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375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 .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块提升(三) 近代中国,阶段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 特征归纳 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

2、”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命题链接 视角1 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列强侵华促使晚清政局变化,开始出现洋务派,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2)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

3、;民族资本主义随之产生。,(3)从思想上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地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 (4)从社会生活上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视角2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洋务运动,(1)从政治上看,是抵御外来侵略和镇压国内农民起义的需要,出现了中外勾结的局面,但未涉及政治制度方面变革。总理衙门的设立,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2)从经济上看,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兴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自然经济

4、逐渐解体,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第一步。 (3)从思想上看,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创新演练 1.下面为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A.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 C.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 D.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解析 从中国与外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及其附则看,中国的内河航运、关税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涉,说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故B项正确;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材料没有中日近代化的比较,而是强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较深,故C项错误;从材料看,日本受列强侵略

5、的程度并不深,没有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故D项错误。 答案 B,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建议洪秀全“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他还建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据此可知,资政新篇( ),A.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的建议,洪仁玕并未批评天王独断专行,C项错误;由材料“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

6、部等议定再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可知,洪仁玕劝告天王今后在大政要事的决策上要与人商议,要注意纳谏,这说明资政新篇中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D项正确。 答案 D,阶段二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51919年) 特征归纳 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伴随西方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7、,(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命题链接 视角1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从政治上看,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8、主义革命转变准备条件。 (2)从经济上看,中国民族工业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来源,但其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3)从思想上看,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视角2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辛亥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1)从政治上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使中国政体发生了重要转变。 (2)从经济上看,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孙中山积极倡导“实业救国”,促使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

9、出现。 (3)从思想上看,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后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创新演练 1.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 ),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材料中的时间是“1903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变化,故

10、A项错误;材料大意是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不是压榨,故B项错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推翻了清王朝,故“阻止”说法错误,C项错误;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2.1911年11月22日,申报上记载:“日前邬瑞臣、袁滋卿、江宸春、王廷升四君发起,开剪发大会,首由四君剪除,并演说理由。略云:吾人垂辫已受二百六十年之专制,方今民国军政府吊民伐罪,各省次第恢复,吾同胞堂堂汉身,亟应剪除腐败之物,岂甘久作牛马奴隶。”这段内容反映了( ),临时政府剪辫措施的影响 国人狭隘民族观念的体现 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 反对侵略、要求独立的心声 A. B. C

11、. D.,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错误;“吾同胞堂堂汉身,亟应剪除腐败之物,岂甘久作牛马奴隶”体现了国人狭隘民族观念,正确;“吾人垂辫已受二百六十年之专制,方今民国军政府吊民伐罪,各省次第恢复”体现了反专制的思想启蒙作用,正确;材料与独立、反侵略无关,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阶段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1949年) 特征归纳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

12、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又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宣传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最成功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命题链接 视

13、角1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理解五四运动后至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多元社会思潮,(1)从政治上看,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2)从经济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从思想上看,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是中国社会两大主流思潮,新三民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国民革命指导思想,这一局面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

14、史使命以及世界大势共同决定的。,视角2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从政治上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既是政治运动的结果,也折射出政治运动的色彩,如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2)从经济上看,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为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物质基础,直接引发了人们衣、食、住、行发生重要的变化。 (3)从思想上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体现了反对专制,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反对旧道德观念,提倡新道德的进步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创新演练 1.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

15、、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可知,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这主要是受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 C,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

16、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材料所说的毛泽东的“非正统做法”指他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开展旨在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的土地革命,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是南昌起义时建立的,B项错误;实现革命中心地区转移的是长征,C项错误;毛泽东的“非正统做法”被共

17、产国际和中央政治局否定,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非正统做法”才又被肯定,D项错误。 答案 A,史学新论(一) 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战争的推动下,晚清统治者发动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三次变革都是在反侵略战争失败后进行的,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一、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是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开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阶段。中国

18、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科学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1.洋务运动为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1)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幼苗。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正处于危机之中,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侵扰。为了挽救其统治,洋务派从“练兵”“制器”开始,进入了以发展军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求强”阶段。,随着军用工业的发展和洋务派认识的深化,他们懂得了“必先富而后强”,即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思想下大力兴办民用工业,如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同

19、时还兴办了大批现代交通运输企业,如轮船招商局,还有通行全国主要行省的电报及邮政事业。新式工矿企业的设置,改变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开始有了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近代轻工业、重工业,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起了示范作用。近代工业的出现,也带动了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社会格局开始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形成。,(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企业的兴办以及商品性产品的生产,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促使商品经济发展,使传统的剥削方式开始改变。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主张“官合民之力以收利权”,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倡导商民

