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800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作业: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基础巩固 1 北宋时期的一首诗中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 艘。”这主要是在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D.免役法 解析:“耕桑富”“河淤开亿顷”都是农田水利法带来的结果。 答案:B 2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 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 ( ) A.青苗法B.市易法 C.免役法D.均输法 解析:根据“诸役人常苦迓送”“官吏皆请雇钱”等信息,可判断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 免役法。

2、 答案:C 3 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 财不匮”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 ) A.青苗法B.免役法 C.市易法D.均输法 解析:根据王安石的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 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因此,D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 确答案。 答案:D 4 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 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 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免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 解析:均输法防

3、止了大商人和官僚勾结囤积居奇,控制市场;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 们控制和操纵市场,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答案:A 5 观察右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 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 ( ) 北宋武士 A.户部B.度支部 C.军器监D.盐铁部 答案:C 6 北宋王朝推行的下列军事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的是( ) A.将兵法B.保甲法 C.更戍法D.设军器监 解析:保甲法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方法能减少政府的军费开支。 答案:B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

4、朴蠢不能自达之穷氓。 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 人言之豪右。若经制一定,则衙司县吏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 宋史卷一七七 (1)上述材料所述的“役条”是指王安石推行的什么变法措施? (2)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实行该法的初衷。 参考答案:(1)免役法。 (2)通过对豪强征收募役费用,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 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 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5、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 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 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 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 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材料 二中,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动:触动了大官 僚大地主的利益。 (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

6、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 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 能力提升 1 王安石曾向宋神宗进言说:“汉之张角,三十六方同日而起,所在郡国莫能发其 谋。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 他是要说明( ) A.农民起义具有很大的威力 B.汉唐的灭亡是由于发生了农民起义 C.避免农民起义是不现实的 D.统治者不改革就会重蹈前朝的覆辙 解析:王安石进言的主要目的是用前朝灭亡的事例来警醒统治者,以此来推进改革。 答案:D 2 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 379 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 政府缴纳 1 553 缗的地税。这主要是

7、因为( ) 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 B.方田均税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 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 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 解析: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 原先隐瞒的许多土地被清查出来。 答案:B 3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 ) A.尊崇儒家思想 B.选拔实用人才 C.笼络广大士人 D.打击地主官僚 答案:B 4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 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 了激烈的争论。阅读材料

8、,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以墨弋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廷), 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范仲淹论十事疏 材料二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苏轼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 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 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王安石 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王安石 不

9、当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试,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司马光 注:以上材料摘自(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 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 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 和考试依据)。这是王安石对取士之法的一种革新。烦琐的传统经义已难以统一人 们的思想,也不能作为变法的理论武器。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