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物质的溶解性.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18491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物质的溶解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物质的溶解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物质的溶解性.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物质的溶解性 一、知识归纳: 1.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影响固体溶质溶解性的内部因素是 _和_,外部因素是_。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仅与气体的性质 有关,还跟 _和_有关。 有何关系 ?_ 。 请举例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_ ;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_ ;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_。 2._ 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现有 一份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的KNO3溶液,可采用 _、_或 _的方 法使之达到饱和。要使一份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 _。 3. 溶解度可以定量描述溶解性的大小。通常固体物

2、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某种 物质在 _溶剂里达到 _状态时所溶解的_。 (1)室温下,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致关系如下,请填充完整。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溶解度 (2)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_ _ 。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例如 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例如 _;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 例如 _。 4.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温度要求 溶剂量要求 溶液是否饱和 单位 两者联系 5. 人们常把固体物质从其水溶液析出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1)_, (2)

3、_ 。前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的固体溶质,后一 种方法主要用于_的固体溶质。盐场用海水晒盐,主要原理是_ _,去除硝酸钾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 _方法, 操作步 骤为 _ 。 二、链接中考: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 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 下列有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 水中最多溶解38gNaCl,所以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B60时, 100g 水中溶有75gKNO3,所以 KNO 3在 60时的溶解度是75g C20时, 100gKNO3饱和溶液

4、中含KNO324g,所以 20KNO3的溶解度是24g D2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192gNH4NO3,所以 NH4NO3在 20的溶解度是192g 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只要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4.20 ,盛有饱和KNO 3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升温至35时,烧杯 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5时该KNO 3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饱和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相比 () A

5、变大 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5.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见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大小 顺序是:甲 乙丙 B.3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是:甲乙 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6. 某温度时,100g 饱和 KNO 3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 现向其中加入4.4g 硝酸钾晶体和 5.6g 水,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48.6% B 31.6% C 32.7% D34.1% 7. 在一个烧杯中盛有饱和硝酸

6、钾溶液和少量硝酸钾晶体,现有四种方法: 向烧杯中加水; 用玻璃棒搅拌;将溶液加热;加入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其中不能使KNO3晶体再溶解 的是 () A B. C. D. 8. 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 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ABC B.t1,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3时, 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 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9. 右图中 M 、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A点表示 M 、N两种物质在t1时均

7、达到饱和 BM 、N两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 t2时,一定析 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 A点的相同质量的M 、 N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 至 t2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温度0 30 60 90 甲13.3g 45.8g 110g 202g 乙35.5g 36.0g 37.1g 38.1g 丙0.18g 0.16g 0.12g 0.08g D0时, M 、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从 50g10% 的硫酸钠溶液中取出5g 溶液,这5g 溶液中硫酸钠的质

8、量分数为1% D在一定温度下,物质X与 Y具有相同溶解度,则在该温度下,X、Y的饱和溶液中 含 X、Y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 11. 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盐浓度偏高,使路旁的树木死亡。 目前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是() A氯化钠氯化钙 B氯化钠氯化镁 C氯化钠醋酸钙 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 12. 右图表示M 、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20时, 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 、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 M 、N均为饱和溶液 D阴影处M 、N均为饱和溶液 13. 用“ ” “”“ =”填空: (1)V1mL水和 V2mL酒精混合后,

9、溶液体积_(V1+V2) ml 。 (2)某一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为Sg,则在此温度下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S% 。 (3)20时,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 , 0饱和石灰水溶 质质量分数为b% ,则 a_b。 14.A 、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_g。 (2)t2时,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那么,图中_( 填 “A” 或 “B” ) 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

10、Na2CO3 中会有少量NaC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 的 Na2CO3固体 12.5g ,将其配成溶液,再向 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4.4g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 质量分数为 _% 。 15. 下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 A点代表甲的 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请填写下表剩余空格。 (在表的第1、2、3 栏内选填 “变大”、 “变小”或“不变” ;在第 4 栏内选择“饱和”或“不饱和”) 。 过程1 2 3 4 降低温度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 A B 不变B点_ B C 不变C点_ 16. 我国

11、化工专家候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 水、氨气、二氧化碳为原料,先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而生产出纯碱。下表是几种物质在 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_的溶 解度影响不大。 ( 2) 要使 NH4Cl 饱和溶液中的NH4Cl 结晶析出, 在_( 填“较高”或“较低”) 温度下进行比 较合适。 (3) “侯氏制碱法”制NaHCO3的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 NaHCO3+ NH4Cl,该反应能进行 的原因是 _ 。 17. 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OH -的浓度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 OH -数量越多 , 则溶液碱

12、 性越强。 10% 的 NaOH 溶液 ( 密度为 1.1g cm -3 ) 与 10% 的 KOH 溶液 ( 密度也为1.1g cm -3 ) 相比较 , 碱性更强的是_;要使上述碱溶液的pH减小,你准备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 化学方法是 _ 。 18.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 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0204060 NaHCO3 6.9 9.6 12.7 16.4 NaCl 35.7 35.8 36.6 37.3 NH4Cl 29.4 37.2 45.8

13、 55.2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 mL -1) )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 , 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 填 “增大”、 “减小”或“不变”) ,氨水的密度逐渐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2)取 12% 的硫酸溶液100g 配制成6% 的溶液,向100g12% 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_100g(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 ; (3)向 100g24% 的氨水加入100g 水,摇匀,溶液

14、体积是_mL 。 (保留到0.1 ) 。 19.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如图1 所示)的溶液。 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g 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 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 用 NaOH 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0g 后,再加入 68.9g 稀盐酸恰好完 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 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为测定某氯化钠、碳酸钠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g 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 分五次加入稀盐酸(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5g) ,待反应完全后,得到下面的质量关系: 加入稀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烧杯及其反应后混合物 的总质量 /g 122.2 146.1 170.0 193.9 218.9 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当加入稀盐酸至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精 确到 0.1g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