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496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单元整合与检测1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达标检测(一)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排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平衡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此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国居首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逐渐被反超,体现了发展的不平衡。答案:D2

2、19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当他到达巴黎时,法国群众面带愠色,有的人甚至喊出反英的口号。但他毫不在意,到处发表演说,宣称两国友好在他心目中“常居首要地位”。英王“毫不在意”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与法国的矛盾,寻求与法国和解B巩固英法两国签订的英法协约C弘扬英法两国的传统友谊D消除英法在争夺世界霸权方面的矛盾解析:英法协约签署于1904年,与题干“1903年”不符,B项可排除;C项所指内容与题干内容明显矛盾;20世纪初,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是德国,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3.下图是一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A美国与英国B德国与

3、英国C英国与法国D法国与俄国解析:根据图中挥舞着的德意志帝国旗帜可知“项庄”为德国。一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疯狂扩军备战,同英国矛盾不断加深,故这里的“沛公”为英国。答案:B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C英俄协约的签订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导火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萨拉热窝事件。答案:D5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战中()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

4、役C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 D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解析: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是马恩河战役,故A项错误;凡尔登战役使德军战略进攻失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具有决定意义,故B项正确;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是英国发动的索姆河战役,故C项错误;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是日德兰海战,故D项错误。答案:B6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例为()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发生在法

5、国境内马恩河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的战略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一战中英国出动了新式作战武器飞机和坦克,极大地扭转了战争的格局,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根本模式,即由陆战走向空战和海战,其中索姆河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6、:C7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性的一年,对这一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开始转入阵地战B双方的制海权发生重大变化C协约国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D美国的参战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解析:1914年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A错;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中,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自始至终掌握着海上主动权,B错;1917年,美国参战,D错;故选C。答案:C8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7、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已倾向协约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A BC D解析:1916年,一战早已进入白热化。英法俄是协约国,美国对他们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说明美国参战之前已经站在了协约国这一边,未参战的美国依然号称中立,故错误;美国出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才会倾向于协约国,故正确;数据可见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当时美国世界第一,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9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A1907年英俄协约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C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D

8、1904年英法协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答案:B10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解析: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参战、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

9、巨大变化,并改变了两大集团的力量对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答案:D11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联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指萨拉热窝事件引发战争,故正确;“意大利之中立”指意大利先前

10、中立,后来参加协约国作战,故正确;“俄人与焉,德人与焉”表明一战参战国之多及范围之广,故正确。土耳其在一战期间参加的是同盟国,排除。答案:C12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世界解析:一战后,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领导权失败,并且开始支配欧洲事务,故A项错误;一战中美国直接参战较少,主要向战争双方兜售军火和资源, 大发战争横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材料中“

11、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相符,故B项正确; 因与英、法争夺世界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故C项错误;一战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则分别由英、法、 日、澳以“委任统治”的形式进行瓜分,美国并未获得,故D项错误。答案:B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12、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中国劳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及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答案:B142015年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05周年纪念日,100年来妇女地位逐步提高,妇女的命运越来越多的掌握在她们自己的手中。下列关于一战对妇女地位客观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B妇女的活动范围扩大C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随之增强D各国妇女同男子一样取得普选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并非是各国妇女取得了普选权,因此,D项表述错误。答案:D15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第一

13、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政治影响是()A社会主义苏俄的建立B欧洲霸权发生严重动摇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D战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害解析:注意题目问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政治影响”,从人类政治文明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政治影响,即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A与题意相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小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

14、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1)据材料,概括一战爆发的原因。(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6分)解析:(1)材料提及经济全球化,从经济角度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力量发生很大变化;从英国角度来看,英国主导力量下降,各国相继争夺霸权。(2)“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说明一战对欧洲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具体来看:政治上秩序混乱,经济上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地位上霸权受到挑战,逐

15、渐失去中心地位。答案:(1)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力量对比变化;英国全球领导地位削弱,世界秩序逐渐混乱。(2)说明:战争使欧洲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战争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欧洲相对衰落,逐渐失去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控制力。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百万吨)材料二一战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到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 516亿美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

16、化的关键因素。(4分)(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表格很容易得出结论,即优势从同盟国集团转向协约国集团;第二小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应注意美国的参战,其中注意表格所给的时间“1917”。(2)由“涉及到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可以想到,一批传统强国垮台,有利于新兴国家崛起;由“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 000万”可以想到,大量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 由“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 516亿美元”可以得出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答案:(1)变化: 协约国由初期的

17、劣势变为优势;同盟国由优势变为劣势。因素:美国参战。(2)影响:传统殖民体系瓦解,出现新兴独立国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图是一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材料二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的一段回忆。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30万人的代价。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

18、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6万多人,真惨啊!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5天,双方共伤亡34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6万人了。材料三一战中首次使用飞机作战(1)材料一中法国人约翰最有可能去欧洲的哪条战线?作战的对手是谁?此外一战还有哪些主要战线?(3分)(2)材料二中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新式武器主要有哪些。(3分)(4)试分析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史实的掌握和对一战残酷性的认识。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军与英军在西线对抗德军,一战中有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第(2)

19、问根据材料归纳战争残酷性的表现即可;第(3)问依据教材基础史实回答,注意只答新式武器;第(4)问可从武器对战争进程、战争范围、战争危害等方面的影响回答。答案:(1)西线。对手:德军。东线和南线。(2)一战伤亡人数多,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3)飞机、毒气弹、潜艇、坦克等。(4)战争方式改变:速战速决;战争范围扩大;战争危害更加残酷。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

20、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8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

21、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4分)(2)材料二表明一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一战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全面分析一战对欧洲文明的重大冲击;第(2)问强调一战对欧洲民众心理的打击。答案:(1)一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被削弱;摧垮了四大帝国,欧洲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调整。(2)变化:从兴高采烈、渴望胜利到普遍厌战、失败主义情绪严重。原因:一战对交战双方的士兵和群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认识:一战不仅破坏了社会进步,而且影响了人们生活,也给人们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