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与思路文章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为线索,将叙述、议论、抒情紧密结合。开篇交代写作缘由,接着回忆刘和珍的事迹,再叙述惨案经过,进而深入剖析事件意义并总结教训。清晰梳理文章结构,有助于理解作者复杂情感的层层递进。如第二部分中,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实在无话可说”,这种矛盾心理的表述,正是其悲愤情感的外化,推动着文章思路的发展。(二)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刘和珍是文章核心人物,通过对她一系列事迹的描述展现其形象。从“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可见她追求进步思想的坚定;在“女师大风潮”中,她“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且“常常微笑着,态度很
2、温和、体现出既勇敢抗争又温和善良的性格;“欣然前往”请愿并最终牺牲,更凸显她为正义事业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的精神。概括这些事迹,能全面把握刘和珍的形象特点O(三)体会作者的情感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刘和珍等革命青年的深切哀悼与崇高敬意,如称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同时,对反动政府的残暴和流言家的下劣行径充满愤怒与批判,像“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直白地宣泄了这种情绪。此外,还有对“庸人”的悲哀与期望,期望他们能从烈士牺牲中觉醒。深入体会这些情感,能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四)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文中许多语句含义深刻。例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直面”“正视”体现猛土对残酷现实的勇敢面对,他们因目睹社会黑暗而哀痛,又因能为改变现实而行动感到幸福,表达了作者对真正革命者的赞美。理解此类语句,要结合上下文及文章主旨。二、学习难点(一)剖析鲁迅复杂的革命观鲁迅一方面赞颂刘和珍等革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斗争勇气,另一方面并不认同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他认为青年学生缺乏战斗经验,这种方式牺牲巨大而效果甚微,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但他又不忍指责青年学生,而是将愤怒更多地指向反动政府。理解鲁迅这种复杂情感交织的革命观,需要结合当时社会
4、背景及鲁迅一贯的思想主张。(二)领会语言的独特风格鲁迅语言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讽刺性,同时又饱含深情。在批判反动势力时,语言犀利尖锐,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大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大武功”运用反语,辛辣地讽刺了反动势力的凶残。在表达对烈士的情感时,语言又深沉真挚。领会这种独特风格,要关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尽管“三一八”惨案已过去很久,但文章所反映的对正义、真理的追求,对暴行、黑暗的抗争精神永远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不公与邪恶,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勇敢抗争的精神;如何避免成为冷漠的“庸人”,积
5、极担当社会责任等,都是从文章中可延伸思考的现实问题。将文章与现实相联系,拓展思维深度。三、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寥落(的0)菲薄(挹i)桀鳌(&。)长歌当哭(dang)B.屠戮(Iu)浸渍(Zi)攒射(cuan)殒身不恤(y0n)C.惩创(Chuang)尸骸(hai)立仆(pu)抹杀(m)D.绯红(fei)干练(g&n)不惮(d&n)喋血(die)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租赁编辑寥落阴谋鬼计B.噩耗黯然屠戮陨身不恤C,徘徊菲薄诧异惊心动魄D.洋溢桀鳌和霭短小精悍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6、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A.然而也况且更B.但是还而且竟C,可是也即使也D.然而更况且竟(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1 .文段中作者为什么强调刘和珍是“
7、欣然前往”的?2 .这段文字详细叙述刘和珍等人遇害过程,有什么作用?()综合运用L请以刘和珍为对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赞颂她的话,不少于80字。2.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从记念刘和珍君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四、答案(一)基础巩固1.B解析:A项“长歌当哭”中“当”应读“dang”;C项“惩创”中“创”应读chi启ng”;D项“干练”中“干”应读为皿”。2 .C解析:A项“阴谋鬼计”应为“阴谋诡计”;B项“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D项“和霭”应为“和蔼”。3 .A解析:根据语境,第一空表转折,用“然而第二空与前句构成并列,用“也”;第三空表示进一步说明,用“况且”;第四空表示
8、递进,用“更(二)阅读理解1 .强调刘和珍“欣然前往”,表明她是出于对正义的追求、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自愿去请愿的,突出她的勇敢、热忱和爱国精神,同时有力地驳斥了流言家所谓学生“受人利用”的污蔑之词。2 .详细叙述遇害过程,一是真实地展现了惨案的残酷与血腥,揭露了反动政府的凶残和暴虐;二是通过对刘和珍等人在危难中相互救助的描述,凸显了她们勇毅、团结的精神品质;三是弓I发读者对反动派暴行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批判性。()综合运用L示例:刘和珍,你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你是寒冬里的一团火,温暖了人们冰冷的心窝;你是狂风中的一面旗,鼓舞着人们抗争的勇气。你用生命诠释了正义与勇敢,你的精神将永远闪耀!2.示例:记念刘和珍君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有像刘和珍这样勇敢追求正义、敢于抗争的人。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了当年那般血腥的暴行,但依然存在各种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我们应学习刘和珍的精神,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当看到不公之事时,要有勇气站出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让刘和珍等烈士的牺牲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