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47571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5 特征码 qCPUlMMdMBYHSJBkahQG 目 录 序言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第 2 页 第六章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 民收入 第七章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 建设 第

2、九章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篇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第十章 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和管理,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第十一章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畅通有序的大交通格 局 第 3 页 第十二章 加快城市水、气、热、电网等建设,完善市政公 共设施体系 第十三章 实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化城 市 第十四章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第四篇 科技教育与社会事业发展 第十五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第十六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 次需求 第 4 页 第五篇 改革开放 第十八

3、章 加快体制和政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第十九章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篇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十章 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二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七篇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第二十二章 深入持久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文 明素质 第 5 页 第二十三章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 第八篇 规划实施 第二十四章 采取有力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章 建立实施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序 言 新的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 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20XX-20XX 年,是我国进

4、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 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抓 第 6 页 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 共陕西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制定 西安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编制本纲要 。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认真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 作部署,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靠全市人民克服困难, 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 如期完成了“九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

5、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 西安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实施“十五”计划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4%,高于 全国和陕西省的平均速度,也超过了我市“九五”计划预期 12%的 增长速度,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是“八五”的 1.88 倍。200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689 亿元,实现了比 1980 年翻 三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000 元。产业结构发生 了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6.747.945.4。农业 第 7 页 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的格局。工业经济 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以电子信息、航空

6、航天、机电一体化、生 物及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24%。第三产业中旅游、商贸、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进一 步发展壮大。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代表的一批新区建设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 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 到缓解,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16.8 亿元,是“八五”投资总量的 2.4 倍,年均增长 17.7%。 组织实施重点项目 300 多项,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 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西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 二环

7、路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通信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城市 污水处理、城河综合治理、城市广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城 运村体育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心医院综合门诊 楼、大唐电信生产基地、开米无磷洗涤用品生产线、30 万吨高 等级公路沥清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新增 高等级公路 90 公里,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 237.5 公里。到 2000 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 150 万吨,城市气化率 81.5%, 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 174.5 万门,电话(含移动电话)用户 141 万户,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5. 25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第 8 页 36.5%,城市污水处理率 22%,垃圾

8、无害化处理率 93.5%,城市 功能进 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所有制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全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 89%,外资、私营、 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 33.6%,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 2162 家,投资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 14 个门类 34 个行业。 “九五”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 13.35 亿美元 ,是“八五”总和的 2.32 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 82.07 亿 美元,其中出口 50.06 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 1.89 倍 和 1.61 倍;接待海外旅游者

9、累计达到 262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 入 10.5 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 1.3 倍和 2.3 倍。对外 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的投资与贸易合 作日趋活跃。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年均增长 9.6%和 11.6%,分别达到 6364 元和 2343.8 元。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0.1 平方米,较“八五”末增长 31.2%。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 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 第 9 页 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

10、。 “九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 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仍然偏低,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占有 率的品牌和产品少,经济总体竞争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还不 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小城镇建设滞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较低,科技优势没有 充分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经济发展环境 特别是软环境还需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社会保 障能力不足,就业矛盾仍很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五 ” 及以后发展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进入新

11、世纪,西安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 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趋势,必将加快推动经济结构 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国内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加入世 第 10 页 界贸易组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安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 按照中央提出的依托亚欧大陆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 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方针,进一步解放 思想,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升级,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新跨越。 一、总体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要求,以

12、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 运用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 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 体化战略,推进体制、科技、管理创新和城市化进程,以高新 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教育、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 显著成效,把西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科技和人才高地, 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工业基地、 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科教中心,建成 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市民 素质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

13、的社 第 11 页 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二、指导方针 加快发展,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西部大开发 带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继续保持高于 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发展速度,努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 业为主导,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 力发展新型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推进开 发新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布局调整;以国有企业的改 制重组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

14、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经 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坚持实施 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实行对外对内双向开放,促进外向型城市建设;依靠深化改革、 体制创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科技优势, 第 12 页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 力。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 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努力扩大就 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消费环境,加快社会服务 体系建设和

