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地球公转运动特点》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3076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地球公转运动特点》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地球公转运动特点》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地球公转运动特点》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必修 1地球的公转运动特点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标准的 要求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1. 新课标要求及其分析 新课标 对本节内容并没有知识识记和原理理解上的具体要求, 只把这部 分内容作为认识地球公转运动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体验。但是了解行星一般运 动规律,更有利于认识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自然现象,也更利于理解和分析地球公 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符合新课程“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包括: 公转的 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这部分内容分析了公转的规律性,实际上 所有八大行星的运动都符合这个规律,只不过是轨道的半径长短和

2、公转速度不 同。 2. 本课在本单元以及必修1 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公转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它结合了地球和地图的重要内容。 地球的公转方向、轨道和周期、黄赤交角也是认识地球公转运动地理意义的基础。 尤其是黄赤交角, 它是引导学生理解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四季 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 同时对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 有重要意义 。 本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强,逻辑推 导能力、读图能力等 空间思维 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难 度比较大。所以历

3、来是高一新生在开始进入地理学习后,首先遇到的难理解又难 掌握的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对巩固和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有很大的影响。 3. 教学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 同时遵 循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本节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 了解:说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在地球公转图中识别黄赤交角, 说出二分二至日的名称、 对应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理解: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运用:运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释石河子阳台朝南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结合动画和教材, 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规律;尝试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轨迹图

4、。 探究:通过观察多媒体动画“地球公转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发 现不同节气直射点的纬度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石河子阳台朝南的实际现象,激发对太阳直射点 移动规律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1. 诱思自学: (1)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引入地球公转特征的学习。(2) 观察模拟的地球公转演示实验, 认识公转的特征。 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 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3)引导学生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学生分析地球公 转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 探究的学习过程, 理解地理事 象。 2. 合作探究:(1)采用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观察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

5、有助 于直观、形象的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2)同时结合 4 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初步学会 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轨迹图),同时又培养 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知识巩固: 采用非常规的地球公转图, 完成相关重点知识的复习。 有助于学生 灵活掌握和理解知识,形成地理能力。 三、学法分析: 1. 学会画图:包括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一个回归年中的轨迹图以及四个节气 时晨昏线的画法。 2. 学会分析:在对太阳直射点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要能分析某一时刻太阳直射 点的半球及其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3. 知

6、道一种逻辑关系: 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 引起黄赤交角的存在, 进而引起太 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再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等。 四教学重点: 1. 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这是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基础,是知识转 化为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学习以后各节知识的铺垫。 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规律。这是形成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直接原因,是 地球公转运动的重要规律, 也是有效训练学生地理空间思维、 联想能力的知识点。 五教学难点: 1.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远日点的差异。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因为这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缺少感性认识, 且球面知识较抽象难理解, 知识点易互相干扰。

7、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课 问题情境一 : 设问:国庆节老师去上海旅游, 刚去的几天感觉有一些不适应的 现象,你觉得会有哪些? 然后呈现新疆和上海10 月 5 日在 “地方时差、早上上班、气候及 昼长时间上”的差异。最后归纳 在思考中进入新的 学习领域,产生了 学习的动机。 通过创设与学 生实际生活密 切相关的问题 情境导入,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探究的兴 趣。 这些差异的产生分别是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结果。 二、诱思自学 读表、图掌握 地 球 公 转 的 特征 问题情境二 : 学生看书填写表格“地球公转的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并与地球自转比较异

8、同。 问题情境三: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思考: ( 1)地球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 的,为什么在近日点最快、远日 点最慢? ( 2)地球公转中北半球夏半年 (186 天)比冬半年(179 天)略 长的原因? 1. 在教师引导下自 主的看书思考,完 成地球公转基本特 征的学习,并主动 对比公转与自转的 异同点。 2. 结合“地球公转 轨道图”及所学物 理知识,共同探究 公转速度的变化及 其相关影响。 1.通 过 学 生 自 主学习公转特 征,并 对 比 公 转与自转的异 同点,加深理 解、记忆,培 养学生图文转 换能力。 2. 创设问题情 境,训练学生 学会运用资料 获取信息和综 合分析能力; 3.

9、通 过 公 转 特 征的学习,使 学生感受到地 理知识的实用 性。 三、合作探究 黄赤交角的产 生及其影响 问题情境四: 1. 观察动画“地球绕日公转”, 思考地球在公转中的姿态,导入 黄赤交角的形成。 2. 观察多媒体动画“地球公转中 黄赤交角的存在” ,再图示法讲解 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特点、影响。 3.学生观察动画, 完成表格: 包括 春秋分日、冬夏至日的时间、直 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纬线名称。 问题情境五: 学生分四大组分别对有关太阳直 射点季节移动的四个相关问题进 行探究: 尝试在图示中用箭头曲线画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各组必 做题) 为什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大 是 2326 N和

10、23 26 S 如 果黄赤交角变大(变小),直射点 的纬度会有什么变化(各组任选 一题) 一年中有2次、 1次和没有太阳 直射现象的分别是哪些地区? (各组任选一题) 石河子市住宅楼阳台都朝南的 原因? 1. 学生观察动画, 理解地球上太阳直 射点的含义,进而 分析黄赤交角的形 成及其影响。 2. 通过完成表格内 容,加深认识四个 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分布。 3. 小组探究活动, 使太阳直射点的南 北移动规律得以拓 展、延伸,知识更 灵活、实用。 1运用动画媒 体,把“太阳 直射点的移 动”这一抽象 的思维过程转 化为具体的形 象演示, 为 “太 阳直射点移动 规律”的深入 学习作铺垫。

11、2. 通过观察动 画演示,培养 学生地理事物 形成原因的空 间联想、分析 能力。 3. 分组探究充 分调动学生表 现欲,强化集 体荣誉感。最 终使学生通过 自主、合作探 究,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能力 和归纳总结能 力以及画图能 力。 四、知识巩固 (1)画出地球公 转方向 (2)标出冬夏至日、春秋分日位 置 (3)标出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 (4)说出月 10 8日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及变化 回忆与巩固地球公 转的特征,辨析所 呈现的示意图与常 规图的区别,完成 思考的问题。 进一步强化地 球公转运动的 特征及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规 律,灵活的掌 握 和 迁 移 知 识。 七:教学反思 我们的学生是具

12、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 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 课堂上,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 专心致志倾听学生的发言, 体验学生的情绪, 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精当点拨、精心唤起、精巧引导,才能 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焕发“生成”的活力,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 成功之处: 通过创设质疑情境,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历一个探索发现 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诱发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通过练、学、讲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绘画能力。 需改进之处: 问题情境五中, 第 3 和 4 问对一般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理解有一定难 度,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对待。其次在问题情境五中,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 成信息,还要及时应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