当延长,俟药物逐渐溶化,以发挥更好的功效。【主治病症】一、天行赤眼(红眼病)1茶连液(福建中医药1989;20(4):171

37、8)春茶叶(干品)20g,黄连(研末)5g。上药加开水200ml,于沙锅内煮沸10分钟,用消毒纱布过滤后静置于消毒玻璃杯中,沉淀后取澄清液装入滴管瓶或注射器内备用。每只眼点2滴,每天4次,连续3天或至愈;用于预防时,每只眼点1滴,每天4次,连点3天。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天行赤眼。2板蓝根注射液(湖南中医杂志1989;5(1):45)板蓝根注射液1支。取上药点眼,每次24滴,每日4次,3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天行赤眼。二、角膜炎青鱼胆(偏方大全)青鱼胆1只。将青鱼胆阴干,研碎过筛取极细粉末,点于眼角上,早晚各1次,3日即愈。功能疏风清热。主治肝经风热型角膜炎。三、沙眼炉甘石散(李时珍濒湖集

38、简方)炉甘石150g,黄连120g(锉豆大),片脑5g。将上药前2味入银石器内,加水2碗,煮2沸时,去黄连为末,入片脑研匀罐收。每点少许,频用取效。功能清热解毒,收敛止泪。主治瘢痕出现期沙眼。四、赤膜下垂1清凉煎(中医眼科学)龙脑、腻粉、马牙硝、秦皮各30g,黄连、防风各1g。上药为极细末。以水2碗浸药2日后,煎取2大盏,滤去渣,更煎35沸。加入龙脑,搅匀密封,勿令尘入,用之点眼立效。功能清热退翳。主治肝经火炽型赤膜下垂。2黄连西瓜霜眼药水(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川连5g,西瓜霜5g,月石02g,硝苯汞004g,蒸馏水100ml。先将川连放在水内加热煮沸半小时,过滤后加入西瓜霜等药,再加热待

39、烊后过滤,再加水至100ml即成。每日点眼34次。功能疏风清热,退翳明目。主治肝肺风热上壅型赤膜下垂。五、胬肉攀睛连乳眼药水(中医简易外治法)人乳10g,川连2g。先将川连与开水30g煎沸过滤,再将其水与人乳调匀装眼药水瓶,每日点眼6次(夏季,人乳与川连每晚煮开后贮放,第2日可再用,以防变质)。功能清热消胬。主治进行性胬肉。六、闪挫腰痛珍珠散(中草药外治验方选)制珍珠2g,煅紫贝齿3g,制净硼砂9g,龙脑冰片1g。先将前两药研极细粉。再和后两药一同碾匀,贮备。施治时取灯心草一段,剪平一头,湿冷开水少许,蘸上列药粉,点入患者眼内眦,并令闭目至出泪,便嘱患者起立、踏步并行弯腰运动35次。功能行气活

40、血。主治闪挫腰痛。注意:点眼时,若腰左侧扭伤则点右眼,腰右侧扭伤则点左眼。七、落枕硼砂散(中医外治法集要)硼砂适量。将硼砂放于净瓦片上,煅去水分,放在地上露一宿,出火毒。再研成极细之粉末,装贮备用。施治时取少许点两眼内角。点后,双手擦热,反复按摩颈部。一般13次可愈。功能理气活血。主治落枕。八、胃痛日月丹(中医外治法集要)雄黄、硼砂、精元明粉、冰片各等份,麝香少许。上药混合,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用时取药少许,点双眼内眦(内睛明穴),每日46次。功能理气散寒止痛。主治气滞胃痛、胃寒所致胃脘绞痛。九、呃逆丁柿点眼液(经验方)丁香10g,柿蒂5枚。上药加水浸泡15分钟,然后用文火煎取药液3050m

41、l,将药液用两层纱布过滤、澄清,点限,每日23次。呃逆即止。功能温中散寒降逆。主治呃逆。【注意事项】1药物应严格消毒,药水应用蒸馏法取汁,药粉应高压消毒。2只能将药点入内眦处。药水只能点12滴,药粉只能点12粒芝麻大。熏鼻法熏鼻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熏入鼻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最早见于元代倪维德的原机启微,书中记载用唁鼻碧云散嘻鼻治疗目肿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脑痰痛,眵泪稠粘。并将其喻为“开锅盖法”。在附录中,已收载了拨萃方熏药,治疗偏头痛眼疾。至明清时期,此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用于治疗眼疾,还广泛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时疫、温病、喉风、牙痛等症。如赵学敏串雅外编中介绍

