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764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采薇(节选)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了解诗经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创作手法主要为赋、比、兴,对后世诗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二)字词理解1重点字词“昔我往矣”中,“昔”意为从前,指出征时;“往”指当初去从军。“杨柳依依”里,“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

2、曳的样子,既描绘出杨柳的姿态,又烘托出战土出征时对故乡、亲人的不舍之情。“今我来思”中,“今”指如今;“来”表示归来;“思”为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雨雪霏霏”,“雨雪”指下雪,这里“雨”读;“霏霏”形容雪花纷纷飘落的样子,营造出一种寒冷、凄凉的氛围。“行道迟迟、“迟迟”指迟缓的样子,体现出战士返乡时路途艰难、身心疲惫。“载饥载渴”,载载”表示又又,写出战士在归途中又饿又渴的状态。“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莫”是不、没有的意思,此句直接抒发战士内心无人理解的哀伤。L多音字:“雨”在“雨雪霏霏”中读“y/作动词,意为“下(雪)”;在其他常见语境中读“yg如“雨水”“下雨”等。()诗意把握“昔

3、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描绘了出征和归来时截然不同的景象。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那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出战士离家时对故乡的眷恋不舍;如今归来,却是大雪纷纷扬扬,寒冬的肃杀与凄凉扑面而来,暗示着战士历经战争磨难后的沧桑与疲惫。“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则进一步描写了战士在归途中艰难缓慢地行走,又饥又渴,满心的悲伤却无人能体会,深刻地表现出战争给战士带来的身心创伤以及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四)诗歌节奏与韵律采薇(节选)节奏鲜明,以四言为主,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种整齐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

4、富有韵律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诗歌中还运用了叠词“依依“霏霏”“迟迟”等,这些叠词不仅使诗歌在节奏上更加和谐优美,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和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二、学习难点(一)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诗中“杨柳依依”的春日美景与战士出征时的不舍之情交融在一起,春日的美好更凸显出战士离开家乡的惆怅;“雨雪霏霏”的冬日肃杀之景与战士归来时的哀伤、疲惫相映衬,恶劣的天气环境加剧了战士内心的痛苦。要理解这种情景交融并非简单的景加情,而是景中含情、情因景生,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对六年级学生来

5、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深入思考诗句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才能真正体会到情景交融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二)理解诗歌蕴含的复杂情感诗歌不仅表达了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还蕴含着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历经战争磨难后的沧桑之感和无人理解的哀伤。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较为复杂。学生要理解战士在出征时既有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又有对未知征战生活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不舍;在归途中,战争虽已结束,但战争带来的创伤却难以磨灭,身体的疲惫、心灵的伤痛,以及对战争的反思等多种情感相互交织。这需要弓I导学生从诗句的具体内容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设身处地

6、地去感受和体会战士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蕴含的复杂情感。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才。采薇(weiwei)雨雪霏霏(yUyCi)载饥载渴(zaizai)1.辨字组词。薇()微()昔()惜()矣()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昔我往矣O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二)诗句理解L用自己的话说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意思。2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战士怎样的状态?3 .诗中“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整体感知1.采薇(节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多选)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C.对战争的厌恶。D.对和平的渴望。2.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四)拓展延伸1 .请你想象一下,战士在归途中还可能会看到哪些景象?又会有怎样的心情?试着写几句话。2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战争的古诗?请写出一首,并简单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答案(一)基础知识采薇(weiwei)雨雪霏霏(yNyCi)载饥载渴(zaizai)薇(采薇)微(微笑)昔(昔日)惜(可惜)矣(足矣)唉(唉声叹气)昔:从前,指出征时。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霏霏:雪花纷纷飘落的样子。迟迟:迟缓的样子。载:

8、又。(二)诗句理解1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如今归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2 .描绘了战士在归途中艰难缓慢地行走,又饿又渴的画面。表现了战士身心疲惫、归心似箭但又被恶劣条件阻碍的状态。3 .“杨柳依依”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衬托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亲人的不舍之情;“雨雪霏霏”描绘出冬日的寒冷、凄凉,烘托出战士归来时历经战争磨难后的哀伤、疲惫之情。这两种景色描写通过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战士心境的变化,也体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和艰辛。(三)整体感知1.BCD2.写作手法特点: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如“杨柳依依”与出征时的不舍之情交融,“雨雪霏霏”与归来时的哀伤之情交融;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出征时和归来时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战士情感的变化;同时,诗中采用四言句式,节奏鲜明,运用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四)拓展延伸1 .示例:战士在归途中,看到昔日繁华的村庄如今一片荒芜,残垣断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田野里杂草丛生,不见庄稼的影子。他的心情无比沉重,眼中满是忧伤和无奈,战争的残酷让他的家乡变得面目全非,心中对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2 .示例: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不断、士兵久戍不归的同情,以及对良将的渴望,希望能够平息边塞战事,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