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36825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文言文课件2.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第1篇 桃花源记,考情检索:2016年3题B项考查“悉”的意思;2015年3题A项考查“俨然”和“属”的意思;2014年3题B项考查“交通”的意思。,一、熟记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_陶渊明_,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_东晋_(朝代)著名诗人。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通“_邀_”,邀请) 2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对感到诧异_),要点梳理,3古今异义 (1)无论 (古义:_不要说,更不必说_;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2)妻子 (古义:_妻子和儿女_;今义:男子的配偶) (3)绝境 (

2、古义:_与人世隔绝的地方_;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鲜美 (古义:_鲜艳美丽_;今义:食物味道好) (5)交通 (古义:_交错相通_;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不足 (古义:_不值得_;今义:不充足,不满) (7)如此 (古义:_像这样_;今义:这样),四、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 寻找,寻病终 随即,不久,2.舍,便舍船 离开,屋舍俨然 房屋,3.志,处处志之 做标记,寻向所志 标记,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行 _沿着,顺着_ 2落英缤纷 落英:_落花_ 缤纷:_繁多而错杂的样子_ 3仿佛若有光 _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_ 4才通人 _仅_ 5豁

3、然开朗 _宽阔明亮的样子_ 6屋舍俨然 _整齐的样子_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类_ 8阡陌交通 _田间小路_ 9鸡犬相闻 _可以相互听到_ 10悉如外人 _桃花源以外的世人_ 11黄发垂髫 黄发:_老人_ 垂髫:_小孩_ 12具答之 _详细_ 13皆叹惋 _感叹,惋惜_ 14便扶向路 _沿、顺着_ 15及郡下 _到_ 16诣太守 _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_ 17遂迷,不复得路 _终于_ 18欣然规往 _计划_ 19后遂无问津者 _渡口_,四、翻译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他)继续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4、人。 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带领妻子儿女及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忽逢桃花林,_夹岸数百步_,_中无杂树_,_芳草鲜美_,_落英缤纷_。 2土地平旷,_屋舍俨然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即时过关,1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课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

5、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C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D“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感到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

6、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第2篇 陋室铭,考情检索:2017年2题D项考查“白丁”的意思;2013年3题B项考查“劳形”的意思。,一、熟记文学常识 陋室铭的作者是_唐_朝文学家_刘禹锡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_出名、著名_) (2)有龙则灵 (名词用作动词,_变得灵异_) (3)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用作动词,_扰乱_) (4)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_使劳累_),要点梳理,三解释重点文

7、言字词 1惟吾德馨 惟:_只_ 馨:_指品德高尚_ 2苔痕上阶绿 _长到_ 3草色入帘青 _映入_ 4谈笑有鸿儒 _博学的人_ 5往来无白丁 _没有什么学问的人_ 6可以调素琴 _弹_ 7无案牍之劳形 _公事文书_ 8无丝竹之乱耳 _奏乐的声音_ 9何陋之有 _宾语前置的标志_,四、翻译重点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公事文书使身体劳累。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山不在高,_有仙则名_。_水不在深_,有龙则灵。 2_谈笑有鸿儒_,往来无白丁。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南阳诸葛庐_,_西蜀子云亭_。_

8、孔子云:何陋之有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即时过关,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第3篇 爱莲说,考情检索:2015年5题A项考查“爱莲说”的结构类型。,一、熟记文学常识 爱莲说的作者是_北宋_(朝代)哲学家_周敦颐_。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词类

9、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蔓:_生枝蔓_;枝:_长枝节_) 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可爱者甚蕃 _繁多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_洗_ 妖:_美丽而不端庄_ 3亭亭净植 _立_ 4不可亵玩焉 _亲近而不庄重_ 5陶后鲜有闻 _少_ 6宜乎众矣 _应当_,要点梳理,四、翻译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贴近玩弄。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五、背诵默写重点

