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5623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6讲 .ppt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 实验设计与评价,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内容索引,梳理核心要点,热点考向探究,01,梳理核心要点 SHU LI HE XIN YAO DIAN,一、生物学实验的设计 1.生物学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简单地用下图表示:,(1)提出问题,确定实验课题:所谓实验课题的选定,就是实验者首先要确定一个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明确通过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作出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假说, 在计划中

2、应该写明详细的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中要进行哪些观察和测量。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的最基本环节。 (4)预期结果: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实验正式实施之前,根据假说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即“如果假设成立,则应有何种结果”。 (5)分析数据:实验结束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什么规律或趋势,它们能不能支持假说,它们是否指出了实验中存在的缺陷,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 (6)得出结论:在下结论的时候,确定收集的数据是否支持原先的假说。通常需要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实验结果,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

3、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即“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2.实验设计的要求,3.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实验步骤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一般叙述如下: (1)分组编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器材,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如: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两组,也可以分若干组,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是1、2、3,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常用语言模板:将培养瓶平均分为3组,编号为A、B、C。分别向三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和等量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

4、养,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各组的细胞数;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等。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等。,(2)对照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应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3)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对于植物实验和某些动物实验,分别进行实验处理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出现结果。而有些实验进行实验处理之后

5、,在短时间内(12 h)就可以观察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的差异,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4.实验设计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施加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无关变量对两者的影响是相同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自变量的影响,按照对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2)等量性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相同”。具体有如下四个方面:,(3)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他因素不

6、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4)可重复性原则:指的是控制某种因素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小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科学性。 (5)简约性和可行性原则: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行性。,(6)科学性原则:指实验目的要明

7、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二、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1.区别,2.举例,03,热点考向探究 RE DIAN KAO XIANG TAN JIU,考向一 考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书写 1.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后,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实验目的是:_ _。,探究光照时间、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的,影响,2.如图装置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完善下

8、面图解,体验分析思路:,1,2,3,4,5,6,7,8,9,10,11,CO2浓度,光合速率,探究CO2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1.书写实验目的 (1)单自变量双(多)因变量实验目的的书写 书写模式: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研究对象因变量1和因变量2的作用(影响或效果等)。 (2)获得自变量、观察指标和因变量的方法策略 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称为因变量。如在“缺氮完全培养液培养大豆幼苗”的实验中,大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就是因变量。特别要注意因变量和观察指标的区别,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不是直接能观察到的,因此要有一定的观测数据。如“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9、实验中,自变量是,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不同的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但是酶的活性不是直接能观察到的,要通过气泡释放速率来衡量。这时的气泡释放速率是观察指标而不是因变量。 若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唯一的,则可直接利用两者的因果关系来判断。当有多个自变量或因变量时,运用“分解目的法”。有些实验题的自变量或因变量从实验目的的角度分析,初看不止一个,较难确定,可以用“分解目的法”来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如“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验证生物制剂W对动物不同细胞(正常体细胞和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可以将实验目的分解为两个小目的:验证生物制剂W对动

10、物正常体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验证生物制剂W 对动物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得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物制剂W的有无、细胞的种类,因变量有两个,分别为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情况和癌细胞的分裂情况。,1,2,3,4,5,6,7,8,9,10,11,(3)观察指标与因变量的转换策略 因变量不能直接观察或不易检测时就要选定相应的容易观察或易于测量的观察指标。若在实验步骤或图表中找到两个观察指标,则需要根据生物教材所学内容分别转换成两个因变量。 (4)双(多)自变量单因变量实验目的的书写 书写模式: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1、自变量2(和自变量3)对研究对象因变量的作用(影响或效果等)。 获取双(多

11、)自变量的常见方法。 从实验步骤中获取,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描述提取出创设的自变量。 从实验结论中获取,实验结论往往体现实验目的,也就能从中提取出实验的自变量。 从实验给出的曲线、图表等信息中提取出自变量。,1,2,3,4,5,6,7,8,9,10,11,2.书写实验原理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实验方案、步骤或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定性探究(验证)实验变量的作用,并分析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从而理解实验原理。 (2)实验原理解读及书写 实验原理是在实验结果(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建立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理论联系,实验原理一般应包含三部分内容。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

12、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 自变量的作用原理,即“为什么这么做”,要密切关注实验目的及题干信息,注意充分利用题干的提示或联系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准确描述。 因变量的检测原理(或操作原理、现象原理),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可参考题中相关实验步骤进行分析。,1,2,3,4,5,6,7,8,9,10,11,考向二 考查实验步骤的书写与分析纠错 3.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有专家指出物质X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为了验证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计划用新生小白鼠做实验。 实验材料: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出生3天的健康小白鼠30只(实验前

