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

上传人:雪山飞狐 文档编号:4699952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与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为民服务解难题学习心得七篇【篇一】“为民服务解难题”,是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因此,我们要坚持“四不四强”为民服务解难题,既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做“官老爷”,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领导干部的身份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仆人;不是官,

2、而是仆。领导干部的权,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用的。因此,做官当老爷,对群众态度粗暴耍威风,不是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牢牢确立公仆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作为自己的的头等大事,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切实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本色、为民情怀,发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搞特殊化,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不能当官做老爷。不做“假把式”,强化为民服务本领。常言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工作原地踏步;追逐名利,干事奉承“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一味“纸上谈兵”;照抄照搬,总是吃别人嚼过的馍

3、馍;甚至有“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这些“假把式”行为,既有干事不端正的态度,更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表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假把式”的危害性,提高为民服务本领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主动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新技术,不断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不断弥补自我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以及经验盲区,防止本领恐慌的现象发生;做到“精通本职的、掌握相关的、了解全面的”,力争成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干部,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不做“二传手”,强化为民服务作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中,甘当工作中的“二传手”,出工不出力,做事不担责,成了简单不动脑的传声筒、只负责撞钟的和尚,只管传“球”,至于传得好不好、到不到位则

4、毫不关心,导致只见工作压力层层传导、工作责任层层转移、工作任务层层甩手,不见效果,甚至没有回音。要遏制“二传手”歪风,必须沉下身去调查研究,抬起头来亲自干事,回过头去追踪监督。基层无小事,一件件惠及群众利益的都是大事要事。我们切不可做“二传手”,一定要摸清实情,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手上有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才有口皆碑。不做“表演秀”,强化为民服务实效。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原来以豪华楼堂为主修建政府机关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大减少,但一些新“形象工程”以“民生项目”“文化项目”“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名义冠冕堂皇推出。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而不

5、考虑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这些典型的“表演秀”,是于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非常反感、痛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我们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增进民生福祉,创造美好生活;切实做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要饱含深情、深入群众,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篇二】乡镇街道是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接农村,一头连接城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乡镇工作一方面

6、是为人民群众办理生活、行政资料,一方面是是把党和政府的普惠性政策落实到农村、城镇中去,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方方面面都紧紧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乡镇工作范围很广,包括党建、城建、城管、经济统计、扶贫等等,涵盖不同的领域,共同推动着地方的发展。乡镇工作虽然繁复、琐碎,但是意义重大,每个基层干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担当,默默无闻,以“螺丝钉精神”维持着机关和地区的正常运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到位,在最贴近群众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初心和使命,以功劳簿册“无我”成就中国发展“有我”。要贴近群众,躬身

7、为民服务。在乡镇工作,每天都与群众打交道,直接面对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如何做好服务工作是每个乡镇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摆正态度,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角色里。比如在党政办,每天面对群众的咨询、盖章等情况非常多,要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群众,解释好事项办理流程,打破群众对政府“摆架子”、“不理人”的旧印象,展现服务型政府形象,为群众办好事。其次要用真心服务,古语有云“日久见人心”,为群众做一件“小事”不难,但要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却不容易。比如民政办,负责的工作关乎民生,尤其是贫困群众的利益,面对来办事的群众,要用真心服务,群众的心扉才会敞开,才能打破“无形的墙”。最后要带着责任心服务,要认

8、真对待群众的诉求。比如城建办,接到群众关于环境、物业、交通等的问题反映不计其数,不能接待群众之后,就把他们的诉求尘封或者敷衍了事,要实际调查了解情况,想办法解决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担当,敢于作为。不管在何职何岗位,都要贴近群众,为群众考虑,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要了解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人民服务,关键是要弄清搞懂人民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它包括但绝不仅限于办理行政资料或者处理群众反馈的事项,更重要的是了解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摸清群众生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正如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言所阐述的道理,不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情况,搞纸上谈兵,要

9、多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充分认识基层群众面临的困难。有了对基层情况足够深入、准确、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把例如“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等民生难题有预见性、有统筹性、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要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把握真实、准确的民情民意,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方针贯彻落实到位,真正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篇三】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主题教育的又一个具体目标,也是这次教育的落脚点。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

10、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民服务解难题不是额外负担而是职责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这个宗旨,要求我们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这个奋斗目标,从大的方向上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眼前事情讲,就是要为民服务解难题。所以,决不能把为民服务解难题看成是份外的事务、额外的负担。为此,要增强为民服务的职责意识。每一位共产党员,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