15、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 量。 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不渝地抓好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八大工程,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 明化程度。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规范和管理经济活动和社会事 务,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 发展。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 13 页 “十五”期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 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争取西部大开发有一个好的 开局,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取得新突

16、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 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科技得到长 足发展;完成以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城市基础设施框 架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 能;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 平;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再 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发展与调控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 均 12.5%左右,到 20XX 年,按 2000 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 1170 亿

17、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5000 元。人口 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61以内,全市总人口控制在 750 万人以 内。 经济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20XX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 重调整到 5:46: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达到 4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18%左右, 第 14 页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0%左右,城 市化水平达到 55%。 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到 20XX 年,全社会科技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 2.5%以上,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到 50%左右。在全市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应届高中毕业生

18、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到 60%以上。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预期目标:到 20XX 年,城市日 供水能力达到 172 万吨,城市气化率达到 90%,城市污水处理 率达到 6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人均城市道路面 积提高到 6 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 37%,森林 覆盖率提高到 42%,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 国家规定的功能区标准。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预期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 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 15 万人 和 6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 5%以内。到 20XX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 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8864 元和 3500

19、元,年均增长 6.9%和 8.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 15 平方米。城镇家庭电话 普及率达到 90%,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 50%,有线电视入户 率达到 80%。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 12 标台,城镇居民家庭计算 第 15 页 机拥有率达到 15%,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80 万户。 第二篇 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建成西部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追踪 和吸收转化世界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 和提

20、高生产率,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 装备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新医 第 16 页 药、机电一体化、光电子、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 等六大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形 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 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视频与多媒体技术、新型元器件与专用 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网络技 术和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移动 和数字通信设备及产品、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21、信息网络及安 全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计算机软 件产品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型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化工新产品、高效新 医药、生物芯片、生物育种和生物制剂等方面的研制开发并形 成生产规模。支持引进专利与自主研制相结合,不断开发各类 新特中药和天然药品,发展新型中药及制剂,建立中药及新型 中成药加工基地。 机电一体化产业。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技 术,重点发展新型输变电及检测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自控 缝制设备、新型制冷设备、模糊变频、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 第 17 页 描成像系统、高灵敏传感器、智能

22、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 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源器件与光材料、光 传输设备、磁光电流互感器、红外弱光遥感仪、光机电医疗器 械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 航天航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好阎良飞机城, 研制、开发、生产新一代支线飞机、无人机、新型航空发动机 及零部件、自动导航设备、新型运载火箭动力装置、自动控制 设备等,成为国内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应用纳米技术、 超导技术和高纯金属材料、液晶材料、功能材料、可降解材料 和制品、无氟制冷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 材料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装备环保产业,重点支持开发和生 产废水、废

23、气及固体垃圾处理设备,以及环境监测系统和新能 源等环保设备和产品。 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转变 第 18 页 工业增长方式,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 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坚决压缩、淘汰生产能力过 剩的一般性加工业。重视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整合传 统产业,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 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努力提高装备工 业、轻纺工业、建筑与建材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装备工业。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积极推进输变电成 套设备、通信装备、大型工业风机、制冷设备、缝制设备、通 用

24、机床和矿山、冶金、筑路、农业机械及节水灌溉等专用机械 装备的技术进步。以汽车及零配件产品、大型载重车、大型系 列客车、经济型轿车、改装车、铁路新机车车辆为重点,引进 消化先进技术,发展特种车辆制造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轻 纺工业。按照市场需求,加快新品开发,积极发展纺织服装、 皮革业、食品饮料业,扩大市场份额。纺织服装和皮革业:努 力提高纺织面料、印染的技术水平,下力气开发在市场上有一 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形成具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 纺织和服装工业体系,发展壮大养殖、制皮、深加工和工贸一 体的皮革工业体系;食品饮料业:积极发展啤酒、碳酸饮料、 果汁饮料等优势产品,发展具有我市资源优势的

