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委书记在全市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头报发m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全市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上,就我县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与探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进行汇报。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坚持精准施训、夯实培训支撑、注重全程纪实,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切实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我县的具体做法与成效。一、坚持精准施训,健全培训机制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县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坚持精准施训的原则,通过健全培训机
2、制,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一)建立需求调研机制,精准制定培训计划。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建立了党员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三个维度进行精准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清单。今年以来,我们累计调研党员干部210余人次,收集培训需求39条,制定个性化培训班次24期,确保了培训内容的精准性和实用性。(二)建立分类培训机制,分层分类确定培训对象。我们建立了“三级分类”筛选机制,按职务层级将干部划分为“县处级领导一科级骨干一一般干部”三类,并结合岗位属性细分乡村振
3、兴、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等15个领域。采取“组织点训+单位推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类确定培训对象,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我们共组织开展培训8期,覆盖党员干部665人次,为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三)建立学员选派机制,精准选派参训人员。在参训人员选派中,我们紧紧围绕岗位匹配度、培训紧迫性等要素,实行“单位初审+组织复审“双把关制度。通过这一机制,我们确保了每位参训人员都能与培训内容高度匹配,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这一机制选派了参训人员,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积极探索创新,夯实培训支撑,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教育
4、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县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夯实培训支撑,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效。(一)建强培训师资,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专兼并存、动态管理”的原则,注重从党政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人物、优秀基层干部中挑选一批政治素质强、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成效显著的优秀人才充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目前,县级师资库中专兼职教师已达34名。同时,我们聚焦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上讲台”机制,邀请县发改、财政、统计、应急管理、信访等15个部门“一把手”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传授经验,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二)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我们依
5、托红色记忆展馆、朱家场乡村振兴基地、亚鱼郭家湾村等特色点位,精心打造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为主题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积极探索研讨式、案例式、访谈式教学,创新推出朱家场烈士墓、红军步道、红色记忆展馆三点一线、主题鲜明的精品教学线路。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培训内容,还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今年以来,我们在各类现场教学点开展教育活动65批次,覆盖党员干部3200余人次。(三)丰富培训课程,规范课程体系。我们围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案例教学等,建立了课程开发、评审、入库机制,规范了基本培训课程体系。制定了基本培训课程清单,重点打造了X红色记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
6、处不青山一红军朱世伯记忆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价值的课程。目前,全县共储备基本培训优质课程44门,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三、注重全程纪实,提升培训实效,营造良好学风氛围为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注重全程纪实,通过严格闭环管理、推动学用转化、注重训用结合等措施,不断提升培训实效,营造良好学风氛围。(一)严格闭环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健全落实了“训前调研、训中严管、训后跟踪”机制,积极推行教育培训全程纪实。训前,我们开展学员培训需求调查,优化课程设置;训中,我们采用“课堂考勤+小组答辩+模拟演练”形式,严明培训纪律,增强培训实效;训后,我们通过问卷、座谈、考试等形式
7、开展跟踪考学,让培训成效可量化、可评估。今年以来,我们开展训后跟踪180余人次,确保了培训质量的稳步提升。(二)推动学用转化,提升实践能力。我们深入推动学用转化,引导参训学员将培训所学所悟应用于工作实践中。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到复杂环境、重点领域、一线岗位磨砺本领、服务群众。今年以来,我们共选派30余名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参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注重训用结合,营造良好学风氛围。我们建立了“训用结合”数据库,将干部参加培训情况与实际履职表现情况深度融合,加强综合比对分析。注重选拔任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干部,切