10、句子 1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寓意与之相近的文句:_出淤泥而不染_,_濯清涟而不妖_。 2中通外直,_不蔓不枝_,_香远益清_,亭亭净植。,即时过关,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B ) A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第4篇 核舟记,一、熟记文学常识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_虞初新志_。作者_魏学_,字子敬,_明_朝文学家。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_又

11、_”,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诎右臂支船 (通“_曲_”,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通“_横_”,横着)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通“_父_”,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要点梳理,考情检索:2017年2题B项考查“尝”的意思。,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古义:_零数_;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古义:_上下_;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3)佛印居右 (古义:_在_;今义:居住) (4)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_靠近_;今义:两个及其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_竟然_;今义:曾经)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 (古义:_挑选_;今义:简单,简直等),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_顺着、就着_ 象:_雕刻_ 2尝贻余核舟一 _赠_ 3佛印绝类弥勒 绝:_极_ 类:_像_ 4矫首昂视 _举_ 5神情与苏、黄不属 _类似_ 6珠可历历数也 _分明可数的样子_ 7其船背稍夷 _平_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满_,四、翻译重点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

13、为之。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闭之,则右刻“_山高月小_,_水落石出_”,左刻“_清风徐来_,_水波不兴_”。,即时过关,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生动地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原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解说词。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特意点明窗可以开合,表现了雕刻技艺之精巧。 C本文写人形神飞动,“各具情态”。如写舟尾舟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真是绘影绘声,呼之欲出。 D文章最后用“嘻”这个叹

14、词领出了“技亦灵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的赞叹之情。,第5篇 大道之行也,一、熟记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礼运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_孔子_(人名)答问的著作。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_举_”,推举,选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_鳏_”,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 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_以为亲_),要点梳理,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男有分,女有归 分:_职业、职守_ 归:_女子出嫁_ 2货恶其弃于地也 _憎恶_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_造反_ 贼

15、:_害人_ 作:_兴起_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外户:_泛指大门_ 大同:_理想社会_ 5矜、寡、孤、独 寡:_老而无夫的人_ 孤:_幼而无父的人_ 独:_老而无子的人_,四、翻译重点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

16、所谓的理想社会。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天下为公,_选贤与能_,_讲信修睦_。 2故人不独亲其亲,_不独子其子_,使老有所终,即时过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第6篇 三峡,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一、熟记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郦道元_,_北魏_(朝代)地理学家。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_缺_”,空缺) 2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活用

17、作名词,_飞奔的马_) (2)素湍绿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急流_) (3)回清倒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清波_) (4)晴初霜旦 (名词活用作动词,_下霜_),要点梳理,3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_如果_;今义:自从) (2)或王命急宣 (古义:_有时_;今义:或者)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_即使_;今义:虽然) (4)良多趣味 (古义:_实在,的确_;今义:较好) 4一词多义,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正午_ 夜分:_半夜_ 2不见曦月 _太阳_ 3至于夏水襄陵 _上_ 4沿溯阻绝 沿:_顺流而下_ 溯:_逆流而上_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8、 _白色的急流_ 6飞漱其间 _急流冲荡_ 7清荣峻茂 _茂盛_ 8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_天刚晴_ 霜旦:_下霜的早晨_ 9林寒涧肃 _寂静_ 10属引凄异 _接连不断_,四、翻译重点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的山色。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或王命急宣,_有时朝发白帝_,_暮到江陵_。 2春冬之时,_则素湍绿潭_,_回清

19、倒影_。 3巴东三峡巫峡长,_猿鸣三声泪沾裳_。,即时过关,1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文章第四自然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 )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3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2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读后让人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雄奇秀拔、清幽秀美的景色。,第7篇 答谢中书书,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一、熟记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_南_朝梁代人_陶弘景_,他有“山中宰相”之称。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活用作动词,_辉映_) 2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_季节_;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 (古义:_消散_;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 (古义:_坠落_;今义:衰败,萎靡) 3一词多义,要点梳理,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答谢中书书 _信_ 2四时俱

21、备 _都_ 3晓雾将歇 _早晨_ 4沉鳞竞跃 _鱼_ 四、翻译重点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_山川之美_,_古来共谈_。 2答谢中书书中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猿鸟乱鸣_和_沉鳞竞跃_。,四、翻译重点句子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山异水的人了。 2但少闲人如吾