20、附股洋务企业。我国早期创办的、规模较大的近代民族工矿企业,大都通过洋务派向清政府申请“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洋务派确曾给予过一定的支持或扶助,如为这些企业向清政府请准贷款、垫款,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3)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洋务派已认识到外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危害,并提出发展本国的工矿、交通、电讯业以“分洋商之利”。 以轮船招商局与上海机器织布局为例,轮船招商局仅在创立的头三年,“洋商少装客货,三年共约银493.3万余两。因与该局争衡,减少运价,三年共约银813.6万余两。合计

21、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者,约1 300余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后获得十年专利权,它明确规定“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织”,其用意在于使洋人在中国设棉织厂的“后患庶几可免”。这表明洋务运动使中国市场不再是外国商品的一统天下,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1)创办新式学堂:随着科技和机器的输入,对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培养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授以机器工程之理论与实验,以期中国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工程师”,洋务派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等学校,这些学校以学西学为主,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

22、教育,直接为军事企业和工矿企业输送人才。新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学习了外语、自然科学知识及专业理论和技能,成为具有近代化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2)注重留学教育:洋务派认为要培养足够的、合格的新式人才,必须派人到外国学习“远适肄业,集思广益”“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因习,然后渐图自强”。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到1875年共派出四批120人,从1877年起,又派出108人赴英法等国留学。从此以后,清政府中央以及一些地方督府不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接受了近代科技知识,亲身感受到资本主义文明,文化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回国后,倡导西学,成为新式知识分子。

23、,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论者已把师夷之长、夺夷所恃与变法主张结合起来,这在封建主义的“祖宗之法”上开了一刀,在学习西方,通向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主张君主立宪的人。如郭嵩焘在1875年时提出“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的倡议,提出西方各国富强的根本,在于“朝廷政教”。可见,从仿造坚船利炮、师法工商技艺到要求政治改革,表明一部分洋务派对西方长技的认识已在不断深化。在此思想的启示下,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维新派,他们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从事改革。,因此,洋务运动不仅学习西方

24、的技术,同时还启迪了人们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国内外的环境决定了其只能畸形发展,洋务运动不可能独立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但洋务运动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许多近代化的新因素,它使中国有了西方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方式,有了轮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了邮政、电报等新式通讯手段,有了新式学堂和翻译、刊印西方书籍的机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进步,推动了近代文化特别是科技文化的发展。,二、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5、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1.中国近代较完整西学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中国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一次改革运动。西学的内容和态度都发生质的变化。洋务运动时期是船坚炮利的西学观,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和洋务派参与;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以“上谕”的形式肯定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这意味着,清王朝公开把

26、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及西学放在“师尊”的地位,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戊戌变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较客观地正视自己、评价自己在当时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从而引导国人开始转变观念、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较客观地认识当时的世界局势,使国人对西学的优势地位开始普遍认同并付诸实施。因此,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于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人们都以西学为荣,当时一些报刊都以宣传西学为主要内容,西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许多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八股之学转向较完整的西学,先进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

27、真理。伴随着他们自身的不断升华,在寻求西学的道路上,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中国最终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束缚。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转折点,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主导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2.中国近代完整、科学的教育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废八股、变科举;创办近代学堂;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开办京师大学堂。这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中的废八股、变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

28、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同时,戊戌变法时期奠定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内容,为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由于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影响,在戊戌变法前后的一段时期,出现了包括强学会、南学会、时务学堂等在内的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学会组织,他们已经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旧的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使国人耳目一新。,把挽救民族危亡作为学会组织的主要宗旨,这充分体现了维新派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传统教育达不到而近代教育必须做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是社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其次,戊戌变法是

29、中国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戊戌变法明确规定变通科举、废除八股,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为西学在中国广泛、深入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等都进行了规定:“中西并重,观其会通,不得偏废。”“依泰西日本通行学校功课之种类,参以中学。”这些规定,完全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逐步确立了中国近代学堂的教学体制、内容和管理方法,促使中国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此,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近代教育观和教育原则引导了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特别是民主、科学、平等的教育观的确立,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重大变革时期。戊