13、各小鼠粪便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RV(来源于RV流行高峰期腹泻患儿)。(注: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不作具体要求。) 完善实验思路: (1)_, 分别编号为甲、乙、丙。,1,2,3,4,5,6,7,8,9,10,11,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出生3天的健康小白鼠30只,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三组,(2)_;乙组和丙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将甲、乙、丙三组小白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_ _,丙组不做处理。 (4)将甲、乙、丙三组小白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患病情况,统计并分析各组小白鼠的患病率。,1,2,3,4,5,6,7,8,9,10,1

14、1,分别给甲组每只小白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物质X,给甲、乙,两组小白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轮状病毒(RV),4.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分别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2)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00 、37 的水中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分别将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两支试管中的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匀后维持各自温度5 min。 (3)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碘化钾溶液,并摇匀。 观察记录:(略)。 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

15、活性。,1,2,3,4,5,6,7,8,9,10,11,请回答: (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_。 (2)指出步骤中的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_ _ _ _ _。,1,2,3,4,5,6,7,8,9,10,11,不能,试管上没有做标记,应用字母或数字进行标记。 步骤(1)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补充“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 mL”。 步骤(2)中没有设置最适温度,应把37 改为60 。 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酸碱度应一致,pH应都为6.8,1.实验步骤的分析填空 此类题目通常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并且提供不完整的实验方

16、案、步骤,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补充完善实验方案、步骤。,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1)实验步骤与实验思路的区别:实验步骤操作性强,而实验思路概括性强。,(2)实验设计的思路 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实验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进行。 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设计有重要作用,每一个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由其实

17、验原理作为依据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预期也是依据实验原理而作出的。 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确认实验变量。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操控变量的方法(即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1,2,3,4,5,6,7,8,9,10,11,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回归检验 看看自己的实验是否遵循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

18、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生物实验设计中,因变量的确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科学实验的结论都是从因变量所表现出的数量、质量或状态的事实中推导或分析出来的。,1,2,3,4,5,6,7,8,9,10,11,步骤及操作错误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某个实验步骤遗漏或顺序颠倒;操作方法错误;没有设置对照,或对照设置不合理;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实验的安全性。,2.实验步骤的分析纠错 此类题目通常提供错误的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熟悉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找出错误并予以改正。 判断流程:,1,2,3,4,5,6,

19、7,8,9,10,11,考向三 考查实验步骤(思路)的完整书写 5.(2019浙江嘉兴联考)冬虫夏草提取液和对应的益生菌可用于治疗肥胖,研究发现主要是冬虫夏草提取液中的虫草多糖起作用。为确定治疗肥胖的具体虫草多糖类型,某科研小组从冬虫夏草提取液中分离获得四种虫草多糖(H1、H2、H3、H4),并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并进行相应讨论和分析。,1,2,3,4,5,6,7,8,9,10,11,(1)材料与用具:生理盐水,高脂饲料(HFD),普通饲料,正常小鼠140只,冬虫夏草提取液(HSM)、H1、H2、H3、H4,体重测量仪等。 (说明:小

20、鼠培养、饲喂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小鼠体重的具体测量不作要求;整个实验过程条件适宜),(2)完善实验思路: 取小鼠_只,每天饲喂高脂饲料,12周后成为肥胖小鼠。其余小鼠饲喂普通饲料,为正常小鼠。 _。 _ _。 _。 _。,120,12周后将肥胖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编号为BG,正常小鼠编号为A,A、B组小鼠每天分别饲喂含有生理盐水的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CG组小鼠每,天分别饲喂等量的含HSM、H1、H2、H3、H4的高脂饲料,一段时间后,利用体重测量仪检测各组小鼠体重,统计、记录并分析所得实验数据,1,2,3,4,5,6,7,8,9,10,11,解析 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探究治疗肥胖的虫草多糖类型

21、。本实验共取小鼠140只,共分成7组,每组20只,其中20只作为空白对照,饲喂普通饲料,另外120只饲喂高脂饲料。实验的具体思路:,取小鼠120只,每天饲喂高脂饲料,12周后成为肥胖小鼠。其余20只小鼠饲喂普通饲料为正常小鼠。 12周后将肥胖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编号为BG,正常小鼠编号为A。 A、B组小鼠每天分别饲喂含有生理盐水的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CG组小鼠每天分别饲喂等量的含HSM、H1、H2、H3、H4的高脂饲料。 一段时间后,利用体重测量仪检测各组小鼠体重。 统计、记录并分析所得实验数据。,1,2,3,4,5,6,7,8,9,10,11,6.已知有机物X具有毒性,会诱发染色体断裂。欲探

