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787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0191028929.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质量检测(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2017徐州高二期末)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 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 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 A B C D 解析:选 C 材料“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说明还魂纸在江南并没有推广开来,不 符合题意;材料

2、并没有说明还魂纸工艺的复杂性,也不符合题意;利用旧纸再造新纸,不 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扩大了原料来源,正确。 2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选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 是( ) A 抱朴子 B 武经总要 C 萍洲可谈 D 梦溪笔谈 解析:选 B 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所撰,指南鱼是北宋发明的,故 A 项错误;武经总 要是北宋的军事学著作,介绍了指南鱼和火药的三种配方,故 B 项正确;萍洲可谈记 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涉及“指南针”但是没有记载火药配方,故 C 项错误; 梦溪笔谈记载了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没有记载火药配方,故 D 项错误。 3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中有

3、一段描述:“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 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腊、纸灰,把一颗 颗字印镶嵌于铁板便可刷墨印书。”该印刷技术( ) A最早出现于唐朝 B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C发明者是王祯 D在 12、13 世纪传入欧洲 解析:选 B 据材料“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 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 ; 在铁板上敷松脂、腊、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 便可刷墨印书”可知该印刷技术是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北宋,故 A 项错误;此前隋唐出 现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故 B 项正确;活

4、字印刷的发明者是 毕昇,故 C 项错误;活字印刷在 14、15 世纪传入欧洲,故 D 项错误。 4北宋苏轼道:“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并把当时某些人读书不认真,归罪于书籍 易得。导致当时“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扩大 B造纸技术的改进 C政府垄断的放开 D印刷技术的进步 解析:选 D 市民阶层的扩大不会带来“书籍易得” ,故 A 项错误;造纸技术的改进会影 响书籍的传播,但不是“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政府垄断的放开会影响书籍 的传播,但不是“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印刷技术的进步直接带来书籍数量 的增加,导致当时“书籍易得” ,故 D 项正确。

5、 5 “笔法变化丰富, 起承转合, 似断若连, 笔力劲健, 速度匀畅, 自然含蓄, 不激不厉” “章 法古今第一” 。具有该特点的作品是( ) 解析:选 D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描绘的是行书,A 项为草书,注重挥洒写意,故 A 项错 误 ; B 项为篆书,富于图案美,故 B 项错误 ; C 项为楷书,端庄方正,故 C 项错误 ; D 项为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故 D 项正确。 6苏轼曾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中国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 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解析:选 D A 项是人物画,与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是花鸟画,与

6、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中“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是最能反 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追求神韵意趣,与 材料中“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韵味”相符,故 D 项正确。 7 汉武帝时期, 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 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 十五从军征 病 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 )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解析:选 A 据“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 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

7、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可知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故 A 项正确;汉赋与楚辞有密切 的渊源关系,与乐府诗不相关联,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乐府诗仅是体察民情的方式 之一,对统治者影响有限,故 C 项错误;汉乐府诗是对现实的描写,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 的味道,故 D 项错误。 8唐朝乐舞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后, 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 高峰。可见唐朝乐舞的特点之一是( ) A世界领先 B侧重传承 C源于生活 D开放包容 解析 : 选 D 材料关键语句“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南北

8、朝中外乐舞交汇” 等, 表明唐朝时期乐舞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发展, 又有对外来乐舞的吸收, 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选 D 项。 材料只说唐朝乐舞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不能表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A 项错误;唐朝乐舞除了继承外,还有吸收外来元素的特点,B 项的表述片面;材料中并没有涉 及唐朝乐舞源于生活的表述,C 项错误。 9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 、 母子如伯俞泣杖 、夫妇如杀狗劝夫 、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 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 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C呈现世俗化、娱乐

9、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 解析:选 D 元杂剧会涉及历史故事的演绎,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 A 项错误;材 料不在于突出元杂剧是否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故 B 项错误;元杂剧呈现了世俗化、娱乐化的 趋势,但是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朋友”可 知元杂剧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故 D 项正确。 10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泛。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活字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 B李白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 C唐代尚未出现诗歌与绘画的结合 D杜甫的诗拥有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 解析:选 D

10、 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而非唐代,故 A 项错误;“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指 的是杜甫而非李白,故 B 项错误;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诗歌与绘 画已经融合为一体,故 C 项错误;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风笼罩着强烈 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故 D 项正确。 11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三 言”“二拍”近 200 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 70 篇,一些商人发家致 富的事迹,也成为被描述的对象。这折射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市民阶层已成为社

11、会的主力军 解析:选 C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未体 现,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 70 篇” 、“商人发家致富的 事迹,也成为被描述的对象” ,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变 化,故 C 项正确;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12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解析:

12、选 B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文学形式没有 先进、落后之分,B 项错误,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是对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正确概 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 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1965 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修复过程中,曾发现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不少专家以其中“杂色金刚”

13、的“色”字倒置等为据,推断此无 量寿经为北宋泥活字印本。 材料三 南宋绍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 : “近用沈存中(沈括) 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1)材料二、三对于印证材料一有什么作用?(6 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什么历史价值?(8 分) (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对西欧产生怎样的影响?(6 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为现代的考古资料,材料三为南宋的文献记载资 料,但两则材料都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结合这一共同点来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 三的内容分析作答。第(3)问,可结合教材直接作答。

14、 答案:(1)材料二为考古资料,材料三为文献记载,均能从一个方面印证沈括记载的北宋 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性。 (2)沈括的梦溪笔谈具体翔实地记载了毕昇活字印刷的完整工序,材料三表明到南宋 时人们还在根据沈括的记载, 采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印制书籍。 由此可见, 沈括的 梦溪笔谈 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 (3)印刷术传入西欧,有利于科技思想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推动文艺复 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4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 “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 的手段,但是,在

15、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 情况下, 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 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 而弥补了诗的不足, 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 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 年的 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 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6、指出这一文 学形式“兴旺”的原因。(10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8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2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宋词。第二小问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 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 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得出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 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第(2)问,据材 料“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

17、得出平民化;据材料“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 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 弥补了诗的不足”和“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得出娱乐性,形式灵活;据 材料“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 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得出关心时政;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 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得出表达情感。第(3)问,依据两则材料可 以看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的关系。 答案:(1)形式:宋词。 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 大。 (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 (3)关系: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