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865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6 含解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再练高考题再练高考题 1(2019新课标全国高考,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 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 丘吉尔表示, 在目前情况下, 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 ,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 ,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 年上 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 重大保留。同年 8 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 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 ,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 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

2、迟。 在 1943 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 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 年 6 月,盟军终于 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 分) 答案 (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 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 2(2019新课标全国高考,46)历史选修

3、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 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 会议, 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 包括中国、 泰国、 越南等地区, 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 年 1 月 1 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 26 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 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 ,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 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 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

4、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 分) 答案 (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 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3(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 建

5、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 年 810 月, 中、 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 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被称为 “中国建议” 。 10 月 9 日, 中、 美、 英、 苏四国同时发表了 关 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 年 4 月,联合 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 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

6、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 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 分) 答案 (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 “中国建议” ;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参与组 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 ; 积

7、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精练模拟题精练模拟题 1(广州 2019 调研测试,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 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 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 提倡华工赴欧。一战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 14 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 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 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

8、近 2 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 一战结束后约 11 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 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 有的还转变成为 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 1 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7 分) 答案 (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以华工赴欧的方式 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9、2(济宁市 2019 一模,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00 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 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 据统计, 一战爆发前, 欧美国家约有 100 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 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 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 1914 年 8 月欧洲各国 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

10、些国家 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指出阻碍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9 分) 答案 (1)特点:有组织开展,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基本力量;和平运动波及欧美国家,规 模较大;和平运动的影响有限。 (2)因素:欧洲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想的冲击;资产阶级政府信奉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张对和平运动的打击。 3(安徽“江南十校”2019 年一模,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11、 材料 19 世纪初到一战结束为止,共建立了 500 多个国际组织,但这些组织并不具有:政治 上的约束力。一战的恶果让大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 度发生。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 1918 年要求建立某种国际组织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 尔逊随后表示赞同并倡议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1920 年国联正式 成立,它反映了 20 世纪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作为国联的发起国,美 国却拒绝加入国联,对国联采取孤立态度,认为美国如果加入了国联,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随着国联影响力不断扩大,美国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中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美国

12、人和非 官方组织不断主动参与到国联的各种委员会之中。20 年代和平主义运动兴起,一些人士不断 游说政府加强与国联的合作,美国政府开始逐渐承认国联的地位并派出官方代表参与国联事 务。据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说明国联成立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对国联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 分) 答案 (1)背景:国际组织建立的经验与局限性;一战的教训;大国的倡议;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建立。 (2)原因:国联影响力的增强;民间力量的推动;和平主义运动的兴起。 4(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 届二模,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

13、941 年 8 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了一次会谈,并于 8 月 14 日 发表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 ,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宣言提出了对德战争 的目的以及战后世界的结构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和民主原则。宪章表达了英、美两国对 于摧毁纳粹暴政的坚强决心,对于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决心、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宪章发表后,苏联于 9 月 24 日正式声明,基本同意宪章原则。在 大西洋会谈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讨论了对苏援助问题。根据英美建议,美、英、苏三国 于 1941 年 9 月底至 10 月初举行了莫斯科会议,会议达成了对苏援助的具体方案,

14、使三国之 间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首脑进行大西洋会谈的目的。(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两国首脑大西洋会谈的历史作用。(9 分) 答案 (1)目的:加强双方合作以摧毁德国法西斯;制定重建战后世界的原则;探讨对苏援助。 (2)作用:促进了英美两国关系的加强;为战后世界重建提供了原则;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的形成;促进了莫斯科会议召开和对苏援助的达成。 5(济宁市 2019 届二模,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了美国对联合国热不了亦冷不得

