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38767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前期课题组成员调查 摸底、搜集资料, 课题组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后期根据课题实施方 案展开具体的研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研究归因并及时 总结成果。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进展顺利。目前,实施 方案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申请结题。现将课题研 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语文教学必须把“坚持面向全体 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 问题与时代发展

2、的要求是一致的。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就颇丰, 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 用,但是涉及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研究很少。目前尚缺乏对语文学困生 问题的系统理论阐述, 只有零星的关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研究。研究 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 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单一,农村学生多,现有 200多名学生,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 和辅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 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 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 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一定会呈 上升趋势。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

3、, 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 瓶颈。 二、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 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 千教师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 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将研究成果 向全校的语文教师推广,有助于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成绩。 3、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具体地说:语 文学困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 在语文学习中 (如识字、写字、阅读、 写作等等)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 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成因: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转化策略: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 促使学困生的语

4、文学习向更好 的方向发展,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情感意志得到培养。 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学困生 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 生的类型与成因, 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切实促进学困生在 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 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 动,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 们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 一。 心理学观点: 认识

5、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 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 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 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 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 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 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 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 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智力水 平、个性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

6、状。 2、认真调查、分析我校目前学生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汇总 统计,了解学困生在我校的具体学习生活情况。 3、分析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 的具体原因。 3、研究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在理清学困生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 研究对策, 加以实践,探索出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力争转变学困生的落 后面貌,解决他们的学困问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 意义上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了解本校学生语文学习情 况,明确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调查,对学 生

7、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客观分析, 对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进行诊断,探索相应的策略。 2、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 3、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专题研究。 4、语文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协调、目标分层教 学、主动学习、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 策略研究。 5、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 从各角度 对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 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

8、员运用观察、问卷、谈话、家访等科 学方法,对语文学困生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科学的归因分 析,从而使后期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 修正,不断完善转化语文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行之 有效的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择一些 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语文学困生, 通过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 教育、 谈话、家访等,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个体案例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 进行经验总结。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初期( 2014 年 9 月2014年 12 月

9、)设计实施方案 ; 准备 培训相关理论知识;设计学困生状况调查提纲、问卷。 (二)中期( 2015年 1 月 2015年 3 月);调查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结症,形成最佳方案。 (三)后期( 2015年 4 月 2013年 6 月) 1将专题论文汇集成集,撰写完成理论专题研究报告; 2总结推广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 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两年来,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学困生问题认识更加清晰, 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有所下降,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一)理论成果一:语文学困生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通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

10、, 每班的学困生大约在3-5 人,且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加深,学困 生也日益增多,学困问题凸显。经分析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 要因素有: 1、个人因素: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缺乏学习目标,学 习不能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 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卑心理严重, 缺乏自信心。学困生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 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自信,心理上敏感、脆 弱。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 不知道做笔记或标注,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爱课外阅读,知识 面狭窄,造成语文学习困

11、难。 2、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游戏、网络的盛行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捷的同时,也强烈地吸引那些 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使其沉迷其中,造成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大部分是爷爷奶奶进行 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 溺爱,不知管教。有的虽父母都在家, 但文化程度低, 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方式粗暴简单,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二)理论成果二: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心得体会。 1、聚焦课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分层备课,学困生转化才能有的放矢。教师针对本班 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备课,

12、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和转化学困生同时 并进。我们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典型课例,研究分层教学的方法,把 教师典型的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汇编成册。 (2)课中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3)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加强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习成 绩。 作业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分层作业设 计。为学困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学习练习机会,在不同 形式、 不同层面的自由选择性作业中, 使学困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评价要人性化。 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 及时给予多种形式的表扬激励,使他们感觉到只要积极投入, 自己也

13、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在班级开辟专栏展示学困生的优秀 作业,每学期学校都对各班学习进步的学困生颁发了“学困生学习进 步奖”以资鼓励。至今为止全校有65 名学困生都获得过此项奖励, 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班级开展一帮一、 多帮一的活动, 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 来。教师利用课外时间,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补 缺补差,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找出方法,争取进步。 2、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课题研究中我 们课题组以学校开展的“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 教育活动为契机, 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养

14、成教育,促使学困 生形成 “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 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困生的家长大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中的教 育引导,与学校失去沟通和联系, 孩子的教育往往在学校进行得很顺 畅,回到家里又回到了“起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 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 能。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下方法: (1) 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家教理念。 (2) 通过家长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每学期的班级家长 会请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家庭教育的

15、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真正起到家教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 通过访谈家长及学生,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与家长共 同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学困生的可喜进步 历时一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组教师关注学困生, 给学困生更多的 关爱和引导,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困生很多是“困”在行为习惯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 习上的落后状态,教师致力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付出了爱心、 耐心、恒心。长期的培养,使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对阅读产生的兴 趣逐渐提高。另外,教师还与家长合作,帮助孩子制定学习习惯养成 的计划,约定

16、孩子执行的好就给予奖励;如果不完成,接受适当的惩 罚,目的是改善孩子行为, 让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替大 人做事,觉得每天做的是有意思的事, 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 的良好个性,能够主动自主学习, 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 记 2、学困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各班级的学 困生在老师的关爱中, 在学困生自身的努力下, 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 程度的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收获之路是艰难的, 我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

17、一个优秀生过程更艰难,但 更有成就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 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 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 的。 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学困 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的职责, 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 学渗透来实施。 教师今后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3、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 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 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 4、虽然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使大部分学困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 提高和进步。 但是其中仍有少部分的学困生转化效果不明显,这需要 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心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探 索,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