22、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青林翠竹,_四时俱备_。 2夕日欲颓,_沉鳞竞跃_。 3_实是欲界之仙都_。自康乐以来,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 4庭下如积水空明,_水中藻、荇交横_,_盖竹柏影也_。,即时过关,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声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第8篇 记承天寺夜游,考情检索:

23、近六年未考。,一、熟记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_苏轼_,号东坡居士,_北宋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活用作动词,_散步_) 2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古义:_门_;今义:住户,人家) (2)盖竹柏影也 (古义:_原来是,表推测原因_;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3)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语气词,罢了_;今义:耳朵) 3一词多义,要点梳理,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 _考虑,想到_ 2欣然起行 _高兴的样子_ 3遂至承天寺 _于是,就_ 4寻张怀民 _寻找_ 5亦未寝 _睡觉_ 6相与步于

24、中庭 _共同、一起_ 7积水空明 _形容水的澄澈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清闲的人_,四、翻译重点句子 1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相互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记承天寺夜游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庭下如积水空明_,_水中藻、荇交横_,_盖竹柏影也_。 2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

25、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_何夜无月_?_何处无竹柏_?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原文语句填空),即时过关,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时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2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写于作者被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26、。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第9篇 观潮,一、熟记文学常识 观潮选自_武林旧事_,作者_周密_,_宋_代湖州人。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词类活用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名词作状语,_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_) 2古今异义 (1)方其远出海门 (古义:_当时_;今义:方形等) (2)吞天沃日 (古义:_用水淋洗_;今义:肥沃) (3)标枪舞刀 (古义:_举枪_;今义:一种

27、体育器械) (4)人物略不相睹 (古义:_人和物_;今义:特指人),要点梳理,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3一词多义,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_农历十六日_ 2则一舸无迹 _船_ 3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骑:_马_ 标:_树立、举_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_(价钱)加倍的高_ 5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僦、赁:_租用_ 虽:_即使_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鲸波:_巨浪_ 万仞:_形容浪头极高_ 7倏尔黄烟四起 _忽然_ 8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_江岸_ 9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连接_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_画花纹或图案_ 11随波而逝 _去,往_ 12溯迎而上 _迎着潮

28、水逆流_ 13如履平地 _踩_,四、翻译重点句子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烟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2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写演习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_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_。 2写水兵技艺之高的句子:_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_。,即时过关,1下列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两段主要是描写人在“势极雄豪”的江潮上活动的场面。 B这两段在习俗的记述上较多铺陈,使文章内容充实。 C这两段描绘了江潮的壮观,使人惊叹不已。 D联系文章对江潮的描写

29、,再想象人的活动与汹涌江潮交织一起的景象,多么惊心动魄,令人心驰神往。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课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繁芜和简洁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第10篇 湖心亭看雪,一、熟记文学常识 湖心亭看雪选自_陶庵梦忆_,作者_张岱_,字石公,号陶庵,_明末清初_(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 1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活用

30、作动词,_下雪_) (2)客此 (名词活用作动词,_客居_) 2古义异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义:_还_;今义:更加),要点梳理,考情检索:2016年3题A项考查“上下一白”中“一”的意思。,3一词多义,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更定 _晚上八点左右_ 2湖中人鸟声俱绝 _消失,停止_ 3拥毳衣炉火 _用毛皮制成的衣服_ 4独往湖心亭看雪 _独自_ 5雾凇沆砀 雾凇:_水气凝成的冰花_ 沆砀:_白气弥漫的样子_ 6焉得更有此人 _哪能_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尽力_ 8及下船 _等到_,四、翻译重点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

31、一片。 2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_雾凇沆砀_,_天与云与山与水_,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_惟长堤一痕_、_湖心亭一点_,_与余舟一芥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即时过关,1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2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前两句交代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有人“痴”作铺垫。 B“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C文末“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作者借用舟子说的话,表现了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D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