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二:意象与意境专练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0754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二:意象与意境专练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二:意象与意境专练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二:意象与意境专练分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芳精品 1 课时二:意象与意境专练 【学习要点】 1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 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 了解考查模式, 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 4 掌握答题步骤, 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一知识储备 1.意象与意境: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 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是一种氛围 2. 古典诗歌常见意境: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

2、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二范例剖析 秋思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 意境: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 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 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对表现作者 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三精炼精析 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

3、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答:诗人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 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 的气氛,创造出孤独、凄凉、 绝去尘俗的意境。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1.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4、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 。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 的春景 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 【鉴赏材料】 长期的创作实践,各种景、物有了固定的含义特征和感情寄托,这就形成了意象。常见的意象的分类如 下: 1. 自然景象类: “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 培芳精品 2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西风、烟、霜”哀怨惆怅, 凄苦苍凉,“冰雪”坚

5、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 “浮云”漂泊的游子。 2. 植物类:“杨柳”怨别怀远, “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菊”高洁、坚强之 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 “莲”同“ 怜“ ,爱情, “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 “丁香” 愁思情结 , “红豆”相思。 3.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蝉”凄凉高洁,“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 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4. 社会意象:“舟、湖、长亭、桥、镜、灯”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伤感。“登高、凭栏” 相思报国壮志难酬。“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折柳”惜别怀 远

6、思乡。“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 【详解“月”的意象】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 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 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 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在这方面,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 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

7、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 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 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 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 便从心头

8、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 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 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 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月下独酌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

9、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月夜忆舍弟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 月徘徊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 感伤和流离之苦。 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

10、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 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情 景与浩瀚气势。通读全诗,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况。而辽阔的平野,浩 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乐景抒哀情。 培芳精品 3 2、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

11、。这两幅景象 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 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 3、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 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 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

12、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 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 中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 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 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 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

13、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 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 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 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 一种欣慰。 苏轼前赤壁赋中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四课内文本练习 要求:请通过把握意象来体悟情感的方式,来把握下面两首现

14、代诗的情感。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培芳精品 4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 【字词注释】 青荇( xng):多年生草本植物

15、,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篙( g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溯( s):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名家点评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 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 又含蓄地表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 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 漫溯则暗含

16、了不浅的感情记忆,只能暗藏在心里,独自享受。 霍秀全: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有,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 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这首再别康桥 全诗共七节, 每节四行, 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 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 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 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

17、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 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 培芳精品 5 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 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 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 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18、。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 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 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 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 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

19、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 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 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 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 破灭。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了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 声钟。”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 年徐 志摩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

20、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 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 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 晚的康桥。”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节 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 苏轼的 前赤壁赋 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箫”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 “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

21、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一再重复 “沉默”“悄悄”“轻轻”,是强调重点,并不是浪费语言。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 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 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在言外,旨在象内”

2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 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 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深长的意蕴,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都是这样的好诗词。说沉默时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 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 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培芳精品 6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3、。”“云彩”有象征意味, 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 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 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 者的情感有关系? 2. “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 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 心头荡漾。 ”“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

24、感。 4. 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 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 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五、通过指导朗读进入 第四小节,作者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这里的“虹”原来是“彩虹

25、似的梦”。 2、作者的“彩虹似的梦”实现了吗?没有,被“揉碎”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梦被揉碎 了,情感怎么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此时的伤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六、诗人的“梦”让他重回昔日 在康桥读书的梦,这昔日的梦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吗?进入第五小节。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撑着长篙的感觉,向前,向更深处漫溯,忘记了时间,撑到星辉斑斓的时候,于是 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 2、请一位学生朗读,指导其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读第七小节,诗人的情感变化了吗?为什么?诗人写了什么意象

26、?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是什么? 这些意象让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修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 愁的。 2、诗人写了“夏虫”,修饰词是“沉默”,为何诗人要沉默? 首先, 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沉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 诗人希望离别的方式是静悄悄的, 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 3、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取同样的形式呢?有何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殊形式,回环往复会使诗歌有音乐美,感情浓厚。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大概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 精神的

27、融合与体现。 培芳精品 7 二、学习内容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2、此诗的大意是什么? 3、怎样朗读这首诗歌? 三、学习过程: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请结合背景材料、课文注释、课文形式与课文内容 试说再别康桥之是一首怎样的一首诗? 诗范读 . (学生注意听并观注层次. 结尾) 生默想:这首诗是一首怎样的诗? 交流感受: A浓情似火的诗抒情诗。 新诗中的格律诗、其音乐美,轻快、忧郁如肖邦的夜曲 文体:抒情诗语音优美表现了对母校的怀念和惆怅之意 夏虫 :利用外物衬托自己的心情 层次上:首尾呼应,具有整齐优美. 偶句押韵 师小结问题 A是徐志摩诗中的代表作. B共七节,四行一节,逐节换韵,借句

