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479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 四川中考对诗歌鉴赏部分的考查主要以教材讲读篇目为主,辅以教材推荐的 “课外古诗 词背诵”里的诗词。以宋词和唐诗居多,内容涉及送别、写景、咏物、抒怀等多方面。考查 的知识点有: 1、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近两年来德阳、凉山、南充、广元、广安、攀枝 花、乐山、宜宾等对此都有考查);2、品味语言,赏析写法(2015 年攀枝花、广元、乐山、 宜宾, 2014 年凉山州 );3、品析意境,描绘画面(2015 年南充、广安 )。题型有选择题,简答 题。预测2016 年考查的内容和题型将保持不变,主要以考查对古诗词内容、情感、写作技 法的把握为主,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述能力。

2、 (2015 成都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 容?请概括作答。 (考点一)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 把握能力。 “思”即“想” ,作者站在锦江边 上想到的,就是作者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 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参考答案】“思”到了在春风吹绿 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 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 悠闲的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 等再上钩的鱼儿。, 考点一:把握内容 【方法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 以下几个角度入

3、手: (1) 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 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 咛对方、 歌颂对方; 咏史诗、 怀古诗多写对古 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 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 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 业的愿望等。 (2) 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 的高度概括。 (3) 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 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 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 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 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 联背景。 有些诗词, 仅仅从字面意义 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

4、其内容,这时,便要 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本诗末句中的 “醉” 和辛弃疾 “醉里挑 灯看剑”中的“醉” ,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 简要赏析。 (考点二)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 体会和把握的能力。从这首诗的文字中( 综合 考点二:体会情感 【方法指导】(1) 结合背景, 把握诗歌 的情感。这里的“背景” ,一是诗词反映的广 阔的社会现实,二是诗人的人生经历。 (2) 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阅读古 第一小题 ),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 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 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 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 到他所看到的“剑”

5、,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 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不同,本诗中的“醉” 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 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 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看剑,表达 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 强烈的爱国之情。, 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 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 (3) 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感情。诗人常 把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 象中。 (4) 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运用古 籍中的趣闻轶事、寓言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 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描写的形象 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 诗

6、人的思想感情。 (2015 乐山改编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说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运 用 了 什 么 手 法 , 表 达 了 怎 样 的 思 想 ? (考点三)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技法的赏析 能力,从典故含义可以得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运用典故抒发作者情感是较为常用的,通常 典故中人物与作者境遇相似或者完全相反, 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 【参考答案】运用典故,这里

7、作者是 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 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后一句表明了诗人的 志向 愿自己能抗击匈奴,报效祖国。 考点三:赏析技法 【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 作方法包括: 1抒情手法: (1) 直抒胸臆; (2) 间接抒 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借物抒怀 ) 、咏史抒怀 等。 2描写手法:对景物、动作、心态等的 描绘,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白描、象征、衬托( 正衬、反衬 )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3修辞手法:比喻、起兴、借代、比拟 ( 拟人、拟物 ) 、排比、夸张、对比、用典、 对偶、互文、双关、顶针、设问、反问、反 复

8、等。 4表现手法:烘托、渲染、抑扬、以小 见大。 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方法要从诗词的整体 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 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 好处。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 表达了 ( 表现了、形象地写出了) 。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 有:一是提供特定的环境;二是营造氛围, 起到烘托的作用;三是衬托人物的心境,表 达思想感情; 四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要 用在叙事类文章中) ;五是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六是在一些诗歌中含有起兴的作用,如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4.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画线句子。 (考点四)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

9、对诗歌语言的 品味。这首词是初中讲读课文所学的,苏轼 是个豪情豁达的词人,从典故到联系到苏轼 自身经历及性格,便能体会到词人主要是表 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参考答案】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 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 沙场、 杀敌报国 (或报效国家、 建功立业 )的强 烈愿望。 , 考点四:品味语言 【方法指导】(1) 抓关键词, 主要从动 词、形容词、 色彩词、 特殊词 ( 叠词、 拟声词 ) 等进行品味赏析。 (2) 结合诗句的意象,通过领悟诗人所绘 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进行品味赏析。 (3) 通过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观点或表明的志向等进行赏

10、析。 (4) 通过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赏析。 (2015 凉山州改编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呈现出的画 面。 (考点五)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所 描写的画面的感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 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 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 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 树

11、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考点五:描绘画面 【方法指导】(1) 正确理解诗词大意, 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2)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 以及关键词,展开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描写 描绘不是解释说明,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 写。 (3) 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语言 更形象、生动,增添语言的描写性。, 6.诗歌中有两个 “空” 字,请结合诗意对 诗歌的意境进行赏析。(考点六)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诗的意境的 把握,诗的意境往往蕴含于一些点睛的字或 句中,要分析诗的意境,就要找出诗中的点 睛之笔,结合全诗所描绘的画面,以及全诗 的诗眼仔细体味即得。 考点六:体

