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0559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重点+难点+练习-S学习重点(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原因: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同时,清前期恢复了安定的社会秩序以及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促进农业发展。2 .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水利兴修: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品种增加

2、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1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例如,粮食产量提高,能养活更多人口,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为手工业提供更多原料。(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行业繁荣: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手工工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拥有织机数量多,雇佣机工进行生产;佛山镇经营的棉织业手工工场,规

3、模也较大。这表明当时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分工更细,出现雇佣关系。1.商业发展商业网形成:清朝前期商业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兴起: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例如,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商帮出现: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

4、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山西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还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江南徽州府的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商业的繁荣。(三)人口的增长1 .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2 .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o3影响积极: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

5、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学习难点(一)理解清朝前期手工工场的性质和特点1 .性质:清朝前期出现的手工工场,如江宁机户雇佣机工生产,机户拥有资金和生产资料,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但这种萌芽在当时的中国还很微弱,受到封建制度的种种束缚。2 .特点: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生产规模较大,内部分工细致,有明确的雇佣关系。例如,在丝织业手工工场中,有的机户拥有几百台织机,雇佣成百上千的机工,机工按工序进行分工

6、如缥丝、织绸、染色等,各司其职,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与西方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相比,中国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分布范围也较窄,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二)辩证分析人口增长对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 .积极影响:人口增长为农业、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众多的人口也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例如,大量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开垦更多土地,种植更多农作物,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同时,对各类生活用品、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 .消极影响: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地矛盾逐渐尖锐。为了获取更多耕地,人们过度开荒垦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

7、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庞大的人口数量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分析这一难点时,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人口增长这一历史现象,认识到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促进农业发展B.增加财政收入C.巩固统治D.改善人民生活2.清朝前期,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的快速增长B.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C

8、水利设施的完善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3.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B.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C.手工工场中都采用机器生产D.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拥有织机数量多4.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的繁荣B.农业生产的发展C.手工业的进步D.人口数量的增加5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和徽商。他们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府的大力支持C.交通条件的改善D.地域文化的影响6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

9、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不包括()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水土流失严重C.社会压力增大D.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材料二: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材料三: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

10、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和徽商。(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哪些特点?(3)结合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简答题1 .简述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及影响。2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帮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谈谈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四、答案(一

11、)选择题1C2.B3.C4.A5.A6,D(二)材料分析题(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特点:手工业行业众多,发展迅速;产品品种繁多,质量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3)表现: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北京、江宁等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大商帮。(4)关系: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商业的繁荣又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三)简答题1 .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力兴修

12、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 .影响: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 .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利弊:利: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弊: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