30、戌变法促使中国教育由旧式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 3.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 首先,在戊戌变法期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措施,奠定了近代国家的雏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要求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它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封建生产方式,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戊戌变法是从制度上来挽救民族危亡,是完全进步的。 其次,戊戌变法时期,促使中国爱国主义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已经初步登上了政治舞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后历次重大爱国主

31、义运动中,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成为运动的主导力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性质和发展前途。 戊戌变法时期,爱国主义内容和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从而奠定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使近代爱国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于是教育救国、工商立国、实业救国等思想及其相关的近代人才观的提出,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到20世纪初,随着新型的西学观和近代教育的宣传和实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

32、,他们已经自觉抛弃了封建的八股文、科举,转向学习和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不断探索中国富强之道路、追求进步和真理。他们成为封建专制的掘墓人,是近代社会构建的主导力量。他们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引路人,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可以这样说,戊戌变法在当时虽然失败了,但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清末新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全面启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 1.清末新政的内容 (1)经济体制改革

33、 实施“奖励实业”政策 1903年,清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商部,统领全国实业发展。商部自成立后,制定并颁行商律、革除“耻言贸易”的旧观念、奖励在工商实业上有特殊贡献的工商业者。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掀起了国内投资实业的浪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这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商会的成立 1907年,清政府在京师设立商务总会,专门用于领导各“行业”或“同业工会”,由此,商会影响力扩散到全国。在商会的组织领导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以商会组织为纽带,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历史舞台。,(2)教育体制改革 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

34、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废除,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割断了社会精英与政治系统的传统联系,破坏了封建制度原有的人才基础,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与解体,从而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促进了中国教育的专业化、普及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新式人才的培养 废除科举制后,从恢复和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由此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兴办新式教育的热潮。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鼓励学成归国,因此,20世纪初期第一次出现了留学的热潮。 新政造就了新式人才,但这些人才又超出了新政的界限,投向了革命和立宪

35、。所以,新政的推行,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3)军事体制改革 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是军事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清朝军制的改革经历了从八旗和绿营到湘军和淮军再到新军的编制过程,同时在军官训练、陆军和海军训练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政支持,使清政府的新军在战术、训练、教育、装备上都有所提高,达到了初级的近代意义上的军队水准。 清政府本想以新军来稳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新军的产生和壮大,导致清王朝出现了愈加深刻的危机。,(4)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饬吏治,合并和裁汰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旧机构;二是颁行钦定宪法大纲,仿行立宪。 新政时期推行了一整套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序

36、、民主内容,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改革措施流于形式,但最终这场改革瓦解了清王朝,同时官制改革也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的雏形。,2.清末新政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积极影响 (1)经济上,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高潮。 (2)政治上,民主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3)传统社会全面解体,现代社会崭露头角。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各种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社会的全面解体。清末经济、教育、军事及政治各个领域的社会制度均发生或开始发生全面、系统的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政府中的官制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创办的新机构、废科举

37、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并付诸实行以及皇权在逐渐觉醒的民权意识冲击下被迫接受了法律条文的限制、资政院、咨议局得到设立并开展活动等等,这就在封建专制政体上凿开了一个民主政治缺口,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向君主立宪制度转变。 总之,清末新政改革超越了诸多禁忌,冲破了几十年来束缚晚清现代化发展的“中体西用”的阻碍,继续沿着戊戌维新的道路前进,开始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嬗变与分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为民国初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创新演练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

38、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其主要原因是( ),A.顽固势力破坏专利制度 B.西方专利制度不适合中国 C.洋务企业实行垄断经营 D.清政府法制建设比较落后,解析 西方的专利制度被洋务派变异为“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使得本该仅为企业保证人的政府还兼任了企业最高决策者的角色,其实质上是垄断了企业一切经营管理大权,这是一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畸形和病态的管理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 C,2.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

39、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批判清廷顽固保守误国殃民 B.冲击了牢筑夷夏藩篱的排外思想 C.主张君主立宪反对中体西用 D.借用进化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解析 材料指外来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内地旧物种往往被淘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中国优于世界各国的排外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批判清廷顽固保守”,排除 A;材料不能体现“主张君主立宪”,排除 C;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说法错误,排除 D。 答案 B,史学新论(二)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自强救国” 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初期(

40、19271937年),面对常年战乱破坏、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残酷压榨的国民经济,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政治政策和改革。这些改革大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当时中国的实际,对国民政府财政的改善、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方便人民经济生活有很大作用。正是通过统治前十年的经济改革,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实了财政实力,南京国民政府才能在九一八事变至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规模整顿陆军、加强陆军武装建设;才能在抗战中组织较为有效的抵抗;才能为日后抗战的胜利创造可能。,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历史背景 这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强救国”,这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

