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相互作用.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197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相互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相互作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相互作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相互作用 1 2014 广东卷 如图 7 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 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A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 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 、D错误 22014 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

2、, 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 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AF1不变,F2变大 BF1不变,F2变小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小,F2变小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 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 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G,轻绳剪去一段后,增大, cos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 3 2014 浙江卷 下

3、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 选项 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 B正确;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 可以相反, 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 C错误; 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 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 4.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 学们设计了如题6 图 3 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

4、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 不计质 量及长度 )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 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 绳长为L(LPQ) 题 6 图 3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 10 cm处( 标记为C点) 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 ( 不滑动 ) ,由测力 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和TQ. 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点 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 图 4 所示由实验可知: 题 6 图 4 曲线中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 _cm, 该曲线为 _( 选填“TP” 或“TQ” ) 的曲线 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

5、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 选填“P”或“Q”) 点所在的立柱 在曲线、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 g的关系为T0_ 答案: (2) 60(56 64 之间的值均可 ) TPQ 4.30(4.254.35 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 D 2 2(L 2 D 2) 解析: (2) 从曲线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60 cm左右,对绳子 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Psin TQsin ,当结点偏向 左边时, 接近零度, sin TQ,故可推断曲线为TP的曲线,曲线为 TQ的曲线 通过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

6、的是Q点所在的立柱 曲线、 相交处,TPTQT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0sin T0sin ,得 ,T0cos T0cos mg,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 l 1sin 图(a) (Ll 1)sin D,以上方程解得 T0 mgL L 2 D 2 2(L 2 D 2). 5 2014 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 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第 21 题图 1 钩码数1234 LA/cm15.7119.7123.6627.76 LB/cm29.9635.7641.5147.36 第 21 题表 1 (1) 某次测量如图2 所示,指针示数为

7、_ cm. (2) 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 如表 1. 用表 1 数据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 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 2) 由表数 据_( 选填“能”或“不能”) 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第 21 题图 2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 解析: (1) 由图 2 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 数为 16.00 0.05 cm. (2) 由表 1 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x14 cm,弹簧的总平 均伸

8、长量 x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 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6 (10分)2014 新课标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 ( 圈数 ) 的 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 个指针P0、P1、 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 10、20、30、40、50、60 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 0 刻度设 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 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 圈数

9、,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 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 60,整个弹 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 (1) 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 _ P1P2P3P4P5P6 x0(cm)2.044.066.068.0510.0312.01 x(cm)2.645.267.8110.3012.9315.41 n 102030405060 k(N/m)16356.043.633.828.8 1 k(m/N) 0.00610.01790.02290.02960.0347 (2) 以n为横坐标, 1 k为纵坐标,在图 (b) 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1 k -n图像 图(b) (3) 图(b) 中画出的直

10、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 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N/m;该弹簧的劲 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 单位为 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N/m. 答案: (1) 81.7 0.0122 (2) 略 (3) 1.75 10 3 n ( 在 1.67 10 3 n 1.83 10 3 n 之间均同样给分) 3.47 l0 ( 在 3.31 l0 3.62 l0 之 间均同样给分 ) 解析: (1) k mg x 0.100 9.80 (5.26 4.06 ) 10 281.7 N/m ; 1 k 1 81.7 m/N0.0122 m/N.

11、 (3) 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 10 4,故直线方程满足 1 k5.8 10 4n m/N , 即k 1.7 10 3 n N/m( 在1.67 10 3 n 1.83 10 3 n 之间均正确 ) 由于 60 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圈弹簧的原长满足 n l0 60 11.88 10 2,代入数 值,得k3.47 l0 ( 在3.31 l0 3.62 l0 之间均正确 ) 72014 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实验记录纸如题11- 1 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 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

1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 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 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 题 11- 1 图) (2) 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 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 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题11- 2 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 于O点, 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 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 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

13、 题 11- 2 图) ( 题 11- 3 图)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 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 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_ (3) 根据 (2) 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答案: (1)( 见下图,F合4.6 4.9 N

14、都算对 ) (2)FaFb(3)BD (4) 橡皮筋拉伸不宜 过长;选用新橡皮筋( 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 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 (2) 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 故Fcos G,两次实验中的 角相同,故FaFb. (3) 根据两次描出的不同轨迹说明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两次受到的拉 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 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 第 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 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