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0554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女真族C.蒙古族D,党项族2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有效管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司制3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其职能相当于唐朝的()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吏部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机构是()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C北庭都元帅府D,安西都护府5 .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

2、地方行政区域,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A,枢密院B.御史台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6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其根本目的是()A.发展经济B.维护统治C缓和民族矛盾D.巩固统一7 .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A.满族B,维吾尔族C.回族D.白族8 .元朝时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它们分别是()通惠河永济渠会通河通济渠A.B.C.D.9 .下列关于元朝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B.元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C棉花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南方重

3、要的经济作物D,松江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10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人物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A.关汉卿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11 .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其中第二等是()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12 .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民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迁徙B.民族战争C,民族融合D.中外交往13 .元朝在交通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发明了指南针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修建了规模空前的驿道14 .以

4、下关于元朝社会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农业生产完全停滞B.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D.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15 .元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2 .元朝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朝代。3 .元朝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开k工六部,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负责监察事务。4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

5、设置了10个行省。5 .元朝设置,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6 .元朝时期,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棉纺织业的先驱,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7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其代表作是。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1)材料一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的变革?(3分)(2)材料一、

6、二反映出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辽阔的疆域?该制度有何历史意义?(6分)(3)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分别列举元朝加强对台湾和西藏管辖的机构名称。(6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根据材料,指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6分)(2)元朝民族融合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

7、系有何启示?(5分)四、简答题(每题12.5分,共25分)1 .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 .元朝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分别举例说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B5.C6.B7.C8.B9.B10.A11.B12.C13.D14.B15.A二、填空题L忽必烈;大都2,疆域3.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4.腹里5.澎湖巡检司6.松江;黄道婆7.关汉卿;窦娥冤三、材料解析题1. (1)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2)行省制度。历史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

8、端,对后世影响深远。(3)台湾:澎湖巡检司;西藏:宣政院。2. (1)表现: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回族。(2)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元朝的统治。(3)启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四、简答题L主要内容: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开k工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

9、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历史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2.经济方面: 农业:棉花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松江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商业: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元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等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文化方面: 戏曲:元朝戏曲空前繁荣,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在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科技:郭守敬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约三百年;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