15、的关系模式。联合国建立 之初,美国上上下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乐观情绪。杜鲁门总统强调,它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 造就未来的和平。按费城调查者的观点,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 争的机构” 。此后到 60 年代初,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 。到了 80 年代, 华盛顿的倾向是把联合国看作捕蝇草,认为接近它必须小心,也许最好是敬而远之。国务院 的流行观点是 : 在联合国美国应当尽可能少地提创议,因为从那里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好处的。 李少军评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乐观情绪的由来。(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6、 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影响美国对联合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6 分) 答案 (1)美国确立了在新安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 联合国的宗旨反映了世界向往和平的心声 ; 联合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维护和平;联合国较以往国际组织更具普遍和平等性;延续了反 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 (2)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国逐渐失去了联合国的主导权;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成为反殖民 主义的舞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6(深圳 2019 年一模,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 20 世纪,

17、这 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 1919 年,国际联盟盟约 提出各缔约国要 “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 1928 年, 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 的共同追求。 二战后, 联合国宪章 将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 1970 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 1974 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 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 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经受 着挑战与考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期待着国际法效力的加强、联合国权威的

18、提高,而这将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摘编自杨和平20 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指出 20 世纪国际法解决战争问题的措施有什么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规推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 分) 答案 (1)特点: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渐进性与动态发展; 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2)机遇:联合国的建立;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 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 区冲突;南北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未建立;冷战思维;联合国制裁能力有

19、限; 难民问题。 7(青岛 2019 届二模,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整个 50 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 直到 80 年代, 中国才关注不结盟的成功经验并采用尼赫鲁所倡导的不结盟这种比较务实的外 交环境。摘编自关于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 材料二 两极格局打破后,由于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瓦解,西方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变本加厉,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第三世界施加压力,发达国家也不再需要利用过去的中间 地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减少。有些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尽快加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 经济一体化组织,或是为了赢得发达

20、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减免债务的优惠,甚至宣布退出 不结盟运动。摘编自冷战后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问题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有何变化, 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冷战后不结盟运动的命运有何变化, 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7 分) 答案 (1)变化:由反对批评到认可关注。原因: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扩大并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变化:由蓬勃发展到发展停滞。原因:冷战结束,中间地带作用减弱;西方强权政治霸权 主义变本加厉;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得到发

21、达国家的援助退出不结盟运动。 8(茂名 2019 年一模)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 凭借中程导弹即可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而苏联中程导弹却几乎打不到美国。莫斯科强 烈抗议,并借此中断了关于中欧裁军、美苏战略核武器裁军等一系列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 紧张。而华盛顿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1987 年 12 月 8 日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 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 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即中导条约 。条约禁止双方试验、生产和部

22、署射程 500 至 5 500 公 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 核武器数量的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条约所规定 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它们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 3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导条约签订的原因有哪些?(9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6 分) 答案 (1)原因:美苏两国在核力量上的实力相当;美国依靠中程导弹对苏联取得了不对称的 战略优势;西欧的联合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美国国内不希望美苏军备竞赛打乱经济 复苏的势头;北约盟国不希望

23、加剧与苏联的核对抗。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东西方的关系;避免美苏进一步的核对抗升级;在一定程度上 对世界形势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人类面临的核威胁。 9(武汉 2019 五月调研)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7 年 1 月 27 日,美国“阿波 罗 1 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失败,3 位宇航员丧生;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 11 号” 宇宙飞船首次成功载人登月;1971 年 6 月 29 日,苏联“联盟号”飞船返回时密封舱漏气,3 名 宇航员遇难。摘编自卢顺人类航空历史

24、上的灾难 材料二 1970 年 4 月 13 日,美国“阿波罗 13 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 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设计出返 航方案。在“阿波罗 13 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 了境内所有与阿波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同时派遣船只前往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 共有 12 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最终,“阿 波罗 13 号”成功返回地球,此次航天事故也被称为是一次“成功的失败” 。 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阿波罗 13 号”登月行动是一次“成功的失败” 。(6 分) 答案 (1)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 (2)失败:“阿波罗 13 号”登月失败,没有完成太空探索计划。成功:“阿波罗 13 号”成功 返回地球,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现了世界各国面临人类共同问题时 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人类继续探索太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