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统编本.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24952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统编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统编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统编本.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穷人 1. 会写“汹、涌、澎、湃”等14 个生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轰鸣”“抱怨”等18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关注情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抓住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重难点 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 和善良的形象。 1. 字词教学 本课 14 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把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进行分类,生字分类注意 “唉”“嘿”“嘛”“喃”一类偏旁相同、结构相同,表示语气的字,在指导读音中,可 以把课文中带有这些字的相应语句呈现出来,放在语句中更好地把握读音的准确性,也可 以通过朗读把

2、握人物的情感。“沉思”“抱怨”“忧虑”这类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教师出 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还能从人物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自作自受”“湿淋淋”时,要适当地拓展ABAC 式和 ABB式的词语。 本课生字读音中要注意“淋”的声母是边音,“皱” “勺”是翘舌音,注意零声母生字 “唉”的读音。书写方面,书写“皱”时要注意左右相等。 2. 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细节描写很有特色。基于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独立感悟和 掌握方法为主,教学时如何做到“面上到点、点上到位”呢?设计时不要过分纠结细节, 可以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出现的三个场景:桑娜等待丈夫回

3、家,桑娜 看望西蒙后抱回西蒙的孩子,桑娜说明实情获得丈夫支持。三个场景的描述完整地呈现故 事内容。 3. 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孩子,渔夫回来后,两人一度很 沉默,在沉默中,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表达,让学生的学习 从学过走向学会,把学习落实到运用上。 1. 预习提纲 (1)收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资料及穷人写作背景。 (2)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3)初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及词语,自主学习生字词。 (4)通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及文中描写的三个主要场景。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汹、涌

4、、澎、湃”等14 个生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风暴、轰鸣”等18 个 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读好句子,朗读课文。 3.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场景描写。通过环境描写,了解桑娜家生活的困难,认识人物勤劳 的形象。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 谈话入题: 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 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 2. 作者介绍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他的作品深受世 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文学史上的泰斗列夫 托尔斯泰,他用质朴

5、的语言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今天, 让我们跟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 灵。 3.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穷人) 【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地从作者简介导入本课,人物的图画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 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课件出示: 汹 涌 澎 湃 熄 掀 困 唉 淋 嘿 糟 嘛 皱 勺 提示纠正:“淋”的声母是边音,生字“皱” “勺”是翘舌音。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带读词语,男女生

6、接龙读,全部齐读。 课件出示: 渔夫 汹涌澎湃风暴 轰鸣 心惊肉跳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照顾 困难 阴冷 自作自受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忧虑 后脑勺 “忧虑”“抱怨”描写心理状态。其中“抱怨”是指心中对某一事物不满。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文中是桑娜因屋外的恶劣环境而心中特别 不安。 (3)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带点的词的读音及意义。 课件出示: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潮湿”都是翘舌音,偏旁相同; “又潮湿又阴冷”写出了西蒙家的艰难。 3. 快速读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 在邻居西蒙死后, 主动收养她的两个

7、孩子的故事。 4. 作者介绍的三个穷人中着力表现的是谁?围绕她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学生仔细默 读课文后,交流。 (1)桑娜、西蒙、渔夫中侧重表现桑娜。 (2)以桑娜的活动为线,重点描述了桑娜等待丈夫回家、桑娜看望西蒙后抱回西蒙的孩 子、桑娜说明实情获得丈夫支持这三个场景。 课件出示: 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孩子。 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3)三个场景中作者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提示:桑娜与丈夫收养西蒙的孩子。 【设计意图】 本环节安排四个层次的读: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8、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词语,先指导学生读准 字音,再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形成个人独特的阅读感受;第三步快速默读课文,引 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第四步细心默读课文,引 导学生通过抓人物、抓场景,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 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研读场景一,初识人物形象 过渡: 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 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面对“穷”境,人物展现出怎样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1. 请同学们朗读第1、2 自然段,看看