28、押韵,韵律和谐. C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形式具建筑美. D首尾四节遥相互应,四环位复,句意相近,节奏相同. E第二列五节都呈现出动人的画面. F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意境优美. G可以让我们从作者抒发对母校依依惜别的深情角度来欣赏。 H可以让我们从歌咏爱情,独自重温伤感的甜蜜旧梦的角度来欣赏 (二)此诗的大意是什么? 试说说再别康桥第二至六段大致各说了什么? A、师出示范例:如:第一节和第七节表现了诗人悄悄来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表达了无比的惆怅之意。 B、出示解读此诗的钥匙:一切景语皆情语 C、自主互助生谈感受 D、师总结:第二节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生活无限的回忆 第三节主要表现了长伴康桥的永久的

29、爱恋 第四节主要表现了回忆昔日的旧梦 第五节主要表现了似乎表现昔日欢乐,又似乎是在表现康桥生活的美好 第六节主要写心情,因为别离,所以不能放歌,只能悄然 (三)怎样读此诗? 出示:读出宁静感,读出节奏感,读出惜别感 四、本课小结 (一)课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课文三读:宁静感、节奏感、惜别感 培芳精品 8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公园 1922 年,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的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这一举动 让他声名远播,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头一宗离婚事件,是什么理由让徐志摩初返国门就甘冒不讳的想要翻 转传统社会道德的同时也翻转自身的命运?在复函给恩师梁启超时,徐志

30、摩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 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追寻灵魂伴侣”这样一个理想,引领 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这三个女人共同创造了徐志摩。 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女性是 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 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林徽因拣拾了一 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 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

31、唯一的心愿。 徐志摩二十岁时就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的张幼仪为妻,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便远赴西方求 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度重洋到了英 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 地准备随父返国。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 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改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怀有身孕的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 度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最后她还是坚强起来,答应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离 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

32、国后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 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林徽音已接受父母的安排订下婚约, 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盘根错节的关系,进退两难的局 面与夹缠不清难以收拾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密。林微音虽 选择了梁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这段情宛若春风,拂面而来如此可亲,一旦迎 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满怀愁绪,不能有结果; 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 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

33、然而至, 她虽以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门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 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封建婚姻中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努力冲破了家 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姻。他们相爱,可是当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 互相毁了对方。事实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籍,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挣 钱,更因她而身心疲惫。 陆小曼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不稳 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限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 波教课,

34、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的人生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微音的演讲而 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的徐志摩,趁着盛年以突兀的告别式为自己光彩夺目 的人生划下句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留下错愕与终生的怀念。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 完的感情,也因为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甚至,连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 个谜,梁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林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 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 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真挚的爱。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变

35、了另外一个人;她费了几年力气帮他收集出了遗作, 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影在这世上。 徐志摩的人生经历: 培芳精品 9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 人。 1918 年赴美国学 习银行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 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 醉在大自然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

36、级教育。形成了“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更是诗人的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在哪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因 康桥是诗人的美之梦积蕴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 度上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挚友。 最爱的女人林徽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 感情的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创办了中国第一

37、个建筑系)、一个 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问题: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个宁静、清新、飘逸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4、诗一共分了七节,是不是每一节语调的处理都一样?一般高潮的时候我们会读得重一些饱满一些,在 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一节是高潮?为什么? 第一段是说我要走了,向你告别。 第二至第四节是回忆康桥的美景。因为回忆美景, 作者禁不住激动起来, 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并且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夜放声高歌!但是马上又回到了现实,我不能放歌,我要 走了。主体部分作者的感情经历了几次变化?分别是什么样的变化? 彩梦寻梦梦醒 关

38、于轻轻的与悄悄的:有一种看法,认为悄悄,可以理解为他不愿意把来寻旧梦的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 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同时,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地是属于自己 的,一个感情纯真的诗人只能选择这种告别方式。轻轻则突出宁静,主要是在一开始营造一种气氛,而当 作者内心经历了一番狂澜之后,他的心其实是更加寂寞的。 问: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往往会使许多东西变得非常美好。那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代表康 桥? 意象分析: 1、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 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

39、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 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 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 青荇。刚才讲到了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 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 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 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

40、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 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无限 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这时候,我 培芳精品 10 们就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如果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象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 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物象意象 意境 问: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有没有同学能够试着说一下?人间四月天) 参考: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1920 年,由于狄更生

