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4556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讲稿: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党课讲稿: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党课讲稿: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党课讲稿: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党课讲稿: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以及全媒体的迅猛发展,民意表达诉求日益强烈,舆情热点高发,基层干部的应对舆情能力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科学有效应对舆情,加强舆情管理,切实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水平,是新时代基层干部必备的治理能力之一。(一)舆情引导处置是全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当前,有些基层干部在面对舆情事件时,存在明显的能力短板,没有主动而为,没有主动渗透到危机化解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存在回避和消极心态。所以,提升基层干部的舆情引导处置能力势在必行。舆情处置主要是针对已引发的舆情危机,通过一些舆情监测手段,研判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民众的直接沟通,或者以媒体为中介,传达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压缩小道消息

2、虚假消息的空间,赢得话语主动权,主要包括及时反应,抢占舆论先机;公开真相;通过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和“意见领袖”相互配合;丰富参与的表达方式等途径。(二)舆情引导处置能力的主要构成1.舆情发生发展的知识能力要认清引发舆情的因素,比如突发事件、负面报道、不当言论、不当举止、视听材料、反常理事件、传闻谣言、不作为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的知识基础。还需要把握舆情发展的时间进程特点,学习和了解舆情的相关知识,掌握舆情的引导方法。2分析研判舆情的专业能力要及时发现、综合分析研判舆情信息。要具备对舆情原生态的解析能力,全面把握舆情的相关特征。要经常关注网络媒体平台,及时获取需

3、要关注的信息,对各类舆情信息进行梳理、比较、分析。3 .快速处置舆情的技术能力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权威媒体或者通过相关部门对接权威媒体,以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说明会等形式,发挥其去伪存真、稳定人心的作用,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同时注重与“关键人物”(意见领袖)的沟通交流,通过跟帖、在线访谈和朋友圈留言等方式,借助其影响力进行舆情引导。4 .引导舆情走向的责任能力要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和自媒体平台,通过线上沟通、线下主动走近民众,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引导民众愿意倾诉,了解民众的“急难愁盼”。积极主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培养社会民众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三)提升基层干部舆情引

4、导处置能力的方法策略1.及时性原则当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了解舆情事件的真相,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权威媒体,第一时间平等、真诚、坦率地发布事情真相和促进共识,占据舆情引导制高点。客观性原则以客观的立场,开诚布公地将真实、准确的信息完整地呈现在民众面前,以满足其知情权,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理解。主动性原则舆情发生后,要主动介入,与权威媒体积极沟通,主动向民众发声。把负面舆情向正面引导,需要及时还原真相,主动与“意见领袖”交流意见,把民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引导到有利于解决舆情危机的正确轨道上。整体性原则舆情涉事部门和主体多样,信息发布渠道和主体多样,必须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体性原则,上下一盘棋。公开性

5、原则谣言止于公开。当舆情事件发生后,最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就是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主动公开舆情真相和处理过程,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讲话。合法性原则舆情的引导处置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加强坦诚沟通,切实解决民众的“急难愁盼”基层干部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与媒体和民众平等交流,对网络虚假失实言论予以澄清。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表达立场、回应关切、答疑解惑。还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不良舆情的苗头性信息,要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坚持把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同步安排、同步实施。3及时掌握舆情的热点与动态,提高预见性积极研判、尽早处置很关键。要抓早抓小抓预防,善于分析事件

6、背后的矛盾和问题,把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当作各级党委政府发现问题的“显微镜”、反映民声的“民意库”以及体察民情的“晴雨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4 .主动发布准确可信的舆情信息,科学引导舆情方向基层干部需要针对信息源头及时发布真实可信的舆情信息,切实提高公众自身的判断能力。在舆情的动态监控上下功夫,做好舆情信息管理,以正确的方向推动舆情的发展,不断提高舆情引导能力。5 .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舆情危机化解水平针对舆情管理,以案例警示、实例研讨、集中学习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对网络舆情

7、管理和处置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敏感性。(四)舆情语言使用技巧区别公文语言与媒体语言媒体语言侧重以事实和细节取胜,弱化领导职位和角色,更加体现对公众的关切。政务舆情回应因面向公众,在语言应用方面更应考虑大众传播的要求。舆情回应切忌官话套话就某一事件表态时,尤其是因自然灾害、生产安全、暴力袭击等导致的伤亡情况,切忌官话套话。舆情回应远离“语言吹捧”带有吹捧性质的语言常成为引起次生舆情的重要因素。官方回应警惕“雷言雷语”在舆情回应中说出与公众关切格格不入的“雷言雷语”,会引发舆论批评和对相关部门官僚主义的质疑。舆情回应避免过于绝对需避免用词用语过于绝对,应表达共情,谨慎用语,不急于盖棺定论,为纠正差错、解决问题留下回旋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