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0487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各地豪强并起,其中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曹操能在众多割据势力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不包括()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发展经济C.善于用人,招揽了许多人才D.官渡之战后实力大增,统一了全国2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当时的“壮心”是()A.统一北方B.统一全国C.结束三国鼎立局面D.建立魏国3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它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权C.孙权和刘备D.刘备和曹操

2、4 .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关键因素是()A.兵力优势B.战术得当,采用奇袭乌巢之计C.士兵战斗力强D.袁绍军队内部团结5.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A.200年B. 208年C. 220年D. 221年6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是()A.坚守不出B.正面强攻C.火攻D.迂回包抄7 .赤壁之战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8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使曹操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9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称帝8 .刘备称帝C.孙权称帝D.赤壁之战9 .三国中,魏国的建立者是()A.曹操B

3、曹丕C.曹植D.曹睿10 .三国中,蜀国的都城在()A.洛阳B.建业C.成都D.长安11 .三国中,吴国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南沙群岛D.钓鱼岛12 .诸葛亮治蜀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下列属于他采取的措施有()推广先进的丝织技术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发展造船业A.B-C.D.13 .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海外贸易B.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C.为战争做准备D.方便人们出行14 .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中国陷入分裂,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4、C.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D.三国之间相互牵制,导致政治腐败,阻碍了社会进步15 .以下战役中,与赤壁之战特点相同的是()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16 .曹操在诗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A.西汉末年B.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17 .三国时期,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其采取的措施是()A.大力兴修水利B.推广牛耕技术C.实行均田制D.发展丝织业18 .刘备在建立蜀国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才的辅佐,其中被称为“卧龙”的是()A.关羽B.张飞C.诸葛亮D.赵云19 .孙权统治江东时,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5、A.派官员前往治理B.设立郡县C.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D.发展贸易20 .三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实力,都重视发展经济,其中吴国在手工业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制瓷业发达B.冶铁技术先进C.丝织业水平高D.造船业发达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官渡之战前,袁绍占据等地区,实力强大;曹操控制了一带,实力不断壮大。2 .赤壁之战中,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曹操命人用铁链把战船首尾相连,这为孙刘联军采用战术创造了条件。3220年,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4.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史称蜀汉。5229年,孙权称帝,定都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6 .诸葛亮治蜀时,改善了同等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

6、西南地区的发展。7 .三国时期,魏国修建了许多工程,促进了北方农业的发展;蜀国的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8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9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0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o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请回答:(1)材料一中诸葛亮所说的“操

7、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4分)(2)材料二中曹操的“壮心”是什么?他实现了吗?请说明理由。(4分)(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2分)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赤壁之战中,曹军兵力虽多,但士兵不习水战,多染疾病。孙刘联军利用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破曹军。材料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请回答:(1)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谁?这场战役有什么重要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

8、三国在经济方面各有什么发展?(3分)(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答案一、选择题1 .D2.B3.A4.B5.B6.C7.B8.C9.B10.C11.B12.A13.C14.C15.A16.C17.A18.C19.A20,D二、填空题1 .冀州、青州、幽州、并州;黄河中下游2 .水战;火攻3 .曹丕;洛阳4 .刘备;汉5健业6 .西南7 .水利;丝织8 .夷洲9北方;三国鼎立1。.统一三、材料分析题1. (1)“天子”指汉献帝。作用:曹操利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地位,有利于招揽人才,扩大势力范围。(2)曹操的“壮心”是统一全国。他没有实现。理由: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退回北方,无力短期内再次大规模南征,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联孙抗曹,占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好孙权,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进而统一全国。2. (1)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交战双方是曹军与孙刘联军。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发展。(3)积极意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经济,使社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