41、先生的劝说与推荐, 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在剑桥大学读书,度过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是他经常去读书、散步, 划船的地方,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诗人“慢慢地发见了康桥”,对他充满了感情, “我不曾知道过更 大的愉快。”正因为如此,诗人第三次欧游时,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康桥。然而“会难别易”,短短的停留 后,诗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康桥。“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己!”江淹别赋)几个月后诗人追忆这 一次离别时,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在诗人笔下,康桥是有灵魂、有感情的,或者说充满灵性的。诗的开始用了三个“轻轻的”,仿佛母亲怕 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

42、因为眷恋,所以当诗人即将离去时, 寻常的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康桥水光潋滟,美丽中浸看一层凄迷;油油的水 草是康河伸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欢迎,又像在挽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往昔的康桥生活,那些美好 的日子像陈年老窖,发出阵阵醇香, 诗人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撑一只长篙,划向康河深处放歌。然 而梦毕竟是梦,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压在心底,悄悄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 草,整个康桥世界都在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 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 2、 如果仅仅是对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那为什么不

43、说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剑桥图书馆?康桥的风光是十 分优美的,诗人称康桥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水”。在诗人对康桥的眷恋里,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 向往。这种热爱与向往不是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性情与大自然深深的契合。诗人说过:“我是一 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忘本。 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 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 ?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 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 可见,这里的康桥世界,已成为大自然的象征。康桥世

44、界的自然风光滋润着诗人的心灵,一次次地给诗 人带来欣喜和快乐;同时也一次次地抚平诗人心头的创伤,荡涤去了诗人的“苦痛,烦闷,拘索,枯燥”。 (我去秦岭中一游)所以诗人对康桥的描写并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撷取了最具典型意义的几样景物,(不 是标志性建筑)遗其貌而取其神,精心构筑了几幅色彩斑斓,对比柔和的画面;夕照河柳,碎影披金;柔 波漾漾,水草摇摇:潭映彩虹,浮藻如梦:星落清泉,斑斓多姿, 这里看不到车水马龙,听不到嘈杂的 市声,完全是一片幽美迷离的自然世界,是大自然最美的几个片断。就连诗人也仿佛踮着脚尖走路,来去 无声,但对大自然的一片痴心却早就融入到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了。诗人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母

45、亲,“我们 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难怪诗人在别 离之际要感到惆怅了。诗人以至美至纯的诗句,表现出了自己对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向往与守护。 3、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恋康桥?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读过书吗?显然不是。 是因为康河的风光秀美吗?不完全是, 须知诗人是南方人,好山好水是见过不少的。翻一翻诗人的散文与书信,或许会找到答案。诗人曾说过;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 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 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 奇怪,竟象

46、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 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 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 花草, 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阿,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阿,这是第一 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阿,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一段 优美的描写多么纤细入微!而那让诗人“真愉快”和“最感受人生痛苦”的事件到是什么呢?细心的读者不 难发现,诗人就是在那一春爱上了自始至终只把他当作朋友的才女林徽音,并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的。 在恋爱的人 (哪怕是单恋 )眼里,

47、星月,流水,鸟儿,柳条自然不比平时,“说也奇怪”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培芳精品 11 1928 年的这次康桥之游,又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逃避陆小曼带给他的痛苦,想要一个人静一静的。他在给 英国友人恩济之的一封信中说:“我这一次故地重游,是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的。”那么此刻想起当年康 桥的一段恋情,怎能不令诗人感慨万千!明白了这一层,再来读全诗,一定别有一番滋味。那在诗人心头荡 漾的“艳影”,是河畔的金柳, 还是昔日恋人的身影?抑或兼而有之 ?康河的柔波也似乎有了情意,难怪多情 的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那些痛苦而甜蜜的往事,那段隐秘的情感虽终究成了场幻梦,而且被揉碎了, 但并未消失,金柳作证,柔波作证

48、,水草作证,彩虹作证,整个康桥世界作证!由于诗人的到来,爱情在康 桥回忆中复活,诗人几乎要泛舟河上,去追逐那些个愉快的日子,然而,“此情可待成追忆” ,片刻的遐 想更激起了诗人的苦涩与怅惘。诗人不得不离开了,他不愿惊醒一切,他要把这座感情的伊甸园永远地臧 在心底,永远不去破坏它的美好与宁静。(有一次看“读书”栏目,讲智慧女人,提到了林徽音,就是一 个智慧女人,结果获得了幸福)陆,林,张 素材激活: 守护心中的美好、诗意的生活、怀旧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那么康桥就是徐志摩心中的美好所在,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 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但也就是这份美好承载了诗人太多的回忆,不舍,又不得不舍, 唯美的画面背后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戚,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有多么沉醉的喜悦,就有多么沉痛的 伤感,轻轻的深处是挚爱,沉默的背后是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