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化学重点班选拔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7026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化学重点班选拔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化学重点班选拔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化学重点班选拔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1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化学重点班选拔统一考试试题(含解 析) _年_月_日 _ 部门 2 / 10 1。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 B。 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D。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 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水和甲烷,生成 物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H4+H2O

2、3H2+CO,则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原子个数 不变, 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D错 3 / 10 误。 答案选 D。 2。 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 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 和 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 列推断:一定含C、H元素一定不含 O元素可能含 O元 素一定含 O元素分子中 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分 子中 C、H

3、、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有 CO2和 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 要计算 CO2和 H2O中 C 、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2。3 g ,则 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 个数比。 【详解】由题意,反应后CO2和 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 元素,则正确; CO2中 C元素的质量是 4。4g12/441。2g,H2O中 H元素的质量是 2。7g2/180。3g,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 则错误,正确; C、

4、H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1。2g:0。3g:(2。3-1。5)g=12:3:8, 正确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2:0。3/1 :0。8/16=2:6:1,不 4 / 10 正确。 答案选 B。 3。 下列概念的理解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概念解释或说法 A 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B 单质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C 酸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D 离子带电的微粒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 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 价不为 0

5、,则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A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 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B错误; C、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例如氯化氢等无氧酸, C错误;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带电,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 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D错误。 答案选 A。 4。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非常种重要。下列实验操 作错误的是() 5 / 10 A。 验证氧气体积分数 B。 蒸发食盐水 C。 称量氢氧化钠固 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使用红磷燃烧生成的是五

6、氧化二磷,消耗氧气而不产生新 的气体,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操作正确,A正确; B、蒸发操作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操作正确,B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要放在小 烧杯中称量, C错误; 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正确。 答案选 C。 5。 如图是 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 曲线,现将 20gA和 40gB分别置于 100g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 后再冷却到 t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时, 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B B。 t 时, 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B C。 t 时,两溶液

7、中均无固体物质析出 D。 t 时,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曲线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然后分析溶液的组成情况, 6 / 10 据此解答。 【详解】据图可以看出, t 时A 和 B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设其溶解度为 x g ,则有,解得 x=25g,则 A、t 时, 20gA和 40gB分别置于 100g 水中,则 B形成饱和溶液, A 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B,A错误; B、t 时, 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B,B错误; C、t 时, B溶液中有固体物质析出,C错误; D、t 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8、,为25 g,D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注意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海水获取氯化钠和金属镁 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第步的化学方程式:_ 。 (2)第步加入的化学试剂为_ (填名称)。 (3)操作 a 的名称是 _,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 杯、玻璃棒和 _。 (4)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 。 【答案】 (1)。 CaO+H20 Ca(OH)2 (2)。 稀盐酸 (3)。 过滤

9、 (4)。 漏斗 (5)。 【解析】 【分析】 7 / 10 贝壳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 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沉 淀,氢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水和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金属 镁和氯气,所得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据此解答。 【详解】( 1)第步是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aO+H20 Ca(OH)2 。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步加入的化学试剂为稀盐酸。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a 的名称是过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 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四个反应分别是

10、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因此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7。 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 溶液通入 CO2后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 NaOH 发生了反应 ?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反应生成碳酸 氢钠( Na2CO3+HCl NaHCO3+NaCl)。 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性 较弱的碳酸氢钠。 【设计实验】( 1)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的角度,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打开活塞。向充满CO2的瓶中滴入 NaOH 溶液,一会儿后 观察到的现象是 _,据此判断 NaOH 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11、。 但上述实验还不足证明反应,其理由是_,完善的方案是 _ 。 (2)从生成物 Na2CO3 角度,经过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 案: 8 / 10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向( 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_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新物质Na2CO3生 成,发生反应。 方案二:向( 1)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_; 【反思评价】方案二滴加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_。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过量的干冰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 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如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 题: (1)BC段变化原因可能是 _ ; (2)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 _ 。 【答案】 (1)。 气球膨

12、胀; (2)。 二氧化碳也可以与水反应 使瓶内压强减小 (3)。 做一个对比实验,将装置中分液漏斗里的 液体换成水,同样操作,比较气球膨胀大小 (4)。 氯化钙溶液 (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5)。 产生大 量气泡 (6)。 碳酸钠溶液中如果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反应生成 碳酸氢钠,而没有现象,故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才能产生气体 (7) 。 BC 段: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了碱性较弱的碳酸氢 钠 (8)。 CD段: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导致溶液pH小于 7 【解析】 【分析】 (1)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气压作用下,气球膨胀;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

13、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做对照实验; (2)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碳酸盐能与盐酸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9 / 10 盐酸不足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根据图像 pH的变化趋势,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解 答。 【详解】(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瓶内压强减小,在外 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溶 液的水也能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故此方法不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因此应该设计一个对比试验,即将装置中分液漏斗里的液体换成水, 同样操作,比较气球膨胀大小; (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一般是钙离子或钡离子,所以应 该向( 1)所

14、得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 液、氢氧化钡溶液);由于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所以向( 1)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 由于碳酸钠溶液中如果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 没有现象,故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才能产生气体,因此方案二滴加 过量稀盐酸;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根据图像可 知 BC段 pH较小,但仍然大于7,溶液显碱性,因此变化原因可能是过 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了碱性较弱的碳酸氢钠;CD段 pH小于 7,溶液显酸性,这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导致溶液pH 小于 7。 【点

15、睛】本题主要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知道对比实验、反应物检验是探究无明显 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常用方法,题目难度较大。 8。 NaCl 和 Na2CO3 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0 / 10 得到 4。4gCO2 和 100g21。1% 的 NaCl溶液,求: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 量分数? 【答案】 47% 【解析】 【分析】 根据碳原子守恒利用CO2的质量计算碳酸钠质量,由生成的氯化钠和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进而计 算质量分数。 【详解】 4。4g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4。4g44g/mol0。1mol,根 据 碳 原 子守 恒 可 知碳 酸 钠 的物 质 的 量 是 0。 1mol, 质 量 是 0。 1mol106g/mol10。6g;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由碳酸钠反应生成的 氯化钠是 0。2mol,质量是 0。2mol58。5g/mol 11。7g。反应后溶 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是100g21。1% 21。1g,所以原混合物中氯化钠 的质量是 21。1g11。7g9。4g,所以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分数 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 明确反应原理以及灵活应用守恒法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各种守恒法在 化学计算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