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9687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四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2.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课时跟踪检测(三)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 阶段膜内的 K浓度低于膜外 Bb 阶段的电位变化是 Na主动转运所致 Cc 阶段膜内的 Na浓度低于膜外 Dd 阶段的电位变化是 K内流所致 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在 a 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1、2、3、4 B在 b 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1、3、2、4 C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 1 或 4 现象 D在 a、b 两点中央

2、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1、3、2、4 3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4 如下图所示, 将连接灵敏电压表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或内部(已知表的 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 5关于神经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B膜电位因受到一定刺

3、激而变成内正外负 C动作电位的传导是一种依赖于细胞膜对相关离子通透性变化的现象 D复极化过程指反极化的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列四项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 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7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 是( ) A B C D 8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发生 K外流和 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

4、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二非选择题 9.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 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 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 Na和 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 别表示 Na、K的电导)。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与分布的控制很可能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_ 来实现的。 (2)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 (3)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电位如何变化?_ _。 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

5、由哪 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_。 10. 科学研究表明:细胞外液中 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 中Na浓度几乎不影响 ; 但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证明。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预测 结果。 材料和用具 : 测量电位变化的测量仪器、刺激器、生理状态一致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 若干、正常海水、低 K海水、高 K海水、低 Na海水、高 Na海水等。(注:不同海水的 渗透压相等但 K或 Na浓度不同) (1)实验思路: _ _; _ _; _ _。 (2)预测实验结果: 在 不 同 K浓 度 的

6、海 水 中 , 按 静 息 电 位 绝 对 值 由 大 到 小 排 序 , 顺 序 是 _。 在下边的坐标中画出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 曲线(假设在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是70 mV)。 (3)分析预测结果: 在不同 K浓度的海水中,静息电位如此排序,这是因为在不同 K浓度的海水中, _ 不同,造成静息电位不同。 在不同 Na浓度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呈现图中所示结果, 是因 为在不同 Na浓度的海水中_ 不同,造成电位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不同。 答 案 1选 C a 阶段膜内 K浓度高于膜外;b 阶段的电位变化是 Na通过通道蛋白所致, 是不需要能量

7、的过程;d 阶段的电位变化是 K外流所致。c 阶段膜内 Na浓度低于膜外是正 确的,理由是动作电位的产生是某个位点,在这个位点上,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而从整 个神经细胞来说仍然是膜外高于膜内。 2选 D A、B 选项可以根据课本图形推测静息时神经纤维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当刺激时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同的, 因此在 a、 b 两点中央刺激, 则冲动同时到达 a、b 两点,指针不偏转 ; 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则 a 点先负,而 b 点 后负,因此正确顺序应该是 1、2、3、4。 3选 D 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根据

8、图示信息知, 图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说明甲、 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 ; 由于电流方向为甲乙,所以图中乙为受刺激部位,而甲为静息部位,甲电极处的膜处 于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状态 ; 与图类似,图电流方向为乙甲,说明乙 部位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 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状态,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 图 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部位均恢复为静息电位,即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 于极化状态。 4选 D 将接有灵敏电压表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或内部,由于神经细胞 有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故电压表指针不可能指向零刻度。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 内负外正

9、, 兴奋后由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 膜内经电压表流向膜外。 5选 A 一定刺激使得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即产生动作电位,并与相邻 处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刺激相邻部位使膜去极化,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随即钠 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膜电位恢复静息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取决 于离子浓度差的大小,而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即动作电位是“全或无” 。 6选 C 神经纤维静息时的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 变成外负内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由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的部位双向传导。 7选 D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

10、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为 外负内正。 8 选 A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图示中乙处外负内正, 则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 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 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是 K外流所致。 9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 位受刺激时, 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静息时, K外流, 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 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1)载体 (2)对 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 K的通透

11、性 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10解析 : 动物生理实验一般要对生物材料的初始状态进行测定,而神经纤维的初始状 态一般指静息状态。静息电位的大少取决于细胞内外的 K的浓度差,与 Na无关,而动作 电位的高低取决于 Na的浓度差,与 K无关。 答案:(1)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 5 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 K海水、高 K 海水、低 Na海水、高 Na海水中;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分别给予这 5 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 再测量、 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 纤维的电位变化 (2)低 K海水正常海水