9、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这件事外,你还 知道了什么? 2. 交流。 (1)桑娜家境非常贫穷。 桑娜的家境贫穷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 子: 课件出示: 桑娜沉思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 还只能勉强 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 只有鱼。 “沉思”“勉强”是什么意思? 沉思: 文中指桑娜在寂静和孤独中对生活现状深沉思索。 勉强: 文中指桑娜一家靠打鱼凑合将就着过日子。 桑娜家境的此贫寒是通过对桑娜的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 (板书:心理) 齐读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结:这段

10、文字以描写桑娜心理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桑娜家境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 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 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才得以维持的。 (2)渔夫和桑娜十分勤劳。 桑娜家虽穷,但却温暖而舒适。 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 课件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 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认识人物形象。 a. 这段文字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两者间有什么联

11、系?(先写了屋外海边恶劣的环境, 再写了屋内温暖舒适的环境。两者形成对比,更显出家庭的温暖。) b. 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课件将“温暖而舒适”变红) 引导学生体会渔夫和桑娜通过辛勤劳动将家布置得非常温暖、舒服。 c. 这段文字表现了渔夫和桑娜怎样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勤劳,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 (板书:勤劳) 男女生合作读屋内、屋外环境描写的句子。 小结: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又叫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桑娜、渔夫的勤劳和他们 家境的贫寒,有利于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3.

12、总结。 桑娜一家七口人,住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虽然穷,但在桑娜和丈夫的努力下,勉强 度日。这样的状况如果再加上两个人,他们的生活会更艰难吗?我们下次课再学习。 四、课后作业 1. 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心理的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3. 品析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别人的美好品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勤劳和家庭的贫困,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 子?(指名读第 1、2

13、 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勤劳和家庭贫困的句子。) 2. 接下来,桑娜一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她和渔夫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这节 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二、研读场景二,再识人物形象 1. 出示三个场景,指名读第二个场景。 课件出示: 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孩子。 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过渡:在这些穷苦的渔民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2. 默读课文第 37 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桑娜。 3. 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并指导朗读。 示例一:

14、 课件出示: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她头往后仰着, 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 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 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 都是卷头发, 圆脸蛋, 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1)从这段对西蒙小屋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从西蒙死时的神情“冰冷发青的脸上”看出西蒙死得很痛苦;“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 的细节描写,看出她死前的挣扎、不舍,其场景让人揪心。 从“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 “旧衣服”等词语可以看到西蒙家比桑娜 家更穷更苦,值得同情。 西蒙深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也

15、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临死前也不忘孩子。 (2)从“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细节描写中,结合上下文想象西蒙最放心不下的是什 么?(板书:孩子) (3)齐读课件句子,感受环境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出的画面。 示例二: 课件出示: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 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1)两次出现“寡妇的日子”,一次是“真困难”,一次是“真难过”,从桑娜的心理 活动中,你读出来什么? 西蒙的家庭特别贫困,特别穷,快到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 桑娜很有同情心,知道邻居西蒙生病,想去看望。 桑娜很善良,一边担心着丈

16、夫的生死,一边还牵挂女邻居西蒙。 (2)指名读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的善良。(板书:善良) 4. 小结:西蒙的家境,让人同情;西蒙的不幸,让人揪心;西蒙的孩子,让人心疼!我们 以深深的怜惜之情再读课文第7 自然段吧。 (齐读第 7 自然段)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研读西蒙家境和桑娜的心理活动,既要让学生感到西蒙家境值得同情, 揭示桑娜救助她孩子的心理动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西蒙是个很善良、很爱孩子的伟大母 亲,对下文桑娜品格形成衬托。两个层面的感受,都为学生深度研究语言文字奠定了厚实 的情感基础,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熏陶效果。 5. 读课文第 811 自然段。 过渡: 面对西蒙惨死

17、的场面,桑娜会怎么做呢? (1)找一找桑娜的表现,体会她的心情,从而感悟她的品质。 (2)出示句子,体会桑娜的善良。 课件出示: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 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 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预设: 这三句话写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时的动作和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得到桑娜行动很干脆。 “裹”“抱” “放” “拉”一系列动作做得是那么自然,那么利落,可见桑娜已经把西蒙 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多么善良呀! 想法简单。自己家的生活本来就很苦,如果多了两个人,日子会更难过。但是,