11、,也不论担任什么职务,都必须把为民服务解难题看成自己的职责。要对群众倾注感情、满怀激情、付出真情,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群众的疾苦。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标准。真正了解和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在与群众的深入接触中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工作成效。为民服务解难题不能停在嘴上而要放在心上。服务群众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群众想办而办不了的一些涉及民生的困难和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12、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抓出经验,抓出亮点,抓出特色。服务群众过程中,要坚决刹住那些华而不实、唱高调、作表面文章等作秀行为,真正扭转那些忙于交际应酬、工作浮躁、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不求有所作为的衙门作风。要时时刻刻把帮助群众解难题放在心上,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事。让群众急事有人想、难事有人帮,让人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13、。【篇四】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本次主题教育,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体现了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品格、政治本色。初心使命,从来不是空泛的,而是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中。检验初心使命,衡量工作成效,最终都要看群众难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呼声不闻不问;有的谋划思路、制定政策缺少“泥土气”,没有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有的工作方式简单,不能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考虑群众利

14、益不细致、不周全,等等。究其根源,主要是宗旨意识不牢,群众立场不稳,群众路线不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就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守初心”的核心内涵,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在坚定不移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取得新成效。为民服务解难题,要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个地方,如果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解决问题,民风就好、民心就顺;反之,群众意见就大,就不满意。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排查整治,实现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要创新联系群众机

15、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开直通基层之门,让干部沉到基层、融入群众,广泛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了解群众疾苦,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永葆为民情怀,真心真情、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检验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对群众的真挚感情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会发自内心地对群众产生深厚感情。要做到以心交心、将心比心、用心换心,在与群众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纠治“四风”、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人民期待,找差距、温初心,时刻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自觉同群

16、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为民服务解难题,要顺应人民期待,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发展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群众要的是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要聚焦服务群众不到位问题,把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切入点,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环境等问题,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化解矛盾,一件一件落实,一件一件办好。要坚持实事求是,对关系民生的农村改厕、农村低保等具体工作,不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要搭好平台、敞开大门,直面群众、接受监督,采取有力举措,健全长效机制,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篇五】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共产党人带领

17、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改革开发瞩目成就的重要法宝,也将是我党继续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之秘诀。“为民服务解难题”也是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然而部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化、精神弱化,不愿服务、不会服务,不能服务、不善服务,严重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因此,在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的如火如荼之际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和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继续“走心”为民、用心爱民、真心帮民。有句话说的好,“想不想担当是态度,敢不敢担当是责任,会不会担当是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需端正为民服务的态度:一、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党的立命之本、政治之魂、精神

18、之“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因此,要注重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总要精神,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想党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实现初心和使命注入不竭的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日积月累通过质变坚定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理想信念。二、尽心竭力履职尽责。履职尽责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少数干部依旧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别人的问题不关己、专业的问题不会理,遇事逃

19、避推拖,不能服务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有负党和国家的嘱托。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信任,要求我们肩负起神圣的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责,日常工作能尽责、问题难题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真正为民服务解难题,切实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内涵。三、锻造精进专业技能。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勇于担当不是逞能,能力不强、水平不够,只能办砸事。但是有了金刚钻,就能解决干好和干好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用“从牙缝里省下”的外汇,突破重重困难出国调研,汲取知识、学习经验、拓宽思路,为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奠定了基层。因此,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善于总结,运用新理论、新思维、新

20、方法,强化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能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我们正处于时代前沿的风口浪尖,不是激流涌进,就是倒退消亡。每位党员干部都应有为民服务的勇气、能为民服务的能力、善为民服务的思维,肩负起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重担,催动中华民族“复兴号”快步向前。【篇六】为民服务解难题,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为我们做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守初心、担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要加强思

21、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注重智能和技能相结合,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以政府的工作效率换取企业的发展效益,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满腔热情支持企业发展,推动减税降费等涉企政策落地落实,让广大市场主体增强发展信心。要千方百计服务群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千方百计服务基层,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实情、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想群众之所想、

22、急群众之所急,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树牢公仆意识。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上保持清醒,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第一目标。要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为民服务解难题,要践行群众路线。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围绕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列出一批重点课题,有针对性

23、地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都需要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的境界。【篇七】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本次主题教育,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体现了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品格、政治本色。初心使命

