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956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学业分层测评1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业分层测评(十三)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45 分钟)(建议用时:45 分钟) 1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解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区城内的所有生物种群 ; 而选项 B、C、D 中的生物 只是其中的一类或一种生物,不是所有生物。 【答案】 A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

2、丰(富)度 【解析】 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指的是生活在某区域的生物的种类数量 ; 乌尔黄 鼠是一个物种。 【答案】 D 3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 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 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 引 入另一种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 新种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 可以得出这两种 真菌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 B 4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 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 【解析】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 ; 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 决于温度条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答案】 C 5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 活动有一定影响, 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 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

4、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解析】 A 项,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B 项,丰富度是指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C 项,对于活 动能力较弱的昆虫,如蚜虫、跳蝻等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 项,从坐标曲线 图中可以看出,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幼虫密度减小 后,松针的长度随之变短。 【答案】 B 6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 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和地衣层, 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

5、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解析】 信息中可以看出, 森林群落中垂直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 水平方向上植 物种类也有差别,这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 A 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导学号:07950038】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种群在一个资源

6、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方式。 捕食一般指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 成年鲈鱼吃幼小鲈鱼, 属于种内斗争。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而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量的多少。 【答案】 C 8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 调查 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 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解析】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的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 ; 身体微小的动物,不适于 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手

7、拣法或网筛法进行采集、调查。 【答案】 A 9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 10 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 6 月份时最大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 【解析】 据图,纯茶园里物种有 20 个左右,A 项错误。据图可知,10 月份的杉茶间 作园的物种数量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 项错误。据图可知,6 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C 项正确。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 中的物种数,D 项错误。

8、 【答案】 C 10如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 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 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 A、B、C 曲线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关系。 (2)A、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 _ _。 (4)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 _ _。 【解析】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 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 因此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竞争关系,

9、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 根据题意可知曲 线 A 为枯草杆菌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 曲线 B 为双小核草履虫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 曲 线 C 为大草履虫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从曲线 B 和曲线 C 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 被淘汰。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在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 致枯草杆菌减少。 【答案】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 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 以枯草杆

10、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11下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 将呈现“J”型增长 Ddb 时,M 与 N 种间竞争激烈 【解析】 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 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 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 争关系。b 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J”型增长的发生 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M 与 N 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 条件。当 db

11、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 【答案】 D 12 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 对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的土 壤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 动物类群数(类/m3)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1 9832 490 A.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正相关 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这些土壤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 离污染越远,

12、污染物越少,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越大 ;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虽 然较强,但个体微小,因此一般适宜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答案】 B 1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品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 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 200 只蝌蚪(甲、 乙、 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 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 只甲乙丙 1087740 22583025 34423211 482037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

13、蚪的种间竞争最后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 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 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 正确、D 错误 ; 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 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 有的竞争,B 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 乙可能消失,C 正确。 【答案】 D 14在某森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表所示。 上层中层下层 植物乔木灌木草本 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 (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

14、都具有_现象。 (2)森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 素有关? _ _。 (3)森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 _, 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_。 【解析】 每个生物种群都有其特定的食物、 栖息场所及资源等生存条件的需求, 这些 具有不同生态需求的种群在该区域中必定构成不同的空间配置状况, 从而使各种群间能有机 结合,进行物质及能量的流通。这种空间配置可分为两个方面 :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 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中的各种群具有分层现象。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 的上层,再往下依次是灌木层、

15、草本层。某些动物如鸟类、昆虫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 们有些专生活于区域的上层,吃上层的食物,有些专生活于中层,而有些则专生活于底层。 【答案】 (1)垂直结构 分层 (2)光照 (3)食物和栖息场所 竞争 15科研人员对甲(蚜虫不能钻过甲装置中的细孔纱布,将甲装置置于大田中)、乙(围 栏放牧)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又对某森林植物中物种数与 样方面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图丙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有关问题: 甲 乙 丙 丁 戊 (1)蚜虫与棉花叶、羊与青草之间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 (2)甲、乙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_、_。 (3)决定甲、乙两系统中

16、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_。 (4)丁、戊两图所示曲线在 ab 时间段内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原因是 _ _ _。 (5)图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 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 m2。 【解析】 蚜虫以棉花叶的汁液为食,二者属于寄生关系 ; 羊与青草为捕食关系。由于 甲装置中没有持续的外源能量供应,因此蚜虫最后全部死亡,对应戊图所示曲线。围栏中的 植物可持续获得光照,为羊提供营养物质,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对应丁图所示曲线。 读丙图知,随样方面积增大,物种数目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大值,后又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寄生 捕食 (2)戊 丁 (3)出生率和死亡率 (4)丁图所示植物可源 源不断地获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羊群提供营养物质,因此可保持相对稳定 ; 戊图所示 蚜虫将棉花汁液吸收完后,因无外源营养物质的供应,最终全部死亡 (5)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