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政府债券.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73348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政府债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八章政府债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八章政府债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八章政府债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八章政府债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政府债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政府债券.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政府债券,第一节 政府债券 的构成、特点及效应,一、政府债券的构成,(一)政府债券含义 政府债券是指政府的财政部门或其他代理机构为筹措资金,以政府名义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有价证券。 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有时会出现政府的其他部门或政府机构出面举借债务的例子。 如在美国联邦政府这个层面,讲到债务有两种:一是美国国债,二是机构债券。后者信用稍次之。,(二)政府债券的层次 政府债券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一般称为国债(或国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称为地方债(或地方债券)。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券是国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券称为市政债券,有两

2、种类型:一种是一般责任债券,另一种是收入债券。,二、政府债券的性质和特点,(一)政府债券的性质 第一,从形式上看,政府债券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它具有债券的一般性质。 第二,从功能上看,政府发行债券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其财政赤字,但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政府债券已经成为政府筹集资金、扩大公共开支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债券的特点 政府债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安全性高、流通性强、收益稳定、免税待遇四个方面,三、国债发行的金融效应,(一)国债发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中央银行承购国债的货币效应 中央银行承购国债非常容易扩张社会货币供给量。 因此实践中有些国家对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规定了一定的限制条

3、件。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这方面规定。,2、商业银行承购国债的货币效应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靠压缩贷款来承购国债,不会改变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靠动用超额准备金来承购国债,会扩大货币供给量。 3、非银行部门承购国债的货币效应 一般来说,将不改变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二)国债发行对资金市场的影响 1、资金供给弹性小的情况 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是利率效应,二是挤出效应。 利率效应是指政府在借贷资金市场上发行国债,使得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在借贷资金市场上发行国债,减少了非政府部门在该市场借款可能获得的数量。,2、资金供给弹性大的情况 利率效应和挤出效应明显减少。,第二节 国债发展历史

4、,一、国债的产生,(一)国债产生的年代 一种说法是:在奴隶制时代,国债已经产生。另一种说法是:国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是随着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 我们认为:第一,如果将国债理解为中央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向社会其他经济主体举借的债,那么国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已经产生了。第二,尽管国债很早就出现,但是其比较兴旺的发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二)国债产生的条件 发行国债的先决条件是财政支出的需要,另一个条件是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 我国经济界还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国债的产生应该有四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国家财政上的需要,二是要有平等对立的经济关系,三是要有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四是要有货币信

5、用制度的发展。,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债,(一)奴隶社会的国债 尽管有关文献记载奴隶制国家已经出现过国家借债的情况,但这种国债现象也只是少量的。 (二)封建社会的国债 在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国债仍然是少量的,但是与奴隶社会相比较,国债的现象要频繁一些,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初(即原始积累时期),国债实际上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西方经济学家多数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这种思想反映在国债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反对政府借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则对国债进行了系统地批判,尤其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借债的原因是由于

6、当权者奢侈而不知节俭;第二,国债是非生产性的,会减少社会生产资本。,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更为发达,国家的职能也在增强,而国债则更多地被政府用来作为调节财政收入以及宏观经济的手段。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经济理论发生了明显变化。 “凯恩斯革命”试图取代“看不见的手”,政府更多地干预了经济。以这种思潮为基础来看待国债,国债就成为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的东西。,当时,许多经济学家持有这样的观点。比如,凯恩斯学派认为:第一,举债支出虽然浪费,结果却可以使社会致富,因此国债有益;第二,政府可以不断地发行新国债来代替旧国债,因此国债实际上是不

7、需要偿还的;第三,国债可以不断增长,因为经济也在发展,国债对经济的负担不会越来越重;第四,政府除了负债外,还有大量资产,故国家的负债是可以和资产抵销的。,另外,在原苏联等一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采用过国债政策。其实,到了当今世界,政府举借债务是普遍的现象。无论社会制度怎样,不管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大多数政府都会把国债作为其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第三节 我国国债的发展,一、1949年之前的国债,(一)我国古代的国债 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都曾经出现过一些皇朝举债的事件。 不过总的来说,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政府借债是比较少的现象。 (二)清朝末年的国债 清朝末年的对内借债,主要有三

8、次:第一次是1894年的“息借商款”;第二次是1898年的“昭信股票”;第三次是1911年的“爱国公债”。,(三)北洋政府时期国债 北洋政府在经济上是破落的,它的财政除了依靠海关的一点关余和盐余外,主要靠举债度日。 (四)国民党政府时期国债 在1927年到1936年期间,国民党政府共发行了26亿元以上的国内国债。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发行的法币债券大约147.5亿元。在1946年至1949年期间,每年仍然要发行一些债券。,(五)共产党根据地的政府债务 根据现有资料,在根据地政府发行的债券中,比较早的是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发行的“水利借券”,而最晚的是海南岛琼崖人民政府1950年

9、发行的“琼崖人民解放公债”,总计各根据地政府先后举借的债务有51种之多。,二、20世纪50年代的国债,(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发行背景 在于当时财政收入不能弥补支出。 2、发行情况 总额为2亿分,在1950年内分期发行。公债的面额单位定名为“分”,折实计算。每分所含的实物为:大米(天津为小米)6市斤、面粉1.5市斤、白细布4市尺、煤炭16市斤。债券还本是分五年作五次偿还,利率定为年息5厘,每年付息一次。后来实际发行1.41亿分。,(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发行背景 为完成“一五”计划筹集建设资金。 2、发行情况 从1954年开始发行,到1958年。 1954年发行总额定为6亿元;利率定为