24、,从来不是空泛的,而是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中。检验初心使命,衡量工作成效,最终都要看群众难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呼声不闻不问;有的谋划思路、制定政策缺少“泥土气”,没有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有的工作方式简单,不能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考虑群众利益不细致、不周全,等等。究其根源,主要是宗旨意识不牢,群众立场不稳,群众路线不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就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守初心”的核心内涵,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在坚定不移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

25、关系上取得新成效。为民服务解难题,要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个地方,如果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解决问题,民风就好、民心就顺;反之,群众意见就大,就不满意。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排查整治,实现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要创新联系群众机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开直通基层之门,让干部沉到基层、融入群众,广泛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了解群众疾苦,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永葆为民情怀,真心真情、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检验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

26、石。对群众的真挚感情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会发自内心地对群众产生深厚感情。要做到以心交心、将心比心、用心换心,在与群众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纠治“四风”、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人民期待,找差距、温初心,时刻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为民服务解难题,要顺应人民期待,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发展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群众要的是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要聚焦服务群众不到位问题,把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切入点,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

27、保、医疗、养老、环境等问题,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化解矛盾,一件一件落实,一件一件办好。要坚持实事求是,对关系民生的农村改厕、农村低保等具体工作,不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要搭好平台、敞开大门,直面群众、接受监督,采取有力举措,健全长效机制,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市人社局工作总结5篇【篇一】20XX年,XX市人社局在省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惠民生、聚人才两大主题,着力攻克改革难点、回应社会热点、打造工作亮点,各版块业务稳中有进,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为地方经济社

28、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20XX年工作进展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XX年,省、市下达74项目标任务,其中44项目标截至目前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其余30项均达序时进度。(一)直面挑战,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XX年,面对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新增就业9.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3.7%,城镇登记失业率1.8%,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制定出台就业创业和“三行业”整治就业工作方案,就业渠道更加畅通。加大招聘密度和频次,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628场,提供岗位30万个。新增7家市级创业示范基地,总数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打造就业协作服务平台,近5万家

29、企业、90万人力资源入库。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平台标准化建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2.32%。成功举办全市第五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引进外来务工人员7.39万名,我局作为全省人社系统唯一代表在苏陕劳务协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二)助力发展,人才引培量质并举。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48万人。XX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获批颁发,代表江苏签订长三角人才服务项目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吸纳12759名通籍高校毕业生回流。成功申报省级以上引智项目46项,全省排名第一。新引进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360名、长期外国

30、专家258名,5家重点企业建成“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个项目入围人社部“海外赤子归国行动计划”。承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6个项目江苏选拔赛,5人入围国家集训队,XX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获批世赛“家具制作项目”国家集训基地。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XX高新区获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省唯一。(三)增进福祉,社会保障更加普惠。充分发挥社会保险作为社会“稳压器”的作用,五大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7.5%以上。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市养老保险待遇计发进度全省第一。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特困群体帮扶政策,有序推进扩面征缴,超额完成市委“四个全面”考核指标。

31、首次实现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加额同步调整。成功承办全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场会,省内率先出台工作备忘录。全市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并轨全面完成,生育保险基金实现统筹统支。照护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部分县区,国内率先出台义工参与和辅助器具服务的意见。XX照护保险制度被列入20XX年全省首批法治实事。异地就医深入推进,与上海实现试点双向门诊费用直接刷卡结算。推进“同舟计划”二期,实施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执行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坚决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要求,加速推进职责划转各项工作。(四)强化担当,人事管理不断规范。按照“从紧掌握、逐步补充”原则,有序推进公务

32、员考录工作,全年录用公务员695名。会同组织编制部门制定出台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期间人事管理操作口径,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人员移交,调整交流人事管理事项近100人次。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探索特色招聘,市卫计委所属医院对医学博士实施长期招聘。跟进服务中央创新区建设,完善中创区高等研究院人事管理办法。聘请第三方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专项检查。拟制XX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四个率先”创新思路。积极响应军改战略,不断完善安置办法,持续保持军转干部队伍稳定。组织26项人事考试,涉及9.2万名考生,连续多年实现考试安全无事故。(五)创新机制,劳动关系持续巩固。坚持把劳动关系摆在重要

33、位置,广泛开展企业薪酬和最低工资政策专项调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99%,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9.2%。构建劳动人事争议两大调处主体协作框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联动化解机制,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按期结案率达96%。出台XX市劳动监察管辖规定,组织460人次参加劳动监察员培训,为历年之最。充分发挥劳动仲裁作用,妥善处置集体案件。稳步推进“双随机”工作,“治欠保支”取得明显成效。推进苏通园区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我市辖区内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六)加速升级,公共服务效能倍增。严格执行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事项网办率达到100%,全年

