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3166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3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水 图2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2015 年 1 月 17 日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 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思考 :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1、燃烧消耗氧气 2、生成物为固体 提出疑问 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 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 活动探究一 、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

2、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 、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 讨论分析: 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 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2O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 镁条实验演示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小结: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 1、要能和氧气发生燃烧 2、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3、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二、实验装置的再设计 讨论分析:上述选用的装置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指出来。 请你选

3、用上述可以用的药品,设计一个更好的装置,并简单说明设计的理由。 一些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说出它的优缺点 二、分子运动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 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 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 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 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4、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思维拓展】 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 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 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 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 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三、催化剂 :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

5、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写出仪器B 的名称: _。 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 和 _(填化学式 ), Mn02 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作用。 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法收集氧气。 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 中, 并打开仪器A 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 红 硫 红 铁 铁 镁 2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 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 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 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6、】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 分解放出 02; 猜想:反应生成的K2Mn04 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 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 测得 Mn02 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K2Mn04 在 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 出了猜想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 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 对其分 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有何认识 ?

7、_。 四、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 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 品如 A 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 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 小李的实验: 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请

8、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 是和(填化学式 )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五、气体制备、收集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 常用 _ _, 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 应与 _ (填“ B”或“ C”) 相连。 (2)若 X 是稀盐酸、 Y 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 集 CO2 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 溶液,则该溶液的作 用 是 除 去 _ _ ; 若 乙 中 放 入

9、浓 硫 酸 , 浓 硫 酸 的 作 用 是 _ 。 (3)若 X 是水, Y 是 CaC2 固体,则从A 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 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 应该装入;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2、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药品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 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不选择第组药品的

10、原因 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 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 是。 (4)气体检验。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3 4、实验室中可以用右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 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 (2)在实验室中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3)右图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下图中的哪些仪器替代(填序号)。 (4)某同学用了上图中的a、d、g、h

11、 仪器组装成氧气发生装置,请你推测该同学选用 的化学药品是。 (5)带火星的木条在盛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不能复燃,而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能 复燃。请你归纳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等。你认为带 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与有关。 六 环境问题 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 世纪人类 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 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 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

12、施有(只填2 种) : ;。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 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 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 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 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 。 (3).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约溶解1

13、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 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 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 4 甲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 装置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 B:。 (4).二氧

14、化碳在化学家的眼里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 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为化工合成提供足够的碳元素,既可 以减少化工产业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又可以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肥厂用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 2)2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 800 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 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

15、方程式为: 。 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 理由是: 六、碳的还原性 . (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 甲) ,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 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 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 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 化合价为 -2 ,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

16、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 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19 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 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 ) 的比例。 A. 32 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后,往试管中加入 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 能” )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 看到红热现象, 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 “放” ) 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 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 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澄 清 的 石 C+Cu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