12、会意境 【方法指导】(1) 紧扣“诗 ( 词) 眼” 。 做题时要善于抓住并体会这些“诗(词) 眼” , 就能由点及面地去理解作者心中那丰富的意 境。 (2) 善于联想与想象。只有发挥联想与想 象,才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栩栩如生、 【参考答案】第一个“空”有“只, 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 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 个“空”有“空空的” “空荡荡”之意,表达 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 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有声有色的画面。 (3) 抓住意象。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 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

13、选取与描 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 (4)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 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等。 课外古诗词鉴赏 (注:课内古诗词练习详见 “教材知识梳理” 中的“古诗词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 一)( 原创 ) 归园田居 ( 其五 ) 陶渊明 怅恨 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怅恨:失意的样子。策:指策杖、扶杖。 1从内容和情感上谈谈你对全诗的理解。 2试简要分析第一句中的“怅恨”之情。 ( 二)( 原创题 ) 万山 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

14、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 ,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万山: 在襄阳西北, 汉水南岸, 又名汉皋山。 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 “一 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据列仙传 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 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1首句的一个“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中的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爱国忧民诗 ( 三)( 原创 )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天地神灵

15、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江干:江边。阖棺:盖棺。和銮:天子的车驾。 1首联和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四)( 原创 )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 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 不肯休。 【注释】北海:这里指北方。按指南录后序,应为北方的海(渤海、黄海 )。 回从:回到。南方:宋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这里的南方指南宋王朝,代表当时的国家。 1诗歌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三、怀乡思友诗 (五 )(2015 泸

16、州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 ,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 正摇摇。 【注】朱箔:红色窗帘。旆:旌旗。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隔岸开朱箔, 临风弄紫箫” 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 并简要说明理由。 (六)( 原创 ) 除夜 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 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作答。 四、赠友送别诗 (七)(20

17、15 绵阳 )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2 “扬子江”“杨柳春”“杨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 (八)( 原创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第三句中“看”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前两句中的“凄凄”和“袅袅”。 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 (九)(2016 预测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

18、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尾联 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2015 遂宁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 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坼 (ch ):裂。乾坤:天地。 1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体现了“诗圣”杜甫怎样的情怀? 六、边塞征战诗 (十一 )(2016 预测) 南园十三首 ( 其五 )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凌

19、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1全诗由两个反问句构成,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十二 )(2016 预测 )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一) 1.从内容上看,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从 情感上看,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2.其“怅恨”,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 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

20、生的孤寂之感。 (二) 1.首联,写诗人孟浩然恬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 之上。一字“坐”更显安闲,并且潭水清澈, 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 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2.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 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三) 1.诗人在首联通过描写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透漏出自己深深的 慨叹和感伤;诗人又在诗中写到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2.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借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1.诗人运用比兴手法

21、,触景生情,抒写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首句“几日”、“随风”、“北海游”几个字,用 轻松的语气写出被元人扣押时的生活。二句“回从”、 “扬子大江头” ,则是一种亲切的语调。 2.用了比喻和借代。将自己对南宋王朝的忠诚之心比作磁针石;以“南方”借指南宋王 朝,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五) 1.独泊孤舟,表现了作者一股淡淡的乡愁。(答到思乡、乡愁、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均 可得分 ) 2.“开”和“弄”。两个字都是动词,其中“开”字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能使人 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的体态。“弄”字写出了吹箫女优美的姿

22、势,让人感到箫声在 风中的婉转悠扬。 (六) 1.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 冷凄然的意境。 2.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 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七) 1.扬子江边的渡口,杨柳依依,杨花点点。驿亭宴别之时,晚风吹来凄清的笛声。景中 寄寓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2.回环往复,音节和谐,富有音韵之美。读后既让人感到作者情感的深挚,又不显得过 于沉重与伤感。 (八) 1.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23、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 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 容秋景的萧瑟、 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 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 “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九) 1.示例:尾联用对比(反衬 )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用野鸦的 无忧无虑、 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 找的忠贞。 (或:使用了陪衬

24、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 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 俗客庸夫的厌恶。) 2.示例: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 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十) 1.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壮阔磅礴的气势,富有动感和力度。 2.后两联分别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孤苦,晚境凄凉的哀叹和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 休的悲伤,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十一 ) 1.第一个问句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第二个问句说明了诗人面对烽火连 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 2.前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表现了诗人迫切想要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愿 望;后两句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总的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 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十二 ) 1.示例: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 2.示例: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