34、不见面办件率由56%提升至87%,权力事项办件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61.7%,全省排名第二。推行“一窗式”服务,将原来对外82个23类窗口,整合为75个11类窗口,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9.5%以上。稳步推进一张网建设,成功开发社保缴费查询数据接口,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升级人社信息系统硬件设备,推进便民服务终端布放。探索社保卡业务与银行业务“一窗式”办理,启动近40个社保卡银行网点。二、面临的形势结合国情、省情和市情来分析,当前人社工作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但辩证的看,挑战本身就是机遇,能够倒逼人社工作创新发展。(一)在就业工作方面。受经济下行、贸易摩擦、环保督查、“三行业”

35、整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突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状况仍然存在,就业质量、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比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更加困难。同时,XX作为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设区市,青壮劳动力占比持续下降,而企业用工观念尚未得到及时改变,据上半年统计,仅有7.66%的岗位企业愿意招用45岁以上的劳动力。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努力实现就业局面企稳向好。(二)在人才工作方面。国家对引进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地上演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留住本地人才、吸纳在外人才已成为各地

36、政府的广泛共识。XX虽然目前的人才工作主要业务指标整体居于全省“第一方阵”,但受地域、产业、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体制机制还不够优化,发展环境还需改善。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将人才上升到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与XX地位相称的人才强市。(三)在社会保障方面。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殷切,现在已从“有基本保障”转变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方便快捷的需求。XX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率先建立的基本照护保险制度被人社部誉为“第六险”发源地。但同时,受老龄化日益严峻、待遇刚性上调、扩

37、面空间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普遍面临较大压力,市本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赡养比已低于2:1。随着“互联网+”模式下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监管手段还不健全,对扩面参保带来新的挑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持续加大社保领域改革力度。(四)在劳动关系方面。国家和省市都建立了相应的联动协作机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通过抓机制完善和能力提升,和谐劳动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但同时也要看到,劳动关系的成因比较复杂,一些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劳动关系协调难度日益加大。特别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涌现,传统劳动关系规制难以适应,处

38、置难度加大。据统计,截止10月底,我市受理欠薪投诉案件1321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5%。面对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矛盾的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不断强化执法效能建设,持续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三、20XX年工作打算(一)着眼全局,推进就业创业企稳向好。牢牢把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根本要求,深入贯彻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战略部署,重点抓好“四个推进”:一是推进就业政策落地。围绕稳定就业基本盘,及时调整完善宏观经济与就业政策协同、创业资金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失业风险防范等政策。研究灵活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政策。二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创业扶持政策落地生根,确保政策“应享

39、尽享”。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打造“三创建”工作成果展示年,提供全要素创业服务。三是推进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吸引外地毕业生来通就业。完善就业援助政策,确保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四是推进就业培训工作。实施培训促就业“增量提质”行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广“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依规买单”的服务供给模式。(二)聚焦发展,推进人才引培量增质优。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部署要求,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重点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

40、政策推动。紧跟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引才用才激励等若干办法。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强化措施拉动。围绕我市“3+3+N”产业发展布局,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序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和博士后设站单位赴外招聘。推进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培育工程,搭建外国专家资源共享平台。三是强化培育带动。发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国家集训基地优势,鼓励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进省重点技师学院建设。开设博士后项目申报绿色通道。四是强化服务联动。健全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精心组织专家疗养和高层次人才津

41、贴发放工作,规范高校人才服务工作站建设。完善留学归国服务工作,激发外国专家在通工作和创业热情。(三)健全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保体系,重点做到“四个推动”:一是推动全民参保。借助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后的有利条件,加强与税务部门信息比对,确保五大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5%左右。督促中小微企业和重点群体依法参保,推进医疗、生育保险扩面和工伤保险全覆盖。二是推动政策落地。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统筹做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稳慎化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遗留问题,扩大企业年金覆

42、盖范围。三是推动监管到位。提升社保基金可持续运行质量,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要求,加大社保基金专项检查监督力度。借助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有序开展社保基金社会监督。四是推动服务便捷。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以“互联网+社保”为引领,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经办服务水平。加强“网上大厅”建设,提高网上服务覆盖率和使用率。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推动公共业务向基层平台延伸。(四)紧跟形势,推进人事制度科学规范。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求,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公务员法修订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贯彻落实,妥善