22、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有解毒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 材料与用具: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有机物X溶液,肝脏小块,肝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滴管,姬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分四组,染色及装片的具体制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且现象明显。) 写出实验思路(其中实验分组用表格形式,“”表示添加)。,1,2,3,4,5,6,7,8,9,10,11,上述四组分别放入4个培养皿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各培养皿中等量的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一段时间后,取各组淋巴细胞分

23、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并对比分析。,答案 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淋巴细胞及植物凝集素,随机均分成4等份,备用;,实验分组:,1,2,3,4,5,6,7,8,9,10,11,实验步骤书写四部曲,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考向四 考查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7.(预测实验结果纯文字)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某人工膜袋,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细棉线等。 (1)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淀粉和碘液分开,分别置于人工膜袋的袋内和烧杯内。人工膜袋口用细棉线扎紧,袋口高于烧杯内液面。

24、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_ _ _ _。,若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则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透过人工膜袋;若袋内外液体均变蓝,则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透过人工膜袋;若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则表明碘能透过人工膜袋,淀粉不能透过人工膜袋;若袋外液体变蓝,袋内液体不变蓝,则表明碘不能透过人工膜袋,淀粉能透过人工膜袋,1,2,3,4,5,6,7,8,9,10,11,1.验证类实验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实验思路、方案或步骤,要求学生挖掘试题提供的信息并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理解实验原理,分析预测相关实验的结果。 (2)模板呈现,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2.探究类

25、实验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需要探究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作出预测。 (2)模板呈现,1,2,3,4,5,6,7,8,9,10,11,8.(预测实验结果统计图)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试剂与用具:新制备若干条5 cm长的萝卜条、蒸馏水、蔗糖、三角尺、烧杯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渗透作用。实验思路如下: 用蒸馏水与蔗糖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将若干5 cm长的萝卜条分别浸泡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用三角尺测量萝卜条的长度,记录并求平均值。 请预测结果:建立一个坐标系,用曲线图预测萝卜条长

26、度的变化情况(至少画出四种蔗糖浓度中对应的变化曲线)。,1,2,3,4,5,6,7,8,9,10,11,答案 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曲线统计图等。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者自变量,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者因变量。若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时,都要在图例中注明。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

27、一般适用于内容较为独立,缺乏连续性的数量资料,用来表示有关数量的多少,特别适合于对各数量进行比较。,2.曲线统计图 曲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发展变化的情况。 绘制方法: (1)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标出变量的名称与单位。 (2)确定关键点,在相应位置描出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关键点。 (3)明确曲线的变化趋势。 (4)根据题目的要求用折线或曲线把关键点连接起来。 (5)标名称,如果坐标图中有2条或2条以上的曲线,要在各条曲线的对应位置标出相应的名称。 (6)检查曲线统计图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无论是条形图还是曲

28、线图,在绘制统计图时都要注意书写图表名称及规范的图注。,1,2,3,4,5,6,7,8,9,10,11,9.(预测实验结果设计表格)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思路:取1只脑部刚刚损坏的青蛙,将其悬挂起来。,1,2,3,4,5,6,7,8,9,10,11,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所示),观察蛙是否屈腿。 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电位变化。 (说明:

29、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原因分析填入表中。,答案 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1,2,3,4,5,6,7,8,9,10,11,实验设计时,必定会分析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而这些分析在表格设计时表题、表头、行标、列标等的分析中都有所运用。 1.实验表格的基本形式 表格通常包括:表题(表格名称)、表头、列标、行标数据格。 如表1所示,合称为表头,分别为列标和行标,为数据格。其中,是区域的内容,通常表示实验组别或实验自变量的具体表现,是区域的内容,表示因变量测量指标的名称,是区

30、域的内容,通常表示每个实验组内测量的次数,或同一实验组内不同的个体,或测量时间等,为的具体化,为实验测量的具体数据,为的具体化,如A组、B组;1 000 mg/L、100 mg/L、10 mg/L等,为的具体化,如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10 min后、20 min后、30 min后等。,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表1 表格名称,1,2,3,4,5,6,7,8,9,10,11,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于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实验表格,行标最后一格的内容应为“平均值”,如表2所示。,表2 表格名称,2.表题的拟定 表题一般结合实验目的,点明表格的主题或要点。当表格中的数

31、据既有自变量也有因变量时,表题中应同时提及两者,但对照组不必在表题中提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简短是表题的重要方面,但绝不可只图简短而导致意义不明,如“实验结果”“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兔红细胞的实验”等就不符合要求。 3.表头、行标、列标的确定 许多表格用对角线将表头分为两半,分别概括行标和列标的内容,也有用斜线一分为三的,但现在多趋向于不使用斜线(对角线),而是把栏头作为行标或列标,即只对第一行或第一列进行概括。一般情况下,行标所提出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另外,在需要时也可以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位置互换,即在行标列出因变量而列标列出自变量。,1,2,3,4,5,6,7,8,9,10,11,4.表中