10、年息4厘,每年付息一次;公债本金分八年作八次偿还。,1955年到1958年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计划发行额总计为24.3亿元(其中1958年为6.3亿元,其余各年为6亿元),公债利率都定为年息4厘,每年付息一次(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债本金分十年作十次偿还。,(三)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与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比较 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前者主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以是一次性发行。后者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是连续发行五年。第二,前者的期限只有1至5年,后者的期限较长,一部分债券达到了10年。第三,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总额在规模上超过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四,当时

11、债券均无自由交易之规定。,三、20世纪80年代的国债,(一)国债恢复发行 1、改革开放初期国民收入格局的变化 出现两个发展趋势。其一,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集中的财力相对减少,具体表现是财政预算内资金相对下降。其二,与此呈反向的变化,非政府部门支配的财力相对增加,表现为企业、个人拥有的资金相对上升。 2、国库券成为财政收入的一项内容 从1981年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二)“六五”时期的国债 第一,国库券的发行对象非常广泛。第二,国库券直接成为财政收入的项目之一。第三,每年国库券发行仅为一次,但发行期非常长。第四,国库券的利率区别单位和个人而有所不同。第五,国库券的发行方式主要依靠

12、行政分配手段。第六,在国库券的票面形式上,单位认购和个人认购有所不同。第七,当时还不允许国库券流通。第八,当时国库券的偿还安排主要是分5年作5次偿还,1985年开始是到期一次偿付。,(三)“七五”时期的国债 第一,居民个人逐步成为国库券的认购主体。第二,国库券的发行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高。第三,国库券的利率在逐步升高,而偿还期在逐步缩短。第四,国库券的发行方式仍然主要依靠行政分配手段。 当时除了发行国库券外,还发行了其他一些品种的国债。1988年4月还出现了我国国债交易柜台市场。,四、20世纪90年代的国债,(一)“八五”时期的国债 第一,1994年国债发行量跃上了新台阶,突破

13、四位数。第二,在国债发行方式上,出现了承购包销的方式。第三,在债券流通市场上,最主要的特征是国债交易方式的扩展。发展了场内交易,还开展了国债回购交易,并进行了国债期货交易的试点。第四,在国债品种上,从1995年开始,发行的国债以无记名国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为主要形式。,凭证式国债是以收款凭证形式记录债权的国债。这种国债不印制票面金额,而是根据认购者的认购额填写实际的缴款金额。债券从购买之日起计息,记名,可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我国的凭证式国债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发行的,具有储蓄债券的特征。在持有期内,凭证式国债的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也可以到原购买网点提前兑取。,记账式国债是

14、以电子账户形式记录债权、无纸化的国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财政部在一部分国债发行中采用电子记账形式,后来则成为主要的国债品种。这种国债属于记名债券,可上市交易。投资者购买这种国债前先要到相关的债券市场开设账户。由于记账式国债的运作实现了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1年期以内的记账式国债一般是贴现发行,1年期以上的记账式国债一般是以附息债券的形式出现。,(二)“九五”时期的国债 第一,在我国的国债政策中,更加强调国债经济功能的作用。第二,国债发行方式逐渐以招标方式为主。第三,银行间债券市场于1997年6月正式开始运行。,五、21世纪开始以来的国债,(一)“十五”时期的国债

15、第一,国债发行量增幅放缓。第二,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成为我国国债市场上的主导品种。第三,国债期限再一次丰富起来,不但短期国债恢复,还出现了长期国债。第四,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市场则于2002年问世。,(二)“十一五”时期的国债 第一,发行数量明显要比“十五”时期增加。第二,从国债品种看,2006年开始出现了储蓄国债,2007年财政部于又重新开始发行特别国债。第三,从国债期限看,短期国债从2009年开始以“天”为单位,长期国债在2009年首次发行了50年期的。第四,从国债流通规模看,证券交易所市场国债的交易规模远大于企业债,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政府债券的比重较小,金融债券则较大。另外,回购交

16、易的规模远大于现券交易。第五,从国债柜台市场交易看,进展不大。,(三)“十二五”时期的国债,第一,在国债规模方面,“十二五”时期国债数量增长相对平稳。第二,在国债品种方面,“十二五”时期与“十一五”时期没有变化,这表明我国国债品种的类型已经基本成熟。第三,在国债发行次数方面,“十二五”时期国债发行采用了续发行制度。第四,在国债期限方面,延续了“十五”时期的期限结构,继续以中期为主导。第五,在国债流通方面,交易规模仍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大于证券交易所市场,回购交易大于现券交易,国债柜台市场交易仍然低迷。,第四节 我国地方债的发展,一、20世纪50年代的地方债,(一)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 最早的地方

17、债是1950年发行的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 (二)地方经济建设公债 1958年6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之后全国部分地区(如江西省、东北地区等)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发行了地方经济建设公债。 50年代我国的地方债,也属于非上市债券。,二、2009年地方债重新启动,2009年,我国政府决定重新开始发行地方债。安排省级政府适当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应对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 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事宜。地方政府债券冠以发债地方政府名称

18、,债券期限均为3年,利息按年支付,利率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发行总额2000亿元。,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债每年继续发行,基本情况如下:第一,在发行模式上,先后经历了从发行到还本付息都由财政部代办的“代发代还”模式;地方政府在规定的额度内自行发行债券,但仍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的“自发代还”模式;地方政府在规定的额度内自行发行债券,并直接向投资人支付本金和利息的“自发自还”模式。,第二,在发行规模上,逐年扩大。2015年达到6000亿元。地方债的发行规模都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下达的。第三,在债券期限上,我国地方债主要属于中期性质,如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等。而在票面利率上,一般是通过招标方式决定,通常要比发行同一时间的国债收益率稍高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