25、猕猴桃、苹果、 草莓、葡萄等果品深加工,积极开发方便食品和休闲营养食品, 提高质量和市场覆盖面。 第 19 页 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 日用化工。强化品牌意识,扩大高等级公路用沥青、新型涂料、 低污染和无磷系列洗涤用品、高档保健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规 模,不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行业、消费层次需要的新品种。 建筑与建材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建筑市场容量扩大的 机遇,积极发展新型建筑及装饰材料,加快发展建筑业和装修 行业,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管 理水平。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建成国

26、际旅 游城市”为目标,强化西安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使其成为 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 重要增长点。 一、有重点地搞好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搞好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严格保护。 第 20 页 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统一规划、 综合开发,依法保护和科学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制 滥造。配合省上搞好秦陵博物院和汉阳陵的开发建设;继续搞 好古城墙旅游项目、仿古历史街区等项目的深度开发;建设好 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曲江旅游度假区;启动“四大遗址”旅游 项目的开发建设;有规划地进行骊山景区、秦岭北麓自然风景 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好沿山六大

27、生态旅游区,尽快建成野生 动物园、园艺博览园和秦岭植物园;规划建设好“中国西安宇 航世界” 、仿唐景观园以及以唐诗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项目。形成 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二、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突出西安的古都历史文化特色,以建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 国际性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发创立西安旅游品牌,促进旅 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 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推出西安 临潼兵马俑、西安黄帝陵延安、西安乾陵法门寺、 西安华山等一批精品线路。积极开发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 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现代 旅游

28、产品,形成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游、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 游、休闲娱乐游、商务会展游、观光购物游、宗教文化游为一 第 21 页 体的都市旅游产品系列。大力开展多形式的专题旅游、生态旅 游和特色旅游产品,广泛适应国内外各个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抓好旅游服务与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加一批特色型饭店,建成一 批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设施;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发展珠宝 加工和旅游工艺品,建设珠宝展示交易一条街,书院门古文化 购物一条街和西部最大的旅游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促进旅行社 实现经营规模化和特色化;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 游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加快旅游车辆的更 新,在主

29、要景点和车站机场等场所建立网络化公众旅游服务咨 询系统;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和壮大西旅 集团、西饮集团的实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 四、重视旅游市场的拓展与管理 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强化在国际市场上的 形象宣传,采用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扩大我市旅游业在国际 市场的吸引力。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的方式,运用节庆活 动、旅游说明会、展销会、网络技术、媒体广告等手段,多形 第 22 页 式吸引招徕游客。积极开展国内旅游区域联合,推出具有西部 特色的产品组合和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环境的综合 整治,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强市场

30、监督,完善行业规章,规 范各项服务,建立投诉、稽察、安全救援系统。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技 术含量,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增强整体辐射带动能力。 一、积极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 服务业 鼓励会计、咨询、法律、信息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的发 展,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 钩和改制,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服务业 发展的新机制。鼓励发展从事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和实体,积 极推动网上服务业的发展。适应居民和

31、企业需求变化,提供更 加丰富、便捷、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大力发展房地产 第 23 页 业和装修装饰业,发展和规范物业管理业。优化配置和充实社 区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发展壮大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保险、家政服务等社区服 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家政服务公司 化。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业,鼓励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增 加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二、建设多形式、多业态商贸体系 坚持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建立 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高效流通格局,强化区域商贸中心地 位。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和技术,培育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 型流通

32、和服务网络。重点推广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 制、多式联运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培育 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有计 划地改造和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各类商贸新型业 态,建设综合性仓储超市、购物广场,对大型农副产品、工业 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培育和发展辐射中西部 地区乃至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中西部物流配送中心。鼓 励发展会展产业。积极发展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努力开 拓国际市场,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 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增强流通企业活力,推动服务贸易的产业 第 24 页 化、社会化。 三、加快形成区域性

33、金融中心 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积极拓展资本、证券、保险市场,推进 金融创新。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财团和国内区域性、政 策性、股份制及民营银行来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支 持西安市商业银行股票上市,争取发行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彩 票。在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争取组建西安农村信用联社。 扩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创业种子基金规模, 争取设立西安产业投资基金。完善西安产权交易中心信息网络 系统,加速产权流动,推动资本运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信 贷的领域和规模。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努力开拓商业保险业 务,培育多元化保险体系,增加保险新品种,开辟保险资金运 用新渠道,发展保险中介业务,扩

