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082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7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种活动立根本实际应用显价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什么是数学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像郜舒竹教授在小学数学这样教 一书中提到的“利用数学教学生,把数学课程内容作为载体,注重的 是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 角的初步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的范畴。数学课 程标准( 2011 年版) 第一学段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从实 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 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角的初步 认识一课核心教学任务就是建立角的特征表象,而数学表象是以感知 为基础的,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很难形成。 心

2、理学研究也表明: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形式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阶 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再 初步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象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活 动中形成思维定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应调动孩子多种感官 参与活动,把眼看、耳听、口说、手动、脑想等活动结合起来。 丰富的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 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孙晓天教授针对数学素养提出 “在公民 的数学素养当中,知道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首当其冲。”二、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起始课。 它属于“图形

3、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的范畴。图形认识的学习贯穿 小学一至六年级, 内容各不相同, 但学习的核心任务都是对图形特征 的认识、表象的建立,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形 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通过对多种素材的不断学习逐渐形成。那么 我们的小学教材也是在不同的学段编排了不同的图形认识学习任务, 以促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年级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年级 初步认识线段和角 三年级 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年级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级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年级 认识圆、圆柱和圆锥 本节课所学习的角是一个原始的种概念,在与角有关的概念系统中,

4、 它是首次出现。后面还会学习直角、钝角、锐角、以及角的度量等。 另外它还是后面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个重要维度,如学习研究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时都离不开角,所以学好角的 初步认识非常重要。 本课教材如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编排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 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用 数学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道 角的特征,在头脑中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通 过多种形式外现自己头脑中的角,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了解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还翻阅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 材。 对比来看,人

5、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在角的认识一课中,都是 从生活实物图中抽象出角, 再概括出角的特征, 以建立角的特征表象 为教学核心任务,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巩固角的特征,建立数学 世界与 我还参阅了郜舒竹教授的小学数学这样教一书,从而了解到 人们对角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的质的认识到质与量综合的认识;以及 从静态的认识发展为动态认识的四个阶段。对于角的定义也有很多种, 但又都不尽如人意。 反观本课教学内容, 根据刚进入二年级小学生的 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 我认为教材是把本课对角的认识定格在了从 单纯的质的认识上,通过观察静态角,找到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并用 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 基本符合郜老师所提到

6、的三大定义中的第一种 有关性质的定义, 通过列举角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初步定义。当然这 只是对角的初步认识, 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不断的接触到角,四年级 会加入有关角的量的研究,进而不断完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学情 分析: 角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学生 通过家长、辅导班的提前预习指导等,会有一些经验的积累。那么我 班学生在上课前对角的原有认知到底是怎样的呢? 于是我对我班 38 名学生做了以下前测调研: 通过学情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找图形时不能找到角这个图形,他们并 不认识图形角。 依据以往教学经验, 我知道学生在画线段的时候, 很多都不愿意用 尺子,总是喜欢徒手画直线

7、,本课有画角的学习任务,学生在画角的 时候,是否能够用尺子画出标准的角呢?我的反思: 直接告诉学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直接教会学生如何用尺子画角,这 样的直接教学非常容易, 但是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呢?如何做到“利 用数学教学生, 把数学课程内容作为载体, 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 展”呢? 在这幅图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彩笔圈画出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次要学习图形的认识,都需要认识特 征、建立表象、画图再现。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 用工具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做 了如下思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

8、 学学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 进行正确的抽象概括,进而形成数学的概念。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注重关联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由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图开启,寻找角,观察角,抽象概括出角的特 征;再次回到生活中找角、创造角、画角,运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 角特征的认识。 我认为学习知识很重要, 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所在更为重要。我们的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更好的生活, 所以在课堂的最后我加入了一 些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使学生在认识角特征之后, 能够进一步了 解到角的应用价值。 对于运用工具的意识培养, 我则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 在学生的作品 展示交

9、流中,使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运用 工具的意识。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发现, 在活动中思考;协同多种感官, 感知探究辨析;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教学方式与教学手 段: 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发现 概括特征提供大量丰富的标准图形,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建立起角的 特征表象,最后通过介绍使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的有很大的用 处。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 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动手 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10、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引 导学生用 数学眼光看世界,使其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 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培养运 用工具的 意识。 教具准备: ppt、小棒、扇子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学具袋(圆纸片、1 根线、2 根小 棒) 、a4 纸一张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具体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景图,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呈现主题图:校园情景图 具体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景图,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呈现主题图:校园情景图 在这幅图中有

