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45610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9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考点】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二者的关系,侧重考查人的认识活动和动物具有的 生理机能的本质区别。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 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 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 假说和理论等形式。从理论上讲,人不仅有感觉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有

2、理性认识的能力,即思维的 能力。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之所以高于动物,就是因为感官背后有理性思考在支撑。所以正确答案 是选项。、三项虽然是正确观点,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可以直接排除。 2.【答案】。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解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 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本题题干“?”可以理解为一系列连续的数量变化过 程,而“答案是约”

3、 ,可以理解为从分到分的“及格”与“不及格”的“性质”变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三项虽然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但与题干无关,可以直 接排除。 3.【答案】。 【考点】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选项正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 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包含剩余 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选项明显错误。预付资本是由 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构成,因此选项认为工资是工人所获得的资

4、本家的预付资本的观点是 错误的。 4.【答案】。 【考点】资本积累的实质和结果。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资本积累的 结果,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工人贫困的积累。 “占领华尔街”就是这一矛盾极端尖锐化的表现。、是表面现象;生产社会化并不会必然造成 劳资之间的冲突,项也错误。最佳答案是。 5.【答案】。 【考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毛泽东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求对中国的实际 要经过全面深刻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到其内部的规律。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 是下

5、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显然,只有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隐含 在事物中的规律性,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题目强调“调查研究” ,没有涉及先进理论,更 未涉及综合方法,因此、不符合题意。没有贴切。最佳答案为。 6.【答案】。 【考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解析】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 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形式,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 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 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 、 “社”与“

6、资”的区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 7.【答案】。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年, 自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 是年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 地区平等、民族平等,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 是正确观点,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可直接排除。 8.【答案】。 【考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 【解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 体情

7、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 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 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的历史依据。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的政治基础。所以、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 9.【答案】。 【考点】帝国主义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根本原因。 【解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

8、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能 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 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0.【答案】。 【考点】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之所以要分成 两个阶段,主要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革命的第一阶段,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 会。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

9、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等。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所以是正确 答案。选项、是正确观点,但与题干不符。选项,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并 没有揭示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革命之间紧密衔接的内在关系,所以不正确。 11.【答案】。 【考点】道德修养的方法。 【解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的劝学 ,意在奉劝世 人积少成多,聚沙为塔。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注

10、重在实践中积累和贯彻,从一点一 滴中不断养成,体现了积善成德的方法。选项中强调循序渐进主旨的只有。是讲需要花很长时 间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并未强调循序渐进这种方法。故最佳答案为。 12.【答案】。 【考点】法律部门。 【解析】考查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知识的掌握,根据“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 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这一描述可以知道,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民法商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选项、均被民 法商法这一法律部门所涵盖。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3.【答案】。 【考点】人生观中的人生目的。 【解析】记忆题。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

11、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 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 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4.【答案】。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解析】记忆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故为最佳答 案。 15.【答案】。 【考点】时政热点。 【解析】 “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对接任务圆满成

12、功,为我国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基 础,尚未实现 A、B、C 所表述的高度,正确答案是。 16.【答案】。 【考点】时政热点。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欧美的主导权仍未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话语权有待 提升。正确答案是。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17.【答案】。 【考点】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根本原因。 【解析】该诗句是唐朝刘禹锡所写。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 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 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

13、是指符合 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事物。新生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它有了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对旧事物 采取“扬弃”的办法,否定旧事物中腐朽的东西,继承和发扬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东西,并在 此基础上加进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在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 望,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判 别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能以时间的先后和形式是否新奇为理由,也不能以内容的发展是否 完善为根据,更不能以它表面是否强大和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所以选项不正确

14、。 18.【答案】。 【考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解析】题干所指“歪曲” ,表现在: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 论、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 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并没有涉及,且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正确答案是。 19.【答案】。 【考点】价值问题。 【解析】劳动和自然界都是创造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如阳光、空气、海洋等等,它们都 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都具有使用价值,故错误。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 是商品价值的实体,故错误。

15、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本 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正确。 20.【答案】。 【考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解析】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矛 盾,使得其发展具有自我否定的趋势,它最终要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即其存在具有历史暂时性; 在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不会甘愿放弃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要实现这一历史性变革,责任自然 地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工人阶级具有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但是无产阶级以什么样 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做明确的规划。所以正确,错 误。 21

16、.【答案】。 【考点】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的统治已被推翻或消灭,所以这 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故全选。 22.【答案】。 【答案】。 【考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途径和手段。 【解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 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 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

17、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故答案选。 23.【答案】。 【考点】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和作用。 【解析】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 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 了条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可以为基层群众通过一些途径或选出的代表管理基层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故正确

18、。 错在 “直 接参与”的表述上,基层群众是通过人大代表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24.【答案】。 【考点】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解析】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文化已经成为国 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 主动权;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故 入选。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文化产业还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错误。 25.【答案】。 【考点】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解析】记忆题。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 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所以正确。 26.【答案】。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解析】记忆题。第一次鸦片