18、她“不 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知道“非这样做不可” 。说明她明白救助苦难不需要理由,这是多 么伟大的善举呀! 齐读这段话,感受桑娜的善意之举。 (3)出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桑娜心路历程。 课件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 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预设: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 会想到这些? 怜惜丈夫,深深自责,丈夫终日劳累,自己不能为他多分忧,反而擅自做主抱回两个孩子 来增加他的负担。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19、”说明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桑娜想丈夫快回来,可自己又没准备好,想收养孩子又怕受到责罚的矛盾、紧张不安的心 情。 你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从这里你认为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 桑娜为了照顾西蒙的遗孤, 甘愿受责罚。 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这里连续用到省略号,有何作用? 表明桑娜心情紧张,心理活动时断时续,不是很连贯。 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4)小结: 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 从桑娜的动作中去体

20、会她抱回孩子时的毫不犹豫。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 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 不安的内心世界。 三、研读场景三,深化人物形象 桑娜未经丈夫同意,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内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是朝不保 夕,再加上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渔夫回来后是如何表现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1227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 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 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从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 样的人? 场景三中几次写到“沉默”, 把句子画出来 , 并体会为什么“沉默”。 2交流。 (

21、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 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2)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从中可以看出渔夫 是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你 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自由朗读,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 引导交流: A.“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从渔夫的表情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渔夫想到变成孤儿的两个孩子今后的日子会很困难,思考着想把他们抱过来

22、。) B“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小孩 不能和死人在一起,必须得抱过来。 ) C“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说明了什么?这里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 的一个人? (“熬”说明为了抚养邻居孩子,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 辛劳。从中可以看出渔夫善良、坚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渔夫的美好心灵。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两次沉默的句子。 课件出示: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第一次桑娜和丈夫都“沉默”了,他们会想些什么? 第一次是

23、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 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自己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 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 课件出示: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桑娜第二次为什么“沉默”? 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从两次“沉默”中你对桑娜有怎样的认识? 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灵。 男女生读,感受从“沉默”表现出的人物善良的品质。 【

24、设计意图】 仍然关注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 深对桑娜的认识,体会到渔夫善良、坚强的美好品质。 四、回归整体,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导语: 通过认真阅读,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善良及宁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 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在课文前半部分通过室内外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 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交代了渔夫一家贫穷的家境,通过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心理活 动表现了桑娜的善良,最后通过人物的对话进一步刻画了渔夫的美好形象。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交代桑娜贫

25、穷的家境?(凸显人物品质) 2如果没有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体会心理描写 的作用:真实感人,合情合理。 3. 阅读这篇课文,你在写作方法上受到什么启示? 人物品质体现在细致入微的心理细节描写上,在心理矛盾冲突中展现桑娜善良的高贵 品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灵的纯净与美好以及穷人吃苦耐劳的品质。 【设计意图】 回归整体,品评作者组织材料的别具匠心,进一步领略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 写一写桑娜在丈夫回来后第一次“沉默”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想象、续写,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

26、人物心理、环境描写等进行品析,多形式指导朗读,感 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 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力 求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学习三个场景的同时,感悟故事情节 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更有效地理解课文。 2. 主线清晰,细节感人。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展开,其中对桑娜心理 活动的细节描写进行着重分析,在感受到人物担心、害怕、矛盾、紧张、不安等一系列的 活动中,展现人物富有同情心、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此外,教学中还要注意环境、人 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比如恶劣天气渲染气氛,家庭环境突出人物的勤劳,西蒙死时的状态 反映穷人生活的不易等。 3. 朗读训练, 读出个性。 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来体会文章情感,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对话读。要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 情感体验,不仅要读出桑娜的善良,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本课教学设计中,在读出 个性化上有所欠缺,需要在读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