8、实营造了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同时,我们还通过表彰优秀学员、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氛围。各位领导、同仁们,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秉持精准施训、夯实培训支撑、注重全程纪实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赠篇:【写材叶用典】闻人誉三,加意奋勉【例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到“闻人誉言,加意奋勉”,更重要的是不守着过去的成绩,不满足于现状,自觉把夸赞、喝彩中饱含的认可和肯定,化作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的动力,不
9、断超越昨天的自己,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解放军报闻人誉言,加意奋勉)【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释义】意思是,听到他人对自己有赞美的言语,就更加勤奋勉励;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话,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这是有道德的人修养自己的功夫。【赏析】宠辱不惊,就是从容处变,对得失泰然自若。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处世智慧。人生在世,难免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本不足为奇。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势必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于个人成长而言毫无益处。若能做到坦然面对得失,不让心境受外界因素干扰
10、便不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据新唐书卢承庆传记载,初唐时期,卢承庆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负责考核官员政绩。有一次,一个监督漕运的官员因为遭遇大风,运粮船沉没而丢了粮食,被卢承庆判以“失所载,考中下”,此人听后丝毫没有愠色。于是卢承庆又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此人也没有表现出特别高兴。卢承庆为此十分赞赏此人,便定其判为“宠辱不惊,考中上”。这便是成语“宠辱不惊”的由来。人生旅途中,谁都会遭遇高潮低潮、得意失意,如果遇上艰难困苦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那便很难东山再起;而当一个人正处于人生和事业顶峰时,倘若狂傲自大、忘乎所以,那就离每况愈下、穷途末路不远矣。人生就应做到不为一时成功而骄
11、傲,也不因一时失败而消沉,以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法】主要用于谈心谈话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修身养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保持淡泊心态,正确看待得失、进步。党建工作总结排比句50例1 .理论武装上“铸魂”,思想引领上“聚力”,党性锤炼上“固本”。2 .学习教育抓“深度”,组织生活抓“精度”,成果转化抓“效度”。3 .政治建设强“根”,组织建设固“基”,作风建设正“本”。4 .责任链条“紧起来”,工作标准“严起来”,考核评价“实起来”。5 .红色基因“传下去”,先锋作用“亮出来”,服务品牌“树起来”。6 .支部建设“提质效”,
12、党员管理“强规范”,活动开展“创特色”。7 .学深悟透“下真功”,细照笃行“见真章”,知行合一“求真效”。8.政治引领“把方向”,党建融合“促发展”,服务群众“聚人心”。9 .责任落实“不松劲”,问题整改“不打折”,品牌打造“不停步”。10 .思想淬炼“铸忠诚”,政治历练“强担当”,实践锻炼“提本领”。11 .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组织生活“走深走实”,作用发挥“见行见效”。12 .组织体系“织密织牢”,队伍建设“提质提能”,制度执行“落细落实”。13 .党建责任“扛在肩”,党建任务“抓在手”,党建成效“见在行”。14 .红色教育“强党性”,典型引领“树标杆”,志愿服务“暖民心”。15 .学习
13、形式“活起来”,教育内容“实起来”,成果转化“用起来”。16 .政治功能“强起来”,组织功能“优起来”,服务功能“亮起来。17 .支部堡垒“筑得更牢”,党员先锋“站得更前”,党建品牌“擦得更亮”。18 .理论学习“常充电”,党性修养“常淬炼”,能力素质“常提升”。19 .责任传导“零衰减”,压力传递“零梗阻”,任务落实“零拖延”。20 .党建引领“破难题”,党建融合“促发展”,党建聚力“惠民生”。21 .思想共识“再凝聚”,工作合力“再增强”,发展动能“再激发”。22 .组织生活“严规范”,党员管理“重日常”,作用发挥“看实效”。23 .政治体检“找问题”,思想洗礼“挖根源”,整改落实“见行动
14、24 .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精神“传下去”。25 .党建责任“清单化”,工作推进“项目化”,考核评价“数字化”。26 .学习教育“全覆盖”,组织生活“全规范”,作用发挥“全链条”。27 .政治站位“再提高”,工作标准“再提升”,责任落实“再加压”。28 .支部建设“创示范”,党员队伍“争先锋”,党建品牌“树标杆”。29 .理论学习“有厚度”,党性锤炼有硬度”,服务群众“有温度”。30 .党建引领“强引擎,党建融合“添动力”,党建赋能“增活力”。31 .责任体系“再完善”,工作机制“再优化”,推进措施“再强化”。32 .组织生活“提质效”,党员管理“强约束”,作用发挥
15、显担当“。33 .红色教育“润心田”,典型引领“立标杆”,志愿服务“践初心”。34 .学习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精准化”,成果转化“实效化”。35 .政治功能“再强化”,组织功能“再提升”,服务功能“再拓展”。36 .支部堡垒“更坚固”,党员先锋“更突出”,党建品牌“更鲜明”。37 .理论武装“常态化,党性修养“长效化”,能力提升“系统化”。38 .责任传导“无死角”,压力落实“无盲区”,任务推进“无空档”。39 .党建引领“破瓶颈”,党建融合“促转型”,党建聚力“惠民生”。40 .思想共识“再深化”,工作合力“再凝聚”,发展动能“再释放”。41 .组织生活“严起来”,党员管理“紧起来”
16、作用发挥“实起来”。42 .政治体检“查问题”,思想剖析“挖根源”,整改落实“见真章”。43 .红色资源“用起来”,红色文化“传开来”,红色基因“续起来”。44 .党建责任“明清单”,工作推进“抓节点”,考核评价“重实绩”。45 .学习教育“广覆盖”,组织生活“严标准”,作用发挥“全链条”。46 .政治站位“再拔高”,工作标准“再提标”,责任落实“再加压”。47 .支部建设“创精品”,党员队伍“争先进”,党建品牌“树典范”。48 .理论学习“有深度”,党性锤炼“有力度”,服务群众“有温度”。49 .党建引领“强动力”,党建融合“添活力”,党建赋能“增效力”。50 .责任体系“更健全”,工作机制“更完善”,推进措施“更有力”。