43、解决机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补充,强化事业单位聘用管理,健全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落实省厅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要求,加强收入分配督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四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完成上级下达的安置任务,扎实做实企军群体稳控工作。五是确保人事考试安全。高质量完成20XX年人事考试任务,持续保持人事考试安全无事故。(五)服务大局,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围绕构建和谐XX目标,加大劳动关系共建共享共治力度,重点推进“四项举措”: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进重大问题政府、

44、工会、企业三方协调处理,构建多方参与、协调联动的和谐劳动关系体系。做好重点数据动态监测,推动信访矛盾大化解。二是推进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及时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和企业工资指导线,促进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横、纵向联动,重点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认真履行联席办职责,统筹各方做好治欠保支工作。加大“双随机”推进力度,确保完成主动监管任务。四是提升劳动争议调解效能。推进调解仲裁平台建设,规范调解员队伍管理,组织调解员仲裁员技能大赛,提升“智慧仲裁”建设水平。(六)统筹

45、兼顾,推进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实施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工程,重点突出“四项举措”:一是打造服务流程标准化。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结合新三定方案和服务标准化要求,缩短办事环节,精简各类材料,公布服务事项清单。二是推进窗口服务再升级。持续推进大厅服务窗口一窗受理,尽早实现窗口叫号服务,加快研究业务同城通办,将更多业务向基层延伸。三是拓展“智慧人社”新功能。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网上统一受理平台、电子档案库、电子证照库等建设,减少各类证明,疏通办事堵点。四是开展窗口业务大比武。组织人社系统窗口业务技能操作比武活动,提升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夯实行风建设基础,增强

46、人社集体凝聚力。四、工作中的突出亮点(一)沪通融合取得突破进展。去年,省政府批复XX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后,我们及时将对接服务上海作为XX人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上海北大门”和“沪通公共服务同城化”的决策部署,多领域加强与上海的交流、协作,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积极与上海高校院所合作,牵线搭桥联合企业培养博士后;在驻沪重点高校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组织超过500家(次)企业赴沪开展引才招聘,达成来通就业意向3000个以上。在退管服务协作方面,沪通两地互相将异地居住本市的退休人员统筹纳入居住地社会化管理服务范

47、畴,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及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20XX年以来,我市协助上海居通的退休人员及供养亲属做好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10342人,认证率100%,居全省异地认证率最高水平。(二)人才引培实现“跨江赶超”。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放大XX作为基础教育强市的资源优势,聚力构建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人才高地。自20XX年起,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通籍英才归雁计划”,引进海外通籍人才89名,通籍毕业生回通人数2.5万余名,回通率提升为42.02%,创历史新高;组织赴外招聘线路55条,招聘场次165场,招聘频次广度全省领先,并在全省唯一实现企业高校招聘“零成本”。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

48、实施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数、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人数、高技能人才入围省“双创计划”人数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弹性学制教育。承办全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5个项目的省级预决赛,我市获优秀组织奖和5个一等奖,竞赛项目总分全省第一。20XX年,我市留创园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继成功建成长三角北翼首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后,通州、如皋两个留学人员创业园成功获评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入围数全省之首,为我市对接国际创新创业资源提供了重要载体支撑。(三)首创全省苏陕县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

49、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苏陕扶贫对接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全省率先与陕西XX开展系列交流对接活动,促进劳动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优势互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定期采集推送岗位信息,推进供需有效匹配。20XX年4月,赴XX市开展劳务协作对接洽谈会,会上确定县(市、区)级结对关系,进行县级人力资源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此举标志着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苏陕扶贫市级对接后,又率先实现县级劳务协作对接。20XX年以来,先后组织207家次企业26次开展招聘面试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4794个,引进外来劳动力近10万人,其中市区引进4.6万人,使在通企业用工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XX年6月,我局作为全省人社系统唯一代表在苏陕劳务协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四)“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严格按照简政放权要求,推进放管服和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目前,我局对外公布的权力事项53项,除不需要进驻的行政处理事项15项外,其余全部集中到政务中心人社大厅办理。权力事项在政务服务网的办理通道100%打通,网上不见面率67%。简化执法流程,将依申请审批事项承诺时间压缩到法定时间的61%,全省排名第二。按照优化服务的要求,稳步推进一张网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人社政务服务新格局。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依申请事项28项、公共服务事项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