12、高 K海水 如下图。说明:a 为正常海水、b 为低 Na海水、c 为高 Na海水。要求:三条曲线 起点即70 mV 基本相同, 低 Na海水与正常海水比较, 电位变化幅度要小, 上升的速率要慢, 恢复的时间要更长。高 Na海水中相反。曲线未注明不得分,起点、高度、斜率、时间有一 项不符这条曲线就不得分。 (3)K外流的量 Na内流的量和速率 课时跟踪检测(四)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 一、选择题 1.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 a 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 量 B中内容物以被动转运的方式释放至中 C兴奋传递时,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D中

13、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 2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 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3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 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 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 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化学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 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化学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化学递质的释放 4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 a、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

14、流计,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包括 3 个神经元,1 个突触 B如果刺激甲,丙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D若 abbd,电刺激 c 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5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反射中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处,兴奋的传导方式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B该反射弧中共有三个神经突触、四个神经元 C此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一定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刺激 b 部位,、神经细胞都能够产生膜电位的变化 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可与感

15、受器相连,图中共有 3 个完整的突触 B若在 f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f 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 b 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C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影响 D若在 e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f 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 7某人因受外伤,可以听到声音,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则受损区域是( ) A白洛嘉区 B韦尼克区 C大脑皮层中央前回 D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8.人的体温之所以维持恒定, 依赖于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人体在夏季高温环境中, 热量散出的主要途径为( ) A汗液的蒸发 B呼气 C排尿 D排便 二非选择题 9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

16、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 电位变化一样。 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 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 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 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 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_(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 _作用,从而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_。 10.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 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

17、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 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 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 也能引起细 胞膜电位的变化。 图中 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 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一个适宜刺激, 在 A 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 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奋, 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进入_, 随后与突触 后膜上的_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 变化,原因是_ _。 (3)若在 A 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 C 处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 的变化,原因是_ _。 答 案 1选 A 题

18、图所示为一突触,在此处电信号将转换成化学信号(递质),然后再转换成 电信号。在该过程中,化学递质的释放(胞吐)与膜电位(离子的出入)的变化,需要细胞代谢 为其提供能量。 2选 D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化学递质到突触 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冲动的产生, 这个过程消耗能量, 自然发生 ATP 的合成与水解, 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 不在突触前膜。 3选 B 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经过药物处理后,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化

19、 学递质的量与处理前未发生变化,因此该药物处理只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4选 B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两个突触;如果刺激甲,会引起丙的兴奋,则兴奋处外 表面呈负电位;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电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到乙, 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1 次。 5选 B a、b、c 处兴奋的传递为突触传递,故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反射弧 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此反射活动的完成可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在整个反射弧中兴 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刺激 b 部位不能产生兴奋。 6选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 方向的, 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

20、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或轴突, 由于题干 中给出了“”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故此图中反射弧兴奋的传导方 向应该有三条途径:abcg,aedg,hfedg。通过传导的三条途径可知,甲与丙可与感 受器相连,图中有三个完整的突触;若在 f 点施加一强刺激,f 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而非外正内负,而且 b 点不能测到电位变化 ; 大多数反射弧的活动均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 的反射弧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如蛙的搔扒反射),题中并未明确此反射弧所完成的反射名称, 故无法断定其活动是否受大脑皮层的影响;在 e 点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可以传到 f 点。 7选 B “不能理解语言”表明病变

21、部位应为大脑皮层语言区而不是中央前回的躯体 运动区,也不是中央后回的体觉区,由病人可以说话可听到声音,只是不理解声音含义,可 推知,受损部位应为韦尼克区。 8 选 A 人体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其次还有呼气、 排尿和排便等。 当人处于高温环境时(35 C 以上), 机体的散热则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条途 径。 9解析:兴奋传递是指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或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依靠释放化 学物质(如乙酰胆碱)来进行的(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是单向传递的 ; 而兴奋传导 是在同一细胞(或神经纤维)内依靠局部电流的作用进行的(电信号电信号), 故兴奋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神经纤维,兴奋会分别传导到左、右肌肉使之收缩。 答案:(1)、 、 (2)局部 刺激 (3)左肌肉和右肌肉 10解析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前一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突触前膜)释放化学 递质, 化学递质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或轴突的膜(突触后膜)结合, 使下一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方向传递。 答案 : (1)神经(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 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 A 处传到神经元, 再传到神经元, 故在 C 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