34、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城市 保险覆盖率。 第六章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 入 第 25 页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 标,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 次。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健全社会 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改进政府对农业的引导、 服务及扶持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乡镇 企业,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加速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优质高效的城郊型农业生产体系

35、建设步伐,强化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和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 例,大力推广应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等农产品的 优良品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鼓励发展集中连片高效日光 节能温室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业,扩大提高 瘦肉型猪、肉牛、山羊、奶牛、鸡五大畜禽商品基地建设规模 和水平,使农业多种经营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 50%以上。因 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节水农业,建设一批精品农 业示范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的精、深加 工。 第 26 页 二、推进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 按照“加强一产、调整优化

36、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思路, 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扶 持市场前景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 级换代。结合农村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 和运销业,大力扶持服务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为大工业协作 配套的企业。继续抓好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向小 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形成经济规模,促进企业集约发展。积 极实施龙头企业“一二三”工程,重点扶持 10 个市级龙头企业, 20 个区县级龙头企业,30 个乡镇级龙头企业,形成相互促进、 联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到 20XX 年乡镇 企业增加值达到 400 亿元左右。 三、多

37、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公司+农户” 、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提高农产品深 加工能力和水平,增加农产品后续效益。大力发展城镇经济, 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 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促进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 第 27 页 设,吸纳农村劳动力直接增加收入。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推进 县(区)乡机构改革,进行乡镇合并试点,精简县乡(镇)机 关的行政编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社 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继续实行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措施,拓宽农 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巩固

38、扶贫开发成果。 第七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 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充分发挥西安在信息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争取列入 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不失时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生产 力水平的跨跃式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 柱。 一、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业务宽带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通达国际化、 接入光纤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互 联互通, 第 28 页 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方针,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 一步完善现有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 网络,尽快完成城域宽

39、带通讯网络建设。加快网络光纤化改造 和入户进度,在扩大现有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覆盖面 的同时,促进“三网融合” ,建成覆盖全市、联结全国、畅通国 际、高效安全的宽带主干网络,加快与国家主干网络的接入和 并网。 电信网要继续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宽带高速传输网,加快 用户接入,到 20XX 年,建成以城区外围环线为环路的骨干光纤 网,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光纤通讯网 总长度达到 1000 公里。有线电视网加快建设通向各社区的光纤 网和通向居民点的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提供 VOD 视频点播和 高速互联网络接入服务。计算机网络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 基础上,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设

40、 IP 宽带网,确保政府统一建设 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位置,支持发展信息内容提供商和专业从事信息资 源开发与服务的企业,积极建设网上联机数据库,全面建设政 第 29 页 务、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建设、决策支持、 工商管理、旅游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八大信息系统,以及作为支 撑的 14 个数据库。 三、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积极开拓信息市场,发展网络集成和网络服务的新业务。 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 用程度。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网络商 品交

41、易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管理中心,建立安全可靠 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在各级各类学校, 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 应用水平。加快政府和企业上网步伐,发展电子政务、电子金 融、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广告、网上公共服务等信息服 务的新领域,到 20XX 年,使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 55 亿元。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信息 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 产品的研制开发,使程控交换机、移动通讯设备、多媒体视频 第 30 页 设备、城市数字化管理设备、网络产品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42、产 品尽快专业化、规模化。加快实施西安信息港、西安软件产业 园、政府信息化、信息服务产业化、电子商务系统和产业信息 化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采取优惠政策, 鼓励扶持软件产业规模化。加快西安软件产业园和计算机软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一批重点软件企业的发展。研制 开发 CAD/CAM、工业过程控制、金融财务、多媒体教学娱乐、 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重点产品。到 20XX 年,力争软件产 业产值突破 200 亿元。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 建设 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布,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发挥地域资 源禀赋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化前景广阔、 市场竞争力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开发新区。 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贯彻实施好“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