20、战争后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 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年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月签 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 虎门条约是中英签订的, 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故排除、。本题答案是。 27.【答案】。 【考点】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解析】记忆题。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 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世纪年代到年代的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多所。按性 质主要分为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 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21、。在创办新式学 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多人。故正确。 28.【答案】。 【考点】抗日战争、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解析】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 是因为它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是大规模的防御战,因此项明 显错误。抗日战争的发展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 日作战的主要形式;到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才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故项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9.【答案】。 【考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解析】记忆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

22、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 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 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 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 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第四, 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

23、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 生活的主题。故均入选。 30.【答案】。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涵。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 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服务 大局以及党的领导。 31.【答案】。 【考点】对爱国主义的全面理解。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属于道德的要求;同时,宪法规定公 民的基本义务首先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以爱国主义又是法律规范,故正确。爱国主义 的内涵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又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

24、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 所以爱国主义又具有时代特征,正确。爱国主义的首要前提是热爱祖国,再下来就是爱社会主义、 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它们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的统一, 故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 32.【答案】。 【考点】时政热点建党周年。 【解析】记忆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 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3.【答案】。 【考点】时政热点温室效应。 【解析】年月日月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25、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 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 括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 金” 。 三、分析题三、分析题 34. 【考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析】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和第三章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试题,通过“碎花瓶理论”来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 理,通过电影剪辑方面的例子来考查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回答第问,首先要回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然后再根

26、据这一原理分析材料中 的“碎花瓶理论” 。或者可以先回答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再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碎花瓶理论” 。第问也是如此,先回答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再根据 这一原理分析“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第问的启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回答:一是要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二是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三是要注重实践,注 重从现象中找出规律。 【答案要点】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人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2 分)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 所包含的一般特征

27、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2 分)(注:如 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真理和谬论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真理中包括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 错误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含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2 分)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错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 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2 分) (3)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创新意识:一要注重实践,从中汲 取智慧;二

28、,要辩证思维,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4 分) 35.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 【解析】回答第一问,首先回答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三个基本内容,然 后再根据材料分析个税起征点调整立法的过程怎么体现了这些基本内容。回答第二问,首先要回答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势,也就是未来要达到什么状态,那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其次回答如 何达到这一状态,其实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 【答案要点】 (1)全国人大常委会吸收各方意见,对草案相关条款做出修改,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人民 共同意志、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民主立法

29、、科学立法的体现。 (3 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对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尊重。 人民群众踊跃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是公民积极有序参与国家决策的体现。(2 分)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缓解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分配不公 问题,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此次个税法的修改, 紧紧抓住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个当前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 分) 现阶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要求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 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此次个税法的修改,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

30、(2 分) 36. 【考点】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 【解析】年是辛亥革命的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本题的构思在 于抓住本课程知识重点和社会热点,特别是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考查学生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发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怎样继承孙 中山的事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全面把握。 第一问要求考生回答近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第二问要 求考生概括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年来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

31、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 对孙中山的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要点】 (1)从世界范围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 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5 分) (2)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理想,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32、,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 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5 分) 37. 【考点】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和作用以及诚实守信和法律的关系。 【解析】本题属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综合试题,考查诚信建设的 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诚实守信问题是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瘦肉精事件、牛肉膏事件、地 沟油事件、小悦悦事件都从反面证明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但是本题并没有出反面材料,而是正面 选取了年第三届道德模范中的材料来考查。 第一问,首先要指出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和

33、作用,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作用。第二问,考生可 以从法律的角度回答诚实守信和法律的关系。 【答案要点】 (1)诚信在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道德的根本,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 的重点,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 分) “信义兄弟”这件事,感动人们的是孙家和工友共同表现出来的诚信为本的美德。哥哥视诚信 为生命,弟弟生死接力,母亲信义为先,工友诚信相待,体现的都是人们以信为本的优良品德。这 一信义之举体现了诚信美德的凝聚力和影响力。(4 分) (2)诚实信用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 信的要求就越高。(2 分)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

34、事主体必信守合同,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孙家虽然惨遭不幸,仍 然切实履行了按时发放工钱的承诺,这正是法律精神的体现。(2 分) 38. 【考点】经济全球化、文化软实力、公共外交。 【解析】该题选取了三段鲜活的材料来契合年的一个大事件和标明近几年我国文化发 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第一段材料从人物 篇描绘了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所展现出的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的形象;第二段材料从角度 篇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第三段材料对 年以来我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做出的主动出击进行了总结。 第一问要求考生讲出四个层次的内涵:全球

35、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影响力上升后 国际社会的反映及我们的应对、西方社会普遍对中国缺乏了解和信任、中国如何让世界了解一个真 实的中国。第二问要求考生必须答出“软实力”这一日益大众化的概念的内涵,并由此展开回答国 家形象宣传对提升软实力的作用。 【答案要点】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 日益广泛,但西方一些国家和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和误解,甚至根深蒂固的偏 见。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才能消除误解,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 实的中国。(4 分) (2)软实力包括政府效能、国家和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道德向心力、独特文化价 值等。(1 分) 通过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我 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分) (注:如果考生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