42、了用不同的配方啼鼻,治疗风热头痛、风寒头痛;用还魂丹唁鼻治疗急慢惊风。吴尚先理瀹骈文中不仅收载了十余首熏鼻药散,涉及内、妇、儿科多种病证,而且还精辟地阐述了其作用机理,书中说:“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唁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则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也宽,即吐法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不必服葱豉汤也。前贤治伤寒、中风、伤风、时疫、温症、喉风、赤眼、牙痛等证,皆有喀药,亦使病在上者从上出也。曾有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并腹泻者,用此取嚏,而汗白出,泻功止。是发散之中,即兼升提,一法两用,较内服药尤速。外症肠出不收,及产妇子宫不收,取嚏

43、即收,亦是此意。凡欲升者,均可以嚏法升之也。小便不通,探吐提气,而水自下,则知嚏法能上升,也能下降也。古方治喉闭不能下药者,每用窒鼻法,得嚏而喉自宽。”这一记载,为我们今天应用此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诚如吴氏所言,鼻为肺窍,乃气体出入之门户,眼与鼻相通,嘻鼻后涕泪并出,肺气宣畅,郁闭之邪火毒气随之而散,故唁鼻法常用于上焦病变,有药少力锐之特点,且无寒凉抑遏之弊端。【操作方法】将所用药物研成细末,令患者噙一口(或不噙水亦可),以管吹药末入鼻内,或让病人自己暗入鼻内,每日13次不等,视疖情而定。【主治病症】一、头痛1散风止痛散(中医杂志1989;(8):29)川芎、细辛羌活、薄荷脑、茶叶、荆芥、桔梗、

44、防风,适量共研细末,过80目药筛,取药一小撮约01g,置头痛侧鼻孔前吸入,一般46分钟可显效。功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头痛。2牙皂细辛散(中医外治法)牙皂3g,鹅不食草3g,青黛2g,细辛2g,共研细末,吹鼻取嚏,每日3次,57日为1疗程。功能祛风止痛。主治风热头痛。3瓜蒂散(中国民间疗法)瓜蒂适量,研细末,吹鼻取嚏。功能祛痰化浊。主治痰浊头痛。二、癃闭通关散(中医外法集要)皂角、细辛各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0。306g,吹鼻取嚏。功能通利小便。主治癃闭。三、急性鼻炎一味辛夷散(中医耳鼻喉科学)辛夷花30g,研末,瓶贮密封。用时取适量吹鼻。每日3-5次,3日为1疗程。功能散风寒,通鼻窍。主治急性

45、鼻炎外感风寒型。四、鼻息肉1神效宣脑散(中国民间疗法)郁金、川芎、青黛、薄荷、小黄米各06g,共研细粉,嘻鼻。功能清肺宣气。主治鼻息肉。2青金散(中国民间疗法)芒硝、青黛各15g,加乳香没药少许,共研细末,嘻鼻。功能利湿散结。主治鼻息肉。五、失音1如圣散(中国民间疗法)雄黄、白矾、藜芦猪牙皂各等份,共研细末。用时取少量唁鼻取嚏。功能化痰清热。主治喉闭痰热失音。2提妙丹(中国民间疗法)牙皂30g,丝瓜子50g,冰片少许,研极细贮瓶备用。用时取适量唁鼻取嚏。功能清热化痰。主治失音属痰热型。【注意事项】本法具有刺激性,引起涕泪较多,或有喷嚏,故对凝脂翳、黑翳如珠、蟹睛以及睛内出血性疾患等要慎用。有鼻

46、衄史患者禁用此法。塞鼻法塞鼻法是将药物研细,加赋形剂制成栓子,塞入鼻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在民间流传颇广,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就收载了近30首塞鼻方。所治病证达十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如用白果、麻黄捣碎塞鼻治疗寒哮;用井水磨陈金墨、灯草蘸塞鼻治衄血;用生半夏饭丸裹塞鼻孔治临产突然晕绝;用蜈蚣与麝香研末包裹塞鼻治小儿天吊等。50年代后,对此法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应用于临床。如用芫花根切碎捣烂塞鼻,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人还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操作方法】将所用药物研成细末,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或直接制成锭剂,塞入鼻腔,也可用薄棉(或用薄纸卷成条)蘸药末或浸泡药液塞入鼻腔,每日1次,每次塞药量及塞药时间需依具体病情及所用药物而定。【主治病症】一、颈淋巴结核蟾砒丸(中药贴敷疗法)蟾酥、白胡椒、巴豆各15g,砒霜22g,红枣11枚(去核),葱白24g。将蟾酥、白胡椒、巴豆、砒霜分别研粉和匀,入大枣、葱白共捣,制成400丸,晒干备用。取药丸10粒,用2层纱布包好,两端用线扎紧,一端留线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