11、你认识的图形吗? 老爷爷手里拿的这把剪刀, 张开的剪刀口也形成了一个图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家族中的新朋友角。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常见的校园情景图出发,找认识的图形自然暴 露学生对角的原有认知;问题相对开放,每位学生都有的可说,避免 开课学生就有为难情绪,浅入深出,引出本课的研究内容角。与此同 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 的眼光观察生活。】 二、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特征。(一)图中 找角,初悟特征。 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角吗? 【设计意图: 在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之后,学生借助自己的 生活经验,回到生活情境图中再次找角。借助对角的瞬

12、时记忆,运用 类比思维发现更多的角, 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提供大量、丰富的直观 素材资源。】 (二)观察交流,概括特征。 隐去背景图。 这些角大小不同, 方向不同,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你观察一 下,看看有哪些发现?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 对角的构成要素有一个初步了 解,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 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角,并通过观察发现角 共同特征的活动, 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对比辨析,明确特征。 以下 6 个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不是角? 通过观察判断, 在学生说理中, 使其明确角的顶点是尖尖

13、的、 两条 边是直直的。(交流中教师及时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巧用角的变式与反例,通过判断,使角的概念精确 化,促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能够全面地、深入地、从准并从 细地思考问题。】 三、多种活动,巩固角的特征。(一)在教室里寻 找角的活动 活动内容:请你在教室里找一找哪有我们刚才认识的角?活动说明: 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找角指角的活动, 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的认识角,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 密相关,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利用素材创造角的活动活 动内容:灵活运用三种素材创造角活动材料:圆纸片、 1 根线、 2

14、 根小棒 【设计意图:利用手中的素材创造角, 再现学生头脑中角的清晰认识; 尤其是运用圆形纸片和线的创造过程,需要再加工, 进一步凸显学生 对角特征认识的准确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 识。 】 (三)在纸上尝试画角的活动活动内容: 1.自主尝试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的角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于角的特征 能够准确掌握, 但是没有灵活运用工具的意识。尝试画角的活动为后 面用尺子画角的学习奠定了学习需求的心理,同时积累了研究的素 材。 】 2. 对比交流,学习方法 说一说同学们画的这些都是角吗?怎样才能画出准确的角?介 绍画 角经验 3. 借助工具再次画角 【设计意图:在教学

15、中宽容错误、善待错误、研究错误、利用错误, 通过学生作品的对比交流, 再一次深化角的特征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 运用工具的意识,使得工具的运用变成一个学生的自我需求。】 四、 拓展延伸,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介绍角在生活中的作用:1. 扇子 2. 交通标志(左转弯、右转弯与直行标志) 3. 台 球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角的价 值所在,感受到学有所用, 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 联系,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课堂收获,评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情况。】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6、用彩笔描出下图中的角,并填空。 【设计意图:在简笔画中找角,了解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情况, 看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的找到角。画简笔画,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画角 时是否已有工具的应用意识。 六、本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1. 在观察对比的活动中,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角的基本特 征。 大小、方向不同的多样的角,有其共有、不变的本质属性称之为角的 特征。在寻找角特征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剥离现象认本质,这种品 质和能力有助于人的长远发展。因此,本课中借助校园图呈现出大小 方向各样的角,在丰富素材的支撑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概括, 从而形成角特征的认识。 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

17、自主 观察、 思考, 充足的交流表达时间, 为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形成发现规律的基本认识。 2. 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夯实角特征的认 识。 对一个概念的准确认识是个复杂的事情,对其内涵、外延都要 有客观清晰的认识才能全面达成相应认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全 面、 准确的认识,设计了多种活动。在不同的认识层面设计了辨析角、 找角的活动,直接巩固深化角的特征;通过借用小棒、圆形纸片、一 根毛线创造角的活动引导学生应用角的特征,求变创新发展学生的思 辨能力;通过画角的活动, 培养学生表达外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应用工具的意识。在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改进的过程中,深化角的

18、特 征,发展思维能力。 3. 在关联生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观点,感知角认识 的价值。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感知知识的价值, 感知 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设计了角在生活 中实际应用的活动。 从学生熟悉的扇子扇风认识到角的存在,角的大 小的不同的作用; 从公路上左右转的交通标志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存在 解决的实际问题; 借助打台球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角在比赛中的 作用。这样的认识拓展,使学生生动地感受到角的应用价值,同时能 够使其感受到我们的学习是有用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角学习的兴 趣以及对角更多的学习需求。 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的联系,促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使其感受到数学 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