41、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能打出鲜明的准备战时经济体制的旗子,只有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战时全国经济总动员的准备”。,2.运动内容 (1)提倡征工。动员老百姓做义务劳动。凡筑路治河,修整堤坝,培植森林,开辟疆地,均以征工制度行之。 (2)振兴农业。包括增加农产,活跃农村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推行农村合作,以达粮食自给并力求增加工业原料等。 (3)鼓励垦牧。一切公私荒地要尽量开垦,对地广人稀之处,要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垦,经营畜牧,并实行屯田制,以实现地尽其利。 (4)调节消费。以最大之努力,尽量节约消费,调剂供求。,(5)振兴工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

42、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 (6)开发矿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保护及奖励政策,调查各地矿产,改进采掘方法,禁止地方政府与任何特殊势力把持矿产,与民争利;欢迎外国投资。 (7)流畅货运。一方面尽量发展全国各处的道路交通,改进水陆货运的办法。同时又在各地设立主要农作物的公共仓库和运输机关,以便囤积和转运。 (8)调节金融。鼓励储蓄、活跃资金之融通,设置完备之农村借贷制度,并要全国人民绝对赞助国家关于货币汇兑之政策。,3.历史评价 不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

43、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在运动中,不仅注意生产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生产意识、劳动观念的宣传及理论的研究。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切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二、币制改革 自晚清至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极其混乱,货币种类极多。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流通的本位币有银两、银元,其中银两又有规元、库平、关平等,银元有墨洋、龙洋、袁头等。辅币则有铜毫、铜元、制钱和各种各样的纸币。币制混乱,造成了国内商品流通困难,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征收。对此,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实行了“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

44、1)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是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种确定银本位币的货币措施。1928年3月浙江省政府率先提出“统一国币”、“废两改元”的建议。1933年3月1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废两改元令,宣布实施“废两改元”。在确立银本位政策,使银两的成色、形状和重量均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基础上,使银元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废两改元”在客观上起到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扩大了中央银行活动的规模和机能,有利于中央政府纸币的推行,为以后实行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2)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实行法币政策。 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

45、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其他原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准其照常行使,由财政部定期以法币换回。,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

46、1先令2.5便士。,法币政策的实行,使得自晚清以来全国混乱不堪、花样繁多的货币得以统一和规范,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国内金融业、工商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币制混乱给民众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币制改革后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稳定了与外币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1935年的“币制改革”又具有明显的掠夺性和垄断性,正是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对金融的强制垄断,导致中国近代官僚资本最后形成;国民政府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三、税制改革 南京

47、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关税政策的最大变革便是实现关税自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表取消不平等条约宣言,实行关税自主。随后,与英美等诸列强驻华公使展开了以“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谈判。 从1928192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与美、英、西、荷、德、意、法等11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或者友好通商条约。在新条约中,欧美列强在保留其“最惠国待遇”和继续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的前提下,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同意取消各列强在华关税特权。,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四个国定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十四级,最低百分之五,最高达百

48、分之八十。 通过实施“关税自主”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既取得了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也在实际上提高了关税税率,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它还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关税制度上的均一税和海陆关税不统一这两种不合理规定。“关税自主”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财政外交政策,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扩大税源,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内战所急需的军事费用和其他庞大开支。,四、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新运以“礼义廉耻”思想为主,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 1

49、.主要内容 (1)四维:“礼义廉耻”(四维)是新运的中心思想。蒋介石要民众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新运想要做到的,不仅是表面的市容清洁、谨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蒋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运能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2)三化:如果说“礼义廉耻”是新运的理论基础,则“三化”就是实践理论的行动指引。所谓“三化”,就是“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以“艺术”为“全体民众生活之准绳”,告别“非人生活”,力行“持躬待人”并以传统之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榜样,以艺术陶养国民,以达“整齐完善,利用厚生之宏效”。所谓“生产化”,则旨在“勤以开源,俭以节流,知奢侈不逊之非礼,不劳而获之可耻”,从而“救中国之贫困,弭中国之乱源”。所谓“军事化”就是要整齐、清洁、简单、朴素,适于现代生存,做一个现代的国民。其新生活纲要中列于最末,但却是“新生活”的核心所在。提倡军事化生活之目的,乃在于“安内攘外”,借此提高国民政府动员人民之能力,一方面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