32、数据处理 表格一般用于实验结果的记录,若相应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则不能将数据填入表格当中,否则将因为违背了科学实验实事求是的原则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若为验证性实验,且有相关数据,则可以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同类型数据的有效数位应统一,表中的数据应以小数点为基础进行数位对齐,以便于进行数据比较。如分组资料的表格,通常应将对照组列为第一项,而对照组数据在相应的栏目标题下的首行列出。,1,2,3,4,5,6,7,8,9,10,11,5.表格设计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表格的编制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1)在表内各项栏目不至于混淆的前提下,表线越少越好,尽量不要设计很复杂的大表。 (2)表中文字一定要

33、简明扼要,文字较少则居中书写,句中可使用标点,句末一律不加标点。表中各栏参数若有计量单位,标注方法为参数写在左边(上),单位写在右边(下)的圆括号内,如“温度()”;参数用符号表示时,可用斜线将分开,如“T/”。,1,2,3,4,5,6,7,8,9,10,11,10.(实验结论的获得表格与统计图)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大鼠离体胰岛组织,实验组加入适量的药物A(一种咪唑啉类药物,作用于胰岛),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在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34、是_ 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 (3)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_。,1,2,3,4,5,6,7,8,9,10,11,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药物A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药物A对大鼠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1,2,3,4,5,6,7,8,9,10,11,1.解读表格类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相关实验方案及实验测定的原始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模板呈现,模型构建,2.解读统计图类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一定

35、的实验思路、方案及实验结果(以柱形图、曲线图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析图形(柱形、曲线),得出相关结论。 (2)模板呈现,1,2,3,4,5,6,7,8,9,10,11,11.(实验结论的获得双坐标图)(2017浙江11月选考)为了研究海拉细胞的细胞增殖,以总细胞数和细胞分裂指数(细胞群体中分裂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细胞培养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时。实验思路涉及的主要用具须写出,但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将已知细胞密度的海拉细胞悬液,用移液管加入到各个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置于C

36、O2培养箱中培养。 _ _。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同时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与计数分裂期细胞并记录,1,2,3,4,5,6,7,8,9,10,11,解析 本实验难度不大,题目已经指出实验目的是研究海拉细胞的细胞增殖,测定指标以总细胞数和细胞分裂指数(细胞群体中分裂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因此只需要在实验思路中实现以下内容即可:将细胞培养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总细胞数,同时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与计数分裂期细胞并记录。,1,2,3,4,5,6,7,8,9,10,11,(2)

37、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1,2,3,4,5,6,7,8,9,10,11,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实验过程中要将细胞培养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肿瘤细胞也会出现绝大部分细胞停止分裂的现象,预期实验结果要考虑到这种情况。由于题目要求用坐标曲线图形式呈现可能的实验结果,所以需要先建立坐标系,横坐标标注培养时间,纵坐标标注总细胞数和细胞分裂指数(具体参见答案)。,1,2,3,4,5,6,7,8,9,10,11,(3)分析与讨论: 细胞计数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如何计数? _。,1,2,3,4,5,6,7,8,9,10,11,只计左线和上

38、线及其夹角上的细胞,解析 细胞计数时,当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一般只计数左线和上线及其夹角上的细胞。,若要得到大量的G1期细胞,可采用的方法是_,原因是_。,1,2,3,4,5,6,7,8,9,10,11,减少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成分,由于原料缺少使细胞合成有关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受阻,而停滞于G1期,解析 若要得到大量的G1期细胞,可减少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成分,由于原料缺少使细胞合成有关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受阻而停滞于G1期。,若为了检测某种药物对该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在培养液中加入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是_,原因是_ _。,1,2,3,4,5,6,7,8,9,10,1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9、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合成的原料,,其进入细胞的量可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解析 若为了检测某种药物对该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在培养液中加入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合成的原料,其进入细胞的量可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1,2,3,4,5,6,7,8,9,10,11,模型构建,双纵坐标图的解题策略 1.分析横、纵坐标:圈出横坐标、双纵坐标的名称和单位,分析其生物学含义。 2.确定图形与双纵坐标的对应关系:圈出标注文字和备注信息,确定多组实验结果与双纵坐标的对应关系。 3.分析每组图形的生物学含义:起点、终点、转折点、交点、顶点、最低点(特别关注“0”)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原因;解释曲线或柱形图的各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 4.双纵坐标图的运用:根据选项或非选择题设问,找出多条曲线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结果推导相应的结论。,易错警示:(1)双纵坐标图的两个纵轴的名称、单位和刻度往往不同,分析其生物学含义。 (2)双纵坐标图中的等高柱形图的值不一定相等,低的柱形图的值也不一定小。,1,2,3,4,5,6,7,8,9,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